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如何

物联网0206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如何,第1张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全球物联网下游行业分布

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物联网连接数超120亿个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9%;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高达126亿个。“万物物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据GSM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联网数量将达到约246亿个。万物互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下游制造业/工业占比最大

从下游领域来看,根据IoT

Analytics的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行业下游占比中,制造业/工业占比22%排在首位,其次是交通/车联网,占比15%。智慧能源、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和智能物流分别占比14%、12%、12%、9%和7%,排在第3至7位。

2020年物联网链接内容90%属低功耗、广域网领域

2020年整个物联网90%连接属于低功耗、广域网领域。万物互联趋势下,传统移动蜂窝网络的高使用成本和高功耗催生了专为物联网连接设计的低功耗广域连接技术,对应中低速率应用场景,拥有广覆盖、扩展性强等特征,更符合室外、大规模接入的物联网应用。

2026年市场规模接近155万亿美元

根据知名国际信息技术数据公司lDC的测算,2019年全球loT市场规模为6860亿美元,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突破万亿美元;与此同时,2019年全球通过万物互联传输的数据规模已达到14ZB,2025年传输规模则将达到80ZB。在loT行业本身的从全球来看,目前全球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产业、应用、服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体上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移动互联网连接和工业互联网连接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lDC的测算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为749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20%;预计2026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会接近155万亿美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本文核心数据:物联网产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物联网应用者使用情况调研

微软发布的第三版《IoT Singal(物联网信号)》报告显示,2021年物联网的应用持续保持增长。91%的受访组织是物联网应用者。

物联网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试验/概念验证、购买和使用。2021年,29%的物联网项目处于学习阶段;处于试验/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比例仍保持不变,2020年和2021年均为25%;处于购买阶段的项目比例增加了1%,从2020年的21%增加到2021年的22%;处于使用阶段的项目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稳定,均为25%。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初步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263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陕西天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网物联)创办于2016年,注册资金3000万,是一家由中奥传媒、西安天网智能投资,以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系统集成、物联网技术、建筑智能化)融合为核心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西北地区领先的信息系统集成及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商。

天网物联专业从事物联网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及施工、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及施工服务、应用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与服务、IT专业运维服务、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等,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与双软企业,具有安防监控类涉密信息系统乙级资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乙级资质,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 L3认证,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成熟度认证,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资格证书。

自天网物联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为用户提供优质信息系统集成及智能化解法方案"的核心经营理念,面向政府、教育、传媒、政法、医疗、交通、金融、能源等行业客户,启用先进的服务管理工具,贯彻落实规范的管理体系和高效的研发体系,依靠专业的技术团队和服务团队,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实施经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竭诚服务的敬业精神,全力以赴地为用户打造一流的信息化技术服务体验,保障了近百个客户的业务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和发展,深受客户赞誉,成功积累了多个领域的专业典型案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历经多年的不懈努力与发展创新,天网物联坐立于西安,辐射全国,在系统集成领域,成绩卓越。公司投入大量经费,努力完善各项体系,在技术应用与创新、业务优化与创新方面做出大量研究,持有国家建设、保密、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级行业协会、认证机构颁发的资质及相关认证证书30余项。目前公司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76项。至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并运用在政府、教育、传媒、医疗、交通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在积累和历练之下,打造出了一支敬业、专业又乐业的核心团队。天网物联技术团队平均从业经验超过10年,拥有国家和行业认证的技术人员占公司整体比例60%以上,为用户引领价值创造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天网物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慧信息技术集成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领价值创造的实现。

2021上海快递物流包装材料与技术设备展

地点:上海世博展览馆(国展路1099号)

时间:2021年4月27-29日

展会主题:“创新+服务”创新绿色快递·服务电商未来

专为快递包装行业定制化,展示行业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全新解决方案

同期举办:2021上海快递物流博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

上海市仓储与配送协会

上海信世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快递协会

浙江省快递行业协会

安徽省快递协会

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

上海市冷链协会

上海快递包装展,开启绿色包装新时代

为深入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持续邮政业服务“三农”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邮政局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供销合作总社发布了《关于推进邮政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意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提出了推进邮政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预计到2022年,邮政服务乡乡有局所、建制村直通邮,快递服务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实现建制村电商寄递配送全覆盖。

2020年8月,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力争到2022年,建立严格有约束力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标准与法律政策协调配套的快递绿色包装治理体系,推动标准成为快递绿色包装的“硬约束”,支撑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让快递包装行业引来市场的商机。

2021上海快递包装展将以20,000平方米展示面积,300家行业企业参与,超过200家快递企业、物流服务公司、货运代理公司、物流装备企业同台竞技,共享超过30,000名买家,有效行业品牌知名度及经济效益,为快递产业创新发展助力,迎接快递产业蓝海。本次展会将打造集“展示、商贸、学习、交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覆盖,行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高标准化的绿色快递生态圈。

专题论坛及配属活动,为市场热点把脉

直击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包装减量化、资源回收利用等多个主题,分析市场热点、解读实践案例、前瞻产业趋势,打造行业交流分享的思想盛宴。覆盖:电商、零售业、制造业联动、物流及快递业40、航空货运、生鲜供应链、餐饮供应链等多应用行业。

2021绿色快递包装创新发展论坛

时间:2021年4月27日 地点:上海世博展览馆

主办单位: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

2021快递业发展与服务高峰论坛(上海)

时间:2021年4月27日 地点:上海世博展览馆

指导单位:上海市邮政管理局

支持单位:中国快递协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

2021电商营销峰会

时间:2021年4月28日 地点:上海世博展览馆

2021冷链运输技术论坛

时间:2021年4月28日 地点:上海世博展览馆

主办单位:上海冷链协会

2021智慧仓配与物流服务产业发展论坛

时间:2021年4月27日 地点:上海世博展览馆

主办单位:上海市仓储与配送行业协会

VIP买家/行业用户

以下行业的生产商、制造商、经销商、出口贸易商决策人将亲临展会现场

·品牌电商、综合电商、跨境电商、垂直领域电商、微商;

·寄递服务、快递、物流业、交通运输、仓储地产与服务、货运代理、铁路、航空公司;

·连锁加盟、零售、yao品、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服装服饰、酒店用品、时尚产品、日用品;

·食品、饮料、乳品、生鲜果蔬、品牌餐饮、休闲食品、调味品、酒品等快消品;

·冷链运输(鲜活品、加工食品、医药产品)冷冻冷链、生鲜配送;

·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通信行业、航空、能源、玩具、家具、家居、灯具、玻璃陶瓷、制造业。

展品范围

一、包装材料及产品展区:

11 包装材料:绿色包装新材料、纸制品包装、塑料包装、彩盒包装、铝箔膜、铝箔袋、容器、轻量化材质、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薄膜、保鲜、无菌、包装材料、纤维制品、绿色环保材料、封箱塑胶带、封箱纸胶带、封箱胶等;

22 包装产品:快递袋、快递箱、容器、缓冲气柱袋、填充袋、冷链包装技术、液体折叠箱、瓦楞纸箱、蜂窝纸制品、运输包装材料及辅料、集装袋、缓冲包装、塑料编织袋、背胶袋、EPP、EPE、EVA等;

二.包装设备展区:电商包装自动化、快递袋包装机、纸箱自动成型机、智能标识标签打印机、喷码机、 纸箱自动成型机、打包机、封口机、装箱机、码垛机、热收缩包装机、缠绕包装机械、纸杯机、制盒机、智能后道自动包装系统、果蔬智能包装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包装视觉、jiance控制系统、捆扎机、智能后道包装系统等;

三、智慧包装展区:

41标签、定制标签、贴标打码设备、条码技术、RFID标签和技术、智能标签TTI、标牌、防伪标签和技术等;

42 自动识别与分拣:自动化包装机械设备、称重设备、测量仪器、jian测条码阅读系统、自动化分拣设备、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无线传感技术、视频监控系统。

四、配套设备展区:托盘、智能化共享租赁托盘、周转箱、工位器具、租赁包装、集装单元器具、大型热收缩包装、各类物流装备等。

参观/参展联系

上海信世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市九新公路2888号申新商务1号楼5楼

电 话:021-6765 1322

联系人:周 彬 18721959001

邮箱:76575962@qqcom

2020年11月4日,上海 —— 微软连续第三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宣布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技术投入,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混合云、远程协作、低代码开发等领域,推出数十项微软智能云矩阵的新服务、新功能;微软全力支持中国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建设,为全球及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8500万美元的发展奖励,并推出“2020行业深耕升级计划”,以微软全球和中国资源及庞大的客户网络,大力拓展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市场影响、销售渠道和盈利规模;微软稳步推进在华的战略落地与业务发展,进一步完善研发、工程、实验室、加速器、孵化器、销售、市场、服务以及生态圈等全链条布局,并一如既往地加大技术合作与人才投入;未来一年,微软计划在华增招1500人,通过不断夯实并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满足中国市场各行业客户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睿杰(Alain Crozier) 表示:“当前全球各地、各行各业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节奏,中国作为全球第一个走出疫情影响、并取得显著增长的主要市场,尤其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 科技 创新力、顽强蓬勃的生机与韧性。从混合办公模式的兴起、产品与服务全面数字化的趋势,到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真思考,以及对提升数字技能的迫切需求,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在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开启了技术创新的巨大机遇。微软始终坚定支持中国的创新发展,我们将与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共同发力,以构建创新力和业务韧性为突破口,为数字化转型加速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作为微软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核心部署,微软智能云矩阵日趋完善。从安全可靠的Microsoft Azure 云服务平台、全面支持远程协作的 Microsoft 365 云生产力平台、将现代商业流程融会贯通的 Dynamics 365 智能商业应用平台、让快捷开发触手可及的 Power Platform 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到世界最大的开源社区 GitHub,以及服务全球的 LinkedIn 职场社交平台,不断发展壮大的微软智能云矩阵,为全球客户、合作伙伴、开发者,提供了业界最为完整的技术链条与生态服务。微软智能云矩阵通过运营合作伙伴世纪互联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融合发展,不但能够为客户提供高度一致的认证、安全、管理、合规保障,还能一举打通从物联网和边缘设备到数据智能,从混合云基础设施运维到业务应用开发的各个环节,以全平台合力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发展。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包括混合云与边缘计算数据服务需求快速增长、远程协作混合办公广泛普及、企业商业模式加速数字化、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快速更新迭代等。为了应对这些需求,微软智能云矩阵推出了一系列新服务、新功能。

其中, Microsoft Azure 推出一些列数据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如安全可靠的 Azure Data Box 设备;将 SQL 数据引擎带到了物联网网关和边缘设备上的 Azure SQL Edge;基于 Apache Spark 的协作分析服务 Azure Databricks;以及将企业数据仓库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且对数据进行统一的导入、准备、管理和服务的 Azure Synapse Analytics,帮助企业客户解锁数据洞察并构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作为微软生产力平台的集大成者, Microsoft 365 中的 Microsoft Defender、云安全态势管理、合规中心、Azure Sentinel 都得到增强;Microsoft Teams 新增同框模式、自定义布局等诸多功能,并深度整合人工智能与 Power Platform 低代码开发平台;最重要的是,由世纪互联运营的企业移动及安全性套件(EMS)即将正式落地中国市场,为客户建立起全球领先的一站式移动设备和企业安全保障。

Dynamics 365 发布用于全渠道客户服务方案的第一方全新智能语音服务,Project Operations 项目运营服务正式商用。

Power Platform 新增一系列服务专业开发者的低代码开发功能和服务;推出用于创建 RPA 机器人自动化流程的 Power Automate Desktop;基于 RPA 的 UI Flow 功能也将在中国市场正式推出,以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对本地和云应用中原有的手动业务流程进行全面自动化升级改造。

疫情显著加速了全球各地、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积极拥抱技术创新、构建起灵活应对外界变化与挑战的业务韧性,正成为全球各地商业企业的共同选择,而中国市场已经走在了引领世界变革的最前端。IDC 与微软面向亚太地市场进行的一项为期六个月的研究[1]显示,疫情爆发以来,有63%的中国企业加快了创新和数字化进程,以增强企业复苏的动力和业务韧性。过去六个月,中国企业的创新力文化提高了19%,明显高于亚太市场的平均增长(11%)。

新常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了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这为微软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微软在中国市场拥有近17000家专注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拥有各自技术专长的合作伙伴,他们是微软技术能够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并始终确保提供一流品质技术服务的关键基石。为了帮助合作伙伴锁定核心竞争力,从容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共同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微软推出了 “2020行业深耕升级计划” ,从联合构建、市场落地、能力提升、联合销售到整体业务模式转型升级等维度鼎力支持合作伙伴的业务发展。针对制造业、零售业、医疗卫生、教育等重点行业,微软全力支持有成功实践经验的合作伙伴打造“行业优先解决方案”,为行业需求最突出的问题和应用场景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围绕云基础设施与运维管理、现代生产力与安全、业务应用开发、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热门应用领域,微软为合作伙伴提供大量的技术培训和技术认证服务,其中包括以周为单位举办的云培训日、每月的黑客松、每季度的技术训练营,以及每个合作伙伴数百小时的平台和社区学习机会。

“2020行业深耕升级计划”全方位支持和引导合作伙伴持续增强自身技术优势、强化业务能力,通过构建和增强创新力与业务韧性,推动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微软希望这一计划能真正帮助合作伙伴未来 实现营收2到5倍的增长 。为了推进合作伙伴向云解决方案的转型,微软切实提升合作伙伴在云服务上的激励比例, 向全球及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的发展奖励将达8500万美元

微软植根中国近30年,一贯积极参与、全力支持中国的创新发展。微软于1992年成立北京代表处,1995年成立微软(中国)公司,199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前身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2011年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成立。从最初只看重产品服务与市场销售,到立足中国引领全球 科技 创新,再到将全球前沿的科研突破转化为成功的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微软不断完善着在中国的战略规划,逐渐实现了覆盖产学研商用各个环节的业务蓝图。

随着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引领的数字化转型的兴起,微软公司成功转型为一家云计算与生产力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微软与中国的创新合作,也变得更加全面和多样。在过去五年中,微软通过一系列创新加速平台,为超过1200家早期和中期创业企业提供了创业技术支持。仅过去12个月,就有600多家企业依托微软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微软支持的全部创业企业得到风险投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企业估值总额超过30亿美元。

微软与上海的合作,则是微软持续参与和推动中国技术创新、产业合作、创新创业的缩影。2010 年,微软在上海紫竹微软园区组建微软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由此开启微软智能云的中国蓝图;2014年,由世纪互联运营的微软智能云 Azure 和 Office 365 先后在上海宣布正式商用,成为首个在中国正式商用的国际公有云;2016年9月,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徐汇双创社区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基地-云赛空间正式运营,吸引138家初创企业入驻、举办大中型活动70余场、提供培训超过1500小时,孵化企业估值增长高达284%;2017年1月,微软加速器落地上海,累计加速企业82家,总估值超过1000亿元,超过93%的企业获得下一轮融资;201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和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落户徐汇区,亚研院(上海)目前已经组建完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组、计算机系统组、创新工程组和学术合作部等研究团队,并积极服务于金融、医疗等行业的技术创新,创新院参与发起设立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并为上千名人工智能人才提供了多层次的技术培训;2019年,微软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在浦东正式启用,一年多来对接企业400余家,现已完成包括毕马威等三期90家企业入驻赋能,产出成果45个,目前第四期入驻企业正在火热招募中。

疫情爆发以来,微软在中国实施了以居家办公、远程协作为主的混合办公模式,微软业务的正常运行并没有受疫情的影响而停滞,而是在有条不紊地持续发展。过去几个月,微软仅在上海一地新招员工就有近500人。在2021年,微软计划在中国市场再新增加1500个招聘职位,满足未来业务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微软在技术装备展区41号馆设立了以“ 科技 赋能”为主题的现场展区,围绕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智能交通、智慧空间等创新领域,集中展示了微软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最新解决方案、应用场景,以及助力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走向全球的成功实践。其中:

作为中国环境管理和恢复领域的领先企业,微软合作伙伴、功夫国际孵化器校友企业 蒙草 善于通过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帮助各地保护和恢复森林、草原植被。借助微软智能云 Azure 的物联网、数据分析服务及 Power BI,蒙草为内蒙古开发的减贫环保解决方案成功恢复了530公顷的干旱牧场,可支持300多户牧民的生产生活,每年每户还可增收数千元。

针对重型机械设备操作复杂、工作环境复杂、设备价值高、安全生产要求高、对操作人员要求高等特点, 嘉讯广源 基于 Microsoft HoloLens 2 的混合现实技术,构建了重型机械操作培训平台。通过将数字虚拟仿真与物理控制相结合,该平台为重型机械的操作培训和考核提供了高保真的仿真体验,能帮助学员通过反复的操作训练熟练掌握操作流程,识别操作风险,并在安全条件下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进行模拟训练,从而全方位地提升操作员的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InnerEye 项目 将先进的机器学习方法用于三维医学影像的自动分割和定量分析。这项影像AI技术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的效率,也可以辅助医生实现精准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该项目的目标是希望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分析方面被普及化使用,并让研究机构、医院、生命科学组织和医疗服务提供者,通过使用微软 Azure 云平台构建自己的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模型。

微软亚洲研究院基于计算生物学、数据分析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构建了 新冠数据分析网站 COVID Insights(covidmsracn) ,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到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特性、病毒学分析结果和最新研究热点。其提供的“传播与干预模型”,以交互方式展现隔离措施、医疗能力等方面投入力度的变化对病毒传播的潜在影响,对于防范病毒卷土重来和二次爆发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锦瑟医疗 利用微软 HoloLens 及其混合现实技术研发了 MR 医学教育解决方案、MR 医学临床解决方案、MR 远程协作解决方案,以及用来精确导航医疗器械和植入物、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 MR 手术导航解决方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胡懿郃教授团队进行的一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钟达教授提前将患者皮肤、骨骼、神经和血管等组织信息生成全息模型,然后佩戴 HoloLens 将全息模型拟合在病灶部位,使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如同拥有一双“透视眼”,精确避开病人的血管和神经,极大减小了出血量和手术风险。

作为第一个走出疫情阴影,逐渐实现复苏和增长的全球主要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以 科技 创新助推企业转型发展、业态创新升级、经济复苏发展的成功典范。 微软希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与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一起,为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创新,贡献积极力量。

2006至2020年,物联网应用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率先突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截至到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发展到15万亿元。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各类政策大力发展物联网行业,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物联网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和发展意见,从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配套、税收优惠、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工业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达万亿元。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超预期增长,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成效突出。在网络强国、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加快推动IPv6、NB-IoT、5G等网络建设,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逐步开始规模化应用,5G、车联网等领域发展取得突破。

政策推动我国物联网高速发展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我国物联网行业呈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5万亿元。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显著,但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

物联网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目标16亿元,按照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有望超预期完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未来物联网行业将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希望在早期主导市场的行业领导者之间的一场斗争。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百家争鸣,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因此在未来可能通过不断竞争将会出现限数量的供应商主导市场,类似于现在使用的Windows、Mac和Linux操作系统。

合规化同样是当下物联网面临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数据隐私问题。目前数据隐私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因此在未来,我国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安全化是指预防物联网软件遭受网络黑客攻击,在未来,以安全为重点的物联网设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基础行业,如医疗健康、安全安防、金融等领域。

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趋势来看,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

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特点。

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以上就是关于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如何全部的内容,包括: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如何、什么是物联网,其发展现状如何、天网物联网是什么平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