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新「拐点」:成为新商业基础设施

物联网0168

金融科技的新「拐点」:成为新商业基础设施,第1张

金融本身或许并不直接产生价值,但它可以融入所有行业中,间接地加速价值的产生。

——馨金融

洪偌馨、伊蕾/文

1

2003年初,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醉心于一本叫做《创造》(Creation: Life and How to Make It)的书,作者史蒂夫·格兰德(Steve Grand)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视频 游戏 「生物」的开发商。

这款类似后来很流行的「养成」系 游戏 ,可以让玩家在电脑上培育自己的「智能生物」。格兰德总结创造「智能生物」的奥义是:专注于设计简单的计算构件——原语,然后就可以坐等那些奇怪的行为出现。

尽管《创造》的内容有些生涩难懂,但并不妨碍它在亚马逊内部快速流行起来。因为当时,公司内部正对于是否要做一个互联网「基础设施」而激烈辩论。

而按照格兰德的说法,再复杂的智能系统也是由无数小设备、代码像积木一样从底层搭建起来,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生物体,进行自我地迭代和进化。这种观点启发了贝索斯,也推动了亚马逊云的发展。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就像比尔盖茨抓住了个人计算机革命的红利,让微软引领了整个PC时代。贝索斯则预见到了「数据大爆炸」的未来:每家企业都会需要灵活的储存和计算能力,而云服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计算经济。

所以,成就伟大企业的要义,除了超凡的远见,更重要的是要成为 商业的基础设施

而当下,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正在重塑所有行业,伴随着5G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也将愈发成熟,并与商业的融合不断加深。那么未来,还有什么可以成为新商业重要的润滑剂、加速器?

或许金融 科技 是其中一个答案。

最近在360数科首届技术开放日上,首席科学家张家兴提到, 未来每家公司都需要金融 科技 服务。 它可以提升企业效率、增强用户黏性,进而让企业更有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金融 科技 作为商业基础设施的认知由来已久,尤其是在美国,从超商巨头沃尔玛到物流巨擘美国运通,他们都可以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也借助 科技 的力量让企业跨越了周期,成为了商业世界的王者。

回看国内,过去几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经济、新金融的演进。一批金融 科技 企业趁势而起,并经历了商业市场的磨砺和发展周期的考验,比如那些已经上市和即将上市的几家金融 科技 巨头。

如果说这些行业巨头的崛起是抓住了中国从PC向移动互联网转轨的时代机遇,并在过去几年里完成了商业模式和核心能力的锻造;那么眼下,无疑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市场「拐点」。

张家兴提到,在360数科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市场缺口。

例如,各类场景端,零售、医疗、制造业等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管是B端自身内部,还是对外的C端服务的过程中都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金融 科技 的身影。

还有大量的金融业机构,更是加大了金融 科技 应用的力度和深度。甚至把它作为了下一步战略转型的关键驱动力。尤其在今年疫情发生之后,「无接触」金融成为了主流趋势。

事实上,长久以来金融都被认为是 社会 经济生活的「血液」,而金融 科技 的核心则是以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当它与商业发生更紧密的融合时,势必将成为一种能够提供更高效服务的基础设施。

2

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金融 科技 可以成为商业的基础设施?

这几年,「熵减」成为了企业发展和管理中的一个网红词。它源于物理学上的概念——熵增定律,也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切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发展。

「熵」在物理学中被用于计算系统的混乱程度,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大至宇宙、国家,小至企业、个体,在一个封闭的体系里,在外界不加干扰自然发展的过程中,终会进入无序混乱的状态,甚至最终走向毁灭。

以企业发展为例,「熵增」被认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由于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管理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边际效益往往会开始递减;再加上外部的技术进步、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产业周期规律等等因素,就会对企业构成源源不断地威胁,最后就表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功能失效」。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概念会被引入现代管理学领域,备受许多企业家推崇。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曾多次引用这个概念,并以此为华为不断推动开放创新的动力,包括优化组织架构管理、加大研发投资结构,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对抗「熵增」,实现「熵减」。

一家公司尚且如此,一个行业更是如此。360数科CEO吴海生也在分享中提到, 相比其他很多传统产业,金融行业更需要对抗「熵增」。

他举例说明到,金融行业是一个财富创造能力极强的存在,而财富本身就容易给企业带来腐败等问题。再比如,金融行业掌握着其他企业不敢奢求的海量数据,在数据成为新「财富密码」的今天,数据的管理和运用不当将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性后果。

此外,金融机构拥有庞大的线下网点和团队,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动辄就有数万名员工,这也及容易带来管理低效、人员冗余甚至业务变形等等问题。而在数字化转型提速的今天,这些问题就变得格外突出。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美国零售之王「富国银行」,它曾在2016年爆出的「假账户」丑闻——其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开设账户并违规收取费用,最终被监管机构处以天价罚金,零售业务也受到了极大打击。

复盘事件的过程可以看到金融企业所面临的「熵增」挑战——曾经的「交叉」销售战略不再奏效,边际效益开始衰减,而员工也在KPI的压力之下逐渐走向了无序与混乱。

那么,今天再来看金融行业,到底该如何对抗「熵增」、实现「熵减」呢?

吴海生在分享中总结了几个关键点:

其一是 「开放」 。他认为,越开放的公司越能够引入新的观点,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序。这也是任正非和贝索斯反复提及「熵减」的原因,企业必须打破封闭体系,不断检视自身,推动进化与迭代。

以金融 科技 中最为重要的人工智能应用为例,数据、算法,再加平台本身构成了一个滚动的「飞轮」,数据衍生了算法,算法给平台赋能,平台有了更好能力在吸引了更多用户,进而产生更多数据。

而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的积累、算法的演进与能力的共享很难完全由某一家企业独立完成,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增长和技术演进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需要更加充分的协同、合作才能使「飞轮」转得更快,实现能力的进化。

其二是 「技术」 。企业可以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和开放的形态」变得更加强壮。

我们也可以看到,眼下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金融 科技 公司,他们对研发投入的占比都在不断提高,这也是整个行业不可逆的发展潮流。

事实上, 科技 与开放两个关键词本来就是让金融 科技 行业安身立命的关键,以此拓展了触达范围、提升了服务效率并从一开始就打破封闭的商业生态,而连接和共生的本质则让商业的能量进一步释放。

3

那么,在实践中,金融 科技 对抗「熵增」上的效果如何?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金融 科技 给支付行业带来了一次近乎颠覆式的变革。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约1598亿户,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为1304亿户。而根据此前益普索的测算,第三方移动支付在网民中的渗透率高达969%。

毫无疑问, 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中国商业的基础设施, 它大大地提升了支付效率,加速了金融线上化的进程、催生一大批新的商业模式,并由此累积了海量数据反过来进一步加深了金融 科技 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互联网贷款又是另一个典型案例。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贷款的发展让服务群体进一步「下沉」,贷款的人群、场景、产品形态也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以360数科为例,在过去4年里,它服务了超过15亿用户,以核心千人的员工规模撬动起每年超过2000亿的GMV规模,增长速度之快、触达人群之广是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难以想象的。

达到这一目标的核心就是将AI技术逐步应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全流程。

比如360数科自主研发的Argus风控引擎,通过对于后台数据的复杂风控计算,可以做到自动过滤和监测风险人群、智能决策、并且实时监测贷中风险变化,评估用户资质变化、实现智能催收、智能客服等。

数据显示,Argus为360数科拦截新型风险人数超过了100万,自动过检率超过了99%,保护资产超过700亿,日均挽回损失1000万,平台欺诈损失率小于02%。

在AI能力不断成熟的基础之上,360数科将这些能力向金融机构开放,为其提供五大解决方案:数字化营销方案、数字化运营方案、数字化风控方案、数字化贷后方案,以及智能金融全链路方案。

360数科2020年二季报显示,平台 科技 业务占比提升至269%,综合 科技 服务收入占比已接近50%。结合前面提到的AI「飞轮」来看,其开放策略之下交易与数据的积累使得平台的「飞轮」自动高速运转。

在数字化成为日常的未来,每家企业都在努力成为 科技 公司,而每家 科技 公司都有一个AI大脑。 金融 科技 企业在数据、技术方面的积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所锻造的能力,也使得其在AI时代有了更大的舞台。

尽管金融 科技 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很多争议和挑战,但今天来看,在金融这件事上,大多数人享受到了更便捷、高效、灵活,甚至低成本的服务,这也证明了金融 科技 蕴藏着改变整个商业格局的潜能。

无论未来如何发展,金融 科技 都在数字时代留下了最深刻的烙印。

区块链企业应用新机会与挑战

新的技术都来自现有技术模块的组合,组合的威力一旦叠加,会激发经济带来指数级的增长,经济是技术进化的一种表达形式。

区块链其实就是几种技术的一种组合,包括点对点通讯(P2P)、以及分布式账本(又称分布式存储)还有非对称加密等等。这些技术一旦组合起来,对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正在显露出来——现在世界进入了一个叫做自动化全球的时代,是我们现在的信息化的第四阶段。

我们可以把从九十年代开启的互联网时代,一直到以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时代,叫做前互联网时代,即互联网经济的上半场。这个上半场的规则核心是提高生产力,很多的技术,其实并没有特别改变企业和经济的形态,还是通过提高生产力来实现经济的跃迁。现在新的规则,叫做自动化全球网络经济时代,规则核心是增强联系和改进生产关系,比如像开启了一种新的商业形态的共享经济。但是现有的共享经济的形态,还是以中心化的互联网企业为核心构建的经济模式。目前的共享单车、滴滴,它们是一个单向的经济模式,其实并没有将价值的增长、提升反哺给用户。

自动化的全球时代,不仅需要像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等这些提升生产力的技术,更主要的还是需要有一种改进生产关系的新模式。区块链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新的技术,可以给大家带来商业模式的一种新的转移。

所以未来已来,现在的八大核心技术,包括区块链、物联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其中只有区块链做到了改进生产关系、增强联系的技术。

微软认为像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这样的技术都是未来不断提升生产力的革命性新技术。但是其实,区块链并不是新技术,他只是现有技术的一些组合,它的价值在于打造了一个信任的平台。就像Fast Company(《快公司》)的创始人阿兰韦伯说的:新经济始于技术,终于信任。

2015年11月份,《经济学人》的杂志封面,叫做trustmachine,就是信任的机器,即区块链的承诺。其实它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宣告:区块链技术其实是未来互联网30的核心技术,这个技术会通过上层应用,逐渐传导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众多环节,为众多商业模式、行业运行和治理体系带来创新。区块链构建的是一种新型的、以价值为核心的互联网,而不是像老一代,以信息为核心的互联网。

二 区块链+ vs 互联网+

区块链将信任机制和技术融合在一起,会对世界带来很大的变革。

在2005年以前的Web 10的时代,电商网络门户的创业者基本上就是用一个大门户,一对多的方式进行创业的。

Web 20时代,是社交网络和共享经济的时代,但是在这个生态里,核心企业还是中心化的,垄断用户关系和大量数据,享受用户贡献的价值,并且可以任意决定规则。这样的话,所谓的这种互联网+对传统企业就是一种有伤害的信息化模式。

Web 30时代,是基于区块链价值网络的全球新型共享经济,它是去中心化的,所以就不会出现寡头对创新的垄断,交互会更加自发,协作的范围也会更广泛,影响也会更全面、更深入。

所以,对传统企业或者传统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最佳方式并不是互联网+,而是区块链+。因为互联网+还是需要依托一个中心化的、古典互联网的企业。虽然现在像阿里、腾讯、京东、小米这样的公司如日中天,但本质上它们还是中心化的企业,它们在制定生态圈的游戏规则,垄断客户关系和数据。

我们把区块链+叫做web30,它其实比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生态化企业具有更高的维度。在过去信息匮乏的时候,需要构建层级架构和中心,来提升整个的信息传导效率。但是当信息足够充足的时候,那么其实对等关系(P2P)的这种网络会逐渐取而代之,而且这种对等关系的这种网络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高维加分型的价值网。依托于这种网络体系形成的企业,我们把它叫做共识经济社群化的企业。

区块链+的这种高维的商业模式,比现有的互联网生态或互联网+企业这样的公司,有更强的面向未来的想象空间。那这里回顾一下大多数传统企业:一维公司是做工程的,主要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寻租、资源垄断、做客户关系;二维的产品公司有一定的产品研发和营销的能力,但这两种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公司形态,它的价值曲线是线性的,投入一就收获一,投入十就收获十。所以马云那样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事实上由于有这么多年的积累,其实是符合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增长形态的,而且它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到了三维互联网服务公司,因为增加了线上服务维度,开始有了数据增值的服务,它的核心是低成本的客户覆盖,降低了对客户的服务成本,所以适应力可以高过二维,这种形态的公司市盈率可高达二十倍以上。第三维的公司可以进一步开放API,让第三方在他的平台上开发更多的应用,同时可以把服务的提供方和用户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在线市场,这就构成了平台公司,平台公司的市盈率的可超过四十倍。

当平台化公司进一步开放能力,将数据网络品牌和用户等资源与投资服务组合在一起,为合作伙伴赋能的时候,就会变成像BAT这样的互联网生态企业,这种生态化集群的互联网企业,市盈率甚至会超过一百倍。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公司在拼命鼓吹互联网+。其实互联网+对传统企业并没有创造新的价值,只不过就是用吸星大法,把传统企业的数据客户关系渠道等等全部吸到互联网的生态公司上面了。它们对传统企业仅仅是起到了颠覆作用,但是并没有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它们还是以自己企业为核心的价值生态圈。

大家给马云的公司贡献了这么多年,连续贡献了这么多交易、数据去支撑他的企业市盈率。如果大家觉得这不是一个特别公平的方式,那我们现在就有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就是区块链。通过区块链+行业形成一种联盟化的生态,也就是联盟链,即使是不发币,也可以比现有互联网企业有更高的维度,因为这是面向行业的一个跨组织和跨平台的业务流程,一个安全的分布式共享,这将彻底颠覆传统企业的所有权模式。

区块链用共识机制和信仰来连接企业,这就形成了一个行业链,一个去中心化的全民所有权的社会化企业,不需要通过第三方就可以把信任和安全机制内嵌在整个行业链的自主和约里,而且所有相关方的数据在链上都会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未来如果可以把C端的用户一起加入进来,再通过数字货币,通证或者代币,可以增加新的商业模式维度、开拓更大的价值空间。也就是把所有的业务跟B2C的业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员的行业宫殿。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区块链30为大家带来的商业模式的美好前景,它完全是基于去中心化的高维的价值网。我给大家列了一些在这个领域的创业项目公司,无论是在分布式云存储、去中心化的安全社交、分布式身份管理、分布式的版权和数字资产管理、物联网智能合约、公共治理防伪反欺诈、数字市场交易预测等哪个领域,现在都有很多的30创意创新公司。

三 区块链的机遇挑战

现在大多数落地的项目,由于区块链技术天生的属性,比较容易结合金融和数字资产管理,但其实我们也看到传统行业也越来越多的有结合区块链的新机会,这个市场到2025年会达到1760亿美金,到2030年,就会达到31万亿美金,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庞大的数字。

中国奇怪的创业项目其实也不少,但是现在去年政府有一些限制。不过今后政府会对数字货币有一些新的合规性的一些要求,之后会逐步再放开对区块链基础设施的限制。

2018年是企业上链非常关键的一年,这就相当于二十年前你跟企业去谈企业上网,大家听着像天方夜谭一样陌生,也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早早做企业上网探索的人,恰恰就是1997年到2000年前后的这一批先行者,他们最后成为上一代古典互联网的弄潮儿。所以对传统企业来说, 2018年是一个非常关键机会。

区块链+主要应用场景,其实无非是基于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的几个领域,像数字身份管理、数字资产管理、分布式应用的开发和部署,以及智能合约的开发和服务,这四个主要的应用场景结合行业的一些特征,来为企业提供应用落地的服务。

四 区块链的理论先驱

所以企业需要在这一轮的机会里充分刷新认知,把底层的商业操作系统升级。这里充满一些颠覆式的创新,给传统行业和大众对古典互联网逆袭的机会。我这里列了几本书,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对区块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虽然这些书有些写于三十年代、七十年代,但是经典总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最著名的是熊彼得的经济发展理论,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然后托马斯库恩提出的是技术的范式革命不是连续的,在一定的阶段它会造成新的革命,当革命来临的时候,很多的传统企业会消亡,但同时新技术建立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就会爆发。

克里斯坦森的主要贡献,是对于传统企业如何把握机会、避免创新者的窘境、拥抱新机会实现转型创新有重要意义。

英国的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他现在的这本书叫《第二曲线》,主要也是提到传统企业如何借助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这个创新来实现跨越和转型。

五 跨越第二曲线

在跨越第二曲线方面,其实微软自身的经验和教训也值得借鉴。大家都知道微软是PC时代的霸主,当时整个行业百分之七十六的利润都被微软和Intel瓜分,但是同时也陷入了创新者的窘境,恰恰是PC的成功,使微软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让苹果等等的企业反超,但是微软还好没有错过云计算的机会,微软在AI上的提前布局,使得微软在全球的智能云和区块链方面有很大的领先优势。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以总结出来帮助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的转型。

微软在人工智能主导的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边缘计算、混合现实层面又把握住了机会。实现了第二曲线的跨越,而且后面微软还有会有新的一些布局,比如量子计算等等,都是微软自身的一些成功经验。当然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微软还收购诺基亚,其实诺基亚已经完全不值得收购,因为诺基亚从第一条曲线就没有跨越到第二曲线,诺基亚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会被外部从来没做过移动互联网的公司轻易击败。

这种企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或者叫新旧动能转换,主要就是帮助传统企业连接外部的创业者,通过命题孵化创业项目,实现转型创新,所以需要借助一种新型的企业外包的创新孵化方式。因为如果企业内部自己来做孵化,那还是跟第一曲线的业务轨迹绑定,所以它只能是增量创新,提升现有的产品或服务的效率。对于第二创新来说,它需要允许一定试错空间,所以他需要通过用新的方法论来指导颠覆式创新。

它需要面向的是价值创造和增长,而且不能和当前核心业务绑定,因为一旦和当前核心业务绑定,所有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将会陷入到过分的路径依赖,造成锁定。这样的话就跳不出原有的业务边界,就看不到外面市场的变化,这也是诺基亚失败的原因。诺基亚在传统的移动手机方面做得精益求精,企业的管理效率很好。所以在被微软收购的时候,诺基亚还不知道到底自己是怎么输的。

诺基亚的失败其实就是因为没有看到:颠覆你的不一定来自于你的行业内部,也有可能是来自外部的入侵者。也就是像《三体》里所说的:我消灭你,其实与你无关。

第二曲线计划的就是避免传统企业陷入自己自身的业务发展轨迹不能自拔,所以企业需要转型定制的加速器帮他开拓新业务方向。而且这需要一种机制保障,因为原来的企业内部孵化来自于内部组织结构流程,所以一定要用外部的孵化方式,直接招募外面的创业者补充新鲜血液,然后通过杂交来实现转型创新,更要关注外部的市场和合作伙伴。

这样会给创业者极大的自由度,然后通过公司股权的设置,以高风险回报比来激励,企业作为一个赋能者,给予业务资源、启动资金,但是不要过分干涉创业项目自身的运营和发展。企业所需要做的就是观察,然后给予反馈,然后等待。这样的项目如果能孵化出来,对扩展企业边界、活化企业生态将会有很大动力。

六 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接下来简单介绍几个区块链应用场景:

一是区块链+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其实这其中涉及到很多方案,包括出口商、进口商,开证行开具信用证(LoC)等等,这些其实需要一种机制,能进行跨机构、跨组织、跨平台之间安全的共享数据,而区块链正好可以保证解决方案的实现。并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化,当各种条件满足以后,来进行清算和结算支付,不需要人工的参与就可以自动化的完成。

跨境涉及到多方的贸易金融,如果按照现有的方式,各方之间因为都有自己的一些系统,一些程序都需要反复地进行,对帐需要通过邮件和传真进行确认,完成一笔贸易金融服务可能需要三到五周时间。

现在通过区块链,贸易金融上的各方都可以共享账本上的数据,联盟链的成员单位都可以同步更新,利用智能合约可以实现多方的自动同步执行,这样可以把端到端的业务流程从三到五周缩短到两三天,而且可以把原来需要反复确认的操作,极大地简化,仅需要5步左右就可以实现一个贸易金融的闭环。

区块链也可以用来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患者有一定权力决定将自己的病史等信息分享给谁,分享到什么程度,分享多长时间等等。传统的、分散的医疗药物研发体检等等机构系统没办法做到的问题,区块链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这就需要建立个人健康的数据银行。

区块链也可以用来做冷链物流、端到端的食品安全溯源服务。食品从原产地到屠宰加工、运输,这过程中所有的数据参数都可以上链,这将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安全保障。

这里举个例子,挪威的这个三文鱼就是通过一家区块链公司在做一个食品安全的溯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所有的各方的数据都上了链,之后他可以通过自助智能合约,按照事件触发实现供应链金融的支付清算,这样做极大地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区块链在教育和就业市场也可以提供服务,学校研究机构、考试机构、雇主、政府部门都能安全地共享学生的学历、证书、论文等数据。

最关键的是区块链还可以实现P2P点对点的、微电网的电力交易或者能源交易服务。举个例子,布鲁克林区的老城改造中,房屋屋顶都增加了光伏太阳能板用于发电。发的电并不是卖给电力能源公司,而是做成小区的微电网,然后通过虚拟货币进行交易。

这个模式可以进一步扩展,可以把屋顶生产的太阳能进一步作为分布式的充电桩,然后内部的家庭用电、安防用电、智能门锁等都可以上到这个区块链里,来进行整体的共享服务。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众多企业十四五战略布局的新规划,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 等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得到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在边际成本上也获得了压倒性的先发竞争优势,将对每个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字化将成为数字经济进程中企业追逐的新目标。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追逐的新目标也是必经之路,甚至可以说“无数字化就会面临淘汰”。传统的信息化方式已经很难帮助企业应对极端条件下的企业发展,如这两年的疫情,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的损失无可计量,对传统企业更是致命打击,也正是诸如此类的突发事件,类似加速器一样,带来了数字化的指数发展,加快了行业的数字化普及。

物联网是“新基建”的核心要素,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传统制造企业已不再是埋头造东西了,而是通过收集产品的各项使用指标、用户习惯等数据,优化产品,提升用户满意度。每个产品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介质与云端通信,实现数据的高效、稳定传输。

所以说要实现数字化转型,物联网是必经之路。

物联网 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以网络为介质将万物进行互联网的网络。只不过,这网络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局域网,而是通过各种新的通信技术,如5G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到云端 。

物联网初步分为三个层次,有物理层(也被称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也称为感知层,主要是由各种的传感器元器件构成,如温、湿度传感器、高度传感器、方向传感器、R FID 标签和读写器等等。它本身是对外界各种信号的感知,类似人的五感,采集各种信息的来源,主要功能就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由各种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

负责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人机接口,与各行各业的业务需要进行对接,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物联网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企业或者行业,随着快速的发展,物联网已涉及到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的建设。所以必须快速的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掌握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从企业层面而言,通过应用物联网可以最直观、最优先的获得终端用户使用产品的第一手数据, 有助于 企业高层在企业战略、营销、研发、运营等多板块的决策。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 ,企业 最终 将会成为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执行者, 深知物联网可以为企业带来的无限红利,如为企业在行业内的创新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用户满意度、利用与用户的互动,可以提升用户粘性,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节约总体成本。

从个人层面而言, 科技 改变生活,各种新技术的诞生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物联网也不例外。通过物联网可以改变人们的学习习惯。如教育机构可以通过物联网获得学生的学习习惯数据,对学生薄弱的学习环节进行定向辅导。可以提前告知车主,某个商场最近的车位在哪、哪条路堵车等。可以告知妈妈们冰箱里是否还有菜还有什么菜等等的场景。

由于这些多方面的好处,使物联网 被 广泛 的 应用。不但有效地满足了企业的成本削减效率提高 的要求 , 还帮助企业 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人更“懒”了。

物联网是各种感知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合体。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也不尽相同。企业通过大数据的不同算法和模型分析信息,提取价值数据,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高管进行关键决策。

物联网的核心是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物联网的发展将为国家、行业及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联网的技术特征有以下几点:

RFID 本身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由询问器和应答器组成,具有唯一的编码,附在实体上。这样我们可以随时掌握物体的位置及周遭环境,对目标物体进行跟踪。

是一种以机器对机器进行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使对象实现智能化控制。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平台和互联网络,可以依据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从而进行控制和反馈。

主要是由微型的、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器和控制电路等组成。负责信息收集、简单处理和执行。利用传感网可以可以提高系统的自动化能力、智能化能力。

物联网的属性特征可概括为感知、传送和处理。

位于物联网的物中,集成各种不同功能的传感装置,利用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获取,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

位于物联网的联中,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将目标物体(对象)接入信息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海量的跨区域、跨行业、跨组织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自动化且智能化的决策。

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已经对物联网有了一个轮廓的理解。物联网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的产物,被国家列为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对于以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物联网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际应用,为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40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工厂、数字化工厂在国内落地开花,遍布全国。借助物联网的热度和技术,实现从研发、制造、销售、物流到后市场等关键环节的全流程标准化、智能化。比如:

随着智能化 社会 的到来,智能建筑、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正在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智能家居是以家为平台,兼备建筑、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家居环境,是物联网生活化的应用场景之一。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通过网络等信息通信技术手段实现对家居电器等的智能控制,使其能够按照人们的设定工作运行,而不论距离的远近。智能化与远程控制是智能家居的两大特点,这也是物联网的属性。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智能家居可提供的场景不胜枚举,如通过手机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摄像头,查看家里情况,甚至可以通过摄像头和家人聊天;通过红外开关对家电进行远程控制,如提前打开电饭煲,实现下班到家马上有饭吃;通过智能门锁远程对门锁进行控制,掌控何人何时回家。利用物联网实现家居智能化,使生活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

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两次浪潮,物联网被称为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 综合 性应用与技术,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使人与物智慧对话, 实现智慧的地球 。

物联网正在积极塑造工业生产和消费世界,从零售到医疗保健,从金融到物流,智能技术已遍及每个业务和消费者领域。随着国家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物联网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毋庸置疑,物联网已经成为智慧的代名词,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京东方物联网解决方案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设备智能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金融设备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故障预警,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

金融安全防范: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金融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ATM机、钞箱、安全门等金融设备的全方位监测和实时响应,防范盗窃和安全事故。

资产管理和追踪: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金融资产的实时追踪和管理,包括货币、贵金属、文物等高价值资产,提高资产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金融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帮助金融机构实现风险管理和预测,提高金融业务的决策能力和效率。

金融客户服务: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金融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包括智能化问答、个性化推荐、智能语音识别等,提高客户体验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京东方物联网解决方案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第一,行业标准滞后,个行业标准繁杂。标准是物联网规模发展的前提。物联网涉及的标准比较复杂,包括终端、网络通信、中间件、系统架构、业务规范和安全等。以终端为例,国内做M2M终端的厂家,都有各自的硬件接口及通信协议和软件标准,厂家都是定向开发,成本高而规模小。另外,在网络层,物联网中无数个传感器形成M2M互联后就要涉及互联网、无线通信网(3G)等大网的互联互通问题。还有物联网业务的标准规范问题,比如智能电网的规范、移动支付的标准规范、智能家居的规范等。

第二,改造成本高,社会效益显著而盈利性较弱。例如,根据美国的数据统计,市政改造智能路灯,平均每盏灯投入232美元。适合政府的公共事业,如路灯、交通、环境监控等,现阶段物联网应用成本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我国物联网技术还处于低端水平,特别是在芯片、传感器终端、信息处理和应用软件方面。在传感器方面,我国很多的技术相对来说只是做分装方面的工作,核心的技术如芯片方面还是受制于国外,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传感网、智能卡、芯片等很多都是依靠进口。技术能力的薄弱,导致我国成本相对较高,成为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制约要素之一。在数据处理方面,包括应用开发、业务平台、系统集成、中间件等,各厂商处于生存及发展期,力量薄弱,相对于IBM、SAP、Axeda公司而言在技术实力和专业性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为物体智能而开发的嵌入式软件还没有规模化应用。

第四,产业链上下游缺乏清晰共赢的商业模式,也制约着应用的规模化推广。例如,终端未标准化,导致开发成本高,应用开发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在系统集成领域,受上游供应商供货时间限制,项目周期长,客户分期付款,需垫付资金,资金压力大。对于运营商而言,物联网收益性较差。

第五,目前的需求主要受政策驱动,来自企业的需求还比较初级。

第六,个别企业有垄断产业链的行为。通过资金实力,垄断产业链上的企业,签订排他性协议,禁止与竞争对手合作,极大制约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金融科技的新「拐点」:成为新商业基础设施全部的内容,包括:金融科技的新「拐点」:成为新商业基础设施、区块链企业应用新机会与挑战、一文带你读懂物联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