OPPO“王炸”掀起IoT市场一片天

物联网0153

OPPO“王炸”掀起IoT市场一片天,第1张

前不久,世界知名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Q1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34亿台,同比增长24%,而出货量排在前列的仍旧是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华为几家企业。

事实上,从许久之前,国内乃至全球近些年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三星、苹果以及华米OV稳坐行业头部座椅,除华为受到“非正常”待遇而被迫衰落外,剩下几个头部玩家的市场地位基本稳定,如无极端原因很难出现太大变化,且短时间内出货和市场份额波动对市场大格局也无太大影响。

在手机行业,没有哪一家是愿意把鸡蛋只放到一个篮子里的,尤其是在当下大环境下,每家企业都在找寻第二增长曲线,OPPO也不例外。 在小米、华为争相进入IoT领域后,OPPO也尝试切入。

2019年1月,OPPO宣布成立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推出智能电视、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但面对小米、华为的先发优势,OPPO的表现仍旧不够强势,不过幸运的是近年来OPPO每一步都在稳扎稳打的进行,试图成为IoT领域那匹“勇猛的黑马”。

2016年,OPPO力压华为登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此后OPPO的成绩一直在中国前三、全球前五的范围内波动。 这对OPPO来说无疑是一份值得炫耀的成绩,但若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细看其中,就会发现端倪已经渐显。

2021年一季度,国内市场被华米OV及苹果瓜分,虽然华为出现腰斩式下滑,但五强格局依旧没被打破,而即便日后华为跌出五强,市场份额也大概率会被其他四家瓜分,很难再有新兴选手出现。

在国际市场,苹果、三星、华为、小米、vivo、OPPO几家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与国内市场情况相似,除华为外,其他头部企业已经稳固,且没有腰部企业,尾部企业也会被逐渐压缩生存空间,全新品牌基本不会有太大机会出现。

此外, 在日渐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智能手机市场换机率也呈下降趋势。 此前IDC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持续萎缩约23%。 而后摩尔定律时代,手机技术迭代、更新也将变得缓慢。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以及大背景下,包括OPPO在内的众多厂商,已经摸到天花板,智能手机市场短时间内很难再次突破。

5G时代,智能硬件厂商无法短时间在智能手机业务有所突破,那么进入IoT智能家具领域,进行多元化布局则成了各大厂家的最优解。

据一位手机行业业内人士称,“ 如果一个线下门店只售卖手机,那么与售卖多款产品的门店相比,无论是坪效、还是总营业额都是要远远低于后者的。 对于OPPO这种看重线下渠道的品牌来说,推出电视等智能硬件产品其实是在情理之中的。”

事实上, 进入IoT智能家居领域,必然绕不开面向家庭场景下的智能 娱乐 体验这块版图, 而这其中电视则为最重要的那一块拼图。

近些年来,在电视市场上,经过一轮新老势力的对抗,胜劣汰后仅存下为数不多的手机厂商与传统电视厂商两股对立势力。 而OPPO继小米、华为之后入局电视赛道后,也必然与败下阵来的“失败者”划清界限,在理念与行动上做出差异。

2020年10月19日晚,OPPO发布首款智能电视OPPO S1。据OPPO发布会披露的信息显示,OPPO S1采用65英寸量子点QLED悬浮屏,弹出摄像头设计。搭载联发科MT9950芯片,以及ColorOS TV系统,支持NFC一碰闪投,可与IoT设备实现联动。

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是弹出式摄像头设计还是量子点QLED悬浮屏,OPPO发布的首款电视产品就放出前所未有的大招 ,但是在定价方面,OPPO与小米、华为的主流电视产品相比要高上一截,而这也是影响OPPO首款电视产品销量的一大原因。

事实上, 如从当下角度回看过去,就可以发现OPPO的高明之处。

现距离首款OPPO电视发布到现在也不过七个月,却已经形成了各有分工的S/R/K三条产品线, S系主打高端市场,R系誓要站稳中端市场,K系则为下沉用户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从2000元档覆盖到8000元档,这正好是中国电视市场最主流的价位区间。

作为又一个电视市场新玩家,如一开始就推出2000元左右的K系产品线,势必会为其日后走向高端市场造成一定阻碍,例如现在的小米。反之, 如借助高端形象进军下沉市场则要容易许多。

近日,随着主打年轻化和性价比的OPPO K9电视手机打包发布,直接将OPPO电视产品推到行业中央。

据悉,OPPO智能电视K9,55英寸单品首销便斩获京东平台平板电视类四连冠,并且OPPO智能电视K9的火热也带动了OPPO S系以及R系电视的销量,OPPO可以说凭借“K系王炸”彻底打开了电视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OPPO智能电视K9的成功并不完全归于低价。

因为细看OPPO智能电视K9的配置,4K、HDR10+ 的专业级画质,30W 大功率扬声器 + 杜比音效以及ColorOS TV 20+智慧互联等强劲配置,这些在高端电视上经常看到的参数都出现在这款起售价为1999元的智能电视上。 不得不承认,OPPO智能电视K9在同价位里已经一骑绝尘。

低价高配加上硬核产品力,这或许才是OPPO智能电视K9大卖的重要原因。不过, 长远来看,OPPO推出这波“王炸”的背后,其实是一招险棋。

在电视面板涨价、各类芯片缺芯、仓促运输成本、营销成本过高的大环境下,OPPO却在这次“涨价潮”中逆流而上。

从此次OPPO智能电视K9的定价策略来看,OPPO无疑是在做赔本买卖 ,推出当下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入门机型,试图快速抢占市场,完善IoT生态。

要知道,苹果、华为和小米已经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态,并且在行业内沉淀已久。而这种生态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的上升,消费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新兴品牌、新兴产品。

也就是说, 成本问题对于OPPO来说或许并不算大,但更改消费者习惯、吸引消费者购买对于OPPO来说是个大难题。

好在这次OPPO赌对了,兵走险棋拿下这关键一战,成功打开大屏生态市场。 不过在大屏生态市场,OPPO有必要做好长线作战的准备。

当前OPPO三条智能电视产品线显然不够应对销售渠道日渐多元、消费群体多样、使用环境复杂的市场,逐步扩展完善并保持硬核产品力会是更好的选择。要知道,即便是当下中国电视市场份额最大的小米,前三代电视产品也表现平平。

虽然说OPPO现在与当初的小米相比是有优势的,但优势的保持与扩大一定是在硬核产品力基础之上,所以说, 保证产品优质是OPPO接下来争夺市场的关键。

此外,OPPO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并不只是单一大屏生态市场,而是 整个IoT生态市场,那里才是未来的主战场。

近年来, 虽然各家都在不断丰富自己的IoT产品线,但一直没有在行业解决方案、协议标准等方面达到真正的统一,这对OPPO以及很多还未在IoT领域大展拳脚的厂商来说无疑充满机会。

此前OPPO宣布将投入百亿预算用于研发,在大力投入背景下,选择自研核心IoT品类+扶持全品类合作伙伴路线的OPPO,未来将电视生态和手机生态以及整个IoT生态完美结合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包括OPPO在内的很多企业来说,当原有市场的蛋糕已经瓜分殆尽,进入新市场先发优势又不复存在时,畏手畏脚反而会制约发展。

总的来说, 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已经完成对IoT第一波布局, 面对这块市场,手机厂商既要抓住机会,撼动市场,又要避免智能交互、大屏 娱乐 成为伪需求。 噱头是一时的,硬实力才是长久的。

接下来各家将继续在技术、产品、生态方面呈现多元化竞争态势,与此同时, IoT领域的战争与和平将长期同在,但值得相信的是,只有更多玩家的加入,这个领域才能蓬勃发展。

目标是实现万物互联的物联网(英文: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概念似乎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较为遥远,而实际上物联网正在不知不觉的渗透进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在悄然变革着互联网产业的格局,孕育着下一个IT产业的霸主!

达宝利销售的Pofit智能工学电脑椅正是座椅产业进行智能化物联网升级的初步尝试。Pofit除采用动态仿生脊椎靠背,同时支撑3节胸椎、5节腰椎、1节骶椎,更好的分散脊椎压力外,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智能化的概念引入产品的设计之中。Pofit座椅内置了多个传感器,所搜集的数据通过蓝牙与手机APP相互传输,用户在APP中进行功能设置,享受数据统计、坐姿警示、久坐提醒、评价与建议等服务。

虽然Pofit在智能化融入方面做出了勇敢的尝试,在避免久坐、保持正确坐姿等方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深层次需求,但是离真正意义的智能物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Pofit对座椅智能化的有益尝试正在揭示着一股来势汹汹、不可逆转的产业升级趋势:传统产品的智能化与物联网化。

在从互联网向物联网延伸的新时代,传统产业又迎来一次转型升级的难得契机。

可实现智能化的产品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谈到智能化设备,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电器、电子产品的智能化,例如电视、热水器、空调、洗衣机、风扇、路由器、抽油烟机、音响、插座、照明等。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原本与电毫无关系的传统产品正在加速智能化并接入物联网,例如健康领域出现的心电图手环、血糖仪、体脂秤、胎心仪、血压计、体温计等;安防领域出现的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器、烟雾警报器、红外探测仪、门控、入墙开关、智能锁、智能猫眼等;家用领域出现的美妆镜、净水器、扫地机器人、水壶水杯、办公座椅、升降桌、智能床、窗帘、足浴盆、智能水族、晾衣架、地暖等;甚至原本只是机械的车辆,也在加速智能化并接入物联网,Mercedes me智能车家互联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我们身边可智能化的传统产品还有很多,没有做不到的智能化,只有想不到的智能化。那么传统产品智能化有什么优势呢?

第一,智能化产品将在传统产品的红海撕杀中跳脱出来,开辟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率先吸引到高端客户的关注。

举个例子:数千年来,扫帚和簸箕是人类清扫地面的主要工具,后来吸尘器面世,分流了一部分客户,近几年来,不受电线束缚的扫地机器人的销量高速增长,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智能化的扫地机器人不断迭代,功能不断完善,清扫甚至拖地的效果越来越好,将不断蚕食扫帚和簸箕的传统产品市场,最终导致传统产品的消亡。

手机替代相机、电子货币替代纸币、微信替代信件和电话、外卖平台替代方便食品、打车软件替代路边叫车、电子商务冲击实体商业……随着科技的爆炸式发展,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有可能几十年甚至十几年,一种传统产品就由鼎盛转为衰落。传统生产厂家在产品智能化的道路上要避免重蹈“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的覆辙。

第二,智能化产品将会通过终端程序搜集到大量用户的使用数据,通过网络及时反馈到研发部门,研发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确定产品改进方向,开发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加快产品的迭代速度,强化市场竞争力。

第三,智能化产品使厂家可以通过操作终端(APP或小程序)与客户建立高效的一对一的沟通渠道,强化客户管理和营销效果。客户打开物联网终端的时候正是使用产品的时候,也是对厂家的营销信息接受度最高的时候;其效果远强于一个被客户关注却设置为“不接收文章推送”,几乎很少主动打开的微信公众号。

厂家不主动对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就会沦为IT企业的附庸

在传统产品的智能化升级过程中,厂家积累的产品改进经验所起到的效果越来越差,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既懂硬件又懂软件的IT公司,它们开发出一套适合某个产业的智能化系统,只需选择生产厂家即可。在智能化新品的利润构成中,IT公司占据了很大一块,行动迟缓的厂家只能沦为低附加值且竞争激烈的代工厂。

而对IT公司而言,传统产品的智能化趋势给它们带来了由“软”变“硬”的机会。只要发挥技术优势,针对一个产品或一个行业研发出一套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就可以选择工厂进行代工贴牌,从而走上制造和销售的道路。

小米2011年10月推出第一款手机,以手机品牌的形象亮相。2013年9月第一款小米电视上市,进军电视产业。5年时间过去,2018年小米电视霸榜京东618,销售额7日连续第一;根据奥维云网数据,小米电视出货量进入全球市场前十,中国市场前三;2018年8月,小米宣布“小米电视全渠道销量第一”。我们不管小米电视是否真的是中国第一,但是小米电视仅用五年时间就从局外人做到全球前十,与传统的家电企业相比,如此神速的“小米”显得过于“凶猛”。

小米电视为什么这么“猛”?原因不全在产品质量的优势上,因为小米电视也是厂家代工的,别的电视品牌也能达到同样的质量;再除去商业模式的原因,小米擅长搞预售和饥饿营销,拿到海量的订单后,可以从厂家获得更低的出厂价格,小米电视主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节省了渠道费用,因此价格更有优势;小米“凶猛”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它建立了智能互联生态,将电视与主业——手机深度捆绑。小米用智能物联网重新赋能了电视。小米手机的客户因为对小米品牌的认可,为了获得手机与电视互联互通的新鲜体验,更倾向于购买小米电视,同样因为这个原因,米粉们进而会购买小米的空气净化器、空调、路由器、扫地机器人、电水壶等一系列可互通互联的产品,甚至未来的汽车、房产等小米推出的一切产品。

小米崛起的案例为传统厂家转变思路敲响了警钟。传统的商业理论认为“品牌要细分化和专业化,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但是这一理论正在受到物联网时代的挑战。因为代工的普通存在,产品在质量和功能上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除品牌影响力外,产品背后的智能物联生态成为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小米在电子电器领域逐渐站稳脚跟,正在将触角延伸到以“小米有品”为代表的非电传统产品,不断加速传统产品的智能化和物联网化,进一步强化小米生态产业链。

全球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变硬,成为软硬一体的公司。国际上有亚马逊、谷歌、微软、脸书等IT公司,国内有百度、阿里、腾讯、小米、京东等IT公司,种种实例都在证明着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

如果传统企业不主动实现产品的智能化,掌握研发和产品的主动权,就可能被拥有智能化优势的IT公司捏住七寸,被压在产业链的底端,失去市场话语权。

智能物联平台成为IT大佬的兵家必争之地

传统产品独立进行智能化遇到两个难题。

第一、如果每个产品都独立开发一个APP,种类会有成千上万种,用户也不愿意在手机中下载那些几乎很少用到的APP。也就是智能产品可能被迫“不智能”,仅成为一个被使用的物品。

第二、如果每个产品都需要重新设计硬件模组、配制服务器、开发前端程序,那么智能化的成本会很高。独立开发的智能化产品由于缺少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也很难实现真正的物联网化。

产品的智能化和物联网化不是同一个概念。

智能化只要求产品具有感应元器件、执行元器件,通过蓝牙或扫码等方式与手机中的APP或小程序建立数据连接,将感应器采集到的数据反馈到终端程序中,将客户在程序中输入的命令传达到产品中执行。

而物联网化除智能化外,更大的区别在于数据传输和处理方式上的互联网化。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在获得许可的前提下,查出它们的具体位置,获得它们采集的数据,并对它们进行控制和管理。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依靠的是打破地域限制的互联网,而不仅仅是有范围限制的蓝牙连接,或有渠道限制的扫码连接。

传统产品的智能化亟需IT公司提供物联网服务平台和底层的技术支持。

将万物互联的硬件基础、储存运算、终端展现掌握在自己手中,将产生极大的行业影响力和非常丰富的商业模式想象空间,因此智能物联平台成为IT大佬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国内看,阿里智能为厂商提供包括智能硬件模组、阿里智能云、阿里智能APP在内的一站式设备智能化解决方案。小米IoT开发者平台宣称“将面向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健康可穿戴、出行车载等领域,开放智能硬件接入、智能硬件控制、自动化场景、AI技术、新零售渠道等小米特色优质资源,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极致的物联网体验。”腾讯推出云小微、叮当、QQ物联等平台相互竞争,选择优势项目扶植。百度内部大力整合成立SLG部门,推出DuerOS对话式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华为也推出了HiLink联盟,推出华为智能家居APP。中国BATMJ五大豪门全部参与到智能物联平台的争夺战中。

对于传统厂家来说,从五大豪门中选择一个智能物联平台进行合作,将大大降低产品物联网化的成本和难度。相比之下,阿里、京东、小米各有自己的众筹平台和电商平台,如果厂家选择它们的智能物联平台进行开发,制造出产品原型即可在它们的众筹平台上进行众筹,如果众筹效果不好,对厂家来说仅损失了开发费用和原型制作费用,损失并不大;如果众筹效果好,可批量生产完成交货,收获智能化的第一桶金,并根据用户的反馈进一步优化产品;进而在它们的电商平台上开店销售,解决销售渠道的问题。

IT大佬们不惜耗费重金建立和推广智能物联平台,目的就是建立智能物联生态圈,构建生态影响力。因此它们更愿意谈及连接设备及活跃数量,因为这是生态能力的体现。2018年初,百度DuerOS公开的数据是,连接设备数量达5000万台,日活跃数1000万;小米公布的激活设备数量是1000万量级。

同样,凡是愿意与AMJ智能物联平台深度合作的厂家和产品将得到这些IT巨头的资源倾斜和推广支持,这对厂家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竞争优势,也是许多新公司快速切入行业竞争,崭露头角的捷径之一。

智能音箱是简易物联网的入口,APP才是智能物联网的核心

2017年底,小米推出智能音箱“小爱同学”,此后,阿里推出“天猫精灵”、京东推出“叮咚”,百度推出“小度在家”,腾讯推出“听听”,智能音箱大战如火如荼地展开。

为什么互联网巨头纷纷抢滩智能音箱呢?

因为智能音箱的语音交互功能很有趣,对普通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能够吸引消费者尝试,而互联网企业的最终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初步感受到控制物联网上其它相关产品的乐趣,比如用语音控制热水器准备烧水洗澡,用语音控制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用语音控制灯光开关等,并培养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将消费者留在自己的智能物联生态圈中。

因为语音控制的局限性,只能让客户简单控制联网的少数产品。随着加入智能互联生态的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增长,语音交互控制只能满足部分需求,成为客户控制联网物品的辅助手段,真正控制数量众多联网产品的有效工具仍是APP。因此正在加速进入千家万户的智能音箱的配套APP将逐步演变成一个智能物联网控制中心,这才是互联网企业争夺的焦点。

智能家居只是初级阶段,智能社会才是物联网的终极方向

智能家居的物联生态是互联网巨头目前争夺的焦点。因为家居产品离人最近,使用频率最高,是促使人们了解和使用物联网的有效途径。但是物联网的壮大不会局限于家居,而是会逐渐渗透到运输物流、机关服务、健康医疗、智能环境等个人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我们畅想一下物联网在未来的应用领域。

在银行里,客户用手机连接到银行服务的物联硬件,可以用手机实现取号,到号提醒和业务办理指引。

在列车上,客户用手机连接到列车上的物联服务硬件,可以浏览列车提供的增值服务,实现呼叫乘务员,购买餐饮、物品,坐等送货等功能。

在旅游景区,客户用手机连接到景区的物联服务硬件,程序可以精准定位客户在景区的位置,在手机中展示相关的多媒体内容,配合语音进行导游讲解。

物联网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

智能物联的硬件生态链的发展可能威胁到软件生态链的地位

微信已经成为高频社交应用软件,它推出的(附近)小程序服务正在汇集数量众多功能各异的应用。随着5G、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微信正在成为软件生态链的入口,拥有更稳固的影响力。

随着IPV6的成熟,128位的IP地址能够让智能物联网连接世界上的每一粒砂子。受固有物联网概念的束缚,我们认为物联网就是对物品数据的获取和指令的下达,但是我们仔细思考,物联网一定要这么使用吗?每个联网的物品,当用户访问它的IP时,完全可以把IP跳转为云端的某个应用程序,变访问物品为访问程序,这样就可以实现前面列举的社会化物联网应用的场景。

一定要在物品的周围用扫码添加、蓝牙配对的方式才能接入物联网吗?并不尽然。物品在物联网上只是一个IP,并通过GPS或所连接的网络显示所在的物理位置。通过物联网背后的智能物联管理平台,用户可以通过IP地址或者位置搜索接入这个物品,从而摆脱物理空间对物联网的限制。

再进一步推演:如果不涉及物品信息的搜集和控制,只是通过物联网的地址去跳转程序,那么物品的实体可以不存在,只需要在物联网上模拟出这个IP和所在的物理位置即可。

经过一系列演变,智能物联管理平台可能演变成一个基于物理位置的程序(含硬件控制)汇集平台,本身的性质和作用与微信的附近小程序十分相似。物联网携海量IP、附近硬件接入提醒、硬件控制等优势,可能会从另外一个层次对微信这样的软件形态应用产生冲击和影响。

如果互联网企业在软件、小程序(云计算)的竞争中未取得领先优势,那么深度开发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平台和应用,有可能获得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以上就是关于OPPO“王炸”掀起IoT市场一片天全部的内容,包括:OPPO“王炸”掀起IoT市场一片天、物联网技术如何在智能家居产业中得到应用、物联网前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