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意义有哪些

物联网0162

互联网+意义有哪些,第1张

互联网+ 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是对传统产业不是颠覆,而是换代升级

  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有了即时通信,现在几乎人人都在用即时通信App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然而传统运营商在面对微信这类即时通信App诞生时简直如临大敌,因为语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来自数据流量业务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语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彻底颠覆通信行业,反而是促进了运营商进行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

在交通领域,过去没有移动互联网,车辆运输、运营市场不敢完全放开,有了移动互联网以后,过去的交通监管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战。从国外的Uber、Lyft到国内的滴滴、快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打车拼车专车软件,虽然它们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的争议,但它们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排放,对环境保护也做出了贡献。

在金融领域,余额宝横空出世的时候,银行觉得不可控,也有人怀疑二维码支付存在安全隐患,但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也越来越透彻,银联对二维码支付也出了标准,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较为有序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在零售、电子商务等领域,过去这几年都可以看到和互联网的结合,正如马化腾所言,“它是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不是颠覆掉传统行业。”在其中,又可以看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原有的传统行业起到了很大的升级换代的作用。”

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马化腾表示,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互联网+”推动新兴产业地位升级

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互联网+”的提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出现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是第一次。

张建宁表示,进入“十二五”收官之年,政府此前已经明确提出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更多的提法是“培育”,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近两年,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更快融入到传统产业、包括金融理财、打车等民生领域;以及家电等传统制造业等等,PC互联网时代升级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与两化融合相结合会有更多看点。

在他看来,经过“十二五”信息技术的基础打造,此次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对于“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正是站在这个新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生态融合”的全新定位。

千锋的IT培训不错。

成立于2011年1月,立足于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公司现有教育培训、高校服务、企业服务三大业务板块。教育培训业务分为就业培训和职后技能培训;高校服务业务主要提供校企合作全解决方案与定制服务;企业服务业务主要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综合服务。

核心优势

师资:千锋现拥有百人教研团队,300人教学团队,讲师均来自一线大厂兼具项目实战与教学经验,全程面授教学。

课程:开发教学课程,满足工科建设人才培养计划,切合主流企业对IT互联网实用型人才需求,目前累计更新74个版本。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千锋教育

一、申请入驻时已取得法人资格的:公司核心团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对技术、市场、经营和管理有一定驾驭能力;公司发展方向明确,能够进行自主研发,具有明晰且自主的知识产权,无相应产权纠纷;公司主营业务为文化创意产业、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物联网、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及节能、环境保护、高新技术改造等产业,公司产品市场及产业化前景好,具有持续发展能力。

二、入驻时未取得法人资格的,应具备《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创办的企业和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并且具有明确的创业意向和创业方案,可操作性强,无知识产权纠纷,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创新性,市场前景被看好;

14 项目名称

河北省沧州市光伏电厂智慧电站项目

项目单位

中国移动

国家电投

中兴

项目简介

本项目依托5G网络、切片专网及MEC技术,保障企业高质量网络覆盖以及数据资产的私有化;智慧微网由14kW分散式风电、5kW太阳花、5kW光伏路和150kW磷酸铁锂储能系统组成,智能地满足了5G基站、照明、安防、动环等多种负荷的需求。智慧微网按照能源互联网的理念,实现了“网-源-储-荷”的有机协调,形成了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依托智慧能源“组合拳”,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了100%,5G供电由光伏提供、园区照明由风电提供,且还能实现将平均20%的发电量反向销售至电网。

15 项目名称

国投京唐港5G+MEC专网项目

项目单位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唐山市分公司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5G网络为基础,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MEC为主要技术手段,在保证数据安全性、可靠性的基础上,利用低时延、高可靠的控制信号传输,通过堆取料机、装船机高清监控视频实时回传,实现对堆取料机、装船机的远程作业控制,增强现场设备的安全可控性,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

16 项目名称

山东移动“耕海1号”5G+海洋牧场项目

项目单位

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

项目简介

本项目创新性的将海工装备技术,运用在海洋渔业领域,有机融合海洋文旅产业,通过5G等信息技术与海洋产业深度整合。实现海洋资源共享、海洋活动协同、海洋经济跨越,挖掘新需求,创造新价值,达到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推动经略海洋的目的。

17 项目名称

北京智慧工厂落地实践——三一重工项目

项目单位

主申报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联合申报单位: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项目简介

云网一体,打造创新网络、赋能智慧工厂;数字魔方,打造数字经济新矩阵;一站式部署、一键式开通、一体化运维,三“一”交付、实现自动化开通和运维。

三一重工通过设备互联,逐渐改造、优化生产流程,现已从10000多的设备减少到五千多台设备,足以支撑公司一千亿生产需求。

18 项目名称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基于新技术的钢铁数字自动化项目

项目单位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本项目结合邯钢业务痛点和智能化升级规划,本项目聚焦5G在无人天车、料机远控、原料车远程驾驶、主动安防、料堆体积测算、设备巡检等方面进行技术升级,实现邯钢无人化、自动化、高效化安全运行,让邯钢运作更加高效、安全、智能。

19 项目名称

新型虚拟专网技术打造的“绿色”智慧工厂

项目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荣钢项目5G专网建设采用专享模式,以满足大带宽、低时延的业务需要。通过完成厂区UPF下沉建设,提供边缘计算能力、大带宽传输和安全保障,基于一台UPF,一张专网,同时承载冶金与物流两个园区的应用。

20 项目名称

基于5G安全专网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测试智能制造项目

项目单位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京津冀地区第一个5G安全专网,目前,已构建与现有商用5G网络完全独立、完全物理隔绝的5G专网,投入车间现场使用。5G创新应用已经应用于质量记录仪、总装测试车间现场综合管控系统、箭体自动对接系统、MR/VR眼镜在线指导、现场定位等领域。

21 项目名称

基于5G智能机器人的配电房无人值守解决方案

项目单位

天津安可达 科技 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本解决方案搭建以5G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运维物联网,实现对配电房环境、配电设备、电能质量等在线监测;即能与站内调温除湿设备、风机、灯光、视频及门禁等智能执行设备联动控制,也能与动环监测、火灾报警等其它业务系统实现数据贯通交互,帮助园区实现配电房现场无人值守、设备故障预判报警,远程诊断精准处理,运维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在线巡检。

22 项目名称

5G+云智慧工厂项目

项目单位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项目简介

以建设数字化工厂为切入点,从3D打印设备、新加工工艺、各加工环节以及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与工业互联网、5G通信、智能边缘计算技术、应用高度融合,最终打造增材中心特色的增材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智能化增材制造全产业的链协同发展。

23 项目名称

国投曹妃甸港智慧港口项目商业计划书

项目单位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唐山市分公司

项目简介

国投曹妃甸港智慧港口项目以5G网络为基础,以物联网、大数据、MEC为主要技术手段实现厂区设备远程控制信号的低时延、高可靠性传输。在保证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各区域的5G数据传输、大机的视频回传、远程控制以及无人化作业等业务。

24 项目名称

智慧物流园区5G赋能解决方案

项目单位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项目简介

面对行业的需求大背景,联通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厂区定位解决方案。通过在厂区内布设有限数量定位硬件,实时精确地定位员工、车辆、资产上的标签位置,即时将人、车、物的位置信息通过5G网络传输到云端平台展示。实现安全区域管控、人员在岗监控、车辆实时轨迹监控进度等目标。

25 项目名称

智慧化 5G 无人矿山整体解决方案

项目单位

慧拓

项目简介

全栈:国内唯一矿区无人化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

已落地应用30余个大型矿区,创下多个世界及国内首个落地示范项目(市场占有率80%)

智路资本成立于2017年5月,是一家市场化管理的产业投资机构,专注于半导体核心技术及其他新兴高端技术投资机会是中关村融信产业联盟的成员之一。智路资本的投资人包括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公司、大型金融机构和家族基金等,其重点投资在SMART 领域,分别包括半导体产业链、移动技术、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物联网。近年来,它投资西门子旗下高端核心元器件制造企业HubaControl,全资收购全球第七大集成电路封测企业(UTAC),收购全球排名前四的半导体载具供应商ePAK等。

一、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05月05日,注册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临空经济核心区融慧园6号楼8-50,法定代表人为张元杰。经营范围包括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咨询。(“1、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2、不得公开开展证券类产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3、不得发放贷款;4、不得对所投资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提供担保;5、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外投资50家公司。

二、智路资本的 “SMART” 投资布局

1、智路资本是中关村融信金融信息化产业联盟旗下的一家全球化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是一家全球化的专业股权投资机构,公司专注于半导体核心技术及其他新兴高端技术投资机会,曾多次参与或主导多个海外项目投资,包括安世半导体、瓴盛科技、华勤通信、睿感传感器等。

2、多年来,智路资本持续在 SMART 领域重点布局,“SMART” 即 Semiconductor Value Chain(半导体价值链)、Mobile(移动技术)、Automotive Electronics(汽车电子)、Robotics and Smart Manufacturing(机器人与智能制造)、IoT(物联网)。融信产业联盟主席李滨先生曾指出:SMART 领域由于其基础支撑作用,未来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升级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未来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此次智路资本收购美格纳是其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重要布局。其能顺利完成这笔收购得益于在半导体领域的多年积累以及国际化背景。

3、智路资本擅长的是与金融机构和产业资本合作完成大的海外并购。智路资本参与的很多项目最终都获得了不错的回报,而且也完成了优质半导体企业在国内的落地,推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中关村是中国的高科技中心,它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很多人都简称它为“村子”。很多的西方分析家对中关村的前景很乐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斯坦福大学在最初硅谷的发展中扮演了相似的角色。

发展历程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关村的发展建设,国务院先后5次做出重要决定。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这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这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我国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5年8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8条决定。中关村街景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又批复同意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关村示范区今后十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北京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发展现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关村已经聚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为代表,以研发和服务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中关村目前“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雍和园、石景山园、通州园、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等十个园区。“十二五”期间,中关村将继续完善“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两城两带”,即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和由海淀北部、昌平南部和顺义部分地区构成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以及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和通州、房山的部分地区构成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中关村示范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0年,示范区企业实现总收入近16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5%。技术合同成交额15795亿元,约占全国的404%,80%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2010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413家,比2009年增加160家。2010年,中关村示范区增加值2644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5%,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关村万元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长期保持了低能耗运行,支撑了首都“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2011年1至6月,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7905亿元,同比增长193%。上市公司上半年在示范区实现总收入约1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2011年上半年示范区现代服务业总收入超过4800亿元,同比增长约21%。

人才资源

中关村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聚集中国近四成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承担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及近千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关村核心区拥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32所高等院校,206个国家及北京市科研院所。中关村拥有6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5个国家工程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各类创业孵化服务机构100多家,孵化总面积超过320万平方米,留学人员创业园29家,总孵化面积60多万平方米。为中小型创业企业提供财务代理、法律咨询、投融资、担保贷款、创业辅导和创业培训等多方面服务。中关村正在率先建设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构筑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高地,打造全球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实现人才优先发展。中关村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首批授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超过15万人,累计创办企业6000余家,活跃的企业超过2000多家,是国内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目前,北京市共有中央“千人计划”人才311人,163名“海聚工程”人才,其中80%在中关村地区。成长出以联想的柳传志、百度的李彦宏、博奥生物的程京、中星微电子的邓中翰、科兴生物的尹卫东、碧水源的文剑平、神雾热能的吴道洪、创新工场的李开复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新老企业家。2011年3月,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中央部门和北京市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要求中关村率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建设人才特区,并给予了13条创新人才政策支持,这是中央为构筑我国人才发展战略高地、建设人才强国做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科技金融

中关村初步形成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中关村投融资模式。“一个基础”是指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六项机制”是指信用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投保贷联动的机制、银政企多方合作机制、分阶段连续支持机制、市场选择聚焦重点机制。“十条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并购重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小额贷款。实施金融支持中关村企业做强做大的四项措施:一是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和股权激励政策;二是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形成“中关村板块”;三是实施支持中关村企业承接国家重大建设工程招投标的融资支持政策;四是实施中关村企业并购重组计划。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创业板和中关村代办系统为重点,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截止2011年8月,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90家,其中境内114家,境外76家,38家企业在境内创业板上市,初步形成了创业板中的“中关村板块”。中关村每年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又称“新三板”),代办系统累计已挂牌及通过备案企业94家。在总结中关村代办试点工作基础上,证监会正在积极推进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中关村将建立并完善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中关村都发挥了策源地和示范引领作用。产业结构已经实现向技术创新和高技术服务业转型,产业链不断向高端拓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道路。中关村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大力推进重大研发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取得了大量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打造了国内最大、代表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最高水平的创新型企业群体,初步形成了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成立了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同参加的产业技术联盟55家,推动自主技术标准创制和应用。推进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已在高校院所中挂牌开放实验室83家。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实行“一企一策”支持方式,集成政策资源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引进和激励人才、上市和并购等,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实施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瞪羚计划”,聚焦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优势领域,选择一批专业性强、成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过鼓励研发投入、信贷融资补贴、办公生产空间费用补贴、知识产权创制资助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撑,企业参与或主导参与创制的标准个数近2000个,其中国际标准86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798项;企业拥有授权专利超过35万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3万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超过50项;承接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达968个;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大部分核心任务。中关村承担国家“863”项目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承担国家“973”项目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私企居多~大型企业也是由股份制组成~说白了就是中国IT行业企业集散地~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在即将成为过去的2021年,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宁德时代市值破万亿、新能源汽车概念板块频繁拿下涨幅榜收尾……在这些年度关键词的背后,汽车行业的“火热”窥见一斑。

汽车行业从未像如今这样,处在各种新技术变革的交汇点,AI、大数据、云计算、IoT等技术正在深入改变汽车和出行领域。不论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的转型,汽车行业的本质开始从“以产品中心”的生产制造商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出行服务商。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是4440万辆,到2024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将达到7620万辆。这四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45%。预测到2024年,全球出货的新车中超过71%将搭载智能网联系统,市场将逐渐趋于成熟,移动出行的未来已来。在这些数据的背后,也预示着未来整个汽车乃至移动出行产业,将会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车等趋势的推动下,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人、路、车”再次被重新定义,而这场变革对于车企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数字化转型是汽车行业的“可选项”还是“最优解”?创新技术如何与业务更好地融合?12月19日,2021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会员代表大会暨华为北京城市峰会召开,在下午举办的“领跑汽车智能时代”高峰论坛上,一汽解放、阳光出行、禾多科技等多家汽车行业企业,分享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探讨了汽车行业的机遇和挑战。下面笔者就带大家看一看,在数字化转型一线阵地的ta们,是如何做的?

一汽解放:数字化背景下,解放的云化之路

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装配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一汽解放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进步。

一汽解放作为一汽集团的商用车企业,也是传统车企阵营的代表,对于其所面临的能源和数字化的革命,用一汽解放CIO陈磊的话来说,就是“焦虑”。“首先,传统的优势,在能源革命下,‘护城河’被打掉了。对于传统的IT部门来说,数字化转型也不是自身所擅长的部分,所以需要合作伙伴协助共同做好数字化转型。”

2020年9月,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和策略,开启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而一汽集团则在2019年就在全集团范围内正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制定了“数字驱动美妙出行”完整战略。一汽解放也按照集团的整体规划,进行了相应的部署和实施。

陈磊回忆道,“从2018年3月,华为给一汽集团提供了DST,从战略的规划到落地的整个流程化的方法论,基于此制定了一汽解放的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通过引入ICT数字技术,高度融合于业务和产品,创建数字业务(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研发、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产品/服务),最终实现用户为中心体验提升、平台为基础运营效率提升,数据为资产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业务与数字技术的‘双轮驱动’,回归业务创造价值,技术驱动产品创新。今年3月份成立了数字化部,为把解放集团所有的IT职能统一,希望能够统一架构,统一底座,然后能够更好降本增效以及响应业务的需求。”

在整个数字化转型战略中,“上云”是重中之重,在内部被称之为“解放云”。从2018年开始,车联网全都放在华为公有云上,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连接了一百多万的车辆和一百多万的客户和用户。从2019年开始,持续不断建设私有云,开始私有云建设,陆续扩容至17个节点,在2020年10月私有云二期建设,共12台计算节点,IaaS扩展和PaaS建设。

陈磊透露,最初做云选型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一汽解放的业务特点,首先,一汽解放在全国多个城市或区域都有自己的工厂,其次,面对中重卡、轻卡、新能源、海外未来解决方案等新业务,业务场景多样化;再次,历史遗留的系统和技术栈是比较复杂的。“在我们看来,华为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把能力总结出来,对我们的业务做一个详细的梳理和规划,来指导一汽解放逐步上云。”

在上云的具体成效方面,陈磊举了两个例子:

1、通过华为云来构筑云上的高性能计算平台。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产品开发中,对CAE仿真设计投入逐年加大,CAE计算量大、对HPC硬件性能要求高,集群规模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产品研发效率亟需提升,以加速新车TTM,各研发部门对HPC需求呈现明显波峰波谷分布,峰值需求超过平时2-3倍,本地资源池显然不能迅速满足业务要求。华为云通过弹性扩展,突破了传统超算中心限制,提供无限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并实时应用到高性能最新技术产品,即租即用的灵活模式,可节约建设周期,配置多样性满足不同场景。线上线下协同调度,资源按弹性需求统一调度,互为补充,缩短作业计算时间,满足了突发需求,支撑快速响应研发的业务。

2、“解放行”车联网云化架构提升用户体验和效率。

一汽解放的车联网的品牌叫“解放行”。通过三年持续不断的开发迭代,中重型卡车、轻型卡车  还包括新能源卡车等近三年的全部产品都装了Tbox跑在华为公有云,实时在线百万量级车辆和一百多万的用户,采用基于华为云的混合云满足高可扩展性,华为云MRS+华为云OBS实现计算与存储分离,以及计算资源与任务的灵活调度,优化数据湖后台数据模型,结合大禹平台打造数据共享服务,优化用户自助式查询的性能。

“经过与华为五年的合作,特别是近三年与华为云的深入合作,我们越来越觉得,华为无论在数字转型咨询,包括云相关的业务,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够很好地符合一汽解放战略转型的诉求。”陈磊说。据了解,在11月,一汽解放和华为再次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的协议,未来,华为的数字化经验、云计算等技术能力将以更深入的方式持续不断为一汽解放转型赋能。

一汽解放CIO陈磊

禾多科技:自动驾驶全场景量产实践思考

自动驾驶,任重而道远。

作为量产领先的自动驾驶企业,禾多科技聚焦于行车和泊车两大场景,打造由本地数据驱动的量产解决方案。“打通场景比级别更重要,广泛运行比无人运行更重要”,在禾多科技副总裁王征看来,这是未来自动驾驶真正量产落地的一个必经之路。高速公路和停车场是相对能够更快实现自动驾驶落地应用的场景,禾多科技以这两大场景为量产切入点,进而打通城市场景,最终实现全场景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部署。

自动驾驶上路到底有多难?提起自动驾驶技术,有代表跨越式路线阵营的Waymo和渐进式路线阵营的特斯拉。禾多走的是渐进式路线。“解决一万个场景可能有一万零一个场景,只有大规模积累在道路上行驶的数据,才能解决自动驾驶长尾的问题。”王征表示,目前国内许多主机厂与禾多签订了平台化自动驾驶的量产合同,预计在未来5到10年,搭载禾多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型会有近十款,将达到百万量级的交付,车辆未来5-10年在路上积累百万平方的数据,对于自动驾驶的算法和数据迭代将会是飞跃性的。

2021年,华为云与禾多签订合作协议,开始一起携手实现全国范围大规模的实际路测和数据积累,包括不同的天气情况、道路环境、道路参与者和驾驶行为等多维度的数据。通过华为云助力禾多打造的自动驾驶车辆大数据平台,通过算法针对不同的场景提取,放在仿真模拟的平台上去反哺算法,来打通数据闭环。此外,量产自动驾驶系统会同时收集众包地图,通过云端更新,经过OTA推送到终端车辆,这两个闭环完美实现未来自动驾驶的算法和地图的迭代。

此外,禾多借助华为MDC赋能自动驾驶最强大脑,在MDC610上面部署,可以实现2D、3D可量产的实时感知的效果。基于华为MDC610的领航驾驶辅助系统也已经部署完成,可实现上下匝道、长弯道行驶等复杂的功能。

未来,自动驾驶解锁更多的场景,指日可待。

禾多科技副总裁王征

阳光出行:如何让出行更智慧

从18世纪至今,出行行业最大的变化都发生在近十年。从2012年的“网约大战”,到其用了5年时间统一了整个中国用户侧的出行市场,再到2018年涌现了更多的网约车平台,整个过程看来,是信息技术催生的新商业模式。网约车平台的出现,让原有的用户和司机之前,增加了一个第三方平台侧。

阳光出行CTO孙洪静认为,一站式出行平台面对庞大的不同场景的市场,通过自身平台把全场景服务好的挑战很大。“我们认为,整个产业链从需求、服务到要素市场,如果是让这个市场能够良性运行,需要更多的开放和合作才能达到共赢的阶段。”在此背景和行业判断下,阳光出行没有选择在需求侧也就是流量测,直接面对乘客,而是采取在各大流量入口平台后边的运力侧进行服务。具体来说:

首先,建立核心引擎。把流量,各家平台流量重新聚合到一起,再分发给司机,用更公平的方式或者更随机的方式,给司机分发不同的订单。

其次,通过技术赋能司机管理和风控体系。例如,通过智能化的系统来智能触发司机的学习和考试,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为司机管理提效,提升安全行驶水平。通过AI手段赋能客服端,致力于将全行业平均1%的投诉率降低到05%,通过司机和乘客电话、车内服务过程的录音等,转化成服务管控的手段,也跟华为云共同进行探索,如何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再次,通过智能运营系统,区分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司机可以更好地去服务,其中有一些价格杠杆和服务体系。

“智能出行领域还可以有哪些创新?产业链上下游都在探索,阳光出行也在实践,我们认为在供需市场上要保持开放合作共赢,作为平台经济的一个代表,核心是要通过技术手段创造价值。”孙洪静说。

阳光出行CTO孙洪静

华为云:助力车企“造好车、卖好车、用好车”

在这些车企数智化实践的背后,笔者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身影——华为云。据了解,中国TOP30车企的80%都选择了华为,原因又是什么?

在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投入下,华为已形成了汽车行业“云、管、边、端”的整体布局,2019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布了华为汽车行业的战略,即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汽车行业增量部件的供应商。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在分享中表示:

首先,造好车的关键是实现数字化研发和生产,数字化给汽车制造价值链附加值带来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让研发和生产的附加值大大提升。在研发上,软件、平台、数据等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比如汽车仿真,低代码开发平台,敏捷软件开发,自动驾驶模型训练,大数据等。在生产上,通过对工厂里生产产品的人、机器、物料、工艺流程和环境进行建模,构建数据底座,通过物联网、互联网进行连接,汽车生产的全流程就可以高度协同。汽车企业通过数字化研发和生产既解决了造好车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大规模实现降本增效。

其次,卖好车的关键是做好数字化营销。随着汽车企业出行相关的服务增多,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界面和频次也将大幅增多,汽车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营销实现用户增长和维护用户活跃度,比如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处理技术,完成用户画像,增长分析、智能营销等,围绕消费者用户旅程,进行精准营销,促进消费者留资、试驾、购车、保养、增换购,助力用户活跃度提升,为企业的业务增长助力护航。

再次,用好车的关键是实现价值链的重构,实现数字化出行。汽车企业要解决数字化出行的问题,就要投入整个车联网平台、自动驾驶能力、安全出行保障等。这些都是华为包括华为云所擅长的。

据了解,面向汽车行业,华为云持续和伙伴/客户一起,共同打造了汽车行业全场景的解决方案,除了自动驾驶、移动出行、车联网领域,也提供了面向数字化营销、HPC、数据使能平台等解决方案,助力汽车行业客户应对智能汽车新时代的挑战:

例如,江铃集团与华为云开展合作,华为云为其统筹规划了“数智江铃”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通过打造智慧总部、联动四大板块、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治理体系,逐步实现可感知、可洞察、可预测、可协同、可共享、可统筹的六大提升。通过优先建设本部数字化项目,实现本部的数字化能力构建,推动客户、员工、管理与服务的“

以上就是关于互联网+意义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互联网+意义有哪些、千锋的IT培训真的很厉害吗 怎么都去千锋培训了、衡水中关村e谷入驻条件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