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网络要点

物联网0251

2019年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网络要点,第1张

作为引领我国未来五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三五”规划纲要自出台之日就备受社会关注。

其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实施脱贫、加强建设等12篇共25章内容均与互联网相关,“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更是在纲要中被单独列为一篇,这是中国的五年规划首次以如此高规格筹划互联网发展。

中国网信网邀请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做客访谈间,谈谈他怎样看待这份规划纲要中互联网的分量,与我国未来五年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路线图。

01、“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被写入纲要深意何在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一篇包含四个章节: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新技术被加载进来,互联网几乎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出现很多新业态,创造很多新价值,迸发很多新增长点,也衍生出一个新概念——网络经济。针对“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的四个发展方向,汪玉凯认为它们具有不同意义:

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没有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网络强国就没有根基。”中国全球第一的网络规模和网民人数、不够发达的宽带网以及规模相当大的互联网产业对网络基础设施的要求非常高;有专家预测,将来物联网可以涵盖互联网,这种物和物、人和物、人和人相连的形态同样需要高速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证。

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互联网产业体系现包括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两个方面。阿里巴巴、京东是消费互联网的代表性企业,“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则是为打造产业互联网。互联网能与很多行业深度融合,比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交通运输,互联网+教育……

“产业体系如果都借助互联网,从生产、流通到消费都会带来很大变革。”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大数据本身的价值有很大关系。”战略上大数据是一种数据资本;处理方式上它是用云计算发掘、处理的一种新技术;价值上社会、政府、数据挖掘公司都可以通过数据不断创造、产生新价值。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中国在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保障还存在短板,除了高度重视堵住制度漏洞,打造互联网安全和国家安全体系还在于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全国12亿手机用户,包括6亿多智能手机用户,绝大多数只用苹果和安卓两个手机操作系统,电脑则主要是微软系统。我国光进口芯片就花了八千亿美元,远远超过进口石油花的钱。只有握住关键点,国家安全、互联网安全才能有所保障。

我们要借助互联网经济的大框架,构建网络安全产业的保障体系。

02、“网络强国”的实现

有几重标志

,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他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指出: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同时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汪玉凯说,这些年我们在互联网发展上取得的成绩斐然。中国网民接近七个亿,数量全球第一,但网络普及率不到50%,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加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不断在全国布网;高速宽带延伸到乡镇村庄;出现了像阿里巴巴、京东、百度、腾讯、新浪、华为、中兴通讯、联想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网络规模、网络用户、手机普及率、网络产业、网络经济、包括社会、政府、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均达到相对比较大的规模。

但我们还不是网络强国。网络强国有如下标志:

互联网及物联网基础设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包括网络规模、宽带普及率、泛在宽带等;有广泛的互联网应用——无论企业、政府、社会应用还是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都要被各行业、老百姓普遍使用;在世界上有互联网话语权——包括国家在互联网规则制定和参与世界合作过程中较大的话语权;有比较清晰的互联网发展战略和规划——包括物联网、大数据战略,网络强国战略以及比较强的网络安全、国家安全保护能力。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距网络强国目标的达成尚存一定距离。

03、推进网络强国战略

如何补齐民生短板

“十三五”规划纲要还包含了国家未来五年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经初步梳理,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相关的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育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成为新增长点、建设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建设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支持公共云服务平台建设,布局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加快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应用、打造电子商务国际大通道、构建国家网络安全和保密技术保障体系等。

汪玉凯说,这些重大工程及项目中近十个涉及互联网新技术,如果它们最终都得以完成,我们就将更接近网络强国目标的实现。但除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保障外,我们还应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惠及民生。

通过互联网在如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的应用,刺激整个互联网事业的发展。

如甘肃省86个县中56个都是贫困县,脱贫压力很大,为此他们建立了一个精准信息化扶贫平台,在计算机面前就能看到全省任何一户家庭的贫困状况。如果有家庭去年本来脱贫,但因为生病又返贫,就要求平台精确到家庭因病返贫是因为谁。这个平台也让扶贫资金如何落实、如何纠错都借助到了信息网络技术。

04、实施网络强国战略

需从哪几方面发力

汪玉凯认为,为保障网络强国战略的顺利推进,未来还应坚持如下几方面工作:

国家出台合理的规划和战略,用统一、权威的网络强国战略目标进行规范。让制定的战略相对能够落到实处,有比较具体的可操作路径。

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落实相关规划战略。各地可根据现有基础、产业形态、在全国大盘中的定位及产业优势来决定重点发展领域,避免重复性建设。

基础设施构建既要发挥国家的作用,更要借助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的作用。如果单一凭政府部门做决定、搞建设,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在网络设施、大数据中心、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中引入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借助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可让构建的重大项目今后能真正派上用场。

改革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排除信息技术应用障碍。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应用中可能会受到传统体制机制的制约,同时部门壁垒、行政壁垒让机构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形成信息孤岛,因此我们要借助改革的力量,清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对信息技术应用、大数据挖掘和应用的障碍,推进整个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

市场研究机构IDC日前发布了中国制造业物联网市场预测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物联网支出将高达1275亿美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为147%。其中软件和服务将会引领中国制造业物联网支出快速增长,二者所占市场份额将超过60%。而Gartner公司研究预测,全球目前已有约50亿个能够连接无线网络的各类产品和设备,这还不包括手机和电脑。到202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高达210亿。这些互联产品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将催生未来工业企业的新模式:生产服务。一直以来,传统工业关注如何制造产品,产品的销售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结束”,而在未来,产品售出以后则是真正的“开始”——生产商基于产品被终端用户使用时所产生的数据了解其使用情况,提供后续运营与维护,并基于用户信息开发出其他服务。

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并写入“十三五”规划当中。而“中国制造2025”更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在中国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加快制造业向服务转型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会在未来3至5年推动制造业物联网支出保持较高增长。

中国物联网在制造业的发展虽然仍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其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在不断加强,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随着新兴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以及IT(信息技术)与OT(运营技术)集成,物联网技术的潜能将加速释放。IDC预计,未来两年,中国制造业物联网发展将呈现以下三大趋势。

——物联网平台竞争将日趋激烈。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部署物联网应用,IDC认为,制造业物联网平台将是代表智能制造变革与重塑的主要方向之一。未来的平台,既可以来自硬件领域,也可以来自软件领域。在硬件管理领域,主要是生产设备的连接管理;软件领域主要包含企业应用管理平台、企业信息显示与报告平台,以及企业数据分析与洞察平台。

——物联网应用将加速制造业创新。制造业物联网应用将引领制造业企业进入创新和变革的新时代。物联网应用的低成本感知、高效的数据收集、实时的数据记录、分布式计算和高级数据分析等优势,必将加速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企业的研发、生产、运营、营销和管理方式。此外,机械学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也将促进制造业数据分析变得更加迅速和精确。

——边缘计算将成为下一个热点。随着物联网终端的大量部署,物联网产生数据将呈现几何式的增长,因此通过分散的终端设备和物联网网关进行数据过滤和处理,将是制造业物联网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数据将逐渐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边缘的智能化,将在网络或者数据中心出现异常时,保证数据的安全,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IDC制造业高级研究经理王岳表示:“中国制造企业已纷纷开始部署物联网战略,旨在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并加速由生产向服务转型。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的快速融合,以及 数字化双胞胎 概念的普及,物联网技术将在制造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物联网与云计算、移动技术、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的结合,将进一步释放物联网的潜能,为打造物联网生态闭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相信未来,随着生态的逐渐成熟,基于物联网平台的行业与细分行业应用将迎来快速增长。”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不仅使数据流、硬件、软件实现智能交互,更将从本质上颠覆传统工业模式,形成新的工业业态,而“软硬结合”将是未来工业企业在这一轮技术革命新浪潮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整合的安全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能够为工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不仅能够实现设备与资产的智能互联、数据管理和现场控制,还可以实现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协同,大幅提升生产力。这正是得益于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的构建。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部的陈延表示:“传统制造业的工艺越来越精密化,工业设施和操作过程也日益复杂,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未来不仅要着眼帮助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要关注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此外,物联网还将给工厂管理人员和工人带来全新的工作体验,蓝领和白领之间的界限未来将日渐模糊。”

此外,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的出现让工人也日益融入互联平台。例如,在未来的互联工厂里,作业人员的便携式设备可以实时地与指挥中心进行信息和数据交互,实时快捷地参与整个厂区的监测和操控。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对传统工业形成新的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对中国制造企业来说,软硬件相结合、效率和安全并重将成为未来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原保护。加强水生态保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有序开放开采权,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改革能源体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

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政策,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防治“城市病”,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能源资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按照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要求,完善宏观调控,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

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价格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

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

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重点提高财政、金融、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粮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

深化改革构建发展新体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中西部地区流动的政策体系。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有:

1、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2、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3、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4、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5、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

6、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扩展资料:

“十三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意义:

1、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确保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平衡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平衡与协调。在中国现阶段的具体工作中,需要对体制机制创新给予更多的关注,下更大的力气。

2、加强政策学习,让推动创新发展的各类政策精准发力

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是要把政府推动创新的政策意愿转变成为市场主体的创新行为,最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满足。在这个政策意愿—创新行为—需求满足的链条中,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至关重要。

3、拓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将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

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在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制造业时,对于创新相关概念的理解,也需要及时更新拓展,其中对科技的内涵应该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拓展到包括行为科学的其他社会科学,对创新理念和实践的应用范围应该从传统的制造业领域拓展到服务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中。

4、把创新扩散放到与前沿创新同等地位,确保经济产业的全面整体创新

中国经济的多元性和巨大的体量使得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不能简单地依靠一些前沿创新领域的发展,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创新扩散在整个经济体系、各个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5、完善科学治理体系,重塑科学共同体在社会发展中应有的地位

中国的科学共同体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主力军。创新驱动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完善科学治理体系,重塑科学共同体在社会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加强科学共同体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与沟通,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使中国经济社会的运行更加理性,更加符合自然与社会科学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以上就是关于2019年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网络要点全部的内容,包括:2019年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网络要点、物联网如何重塑中国制造业、十三五的目标要求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