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物联网0168

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第1张

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2017-02-22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文苑路188号筑梦新区A1栋5楼510室。

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0100MA2ND8UH4B,企业法人查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智慧城市、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森林、智慧国土、智慧农业系统的设计、研发、转让及其设备的生产与销售;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卫星遥感、灾害监测、安全防范、环境保护系统及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开发与集成、自动化集成;工业、农林牧渔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相关技术、研发与服务;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自动化设备、电子产品、机电设备、仪器仪表的生产与销售;安防工程、弱电工程、水务智能化、楼宇智能化、智能家居项目的研发、设计与施工;精准农业机械、农林植保、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环境监测、大棚温室、食品药品加工与检测设备的生产与销售;化学试剂、药品、器皿销售(除危化品);环保工程技术咨询、环保设备销售、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工程测量测绘服务;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公司简介

合肥辰工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安徽省 科技 厅认定的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及安徽省信息产业厅认定的软件企业。主要从事石油行业的技术服务;石油行业工程软件及设备的研发与销售;大型工程及科学计算、仿真软件的研发与销售,是一家发展中的高 科技 企业。

公司荣誉

² 获先进集体、软件企业、优秀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² 获合肥市科研项目一项、 科技 部创新基金项目一项

² 获软件著作权登记证十三项

² 获省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四项、省级优秀软件产品证书三项、国家级优秀软件产品证书一项

² 通过安徽省 科技 厅组织的 科技 成果鉴定项目二项

² 获“安徽省计算机界十件大事”荣誉称号项目一项

² 获安徽省 科技 进步一等奖项目一项

主导产品

辰工试井分析系统(含常规试井分析、早期试井分析、DST试井分析、间歇采油及提捞井试井分析、试井设计及产能评价与预测、数值试井分析、凝析气试井分析共七个模块);辰工射孔优化系统;辰工凝析气试井分析系统;辰工热采井试井分析软件;辰工油气两项井筒垂直管流计算软件>

好。以下是安徽零刻电子有限公司的优点和特点:

1、研发实力强。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能够进行AI芯片和智能硬件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2、产品设计先进。公司的智能硬件产品设计先进,结合了AI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3、制造工艺精湛。公司在制造工艺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4、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智能化、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智能硬件市场前景广阔,公司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

2020年9月28日,由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主办的“智链生态圈——解码新基建 提升新动能”5G、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顺利召开。华云数据作为中国云计算独角兽企业、数字新基建领跑者受邀参会,与中国电信、科大国盾量子、龙芯中科等省内新基建代表企业一起探讨5G时代下新基建发展机遇以及如何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就数字新基建下云计算的应用发表主题演讲。

华云数据解决方案中心高级顾问李纪亨在演讲中指出,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云、AI、5G,数据以及算力将成为新生产工具、新生产资料和新生产力,是未来经济的基础设施。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细分产业规模中,5G、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产业规模将达90000亿元人民币。

“新基建”的提出让“上云”变成刚需,传统政企机构“上云”潮再次掀起。李纪亨坚定认为,云计算已经成为IT基础设施的主导者,云计算在成本、稳定性、安全和效率层面已经远超传统IT。行业公开数据表明,企业上云后综合成本下降一半,稳定性有10倍以上提升,安全性更是提升50倍。

近年来,华云数据以推动中国行业数字化转型为己任,致力于帮助政企客户采用云计算、大数据提升IT能力,实现业务变革。目前,凭借定制化私有云、混合云服务,华云数据在政府金融、国防军工、教育医疗、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十几个行业打造了行业标杆案例,客户总量超过30万。

李纪亨以智能制造云为例,华云数据基于企业级云平台为中国最大的包装集团劲嘉集团构建了“智能包装”、“工业物联网”等业务,通过二维码和物联网接入技术为企业提供面向消费者的数字化服务,扫一扫二维码便可以实现产品原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的溯源。

通过工业物联网私有云平台的建设,劲嘉集团数据中心IT资源利用率提升了70%-80%,基础设施成本降低了40%,监控大屏故障自动化识别率提高了60%,大大提升了运维效率、系统稳定性以及业务的连续性。

信创产业是“新基建”的重要抓手,为“新基建”全面构筑安全之基。华云数据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与数字基建紧密融合,并在安徽落地了信创云数据中心项目,推动政府和企业用户加快数字化进程,引领经济发展,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贡献力量。

李纪亨介绍,作为2020年长三角地区重大新基建项目,“华云信创云数据中心”已于今年8月底在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正式开工奠基。该数据中心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标准打造,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为689亩,总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将建设11栋数据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并于2021年正式投产,可为党政、金融、教育、医疗等用户提供近万个机柜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数字新基建兼具稳增长、惠民生和促转型等多项意义,正成为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石和关键支撑。李纪亨最后表示,华云数据愿意与产业界各方合作伙伴携手积极 探索 、共同创新,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优势,加快数字化赋能和智能化升级,助力安徽贯彻国家 “新基建”的决策部署,驱动安徽经济新一轮的内生性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本期观点

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在 科技 发展和 社会 需求的推动下,物联网的“寒武纪大爆发”正在来临。

当前,物联网在各行业数字化变革中的赋能作用已非常明显,气象行业也是受益者之一。物联网的发展最终将彻底改变气象行业,在物联网设备急剧增加并相互连接的条件下,获取气象数据的渠道将被前所未有地拓宽,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和精度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发展密不可分,三者就像打开宝藏的三把钥匙一样,只有同时拧动才能开启宝藏之门。区块链为物联网穿上了一道“铠甲”,可防止气象数据被黑客篡改或窃取。

■本期嘉宾: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明

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副总经理 陈钻

安徽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高级工程师 李建邦

在距今542亿年前,有一段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较高等生物,物种多样性呈爆发式增长——这就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至于爆发的原因,一些科学家认为是因为某些生物(比如著名的三叶虫)进化出了眼睛。有了眼睛之后,这些生物开始追逐捕食其他生物。更为重要的是,眼睛作为一种传感器,能够收集大量数据,而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大脑的学习周期就会加快,从而进一步推动之后的生物进化。

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从进化的视角来看,物联网实际上就是人类 社会 进化出的“眼睛”。《商业内参》(BI Intelligence)今年发布的《2019年全球物联网发展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超过640亿个,远高于2018年的100亿和2017年的90亿。据预测,到2035年将有超过1万亿个物联网器件能在云端保存传感器数据。

物联网的“寒武纪大爆发”正在来临。

物联网的前世今生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说来有些不可思议,物联网这个概念的提出最初来源于一款脱销的口红。

上世纪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艾什顿在宝洁公司做品牌经理时,发现一款棕色的口红总是缺货,但实际上库存里却还有不少。于是他开始思考:如果在口红的包装中内置一种应用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无线通信芯片,并且有一个无线网络能随时接收芯片传来的数据,那么零售商们就可以随时知道货架上有哪些商品,并且及时补货。“物联网”这个概念由此提出,凯文·艾什顿也因此被称为“物联网之父”。

RFID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出现了最早的雏形。当时,英国军队利用无线电发射器加上雷达来识别敌军和友军的飞机。2000年后,RFID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基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物联网开始构建起来。“当我们需要把所有‘物’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判断出谁是谁,而射频识别技术就是为了解决‘唯一性’问题,为每一个‘物’贴上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标签。”张明说。

物与物之间除了要相互识别外,还要能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交换,这就不得不提到传感器了。这个词乍听之下你可能觉得有点陌生,但事实上我们周围无处不是传感器,比如气象卫星、监控摄像头、无人机等,都可以看作是采集数据的传感器。此外,手机上也有大量的传感器,比如GPS、重力感应器、红外感应器、摄像头、环境光感受器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手机其实就是一个物联网集成设备。未来,内置丰富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可以发挥测量仪器的作用,收集气温、大气压和大气潮汐等数据。

除了射频识别和传感器技术外,物联网还包括智能处理和嵌入式技术。根据张明对未来趋势的分析判断,正在迅猛发展的5G技术将成为物联网发展 历史 上的重大里程碑事件,让“万物互联”从根本上摆脱网络环境的制约,极大地降低物联网的建设成本,并使物联网的服务水平突飞猛进。

总之,真正的物联网是由网络连接的感应器自动捕获、分析数据,自行作出决定,需要机器具备自主学习、自主决策的能力,整个过程不再需要人的干预。

气象+物联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8物联网白皮书》指出,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由2008年的500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510亿美元。在连接数快速增长和梅特卡夫定律的作用下,物联网在各行业的新一轮应用已经开启,落地增速加快,物联网在各行业数字化变革中的赋能作用已非常明显。

气象行业作为大数据的应用者,较早地接受了物联网的赋能。在一些发达国家,物联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气象监测预警、气象预报、气象信息传输和气象服务等各个层面。例如,美国应用物联网技术,已实现全自动地面观测。2012年6月,美国国家天气局成功应用物联网技术研发了无线紧急预警系统。该系统可根据恶劣天气经过的路径确定受影响区域,以此搜寻该区域内所有手机发出的信号,自动匹配发送人群,既提高了预警准确性,又避免了信息扰民。日本气象厅于2007年就建成了基于物联网的地震感知预警系统。

韩国气象厅采用RFID技术来监测天气变化,通过布设无线感应器,建立自动天气系统,实现对温度、气压、湿度、风、沉淀物、降雪、可视性、云层、地表地下温度等要素的实时监测和天气系统的追踪,有效提高了气象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

“在国内,物联网技术已应用到气象信息监测、气象信息发布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等领域,并初步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和产品。”李建邦说。

物联网将手机、车辆甚至雨伞等物件的潜力完全释放了出来,使其一一成为获取天气数据的手段。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很快就将遍布各个角落,这意味着天气数据将无处不在。“物联网的发展最终将彻底改变气象行业。”张明说,在物联网设备急剧增加并相互连接的条件下,获取气象数据的渠道将被前所未有地拓宽,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和精度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

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他都只能观察到事物的某些切面,并且其观察范围主要限于人体感官所能达到的区域。要想获得宏观视角甚至“上帝视角”,我们就需要不断拓展自身的感知能力,让“触角”不断延伸。物联网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让人类 社会 拥有了“上帝视角”,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感知能力,开辟了信息采集的新维度。

如果说物联网是人类 社会 进化出的“眼睛”,那么人工智能就是“大脑”。气象数据当前总量大约为23PB,仅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就达几十个TB。事实上,这样体量的数据已经让气象工作者疲于应对,很多数据的价值根本没时间去挖掘。试想一下,当物联网设备的数量达到千万级甚至亿级时,其产生的数据量将庞大得让人难以想象,之前的数据量根本无法与之同日而语。这时,运用人工智能来处理传感器数据几乎就成为唯一选择。此外,如此海量的数据如果全部部署到业务端或本地,那么所花代价将随搬迁数据体量的倍增而呈几何倍数增长,原本已因系统过多而不堪重负的业务单位将雪上加霜。云计算可以将业务系统所需要的一切资源部署在云端,而人工智能就可以直接在“云”上处理海量气象数据。

更为重要的是,在海量气象数据的“喂养”下,人工智能成长的速度也将惊人的快。届时,“超级人工智能”或许就将出现,这种技术就会变成超级智力。最终,机器的智力会超过人类的集体智力。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三者就像打开气象宝藏的三把钥匙一样,只有同时拧动才能开启宝藏之门。单纯把物物相连的意义非常有限,只有让这种连接变得智能才能将物联网的潜能完全释放出来。”张明说。

然而,物联网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信息安全问题,一旦被黑客或病毒侵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好在,具有高透明、可追溯和防篡改特性的区块链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气象数据一旦上链,上链的时间和内容均是公开透明的,且一旦上链便难以篡改,上链的内容也将逐步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可溯源追责,这就为不同机构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提供了信任基础,用技术解决了信任和安全问题。

“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结合会产生区块链物联网,而区块链物联网可以大幅降低安全风险。”陈钻说,更为重要的是,区块链作为一种交易处理工具对物联网而言是革命性的创新,许多人机交互会被机器间基于规则的交互取代。此外,成功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必然有强大的价值主张,物联网中的每一个设备都可以充当独立的商业主体,以极低的交易成本与其他设备共享能力和资源。可以想象通过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和智能账本等技术,我们可以使得每部气象物联网中的观测设备都转变为拥有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易点和经济价值创造点。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结合所促成的一系列变革将使得物理世界像数字世界一样流动、个性化和高效。

硅谷,世界著名高科技产业园。

硅谷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尽管美国和世界其他高新技术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硅谷仍然是高科技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该地区的风险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择址硅谷的计算机公司已经发展到大约1500家。一个世纪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果园,但是自从英特尔、苹果公司、谷歌、脸书、雅虎等高科技公司的总部在这里落户之后,这里就成为了一座繁华的市镇。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硅谷出了无数的科技富翁。

硅谷的主要区位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顶尖大学为依托,主要包括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同时还包括加州大学其他的几所校区和圣塔克拉拉大学等等。硅谷以高新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同时拥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尔、苹果公司、思科、英伟达、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合肥的IT行业发展才刚刚起步,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还言之尚早,不过合肥的未来科技发展也是一片光明。

合肥的同样以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中国顶尖大学——中国科学科技大学为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中国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除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外,211院校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也为合肥输送了重要人才。不仅这些学校。还有不少国内顶尖高校将在近几年在合肥设立分校。

这些知名的学校资源将会给合肥带来宝贵的资源。

同时,在量子信息方面,国家计划5年投入1000亿。在合肥高新区将建立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的综合园区,与中科大新校区、先进技术研究院、高新区众多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产学研的互补。

中科院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规划定位:打造世界一流的量子信息科学研究转化基地;构筑中国元素和徽派文化交汇的创新平台;建设生态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绿色家园;塑造以人为本、融入王咀湖片区的城市名片。量子实验室未来与其东侧的中科大先研院相辅相成,定会成为未来高精尖人才汇聚的地块。

合肥的科技产业未来主要在高新区和新站区。

合肥高新区已经拥有科大讯飞、科大智能、科大国盾、赛为智能思科、华米、联发科、新华三、美亚光电等多家知名企业。

科大讯飞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有着长期的研究积累,并在中文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等多项技术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成果。随着个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科大讯飞也在风口上逐步转型,其AI能力可以和国内互联网巨头一较高下。

科技部正在联合相关部门抓紧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实施工作,启动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实施相关准备工作。BATX 百度+阿里+腾讯+讯飞将推动国家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初步考虑将依托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在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等技术方向试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创新平台等。

华米科技是华恒与小米的合资公司,同时也获得雷军顺为资本的巨额投资,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及其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未来将引入更多全球化资源及风险资本,在智能可穿戴领域打造另一个全新的“小米”。

未来合肥高新区将打造中国声谷

2016年2月,工信部正式批复“中国声谷”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当前,“中国声谷”已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形成一定的产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成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张新名片。2017年7月,李国英省长专程赴合肥市调研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召开座谈会,要求聚焦建设更具影响力的“中国声谷”,继续强化政策支持,抓紧研究制定支持、促进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省经信委副主任王厚亮介绍,到2020年,力争“中国声谷”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40%,引领“中国声谷”建设。

从科大讯飞一枝独秀,到集聚130家人工智能(AI)企业;从专注基础研究到形成覆盖技术、平台、市场的产业链……作为中国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自成立以来,聚焦发展“声音产业”,探索用声音唤启万物互联时代“万物一听”之门。

合肥新站区

打造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开发区、打造合肥市最强综合功能新区,最终将新站区建成以“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新城区。

“十一五”期间,围绕“工业立市”发展战略,新站区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新型工业、现代商贸及服务业”双轮驱动,积极打造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狠抓“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了总投资175亿元的京东方六代线、总投资20亿元的鑫昊PDP、总投资100亿元的彩虹高世代玻璃基板、总投资约90亿元的蓝光LED产业化、总投资80亿元的海润光伏电池、总投资28亿元的彩虹光伏玻璃等重大项目,以及住化化学品及回收、法液空大宗气体、葳迩敏SMT及衬板清洗、明韩电子SMT、鑫铭电子SMT、京东方茶谷背光源、京东方半导体金属零配件加工、冠鸿光电背光模组、翰博高新光学膜裁切京达物流配送等配套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TFT-LCD用光学级聚酯薄膜:合肥乐凯产业园一期于2008年12月份正式投产,二期项目主要生产与平板显示器配套的扩散膜以及相关的高档光学级涂层薄膜产品,于2009年7月正式投产。新站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以新型平板显示为代表的泛半导体产业已成为试验区新的支柱产业,园区新型工业的布局和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合肥新站区打造少荃湖科技园

在合肥新站也正在谋划这样一个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配套完善、生态优良的集聚区——少荃湖科技园。项目规划以“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条件宜居和谐生态环境蓝绿交融”为目标,聚焦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五大产业发展方向。项目占地164公顷,位于新站区少荃湖西岸,范围魏武路以南、大禹路以东、西淝河路以北,卧龙路以西,靠近铜陵北路高架桥终点和地铁4号线延长线的终点站。

同时,新站区北航科学城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2018年招收第一批学生。

北航合肥科学城项目自签约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与北航确立的“121”战略合作布局(打造1个科教融合的北航合肥科学城,2个科技产业园及1个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技术中心),北航与新站校地双方共同编制了《北航合肥科学城发展规划(2017-2025)》,目前规划已提交省政府。

按照规划,科学城项目近期计划总投资44亿元。其中:一期建设创新研究院,占地115亩,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0亿元,主要布局微电子、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天临空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通用航空、智能交通与智能汽车、医工交叉等6个研究中心,以及通航产业技术研究院。二期教学板块占地896亩(含学生宿舍、体育场馆等),建筑面积约70万平米,计划投资约34亿元,重点建设微电子学院、国际民航学院、创新管理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及北航合肥研究生院等。

到2025年,科技城将联合建成1个国家实验室,打造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集聚100个科技型规模企业,引育1000名高端人才(暂命名“江淮学者”),形成10000名在校生规模,带动千亿产值。根据计划,北航合肥科学城将在2018年正式启动研究生招生。微电子学院、国际民航学院、创新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四个学院也在筹备成立中,这几个学院也有望2018年在合肥启动招生。

建筑动画技术、建筑消防技术、工程造价、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民航运输服务、空中乘务、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等专业。根据安徽绿海职业技术学院官网查询,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有建筑动画技术、建筑消防技术、工程造价、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民航运输服务、空中乘务、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等专业。

以上就是关于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全部的内容,包括: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合肥辰工科技咋样是做什么的、安徽零刻电子有限公司怎么样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