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如何让世界万物连接在一起

物联网0163

物联网如何让世界万物连接在一起,第1张

什么是物联网?有人举了一个例子:在药片中放入传感器吃下去,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蠕虫进入到身体里面协助医生做手术。这些万物互联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生活。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互联网之父”罗伯特·卡恩提出“数字物体”互联网系统的现有物联网的拓展。“互联网解决了人与电脑的连接问题,物联网将让世界万物连接在一起。”

“在这个智能互联网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设备都因具有计算、存储、网络等功能而变得更加智能。”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说,在各种传感器的辅助下,这些智能终端可以不断地感知周围环境,从而在云端汇聚成几何级增长的海量数据。

在工作场景应用中,将出现能自动学习用户使用习惯的智能情境引擎,支持24种语言的服务机器人,混合现实智能眼镜等;在日常生活应用中,将产生智能心电衣、智能电视、智能音箱等。

文/智物

华为为什么会在此时此刻,推出鸿蒙系统?

两年前,智物(微信公众号:智物 科技 评论)团队在FT中文网的专栏文章中曾经解释过,华为鸿蒙系统的背景,当时是谷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断掉了海外市场与华为的合作。

结果是,华为无法使用其GMS应用,并且在华为手机上提示用户,非法安装的信息,严重影响了当时的海外市场销售。

华为曾经想过解决办法,甚至对海外运营商做出回购的承诺。但是,现在随着芯片禁令进一步出台,这些所谓的努力都没有意义了。如之前曾经多次分析的,华为在2021年5月对其手机业务做出重大调整。

鸿蒙能快速成为所谓世界第三大操作系统吗?

鸿蒙的助力下,华为在IT市场迎来战机。华为要多久,会超过联想集团?

OPPO、vivo、小米会跟进采用鸿蒙吗?

这个话题已经成为了禁忌。几个月前,有华为的朋友透露过,这三家厂商可能很快推出鸿蒙系统的产品。

小米公司高管在微博上高调表示过可能性。

OPPO人士因为表达不善,因此离职。

这三家的手机产品,包括出自华为的荣耀,恐怕很难采用鸿蒙系统。最大、最直接、最具解释性的理由,王成录自己替OPPO、vivo、小米解释过了。

这位鸿蒙系统的直接负责人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了为什么2019年,华为就推出了鸿蒙操作系统,却一直没有用在华为手机上的原因——华为和谷歌有协议,还没有到期。

这个理由,对于OVM三家来说,可能也是成立的。这三家都与谷歌签有协议,反分裂协议、谷歌服务协议。

坊间传闻,当鸿蒙现世,谷歌高管曾经召集中国手机大厂去海外某地开会,让这些厂商交代,该怎么应付鸿蒙。

两年时间,理由应该想得很充分了。最有力的理由,可能也就是华为自己解释的理由,既然华为可以为了谷歌的分成,不用鸿蒙,为什么这三家以及荣耀需要为了鸿蒙,放弃安卓?

荣耀团队背了极高的业绩任务,要在未来数年当中兑现出来。鸿蒙能替赵明做点什么?

王成录在访谈中,被问到一个问题:是否鸿蒙可以从华为独立出来?王成录的回答是,这是一个属于任正非的问题。

当前,华为已经将鸿蒙的一部分核心代码捐献给了开源基金会,华为成为最初的7个成员单位之一,其他成员包括中科院软件所、吉利 汽车 关联方等等。意向中的机构,还包括了奔驰。

接下来,任正非会怎么调整?

看完鸿蒙的发布会,以及发布会后的 社会 舆论反响,每个人都会意识到,鸿蒙不可能像荣耀那样一卖了之。

鸿蒙至少能帮助余承东卖pad、卖PC,虽然没人能说清楚,鸿蒙的pad和pc不会比联想windows系统的pad好多少。

看起来,王成录充分讲清楚了,鸿蒙系统在IoT领域,技术架构的方面的优势。只是,目前还缺少一款能够充分有说服力的产品,软件、硬件、服务都有说服力的产品。

几年前,所谓的物联网之父,在一场中国的活动上,努力把话说到最委婉,他认为把什么传感器加到硬件上,叫什么智能音箱、智能手表,根本不是什么物联网、IoT……

鸿蒙做到了链接,智能还十分遥远。苹果的产品系列也有类似的窘境,但是,现在苹果解决了用户数据隐私的问题,新一代数据支撑的智能产品,估计在路上了……

暂且不管,只要能卖掉PAD和电脑就行。当前,因为疫情的原因,笔记本电脑、显示器、pad组成的IT市场正在经历盛世。从联想集团和苹果的财报中可以看到,这些业务的增长都在20%到30%。

对于华为来说,这已经是计算当中一定能赢的市场。确实,目前的IT厂商,除了苹果,看起来,战力都输于华为。在许多人看来,华为超越联想集团,成为中国IT龙头,应该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余承东放出来了一张所谓的P50概念机的侧影,余承东称其为一个伟大的产品。通过鸿蒙,余承东找到了一个继续在手机市场存在的途径,让老用户更新到鸿蒙系统。

这样做的结果,是华为继续经营这批规模庞大的用户,继续从这些用户身上赚到广告分成、 游戏 分成,这是一笔巨大的收益,每年高达上百亿净利润的市场。现在的手机厂商,除了苹果,谁又不是“手机中的广告机”。

但问题是,能维持多久?

……

中国5g之父是任正非。

1991年9月,华为租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作为研制程控交换机的场所,五十多名年轻员工跟随任正非来到这栋破旧的厂房中,开始了他们充满艰险和未知的创业之路,他们把整层楼分隔为单板、电源、总测、准备四个工段,外加库房和厨房。

人们在机器的高温下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地作业,设计制作电路板、话务台、焊接的电路板,编写软件,调试、修改、再调试。在这样的情况下,任正非几乎每天都到现场检查生产及开发进度,开会研究面临的困难,分工协调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

5G的介绍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5G采用全新的服务化架构,支持灵活部署和差异化业务场景。5G采用全服务化设计,模块化网络功能,支持按需调用,实现功能重构;采用服务化描述,易于实现能力开放,有利于引入IT开发实力,发挥网络潜力。

通过网络切片满足5G差异化需求,网络切片是指从一个网络中选取特定的特性和功能,定制出的一个逻辑上独立的网络,它使得运营商可以部署功能、特性服务各不相同的多个逻辑网络,分别为各自的目标用户服务,目前定义了3种网络切片类型,即增强移动宽带、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物联网。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人们对速率和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从2G、3G、4G一直到5G,传输速率越来越高,20年来速率提升了近20倍。作为蜂窝网络的室内覆盖补充,WiFi同样承担着大量的数据流量卸载,技术发展从80211b/11g/11a/11n/11ac,直至即将商用的80211ax,其带宽、网络容量、覆盖范围等主要指标都有大幅提升。这些技术的进步也让我们有能力去实现更多的应用,比如物联网。

WiFi6的杀手锏

目前家用WiFi的连接存在普遍这样的问题,即无论互联网连接有多快,当使用人数过多,就会出现“拥堵”问题。此外,目前的WiFi还存在着覆盖范围小,穿墙能力不强等缺点。

近日,在Qorvo北京新闻发布会上,WiFi之父、Qorvo无线连接业务部总经理Cees Links表示,新一代WiFi技术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甚至为了方便用户记忆,WiFi联盟对新一代IEEE 80211ax标准的命名也做了简化,现已改名为WiFi6,前两代技术80211n和80211ac则分别更名为WiFi 4和WiFi 5。Cees Links相信,WiFi6有效提高了实际数据吞吐量,同时侧重于提高网络容量,以便实现无线室内架构的改进和基础设施的长期升级。这项技术将对未来的室内无线网络带来一次革新,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网络体验。

谈到WiFi6新架构对未来室内无线网络的影响,Cees Links表示:“传统的WiFi在与现在的蜂窝网络如2G、3G或者4G连接时,需要切换SSID,WiFi 6则不同。WiFi 6的杀手锏在于,分布式WiFi及One Pod Per Room的设计将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整个住宅的网络覆盖。以家庭为例,我们可以可在客厅中放置一个路由器,其他房间均可放置一个Pod来实现稳定的无线接入。作为一个小型的无线接入点,每一个Pod将直接连接至路由器,路由器再连接至互联网。因此,每个Pod都将提供一条全新的通路,在室内进行WiFi连接时,可选择最优通路进行WiFi网络的使用,为住宅内的每一所房间提供最优的网络传输速度,同时也拥有足够的网络容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所有接入只需一个SSID。”

在配置上,Pod数量可根据住宅大小自由调整,甚至包括办公室楼宇的全方位覆盖。布置的Pod数量越多,整个建筑的WiFi网络覆盖越全面,所获得的网络体验也越好。而每个Pod的使用都需要安插在电源插口上来提供电力补充。“在这一点上,Qorvo仍然坚持‘小即是美’这一理念。因此,Qorvo也是竭尽所能缩小Pod的产品大小,以便以更低的功耗提供更优的性能。” Cees Links表示。

此外,Cees Links还提出,连接至住宅的数据速率是当今WiFi连接性的瓶颈,也就是说接入住宅的数据速率远低于智能设备与接入点之间的传输速率,即使设备之间的传输速率为7 Gb/s,但是在家中上网的速率只有100 Mb/s,数据分层严重失衡。因此,数据速率的提升以及数据分层的重建应该能够创建更有意义的数据连接。随着运营商竞相提高FTTH、DOCSIS 31以及 LTE/5G网关的数据速率,WiFi 6也将切实提高实际数据吞吐量并侧重于提高网络容量,此外还通过减少干扰等措施以支持在智能家居中使用多个无线电系统。相比之前的WiFi版本只注重速率的提升而忽略网络容量的影响,预计2019年即将商用的WiFi6在速率、频段、覆盖面积上都带来了明显提升,使得WiFi网络将具备更加宽松的带宽流量以满足多用户的网络需求,同时也带来了更远的传输距离与更高的传输速率,能够满足诸如AR/VR、自动驾驶与4K影视等多元化场景应用的需求。

WiFi 6技术让智能家居实现真正的互联

智能家居是市场上日益普及的智能场景之一,它所提供的服务需要通过传感器获取数据,然后将数据收集至云进行分析,并提供多样化的智能服务。而数量庞大的传感器和为之提供网络连接的室内WiFi设备是实现智能家居服务的基础。

为了实现真正互联的智能家居,分布式WiFi6架构所采用的One Pod Per Room设计应该是目前最佳的无线组网方案。Cees Links利用智能电灯和智能标签举例对此进行了说明,他说:“每个Pod都用作无线接入点,每个接入点都将支持WiFi和物联网标准。这种智能家居网络架构一方面满足更高的WiFi要求,还可以加入Zigbee和蓝牙设备,甚至还能通过语音辅助命令进行控制。此外,利用分布式WiFi6架构,智能设备搭配上最新的WiFi6标准所提升的数据吞吐量与带宽容量,可以在多个通道中与无线路由器通信,无需使用额外的网关或在家中安装多个以太网/电缆/光纤连接点,从而真正创建一个更高效的智能家居环境。”

当然,有了WiFi6的One Pod Per Room架构,也可以不再使用Zigbee和蓝牙网格。此举意味着可延长设备的电池寿命,简化设置和故障排查流程,进一步降低用户使用成本,这一点意义非凡,Cees Links表示。

Qorvo的更多投资在WiFi6而不是5G

在物联网应用中,面对的无线通信标准越来越多,如WiFi、4G、蓝牙、Zigbee、NB-IoT、LoRa等,每种应用场景都有各自最适合的无线连接协议。Cees Links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射频解决方案供应商,Qorvo致力于设计、开发和制造高质量RF组件实现无线通信。在Qorvo主要的两大产品线中,一条产品线针对移动设备,另一条则更多聚焦于物联网与基础设施建设,低功耗产品则主要应用于智能电子标签、智能家居、智能灯和遥控器等领域。无线通信技术是Qorvo的强项,对我们来说不会在意最终哪个标准会赢得市场,我们的目标是,从RF前端到系统级解决方案,Qorvo将一网打尽。”

就WiFi6和5G的商用前景而言,Cees Links认为Qorvo的投资重点应该是WiFi6,而不是5G。这是因为,WiFi6可提供更广泛的应用,现实生活中有70%的数据传输是在WiFi网络上完成。在家中,我们会利用WiFi进行各种各样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量与使用的规模接近于5G的两倍。如果用5G进行大规模部署的话,则需要更多的基站,资金投入会很大。而WiFi6的部署更经济实用,未来它也不会被5G所取代。

据Cees Links介绍,不久前,Qorvo宣布与世界级照明和物联网解决方案公司LEEDARSON(立达信)达成合作伙伴关系,以打造能够同时在ZigBee 30和蓝牙低功耗(BLE)50 协议下运行,并同时兼容最流行的物联网标准的智能家居照明产品系列。在该系列的首款产品——LEEDARSON智能灯泡和照明开关中,即集成了Qorvo适用于超低功耗无线应用的多协议/多通道智能家居通信控制器QPG6095。

“Qorvo产品涉及整个物联网领域,无论是从短距离通信到局域网传输,还是从射频前端的模块、芯片、软件以及系统,我们都有相关的产品,” Cees Links强调:“Qorvo目前在WiFi6领域同样处于领先地位,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我们拥有优异的产品性能和无与伦比的高集成度设计。在WiFi6上,Qorvo已经做好全面准备,接下来仍将紧随无线通信与物联网市场快速发展的步伐,提供更加全面的系统级支持。”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扩展到了任其用户端延伸和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 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整个结构可分为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两部分。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标签和读写器组成,两者通过RFID空中接口通信。读写器获取产品标识后,通过internet或其他通讯方式将产品标识上传至信息网络系统的中间件,然后通过ONS解析获取产品的对象名称,继而通过EPC信息服务的各种接口获得产品信息的各种相关服务。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都会借助internet的网络系统,利用在internet基础上的发展出的通信协议和描述语言。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联网是架构在internet基础上的关于各种物理产品信息服务的总和。从应用角度来看,物联网中三个层次值得关注,也即是说,物联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对“物”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

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它主要由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EPC编码标准

EPC编码是EP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实体及实体的相关信息进行代码化,通过统一并规范化的编码建立全球通用的信息交换语言。

(2)EPC标签

EPC标签是装载了产品电子代码的射频标签,通常EPC标签是安装在被识别对象上,存储被识别对象相关信息。标签存储器中的信息可由读写器进行非接触读/写。

32 EPC系统特点

(1)开放的体系结构

EPC系统采用全球最大的公用的刀又TERNET网络系统。这就避免了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并且还有利于系统的增值。梅特卡夫(Metcalfe)定律表明,一个网络大的价值是用户本系统是应该开放的结构体系远比复杂的多重结构更有价值。

(2)独立的平台和高度的互动性

EPC系统识别的对象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实体对象,因此,不可能有那一种技术适用所有的识别对象。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射频识别技术标准也不相同。所以开放的结构体系必须具有独立的平台和高度的交互操作性。EPC系统网络建立在INTERNET网络系统上可以与INTERNET网络所有可能的组成部分协同工作

(3)灵活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EPC系统是一个灵活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可在不替换原有体系的情况下就可以做到系统升级。整体的EPC网络操作依赖于RFID系统和网络应用系统的介入,使产品信息有效的传播。安装在不同需求链环境的解读器可以读取标签中储存的产品数据。因此供应链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检查、更新或者交换信息。

33 EPC编码编码标准

EPC码是新一代与EAN/UPC码兼容的编码标准,在EPC系统中EPC编码与现行GTIN相结合,因而EPC并不是取代现行的条码标准,而是由现行的条码标准逐渐过渡到EPC标准或者是在未来的供应链中EPC和EAN.UCC系统共存。EPC中码段的分配是由EAN.UCC来管理的。在我国,EAN.UCC系统中GTIN编码是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分配和管理。同样,ANCC也即将启动EPC服务来满足国内企业使用EPC的需求。

EPC码是由一个版本号加上另外三段数据(依次为域名管理者、对象分类、序列号)组成的一组数字。其中版本号标识EPC的版本号,它使得EPC随后的码段可以有不同的长度;域名管理是描述与此EPC相关的生产厂商的信息。

第四章 物联网在家庭中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已经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以后我们社会面临的现状将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在照看自己小孩的同时,还要照看2~6对老人,这就为全社会出了一个难题。每家都雇保姆,显然不现实;那么,只能通过科技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了,靠提高家庭的生活品质、方便家庭与外界的信息交互、用传感节点感知家里发生的情况等,这就为家庭物联网的实现奠定了社会基础。

物联网的概念正大行其道,也使人们看到了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物联网大部分却停留在概念阶段,真正规模应用还有待时日。家庭区域相对狭小、需求比较明确,最有可能优先实现物联网的应用。它不只是现代家庭现实的需要(照看老人、孩童),更是人们日益增强的家庭安全

41家庭物联网应用领域

寒冷的冬季,供暖系统使北方城市家庭充满温暖,而当白天大部分人离家上班的时候,空空的房间仍温暖如春。我们需要一个智能化的供暖控制系统。在生产安全领域,在食品卫生领域,在工程控制领域,在城市管理领域,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人们的娱乐活动中,都需要建立随时能与物体沟通的智能系统。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相互间的沟通和对话。在电度表上装上传感器,供电部门随时都可知道用户的用电情况,实现用电检查、电能质量监测、负荷管理、线损管理、需求侧管理等高效一体化管理,一年来降低电损。在电梯装上传感器,当电梯发生故障时,无需乘客报警、电梯管理部门会借助网络在第一时间得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去现场处理故障。

42发展历程

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就已被提出,10年间,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究。物联网的发展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型机、主机的联网,第二个阶段是台式机、笔记本与互联网相联,第三个阶段是手机等一些移动设备的互联,第四阶段是嵌入式互联网兴起阶段,更多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设备,包括洗衣机、冰箱、电视、微波炉等都将加入互联互通的行列,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物联网”。

对于互联网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黄金时代,这段时间出了一个知名的人物——鲍勃•卡恩(BobKahn),他被人们称为互联网之父(被赋予同样称呼的人还有好几个)。在为互联网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他也非常有远见的为另一个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项目——分布式传感网(DistributedSensorNet,简称DSN)——做了奠基。在那个年代,传感器远比我手上的这个大得多,要用一辆卡车来拉。这么大的传感器作为一个个节点组织在一起,通过微波彼此相连,就组成了传感网。

庞大的传感器在体积方面跟不上人们对其功用上的期望,于是研究者们就开始思考能不能把它做得小一点、再小一点。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智能微尘”(SmartDust)这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出现了,提出者是KrisPister,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这一概念认为可以将计算和通讯集成在约1~2平方毫米的超微型传感器中,用以对周围环境的参数进行探测。其核心的成分是微电机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简称MEMS;这个概念在当时引起非常大的轰动),该系统中可以集成很多和机械有关的传感器。

当时KrisPister这批人有一个幻想——在蒲公英上面悬挂一个传感芯片,蒲公英飞到哪里就探测哪里的信号,再把信号传递回来。虽然只是一个假想,但当时真有科学家信心百倍地投入其中,并且还把所需的数据算出来了。比如有空气动力学专家计算出了芯片应有的重量等等。在200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真做出了这种理想中的芯片雏形,比米粒还小,可谓“细如发丝,薄如蝉翼”。他们送给了我一个,当时我还精心包装了一下。可惜最近找不到了,特别遗憾。倘若芯片里面还有电留存的话,说不定我就能通过网络定位到它的“安身之所”了。

在这一时期,有三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传感器领域处于领军地位,一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KrisPister为代表,他们提出了“智能微尘”理论),另外两个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他们提出了“微无线技术”)和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PARC)。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团队主要由我带领,我们做的是传感信息处理和“智能物质”(SmartMatter),希望能把计算、微电机系统放到物理世界中,与“智能微尘”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自本世纪初以来,对于传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很多学校和大公司的研发机构开始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并有许多新兴公司借此东风异军突起。将传感器连接成“网”或“系统”,就成了传感网。除了传感网以外,类似的概念也相继提出,比如“CyberPhysicalSystem”和“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相较而言,IOT的概念在提出的初期更接近于日常生活,比如常见的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就是它的一部分。

关于传感网和物联网的历史,若从大的传感器开始算起,传感网诞生至今应有30年了;而若从微传感网(MicroWirelessSensorNetwork)来说,应该仅有15至20年:微传感网始于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期的人们刚刚提出“微电机系统”的概念,试图把传感器和计算机处理和通讯全部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即“智慧微尘”。

其实传感器的历史,归结起来就八个字——从大到小,以点到面。这八个字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要想让传感器真正“飞入寻常世界中”,它必需在体积、造价、能耗等方面进行“瘦身”,这样它才真正能够进入到物理世界。

然而,造型的缩小并不是传感进入生活的唯一条件,还需要互联网技术的配合以实现从点到面的网际联系。就IP地址而言,物联网应采用IPv6(IPv4必然不够),它有128位两进制的IP网址数,这相当于给世界上的每个沙粒都赋予了一个 IP地址。唯有当所有的物体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IP的时候,物联网才能真正实现。总而言之,物联网的实现需要这两方面的相辅相成:一是利用微处理技术(micro-fabrication),提高集成度;其二是运用IP技术,以提供足够丰富的网址。

43面临的问题

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存在很多问题。1、进入门槛较高,一般一次性投入要1、2万元,这就大大限制了中等收入以下人群的购买需求。2、功能华而不实,很多都是遥控个灯光、音响,需求跟投入不成比例。3、生搬硬套,将原来很多工业上使用的东西直接照搬到家庭里,缺少人性化,不能完全适合家居生活需要。4、很多智能家居企业缺少核心技术,东拼西凑,组成个系统就推广,导致成本增高、企业竞争力下降。

RFID超高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项目的应用只是试点,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也没有在供链上应用。比如,只在某一个仓库里应用,或只在生产线上应用。应该说,这些试点项目全

都属于闭环状态的应用,在供应链上串起来应用的案例国内还没有出现。

物联网发展潜力无限,但物联网的实现并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建设物联网过程将涉及到许多规划、管理、协调、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还涉及标准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规范的制订和完善。

首先是技术标准问题。标准是一种交流规则,关系着物联网物品间的沟通。各国存在不同的标准,因此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寻求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标准。

其次是安全的问题。物联网中的物品间联系更紧密,物品和人也连接起来,使得信息采集和交换设备大量使用,数据泄密也成为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如何实现大量的数据及用户隐私的保护,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协议问题。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在物联网核心层面是基于TCP/IP,但在接入层面,协议类别五花八门,CPRS、短信、传感器、TD-SCDMA、有线等多种通道,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基础。

第四,终端问题。物联网终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还拥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入等功能,且不同行业需求各异议,如何满足终端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对运营商来说的一大挑战。

第五,地址问题。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就需要一个地址。物联网需要更多的IP地址,IPv4资源即将耗尽,那就需要IPv6来支撑。IPv4 向IPv6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物联网一旦使用IPv6地址,就必然会存在与IPv4兼容性问题。

第六,费用问题。目前物联网所需的芯片等组件的费用较高,若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花费自然不少,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仍需考虑。

第七,规模化问题。规模化是运营商业绩的重要指标,终端的价格、产品多样性、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地用户规模产生影响,如何实现规模化是具有待商讨的问题。

第八,商业模式问题。物联网在商业应用方面的业务模式还不是很明朗,商业模式问题值得更进一步探讨。

第九,产业链问题。物联网所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已成熟或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应用也单体形式存在。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动,跨专业的联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

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大难点必须解决: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物品的监控和追踪。

实现物联网,首先必须在所有物品中嵌入电子标签等存储体,并需安装众多读取设备和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这必然导致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已有的事实均证明,在现阶段,物联网的技术效率并没有转化为规模的经济效率,目前的所谓物联网应用也没有一个在商业上获得了较大成功。例如,智能抄表系统能将电表的读数通过商用无线系统(如GSM短消息)传递到电力系统的数据中心,但电力系统仍没有规模使用这类技术,原因在于这类技术没有经济效率。

物联网的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包括“云计算”、无线网络的扩容和优化等均是物联网普及需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才能使数以亿计的种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从目前国内产业发展水平而言,传感器产业人水平较低,高端产品为国外厂商垄断。

也许只需要3 -5年,我们将目击互联网完成如下几个方面的变革: ■ 技术:从离散走向统一;从一维走向三维;从窄带走向宽带;从固定走向无线;从com时代走向net时代;网络拓扑结构伸展的同时,巨大潜能将得到释放。 ■ 生活:从“学习时代”走向“消费时代”;从“读网时代”走向“用网时代”;网络从进入生活开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 商业:从鼠标+水泥到网络辛迪加再到网络巴扎,企业从信息化建设开始走向网络化协作。 ■ 经济:从边缘走向核心;从表层渗入深层;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从带动时代走向融合时代。 在网络变革的背后,辉映着一个个深邃、睿智、跳脱、沉稳、激进、犀利的思想之间的碰撞…… 互联网周刊专稿2001年是网络经济或者说新经济浮华尽去的一年,在股市的喧嚣和震荡之后,留给所有人的是一段难耐而又难得的冷静: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的互联网在经历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乃至经济创新的浮躁之后欲向何方去?也许我们该把注意力从“进入螺旋”的com那收回来,重新审视互联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曲线。 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急速巨变着的网络时代,以摩尔定律的速度飞快延伸和壮大着的互联网正在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从相互包容走向融合。半年前当互联网之父 Vinton G Cerf(现任ICANN主席)和Internet2主席Doug Van Houveling来到中国时,北京青年报用“布道”来表达对互联网先驱们的尊重,但仅仅时隔几个月,采用第三代宽带光纤IP技术的网通宽带实验网就开通并进入商业化运作。宽带接入,无线互联,IDC,ASP,电子市场等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的商业模式正在围绕一个更加强壮,可靠,智能,普及和趋于统一的IP网络计算构架和模式展开,同时以互联网为支点的产业纵向分化和横向整合也在每时每刻地进行着。 也许只需要3~5年,我们将目击互联网完成如下几个方面的变革: 技术:从离散走向统一;从一维走向三维;从窄带走向宽带;从固定走向无线;从com时代走向net时代;网络的拓扑结构伸展的同时,巨大潜能将得到释放。 生活:从“学习时代”走向“消费时代”;从“读网时代”走向“用网时代”;网络将从进入生活开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商业:从鼠标+水泥到网络辛迪加再到网络巴扎,企业将从信息化建设开始走向网络化协作。 经济:从边缘走向核心;从表层渗入深层;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从带动时代走向融合时代。 就在我们呼唤与网络变革同步的时候,我们至少应该记得一点,互联网刚刚驶离出发点五米,更惊心动魄的变革尚未到来,在这之前,互联网所能改变的和所要改变的永远会超出一个人、公司、国家、民族的眼界。 为了更加清楚地辨识我们在这场变革中所处的位置,也为了把握飞速转换的机遇和秩序,我们人为地为互联网发展的线性轨迹在不同阶段打上参照标识,互联网周刊这次专题系列报道,就是试图为通往未来几年的网络经济的快车道制作一个融会了技术、应用和电子商务等领域IT精英的卓越见识的立体交通标识——第三代互联网,这个标识的位置可能会有误差,但却可以让你绝对地感知身边正在发生着的第三代互联网变革的速度和方向。 如果说前一个标识——第二代互联网的内涵还主要局限于I2、NGI和宽带在学术上和网络多媒体方面的巨大潜力。我们将要讨论的第三代互联网则是超越宽带和无线概念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服务和商业模式的综合体系,以及为了迎接这个可以预见的综合体系我们需要在未来几年内遵循或打破的网络规则。 IT业:巨擎牵引的产业变革 继Intel、微软、思科、IBM、康柏等IT巨擎在2000年下半年先后作出重大战略调整之后,一个新的名词频繁见著于各大IT媒体:第三代互联网。然而如今大多数互联网服务业和传统行业的企业对此依然是一头雾水。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来自IT业的声音不统一;和媒体报道不深入。这两个 因素加起来给用户的感觉就是:第三代互联网离我们还远着呢。 如果用户对第三代互联网的实质意义没有正确理解,那就谈不上准备更谈不上推动。从产业的角度讲,无论是“电子商务回归本质”也好,“互联网是网中之网”也好,IT业正在加快向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产业调整,定位于服务传统产业的互联网服务业也已浮出水面,三大产业的纵向分化和横向整合也在产业的互动之中悄然进行。站在这样一个时代转折的风口浪尖,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必须采取“立足中间、服务两端”的立场,与IT业的巨擎达成充分沟通,共同把握这场由技术创新引发的,以改变和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下一代网络革命。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互联网服务业和传统企业无法理解正在发生着的第三代互联网变革,那所有的net、第三代、无缝宽带都将成为毫无意义的IT噱头。 两个四十亿美元的相同涵义:引领第三代互联网变革 在互联网从第二代向第三代迈进时,变革将从IT产业开始向下游产业递推。基础设施供应商、系统集成商、ISV、SP(解决方案供应商)都将试图因循适合自身情况的第三代策略,这方面最典型的例证无疑要算同时扮演以上各种角色的IBM了。作为Eserver战略的后继环节,IBM不久前推出了按客户需求定制计算和存储能力的解决方案。为此,IBM前后投入了40多亿美元。从投资力度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出,IBM的Eserver战略决非许多人揣测得那样,只是一种品牌策略。其实,从根本上将,IBM的Eserver与惠普的Superdome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共识:不再单独强调软件、硬件甚至系统平台,而是以客户为中心开放封闭技术构架,调整经营理念,积极寻求合作伙伴——甚至是昔日的竞争对手,以期向客户提供强大的IT基础设施、降低客户的采购成本、加快客户的电子商务系统部署、提高客户进入市场时间、有效支持客户目前和潜在的业务需求、满足客户应用的个性化和端到端需求。通过投资、外包、咨询、VAR来寻求客户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带动了互联网服务产业的发展。 在IBM推出Eserver战略后不到两个月,康柏发动了耗资40多亿美元的全球品牌战略——激发灵感的科技,在中国区的发布会上,康柏大中国区总裁俞新昌揭示了康柏的第三代互联网理念:“致力于建设更强大的Internet环境,重新定义Internet体验,和Internet访问方式,并在Internet环境与用户交汇之处,无限延伸网络前沿,营造随时随地的,新一代“三维互联网应用模式”。 作为最大的计算机设备厂商之一,康柏曾一度被认为难以跟上Internet速度。然而康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爆发出的活力让人不得不另眼看待康柏的首席执行官,“技术狂”Capellas的独到理念:永不停歇的技术创新依然是激发产业和经济变革的灵感源泉。康柏中国公司的曾北伟先生对此补充道:“有人把IT巨头的一些前瞻理念归于一种刺激市场、销售和股票的Hype。这种理解十分片面,大家都知道,Sun和SGI都是做工作站出身,但今天在IT业里SGI与Sun的分量已是相去甚远。除了管理决策的问题之外,Sun对网络计算的超前感悟是Sun成功的主要原因。” 技术变迁:统一与融合 在第三代互联网已浮出冰山一角的形式下,一方面飞速变换的市场条件和客户需求对IT服务商的应用开发和集成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开放构架和统一技术标准的呼声也随之高涨。另一方面,互联网的纵向发展和横向扩张需要借助标准的融合与统一。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外部性决定了那些传统的专有、封闭系统已经无力支撑起日趋统一、智能、强调互操作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无论是康柏、惠普、IBM还是Oracle、微软都已先后发布了各自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转型战略。在认识这些策略时,我们发现围绕开放构架和统一标准的争夺将从根本上影响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模式和产业格局。一切正如福特公司的T型车一样,一个好的标准将促进一个企业甚至产业的壮大,而一个不合时宜的标准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从惠普和IBM的近期的一些举措中,我们可以看到:“IT标准的制定已经从主机时代的厂商主导和两层构架时代的技术创新主导发展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客户主导,统一标准和开放构架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大势所趋。”——康柏大中华区总裁 俞新昌 在对放构架标准的策略上,HP一度走在了业界的前面:“today we work in the net,tomorrow the net works for us"惠普不但提出电子化服务的理念,还推出E-speak作为电子化服务的构架标准——后来这个标准归入IBM发起的B2B标准UDDI,也进一步表明了HP推广统一标准的决心。IBM一年来在开放标准构架的推动上也是不遗余力:先是联手英特尔和SCO发起Montery计划,意在消除IA和RISC两大主流硬件构架之间的“数字鸿沟”。然后宣布软硬件全线“拥抱”Linux,从Linux手表到S/390大机,从DB2数据库到Websphere电子商务中间件——全线产品兼容Linux并在Linux应用开发上投入大量资金。此外IBM在Java上的投入甚至超过了Sun。IBM副总裁和存储系统部执行官Linda Sanford对此的看法是:"很明显,IBM致力于推进开放式标准正是为了满足分销商和客户的需要。电子商务的变革需要的是开放性和客户第一。面临互操作性问题的各个公司已经意识到,互操作性会成为它们通向其成功道路上潜在的障碍"。 尽管有业界泰斗的鼎立推动,我们依然得正视这样一个问题:纯粹的“开放”与“统一”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结果,IT业内围绕开放构架、统一标准的意见分歧和竞争将长期存在下去。典型的如Java或者说现在的Sun ONE与MicrosoftNET形成的对峙,但我们也看到象XML、UDDI这样的由第三方组织或IT企业联盟制定的统一标准和浮现中的互联网服务业将能把这些分歧和竞争的影响阻隔在用户的门外。

今天是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美丽的乌镇召开了,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来自全国的互联网大佬们和全球互联网精英们汇聚一堂,再次展开智慧和创新的碰撞。

今天,大佬们纷纷发表了演讲,我们从他们的演讲中可以窥见这些在全球互联网技术最尖端的企业领导者们对未来的预测和期待,从他们的视角是如何看待互联网科技给未来带来的变化。也让我们从中有所收获,把握好自己的未来。小编整理了他们发言的精要内容。

马云

马云特别能说也特别会说,所以最先整理了马云的演讲。

“对数字经济和网络空间与其担心,不如担当”,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致辞时表示。

马云:“如果说过去20年互联网‘从无到有’,那么未来30年,互联网将‘从有到无’,这个‘无’是‘无处不在’的‘无’,没有人能够离开网络而存在。”

“未来30年,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会是生产力,互联网将成为一种生产关系。如果我们不数据化,不和互联网相连,那么会比过去30年不通电显得更为可怕。世界正在迎来新时代、新机遇,数字经济将重塑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将会有新的模型,不仅仅是在中国,全世界都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新技术不是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让人不去重复自己,而是去创新,让人的工作得到进化。”马云举例说,清朝时期铁路出现,人们抵制铁路,担心沿线挑夫会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但现在有200多万的铁路工人;集装箱出现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但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船工人。马云再次强调,与其担心技术夺走就业,不如拥抱技术,去解决新的问题。人类有独特的创造力,所以人类要有自信,机器是不可能超越人类的。”

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不到10%,10%创造出来的机器不可能超越人类;担心机器会威胁人们,不如拥抱技术,解决问题;机器会让人的工作更有价值,更有尊严;人有灵魂、信仰和价值观,有自信可以控制机器

他表示对数字经济和网络空间与其担心,不如担当。马云还在致辞中向全场的互联网企业家发出了倡议:今天的互联网企业是时代的宠儿,获得了从来没有过的机遇和财富,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担当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巨大责任,因此互联网公司应该靠不断创新赢得市场,要靠担当、共享和普惠精神赢得尊重。

马化腾

新年代里,新产品迭代速度以天为单位,大公司也如此。过去中国企业扮演新技术跟随者,今天要成为新技术驱动者。过去,互联网企业是解决个人用户痛点。未来,互联网企业将给各行各业赋能,解决全部痛点。

马化腾说:“过去中国企业主要扮演新技术的跟随者,但今天我们需要成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和贡献者,与全球合作伙伴一起协同发展。”

“我们通过腾讯云将最新的技术开放给企业;通过内容开放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未来,更多的科技与文化产品,将通过数字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我们需要通过智慧连接,帮助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让各行各业最终能够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尤其在制造业这个主战场,我们需要通过‘互联网+先进制造’,不断推动硬件、软件和服务一体化的智能制造。”

马化腾说:“我们看到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里面,有七家是科技公司,这七家里面又有五家是互联网公司。但是,当外界掌声越热烈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清醒地看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马化腾从创新、赋能、治理三个方面分享了对责任的理解。

李彦宏

李彦宏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未来中国互联网发展主要推动力就是AI”

未来中国互联网发展主要的推动力就是AI,从金融到房产、教育、医疗等,能想到的产业都会因AI而发生变化,AI堪比工业革命。

李彦宏说:“去年我在这里说‘无线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大多数人都不同意,很多人讲没有结束,只是进入了下半场。今年我看到原来讲下半场的人都开始讲人工智能了。”

“我们看到就是10年前中国互联网网民成长速度在50%以上,那么到今天其实已经到了6%左右。事实上就是过去4年中国互联网网民的成长速度都已经慢于中国GDP的成长速度。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没有了。”

“网民红利没有了,但是成长的动力还有,这个动力是什么呢,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今天处在一个发展非常早期的阶段,非常像十几年前中国互联网的成长”。

雷军

如今小米也是电商和AI公司,融合本身就是创新

雷军说“这是个开放的时代,每个公司都有机会。谷歌的AI开源,AI竞争也很激烈,谷歌的开放让技术共享,快速推动各个国家和企业的发展。”

“未来两三年内,我国将迅速进入5G时代。5G技术将让带宽更快更强大,会给数字内容的发展带来空间,也将给物联网发展带来巨大发展机会。现在的智能设备并没有真正连起来,当下的互联网更多的是人与人的连接,5G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设备的连接。在更加开放的5G时代,每个公司都有机会。”

苹果CEO库克

我更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苹果CEO库克出席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表示,很多人担心AI技术,未来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我们的世界可以变得更好,如果AI可以实现增强现实和机器学习技术,这些技术注入人机理念,可以帮助人们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辅助功能上实现突破,这也是为什么苹果致力于建设最大的增强现实平台。我并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但我担心人想机器一样思考,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赋予技术应有的价值,保持开放,有信任和创造力,让所有人都受到保护,我们希望这些努力为全世界的人类带来福利。

科技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创造机遇,但确保科技富有人性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这也是苹果非常重视的一项责任。为此我们竭尽全力降低进入App生态圈的门槛。我们必须为技术注入人性,将价值观注入到技术中。

最后来总结一下大佬们的发言。

马云是喜欢讲趋势的人,在任何地方发言都像个预言家一样,喜欢预测未来。今天,马云对人们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人类面临失业的严重问题,给出他的预测,就是机器不可能超越人类,人类要有自信。

李彦宏也是喜欢讲趋势的人,但李彦宏跟马云不同,李彦宏是技术男,所以讲趋势也是要有逻辑的,李彦宏用数字和图表显示他的预测会更有说服力。而且李彦宏是从算法、算力和数据三个方面来分析互联网的成长动力,表现出他技术大咖的特点。

马化腾更多的是表达责任,一个万亿市值的公司应担负的社会责任。从技术开放到数字平台到未成年人保护等几方面介绍腾讯在未来的责任和贡献。

马云也讲责任,表示现在的互联网企业是时代的宠儿,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机遇和财富,应该担当从未有过的巨大责任。

库克也讲责任,库克说科技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创造机遇,但确保科技富有人性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这也是苹果非常重视的一项责任。必须为技术注入人性,将价值观注入到技术中。我想请问库克,如果创造机器人的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让正确的价值观注入到机器人身上呢?其实,这才是人们担心机器人会控制人类的最重要因素。顺便多说一句,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等这些不都是有学历有技术的硕士、博士创造出来的吗?

雷军主要从小米公司的业态特点谈未来的趋势,讲开放、讲技术共享以及5G网络带来的万物互联的未来。从人与人的连接,到设备的连接。

以上就是关于物联网如何让世界万物连接在一起全部的内容,包括:物联网如何让世界万物连接在一起、鸿蒙战机:第三大操作系统背后、中国5g之父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