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挨批后适合接入鸿蒙HMS吗

物联网0145

小米挨批后适合接入鸿蒙HMS吗,第1张

如果我是雷军,一定会使用华为鸿蒙系统,而且是选一款低端的手机使用鸿蒙系统。这样既可以堵住一部分人的嘴,又可以提高自己的产品档次。

文/小伊评 科技

企业之间看的是利益,商业互怼也只是基于商业利益的一种商业行为罢了,真以为人家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当年小米也发布过很多款采用华为海思处理器的产品,譬如下面这款车载记录仪就是其中一款。

小米之所以不太喜欢用华为的一些技术,是因为小米和华为在太多领域有直接的竞争关系,譬如电视,假设小米用海思的芯片就会出现一个局面——

你卖电视我也卖电视,然后我的电视要用你研发的芯片,还要在宣传页上给你做宣传,小米吃饱了撑的是么? 相信我如果你是雷总你也做不出来这种事。

所以,企业往往都会选择一个和自己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企业来作为自己核心的供应商,譬如高通,只提供芯片组不直接制造手机;谷歌也只提供系统不参与手机的研发(谷歌的Pixel压根不在国内上市而且体量很小)。

所以,现阶段以华为这种既当裁判也当选手的身份,想让其他大型手机企业主动去拥护鸿蒙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小米,因为他的所有主要产业和鸿蒙都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因为鸿蒙的愿景是什么?是成为物联网时代的一种底层的标准,简单理解就是让以后所有的家电全部都内置鸿蒙的核心,从而实现真正的全屋智能联动(鸿蒙具备良好的多终端适配能力,覆盖KB级,MB级和GB级的设备而且有超低的时研)

而小米的AIOT战略的也是一样的,而且近期小米也确实掏出了一套物联网系统—— 小米 Vela物联网嵌入式系统 ,采用NuttX内核,开发这套物联网系统的本质就是让其他家店品牌可以接入小米的AIOT生态(也就是小爱智能唤醒等等)

小米开发出来的这套物联网系统很明显就是瞄着鸿蒙而来的,目标很明确,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后手机时代,智能家居和新能源 汽车 是最大的两个风口,小米当然不会置之不理。

而且不管是从产品的覆盖面还是销售额上来说,小米的AIOT设备都是目前国内智能家居行业的佼佼者,甚至比华为还要更强一些。所以小米当然不可能把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拱手让给华为。因为大家都知道,建立一个标准之后那可就是躺着挣钱了,而且是挣大钱,谁不想躺着挣钱?

不光小米和华为,在这个时间上很多行业巨头公司都在布局物联网系统,谷歌的Fuchsia OS,亚马逊的AWS LOT系统,微软,苹果,三星等等等其实都有相关的技术体系。

也就是说,现在的物联网这个舞台已经容纳了很多的选手,这些选手都在同台竞技,至于谁能够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就要看这款系统的造化了。

系统之所以可以被称为是一种不是标准胜似标准的存在,是因为系统这个市场很容易出现寡头。

一款系统的用户越多,其生态就会越健全,而健全的生态体系又会巩固这款系统的地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垄断和寡头,现在的Windows,安卓和IOS就是这种状态。

大家不要看到垄断就感到害怕,垄断只是一种商业现象的描述,并不一定都是坏的,只有利用垄断地位行使垄断行为才是有害的。(ALBB被查不是因为他垄断,而是因为它利用垄断的市场地位行使了垄断行为)

其实,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单纯的垄断实际上是利大于弊的。

就拿物联网来说,现在市面上的物联网系统是非常分裂的,各个家电品牌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其造成的结果就是各自为战,我买的格力空调只能用格力的APP操作,美的的电冰箱只能用美的的APP操作,两个设备没有任何有效的互动。想要组建真正的智能家居,只能购买一个品牌旗下的产品,这样的体验真的好么?并不好。

但是如果物联网系统一旦统一之后,其结果就不一样了,所有的设备都会接入统一的系统,这个时候不管你是买什么品牌的家电,都可以由一个入口进行控制,而且设备之间也可以进行联动,这样的体验才是真正的——“ 万物互联 ”。

所以,如果未来鸿蒙OS可以完成物联网市场大一统的话,小米也就只能接入了鸿蒙系统了,这是没得选的。

当然了,如果是小米的VELA系统最终完成大一统的话,华为全面拥抱VELA也是很正常的,只不过现在来看,华为的鸿蒙系统的胜率要更大一些。

总之,不管是小米VELA还是华为的鸿蒙OS都是咱们中国公司打造的产物,这也是我们国家第一次有底气有能力去和国际企业争夺底层系统标准的决定权。能够迈出这一步已经相当不容易,至于其他方面,交给市场来做出决定即可。

商业选择,不能用道德绑架

这提问有乱带节奏的嫌疑,首先应该被批!

小米挨谁的批?!

是挨“沸腾”厂某高管“方向错了”的批吗?

自6月2日,HarmonyOS 2(鸿蒙操作系统20版本,以下简称“鸿蒙系统”)正式发布后,尝鲜的用户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大致有系统极为流畅、更省电、节省内存、图标设计更美观等等方面。

因此,也有很多的用户关心其它的国内大厂会接入鸿蒙吗?

对于小米来说,如果接入鸿蒙就涉及两个方面:手机及手表、空调、洗衣机、平板、电视、路由器等设备。

一、先说说手机吧,一起来分析分析。

据悉安卓系统占有量近7成,而iOS则是近2成。可见安卓的影响面有多大,拥有庞大的安卓设备数量和最多的安卓应用开发者。

一个系统得以生成与两个方面有关:一个是系统开发者的数量,另一个是系统的专利拥有权数量。

显然,华为目前的系统专利储备上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能不能打赢,拥有16%的市场生存线。

对于手机厂家来讲,现在搭载鸿蒙似乎太冒险了,尤其的销往国外的手机(几乎都要安装谷歌全家桶),突然换到HMS势必导致国外市场的丢失,也走到了谷歌的对面,试问国内的手机厂家能抗的住谷歌吗?

小米挨批也只是最近的200W手机充电事情,以我看来问题不是很大,在6月11日,外交部和国家发改委还组织超百位驻华使节参观了亦庄小米产业园。

我的分析是:

1、国内部分老人机有可能先搭载鸿蒙,毕竟它们的市场在国内;

2、2年后或推出一款搭载鸿蒙的手机试探市场。

为了自己的企业生存暂时不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况且企业之间还有竞争关系。

二、生态产品方面。

2020年11月5日,小米公司在举办MIDC2020开发者大会发布Xiaomi Vela软件平台。而Xiaomi Vela软件平台是基于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NuttX打造的物联网软件平台,同鸿蒙一样,Xiaomi Vela软件平台也能够运行在各种芯片平台,重点也是适合物联网设备的软件平台。

这就有点尴尬了,都在向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发力,谁都想走到前面,况且小米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超过271亿,像欧普照明、雷照明等企业自己的产品开通了Works With Mijia专区,可以通过小米的Mijia(米家)APP连接并进行控制。

如此一来,小米自然不会放弃目前取得的成绩,这可是费钱、费力、费脑子得来的,能轻易抛弃吗在说了,米家是小米的自主产权,重新换鸿蒙又要重写程序。

因此,从小米的智能设备上,短时间也是不会搭载鸿蒙的。

那么,小米会彻底投入鸿蒙的怀抱吗?

有可能,主要是看HMS的发展情况看,如果同微软、安卓一样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那么小米等其它国内手机大厂还有的选吗?除非自己另劈天地并在市场站稳脚跟,否则就要跟跑别人。

其实国产手机在国内全部使用鸿蒙系统,国外出口机型中70%为安卓系统,30%为鸿蒙系统,之后再按销售额调配数量。

现阶段不会,小米现阶段还要和三星、和苹果比拼、也要和国内oppo并肩携手协助华为走出困境,中国不是100年前的中国!鸿蒙系统:小米、oppo、魅族等国产品牌手机已经看到中国高 科技 的明天…但中国必须要挨过这些折磨!因为中国工业基础和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小米、oppo这些国产手机还需忍辱负重!我们不光要向华喊为加油!也要向米欧们喊加油!

从哪看到小米挨批了?另外同样基于ASOP的系统,MIUI超鸿蒙何止一条街。有这先进的系统,谁还用落后的系统。至于万物互联,小米可是行业的头,还会向一个学渣靠拢?!

它敢吗?完全不敢,上次小米加步枪就整得它吐血!美国要真禁止,第二天就倒闭

我以前就跟朋友开玩笑说,华为鸿蒙一定要和国产手机厂商一起搞才行,光靠华为一家,这个生态的搭建最少也得五年,如果所有中国手机厂商一起推,瞬间就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

其他厂商不跟进,就给利益,还不行就疯狂的舆论轰炸。

如果在过去两年的所有动荡和创新之后,我们没有走向某种新常态,而是走向一个不再常态的时代怎么办?

“供应链专业人士每天都需要解决巨大的挑战,”Google Cloud 供应链和物流董事总经理 Hans Thalbauer 在我们最近的供应链和物流聚焦活动中指出。塔鲍尔列举的问题包括大流行病、消费者需求、劳动力短缺、气候危机、地缘政治不稳定和能源短缺带来的变化。

“问题是,这不仅仅是一个短期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问题,”蒂尔鲍尔说。“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全球贸易将如何变化?它真的在转化和转化为新事物吗?全球贸易会继续保持原样吗?”

就连白宫的专家此时也在问这些问题。在供应链和物流聚焦的同一天,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发布了他们的年度报告,其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供应链。他们在其中指出,曾经不为人知、理想情况下是不可见的供应链“进入了餐桌对话”。并且有充分的理由。经济学家写道:“由于外包、离岸外包和弹性投资不足,许多供应链变得复杂而脆弱。” 也不是只有他们一个人担心物流的未来。

无论结果如何——更加全球化或本地化、更加自动化或非中介化、更加敏捷或脆弱——最可能的结果之一是更加依赖技术,尤其是数据,以帮助处理即将出现的所有中断和中断。

该领域的领导者,包括家得宝、Paack 和 Seara Foods,正在几个关键领域发现机会:端到端连接数据;平台访问和共享信息的能力;以及预测分析在问题出现时甚至出现之前缓解问题的重要性。

公司一直在寻求从工厂到仓库再到商店再到前门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所有点的可见性。了解所有这些的挑战和必要性都在于,随着数据的增长以及我们的能力随之增长,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它的规模是人类无法管理的,这使得数据的重要性,分析和人工智能都变得更加重要。

家得宝在这些日益增长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占据了前排座位——尤其是在为相互竞争但又互补的客户提供服务方面。

大流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会,因为飙升的房屋价值、可支配收入和寻找(留在)家庭项目的 DIY 者的结合导致从木材到棚改办公室再到车库门的所有东西都挤满了人。空货架会导致顾客生气。

Home Depot 的 IT 供应链副总裁 Chris Smith 解释说,在这种情况下,Home Depot 不仅要与房主和租房者竞争,而且还有越来越重要的承包商甚至大型开发商基础。两者都倾向于需要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规模、不同的购物方式,而这些需求在大流行期间只会扩大。

无论物流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更加全球化或本地化,更加自动化或去中介化,更加敏捷或脆弱——最可能的结果之一是对技术的更大依赖。

“我们确实拥有所谓的全渠道算法。” The Home Depot的 IT 供应链副总裁 Chris Smith 。“这真的是将客户的偏好与我们对产能、分类、库存可用性的理解结合起来,将所有这些结合在一起,并说:我们如何最好地满足客户的承诺,并最有效地利用我们的供应链?那么我们从哪里实现它,在哪里有可用的库存,以及我们如何以对我们来说最经济的方式做到这一点,同时仍然满足客户的承诺,”史密斯说。

Paack是一家服务于英国、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和意大利的最后一英里交付初创公司,同样也在挑战实现的极限。该公司专注于整合来自司机、客户、传感器、天气等的大量数据,以确保有保障的交付。到目前为止,他们的成功率接近 98% 的准时交付,并使用特殊的调度工具确保客户可以收到他们的包裹。

使用 Google Maps Platform 的Last Mile Fleet Solution等解决方案,Paack 可以实时管理司机和客户。

“我们可以收集的信息粒度包括驾驶员路线与计划路线有效遵循的路线,他们改变方向的能力,因为我们可能在当地知道更好的出行方式,来自客户的通知Paack 的首席产品和技术官 Olivier Colinet 说:“我们希望新手司机成为最有效率的司机,而这第一步让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

Paack 的成功体现了为客户和员工构建强大平台以及利用现有平台(如谷歌地图)来支持您自己的平台的力量。

在地球的另一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供应商正在寻求为成千上万的牧场主和农民提供自己的平台。Seara是一家总部位于巴西的猪肉、鸡肉和鸡蛋供应商,隶属于全球JBS 集团,于 2021 年 7 月推出了其 SuperAgroTech 平台。

尽管该计划已经发展多年,但在全球粮食供应的关键时刻几乎不可能出现。食品行业已经在应对与大流行相关的短缺和停工,然后是乌克兰战争的溢出效应。

“总的来说,整个供应链都受到了影响,运营必须适应新的工作条件,”Seara 创新和战略总监 Thiago Acconcia 说。“因此,在农场和田间,同样的情况不断重复,这个数字在线平台的创建在赋予农民自主权时作为促进者进入,为他们提供数据输入和数字通信。” 这是农民与 Seara 以前从未有过的连接水平,反之亦然。

该技术在发布时已部署到 9,000 多个农场。通过一系列物联网传感器、监控设备以及来自农民、运营商和 Seara 数据的数据输入,团队可以跟踪大量结果。其中包括产量、动物 健康 、利润,甚至环境和 社会 影响,这些对消费者来说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最终目标是实现农场 100% 的数字化管理。

此类平台还提供了以前很少享受的可见性和连接性,以及数据收集、分析和洞察力在平台上重新付诸行动之间的良性循环。在一个不可预测的世界中,这种整合变得至关重要。

随着公司的数字战略通过集成数据和强大的平台发展,最令人兴奋的机会之一出现在预测分析周围。

虽然展望未来仍然是科幻小说(至少目前如此),但人工智能、云计算甚至新兴的量子计算正在提供强大的方法来更好地揭示趋势、建立联系并预测机会和中断。

Home Depot 已经研究了如何使用消费者数据和人工智能快速调整其数字商店,以创造更好的体验,并解决供应链问题。Home Depot 的 Chris Smith 指出了一个缺货设备或工具的清单,例如,它将迅速提供其他地点或物品作为方便的替代品出售。

“我们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应用机器学习来做出更好、更快的决策,无论是在我们如何支持通过我们的供应链移动库存,还是我们如何了解支持客户的可用能力,”史密斯说。“通过自动化,从我们的配送中心到我们的预测和补货系统,我们将继续寻找可以优化和自动化的地方,以做出更好的决策。”

对于 Paack 来说,预测可能以交通或风暴的形式出现,甚至是回头客是否可用的可能性,而无需提示他们。

在 Seara,数据和分析的作用不仅对业务至关重要,而且对世界的活力至关重要。由于气候、供应链、全球冲突、移民和其他问题继续限制粮食供应,预测问题可能是挽救作物与否的区别。

“我们开始通过人工智能工具创建高级分析,不仅可以通知实时问题,还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什么,”Acconcia 说。“我们谈论的是世界粮食,而 SuperAgroTech 有责任养活世界,克服这些最大的挑战。”

2017年,华为手机靠着153亿台的销量和204%的市场占有率,稳坐中国手机市场老大的位置。

当大家都在庆祝这个里程碑时刻时,2018年初,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门的负责人王成录却向任正非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 华为并不具备与巨大的手机业务规模相匹配的“根基”,华为需要自己的操作系统。

任正非随即拍板决定,一直在筹谋的“操作系统项目”从软件部内部项目,升格为公司项目。

两年之后的2019年8月9日,余承东迎来50岁生日,这距离美国首次制裁华为已经过去4个月。当天,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揭开了鸿蒙系统的面纱。余承东生日蛋糕的照片和鸿蒙的名字,传遍了社交网站。

鸿蒙在华为的高光时刻诞生,在华为陷入危机时走到台前。

但不管是早期的“活在PPT里的系统”,还是之后的“安卓套壳”,公众对鸿蒙有期待,也有质疑。

随着近期鸿蒙系统逐渐推送至普通用户的手机中,关于鸿蒙的争论愈加激烈。

在华为手机业务全球收缩的背景下,鸿蒙即将在蹒跚学步时期,迎来一次巨大危机。

秦统一了六国,开始给此前四分五裂的天下制定统一的标准,书同文,车同轨。

鸿蒙则想统一所有家电的系统语言。

用鸿蒙生态业务负责人杨海松的话说,使用“鸿蒙化”家电的一大好处,就是手机无需下载任何APP,有NFC功能,即可跨设备操控。

按照华为的预想,鸿蒙是物联网时代针对所有终端设备开发的操作系统,安卓和iOS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以前,电脑、冰箱、空调和手机无法直接“沟通”,设备之间要实现交互,需要技术人员开发一个联网配对的协议。

若要便捷地实现“万物互联”,最好是这些家电都说同一种语言。

鸿蒙的诞生,就是来满足这个需求的。 这个定位于物联网的操作系统,可以从系统层面去解决各个设备的互联互通。

从技术方向上看,鸿蒙和苹果更像。因为鸿蒙和苹果都是使用“微内核架构”,安卓使用的则是宏内核架构。

2020年苹果在开发者发布会上定义iOS方向时,与鸿蒙思路基本相同,也是多设备在底层的融合互联。

这让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门负责人王成录感到些许欣慰——鸿蒙正在走的方向有了更多人走,鸿蒙就更可能成功。

但区别在于, 鸿蒙开放,苹果封闭。 鸿蒙会和第三方家电厂商合作,集合更多人的力量来推进这件事。

鸿蒙在2016年开始酝酿,到2019年加速诞生。从设计思路就可以看出来,本不是专门为手机准备的系统。但黑天鹅接踵而至后,备胎转正,临危受命。

无论是期待还是质疑,鸿蒙系统确实已经从PPT里走出来。

物联网也需要专门的系统、生态、甚至应用。

谷歌、微软、苹果、小米、阿里都在瞄准这个新赛道,只是切入方式和节奏不同。

谷歌在2020年末正式开放源代码的Fuchsia操作系统,也是基于微内核研发而成,目标是能够运行于包括手机、PC、物联网设备等所有平台,其与鸿蒙最为类似。

但谷歌已有安卓,存在左右手互搏的复杂利益冲突,很难有华为尽全力投入物联网的决心。

Wit Display分析师林芝认为: 这对别人来说是“业余”,对华为来说是“出路”,决心和投入资源不一样。

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鸿蒙所宣扬的“万物互联”也好,“多屏协同”也好,从应用层面其实也可以实现,不一定需要通过系统。比如用带有NFC功能且装有美的自家应用App的手机,或者用装有小米自家应用App的手机,也可以通过触碰家电,让手机跳出可操作的界面。

这与鸿蒙系统有什么区别?

鸿蒙生态负责人杨海松表示: 搭载鸿蒙的手机拉起的“卡片”(界面),是原子级的,从端侧打通,也就是操作系统的原生功能。而安卓手机连接设备,是在应用层面,通过兼容模式实现。

从效果来看,通过操作系统层面接入,相当于在“主干道”通行,能保证服务的触达率和及时有效性;通过应用层面接入,虽然也可以达到同样目的,但相当于从其他路径绕行,触达率和效率会减弱。

如果从具体某一次的连接来看,两种方式区别或许并不明显。

但当一个生态想要做规模化复制的时候,区别就会显现。

比如,一家带屏幕的抽油烟机公司想要和一个摄像头公司打通,让用户在做饭的同时,可以观察婴儿在卧室里的状态。但就这一个功能,两个厂家协调了一年还是没有做出来,因为涉及到两个产品之间的两个应用和两个操作系统,沟通成本很高。如果都用了鸿蒙系统,那将会轻易实现。

当然,这只是一个功能,如果两个厂家在多个功能上寻求合作,或者其中一个厂家更换了操作系统版本,那么规模复制成本还会以更大的幅度提高。

除此之外,操作系统才会有整个硬件的实时状态和数据,而应用是没有的,需要去操作系统上读取数据。带来的结果就是,不同应用读取到的数据不同。

隐私方面,因为应用App的服务器都在云上,所以应用需要去云端绕一圈以读取数据,数据自然就需要上云。但操作系统是基于端侧打通,不需要上云的过程,对于隐私安全的保护是不一样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 鸿蒙本身的独特性不在于手机单独使用的时候,需要物联网真正普及,厂家开始大范围生产、消费者大范围使用的时候,才能得到体现。

如果说鸿蒙本身的价值,是其存在的意义,那么华为遍布全球的终端设备,就是鸿蒙早期发展的重要载体。

杨海松表示,一个操作系统的基本生存底线是16%的市场份额,以此推算,华为今年需要达到3亿的终端搭载量,其中2亿为华为手机和包括智能手表、平板电脑、智慧屏等华为自有的终端设备,另有1亿是生态合作伙伴生产的产品。

在美国的制裁下,华为手机在近期的市场调研中全球出货量大幅下滑,2020年第四季度只有3230万部,已经跌出前五,但华为在全球的累计用户和在国内的出货量依然可观。

2020年年报显示,华为在全球的终端连接数已经超过10亿,手机存量用户突破73亿。余承东在2021年2月的新品发布会上也曾表示,华为HMS(华为移动终端云服务)的月活用户超过58亿。

所以,华为在推广鸿蒙时有存量的底气,同时,也有增量的危机。

长期来看,鸿蒙的自研内核需要获得更多硬件厂商的支持,应用生态也需要众多开发者一起搭建。

而这些都不是华为凭一己之力能够实现的。

首先是硬件支持的问题。

操作系统是上连应用、下连硬件的中间平台,在“下连硬件”的过程中,需要包括芯片、处理器、指纹模块在内的众多硬件,提供一个特定的驱动程序。

比如搭载鸿蒙的手机想用三星的屏幕,就需要三星针对鸿蒙系统内核写一套能够驱动屏幕的程序,其他硬件厂商也是同理。

而鸿蒙共有三个内核,分别为Linux内核、鸿蒙微内核以及LiteOS内核。

其中Linux内核主管手机的运行任务,也是现有的安卓系统使用的内核。另外的鸿蒙微内核和LiteOS则属于华为自研,针对的是包括家电、 汽车 在内的运行任务。

由于安卓操作系统早已广泛使用,包括高通、三星在内的各大手机硬件厂商,早已在各自生产的手机硬件产品中,针对安卓系统的Linux内核,做好了驱动,也通过不断迭代完善了体验。

但华为自研的鸿蒙微内核和LiteOS还处于发展早期,在向各大手机硬件厂商争取更多技术支持的时候,难免遇到阻力,因此暂时需要使用Linux内核。

其次是生态搭建的问题。

三个内核的系统结构,可以帮助鸿蒙在过渡期解决应用兼容问题,同时保留了万物互联的优势特性。很多人用上鸿蒙之后,一时半会感觉不出和其他系统有太大的差异,这是因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交互本身已经成熟,鸿蒙不需要处处搞新功能,更多的差异,在前述的底层架构和万物互联场景上。

问题在于,操作系统的框架搭建好之后,能否基于万物互联的场景,形成一套新的、丰富的应用App生态?这将是鸿蒙能否具有持续生命力的一个决定因素。

真正让安卓成功的, 是基于其系统的丰富应用生态,以及对此产生依赖的庞大用户。 其中视频软件YouTube、浏览器Chrome、谷歌地图、谷歌翻译等带有谷歌商标的GMS(Google Mobile Service),是需要谷歌授权才能搭载的。

对于现阶段的鸿蒙来说,“杀手级应用”显然还未诞生。

鸿蒙生态业务负责人杨海松表示,现阶段鸿蒙的杀手级应用不是一个清晰的、具体的某几个的载体,杀手级应用是用最合适的方式在最合适的时候推给你最合适的体验和服务。

这两个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解决。在那之前,应用App层面和硬件厂商对内核的支持层面,都离不开安卓生态、离不开那颗Linux内核。

但以此判断鸿蒙是“安卓套壳”,也是不公平的。重要的是,一定的时间之后,鸿蒙能否打开自己的局面。

长期问题可以慢慢解决,但芯片问题导致华为手机业务的困境,才是鸿蒙短期内更严峻的问题。

华为现有的终端产品数量,是其推出鸿蒙的一大优势。但华为手机未来的出货量,也直接关系到鸿蒙能否持续拥有核心载体。

2021年一季度,华为手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出货量首次跌出前五,在国内也从第一掉到第三。

王成录之前在公开活动表示,2021年要在2亿台华为手机上搭载鸿蒙,但在现实的销售情况面前,华为方面的预期已向下调整。

虽然鸿蒙是基于“万物互联”打造的操作系统,但一段时间内,物联网还是需要以手机终端设备作为核心。

至于华为与其他品牌厂商的合作的泛Iot产品,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华为手机在市场上的保有量。

没有手机单纯推系统,相当于没有了大脑。

以美的为例,鸿蒙系统目前只是其智能家居产品的入口之一,而非唯一。

美的还会与小米、OPPO等其他手机厂商合作,开放基于应用层面的入口。而美的自有的应用App“美的美居”,依然是官方宣传的功能更丰富、体验更好的使用入口。

据市界了解,基于目前华为各类终端设备的保有量,以及市场对鸿蒙系统抱有较大的期待,美的为了搭载鸿蒙系统,专门在生产线上加设工位、投入自动化设备,甚至降低产线流速。

但从美的方面考量,目前的各种投入还是基于对鸿蒙系统未来发展比较积极的预判,进行的一个提前布局,毕竟家电产品的换机周期比手机要长,对于物联网的布局也要更早开始。

但若华为手机保不住接下来的销量,鸿蒙系统的核心载体就会急剧减少,和其他品牌厂商合作的谈判筹码也将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即将在6月大规模升级的鸿蒙,成为华为手机留住用户的一种方式。

华为鸿蒙负责人王成录的期待是,“如果老用户升级到鸿蒙系统后体验非常好,他可能会留下来。只要这两年时间抢下来,我们的硬件可能就回来了。”

换句话说,如果鸿蒙初期上线的体验不够理想,也可能加速现有华为手机用户的流失。某种程度上,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华为的手机业务和鸿蒙操作系统,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绑定关系。

眼下,手机芯片问题迫在眉睫,却也是华为争取硬件厂商支持兼容鸿蒙系统的一个良好契机。

根据现有消息,高通可能会成为华为手机接下来的芯片供应商,那么支持鸿蒙自研内核,可能也会成为谈判的筹码之一。

此外,其他手机厂商短期内虽然不太可能搭载鸿蒙系统,但如果愿意配合,将鸿蒙这一套框架集成到他们的手机中,或者在华为的HMS安装包中集成相关协议的情况下,不设置使用障碍,那么用户也可以在非华为的手机上实现和鸿蒙家电交互的效果。

但不管是哪种解决方案,各家都有数不尽的利益权衡。

华为鸿蒙生态负责人杨海松表示, 这一两年如果鸿蒙没有起色,那么下一个十年的 历史 机遇,可能还是在别人手里。

PC时代称王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移动互联网时代安卓和苹果二分天下,物联网时代谁是最终赢家,还未可知。

但无论鸿蒙能否最终实现一统物联网系统的构想。在国产操作系统几近空白的情况下,鸿蒙的诞生和可用,本身已是抵御危机的一个里程碑。

(作者丨林夏淅,编辑丨李曙光)

文 | AI 财经 社 郑亚红 唐煜

编辑 | 赵艳秋

华为鸿蒙,终于来了。

6月2日晚8时,华为正式发布HarmonyOS 2及多款搭载该系统的新产品。正如此前预料的那样,该系统也将正式搭载到数以亿计的手机上。

在多款搭载了HarmonyOS 2的新产品中,包括了Mate 40系列新版本在内的手机、智能手表、平板产品等。此外,华为“百”款设备将陆续启动HarmonyOS 2升级。余承东还称,华为老产品,如 Mate9 系列、nova5 系列、P10 系列等机型将在明年升级到该系统。

作为中国自主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华为正式向谷歌发出了挑战。而未来几年,华为和谷歌之间,必有市场、开发者和生态之战。

数以亿计的设备迁移到鸿蒙上,这将会是人类 历史 上最大规模的OTA(空中下载)升级。根据华为最新公布的数字,目前华为已售出超过10亿台全场景智慧连接设备,其中在网手机超过7亿台,大约90%的华为存量和在售手机,都可以升级到鸿蒙操作系统。

摆在鸿蒙面前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如何服务好这次大迁移。在如此大规模的迁移和升级中,服务器的负载将会非常大,华为会采取什么策略给迁移用户以支持和保障,下载中遇到Bug如何及时解决,这些都将会是不小的挑战。

除了平滑的迁移,能否完成“生死线”是真正的考验。

此前,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透露:对于操作系统这类底层平台而言,软件使用量、市场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来、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而16%的市占率则是一个生死线。

目前全球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谷歌的安卓市场份额是6863%,包含了30亿台设备,而苹果则在2021年年初宣布活跃设备超过10亿,对应的份额是3099%。华为将“生死线”划在16%,这个生死线是否科学不得而知,但这个比例对应的终端设备数量是3亿台。华为也照此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即在2021年底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数量达到3亿台。

按照王成录的解释,3亿台拆分下来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超过2亿台华为设备上安装鸿蒙系统,在第三方设备的装机量超过1亿台。

这对华为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要知道谷歌当年用了四年的时间,设备量才突破3亿大关,而如今华为只剩下半年的时间去冲“生死线”。

而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手机。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之际,手机仍然是其中的核心,设备的互联互通都离不开手机这个终端。

最明显的是,国内的手机厂商不太可能加入鸿蒙。在商言商,不论是小米、OV还是剥离出去的荣耀,都不会冒着商业的风险去得罪谷歌。2014年魅族与阿里关系交好,曾采用阿里云OS,而双方在合作期间就收到了谷歌的传票,最终在各种因素下合作夭折,魅族也得罪了谷歌。更早之前的2012年,阿里跟宏碁联合推出一款智能手机时,更是遭到了谷歌的反击,致使发布会取消。

国内有超过80%的手机都搭载安卓系统,手机厂商面对谷歌时是较为被动的,如果不想放弃谷歌繁荣的应用生态、广阔的海外市场,那么最好不要做出“背叛”谷歌的举动。

华为只能靠自己的手机。最难的就在于如何保住手机的留存率。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目前华为手机的全球市占率已经暴跌到4%,排名也远远跌出了头部阵营,手机业务落幕似乎已成定局。

7亿台手机在全面换机之前能否迁移至鸿蒙,是摆在华为面前一项迫切的工作。但一些客观因素也给华为争取了时间。当前消费者对于手机的更新换代没有以前敏感,近日一加手机副总裁李开新就曾对外表示,消费者的换机周期比原来长很多,基本是原来的两倍。加上华为的存货,华为仍有两到三年的时间可以发展鸿蒙。

华为需要借助现有几亿华为手机用户,快速提高鸿蒙的成熟度,并提升迁徙用户的留存率。

此外,AI 财经 社了解到,一些三四线中小品牌的手机厂商,或将推出搭载鸿蒙的手机。

一个星期前,5月25日,谷歌终于向市场发布了其操作系统:Fuchsia OS,并表示将率先应用在智能显示器Nest Hub上。自2016年曝光Fuchsia OS的存在后,距今已经过去5年,在这期间,它一直被外界认为是寄予了谷歌的下一个野望。

显然,这与华为的目标是一样的。

起初外界认为鸿蒙的推出主要是为了应对谷歌禁用安卓,但随后华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鸿蒙并不是对标安卓,而是面向万物互联的时代,如同今天余承东所讲:一生万物,万物归一。尽管两者采用了不同的内核,但在理念上殊途同归。

2018年年底,谷歌曾推出过一款专门针对于物联网的操作系统 Android Things,它是安卓系统的一个分支版本。但是这个系统推出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国内知名家电厂商IoT业务的负责人谭龙对AI 财经 社称,当时公司并没有考虑接入Android Things,原因是当时大家对IoT的感知不强烈,市场还没有那么迫切,而且Android Things的能力也不够,“那个操作系统还不能打通设备之间的连接”。

实际上,谷歌也已经意识到要摆脱掉安卓的包袱,面向下一代应用场景,就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领域一位业内人士向AI 财经 社透露,Fuchsia OS项目成立的早期,华为深度参与了该项目,并且提供了很多技术贡献。该人士表示,据他了解,华为还提供了一款智能手机作为样机,让Fuchsia OS在上面测试运行。后来在2019年的制裁风波下,华为与谷歌分道扬镳,也就从谷歌的这个项目中退了出来。

上述人士称,在他的了解中,鸿蒙也受到了Fuchsia OS 的影响,包括设计理念、定位等。

如今分道扬镳的谷歌和华为,在下一代操作系统上又狭路相逢,或将面临一轮新的竞争。

一位鸿蒙的合作伙伴对AI 财经 社表示,目前物联网的竞争还在早期,还很难下定论未来谁能胜出。而且物联网是一个非常分散、碎片化的市场,如今并没有看到哪个操作系统能像手机界的安卓一样一统江湖,除了鸿蒙和Fuchsia OS ,小米、苹果、亚马逊、三星等巨头也都在布局该领域。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鸿蒙目前比Fuchsia OS 占据了先机。发布一年多以来,鸿蒙已经接入了多种设备,手机、家电、智慧屏、 汽车 等都已经在布局中。而刚刚发布不过一个星期的Fuchsia OS ,目前还未看到迈出市场化这一步。Fuchsia OS目前也还未在开发者中掀起什么浪花。一位开发者对AI 财经 社说,就拿安卓来说,仅谷歌推出新系统是没用的,各家手机厂商都需要基于新系统做二次定制开发,目前并没有看到其他手机企业在对外推广Fuchsia OS。

谭龙表示未来对两个操作系统态度是“都会融入”。他认为两个操作系统未来连接的设备量都会很可观,而万物互联又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比如一些海外出售的产品最好也能跟谷歌的操作系统打通,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他还强调,这并不是说只有海外产品会搭载谷歌的系统、国内产品搭载鸿蒙,理想的情况是与二者都能打通协议,让不同的系统都能运行。

由于物联网厂商数量巨大,涉及行业众多,包括家电、 汽车 、可穿戴设备等等,华为从中争取到一批合作,拿到一批行业应用难度并不大。在区域市场,除了国内,华为在全球一些传统优势市场,也仍有争夺空间。

一个成功的操作系统意味着有一个强大的生态。而对于一个强大的生态来说,庞大的开发者绝对是背后的中坚力量,但鸿蒙目前和安卓、iOS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今年年初,华为鸿蒙系统掌舵人王成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为止,安卓有约2000万开发者,iOS有约2400万开发者,而鸿蒙系统现在的开发者数量只有数百万规模。

但鸿蒙正在加强对后备力量的培养。华为已经宣布了将启动HarmonyOS高校人才培育计划。进高校培养未来工程师,这是诸多国际软件必做的一环。同时,华为鸿蒙也在充分调动高校老师的力量。

前段时间举办的首届HarmonyOS开发者创新大赛可以视作华为开发者生态的阶段性成果,有3000支队伍参赛,最终23支斩获奖项。

不过,鸿蒙还缺乏“现象级”应用。如今一些鸿蒙应用集中在展示鸿蒙的多设备协作能力上。类似今天王成录描绘的,鸿蒙操作系统让多设备组成一个“超级终端”,哪个设备方便就用哪个,人到哪里,服务就到离人最近的设备上。比如手机上播放音乐,组成超级终端后,可以把音乐用音箱放出来。

但一位开发者认为,大多基于鸿蒙的应用都还只停留在比较表层的设备互联互通上,开发者还是要深挖鸿蒙的特性,之后才能做出一些区别于安卓体验的创新应用。另一位开发者认为,鸿蒙后续需要做出一些更具体的杀手级应用。

从开发者的态度来看,他们对鸿蒙持欢迎态度。西窗文化、西窗烛公司创始人兼CEO的瞿章才对AI 财经 社说,他们的应用在安卓市场40%的下载量都是来自华为手机,华为手机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流量分发平台,再加上众多的智能设备,鸿蒙对于开发者来说还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此外,从2017年开始,华为手机开始和一些开发者应用联合运营产品,给到更多的资源推荐,一批吃到流量红利的开发者其实都非常愿意基于鸿蒙进行开发。

除了个人开发者,瞿章才认为,安卓系统能做起来,背后也是有华为这么大的一个公司去贡献了很多能力和代码,“鸿蒙生态想要更加强大,也要联合更多头部公司的力量。”这将倒推华为走上一条大生态之路。

(谭龙为化名)

以上就是关于小米挨批后适合接入鸿蒙HMS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小米挨批后适合接入鸿蒙HMS吗、谷歌:用数据和人工智能构建供应链没问题、鸿蒙到底是不是安卓换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