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全球工业发展模式变革

物联网0151

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全球工业发展模式变革,第1张

35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而要完成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必然会经历一场艰苦复杂的攻坚战。就目前形势看,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自18世纪中叶人类开启工业文明以来,制造业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渠道,是现代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压舱石。纵观近现代世界历史,大国的兴起均始于制造业,当今世界强国都是制造业强国。工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支柱,工业强则国家强。着眼未来,中国要进入世界经济强国行列,首先要成为制造业强国。

近年来,我国工业实力持续增强,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2012年,我国制造业全球占比达198%,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球制成品贸易的1/7。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其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制造业已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基石。

但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发展中的矛盾日益凸显,形势不容乐观。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新兴经济体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与我国形成同质竞争,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有阻击后有追兵的双重挤压。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和结构调整阵痛的叠加期,国民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能源资源、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趋紧,行业间利润率严重失衡,制造业对社会投资的吸引力不断下降。从产业看,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尤其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国际化经营能力不强,“走出去”面临较大风险。

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源于制造业自身的结构问题,也是体制机制顽瘴痼疾所致。从自身结构看,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主要处于加工制造的中低端环节,2012年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达421%;产业集中度低,钢铁、船舶、水泥行业前10大企业产业集中度分别只有46%、50%和31%,只有汽车行业为86%;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约为跨国公司平均水平的1/4,申请国际专利合约数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3,95%的高档数控机床、85%的集成电路依赖进口;原材料型、高能耗型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粗钢、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均低于75%。从体制机制看,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干预过多,企业投资自主权落实不够,未能充分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不完善,特别是资源性产品价格不顺,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造业结构调整;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非公有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问题未根本解决。

二、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是全面深化改革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们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的红利,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新条件。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释放产业发展活力。依靠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要遵循这一规律,依据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真正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起到决定性作用。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主要由市场决定生产要素和产品的价格,引导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要素流动和工业生产活动,提高工业投入产出效益。完善市场供需机制,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投资并形成合理产能,引导消费者不断提升消费层次并形成有效市场需求,促进工业制成品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垄断行业有序开放,鼓励竞争性行业开展正当竞争,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使行业平均利润率趋于合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打造“生的顺利、退的顺畅”的产业生态环境,打通企业市场化再生和退出通道,让企业生生死死成为常态,发挥市场机制在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化解产能过剩中的作用,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行业管理体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深化改革中,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既要简政放权,也要切实把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用政府这只手管起来。充分发挥战略、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强化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的政策约束,严格实施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完善行业服务体系,通过委托、招标、合同外包等购买服务方式,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各类第三方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行业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决取消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同时加强特定行业和领域事中事后监管。创新行业管理方式,探索行业规范条件、负面清单、行业自律、企业社会责任等新型管理方式,推进制造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政策协调配合,增强产业发展合力。这些年来,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既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和全球化进程,也离不开长期以来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政策支持,更离不开中央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使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相互促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切实落实企业的投资自主权。建立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财税政策体系,发挥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扶持作用,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引导信贷资金向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倾斜,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制造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和比例,更好地发挥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强化环保、土地、价格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尽可能减轻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上升以及环保投入加大对我国制造业的冲击。

加强依法行政,保障行业健康发展。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制造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制度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国防科技工业、船舶工业、民用飞机产业等领域的立法工作,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制度需求。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履行职责,推进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对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等重点领域,依法及时公开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政策要求、工作过程和结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努力建设制造业强国

打造制造业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场艰苦的攻坚战。要打赢这场硬仗,需要我们加快构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机制,以创新驱动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工业现代化迈进。

构建制造业创新发展新机制。创新能力不强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核心问题,必须把制造业发展转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上来。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制造技术、企业管理、商业模式等多元化创新。建立鼓励企业、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国家科研任务的新机制,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引领作用,重点突破核心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等一批重大技术,加快实施以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为内容的“工业强基工程”,不断提升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健全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加快形成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资本共同构成的“多级火箭助推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形成激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长效机制,促进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加强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构建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机制。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技术、产业、商业模式、社会需求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成为新时期产业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潮流,按照十八大关于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着力建立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机制,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建立健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增强两化融合意识,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不断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工业集聚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益。继续重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争取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构建制造业绿色发展新机制。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已成为各国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普遍选择。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必须推动制造业走绿色发展新路。这是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要加快形成资源环境约束倒逼转型升级的机制,树立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理念,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制造业。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更多运用经济、法律、标准等手段,加强行政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基于绿色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探索能源合同管理、节能资源协议、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等新模式,加快形成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攻关,积极支持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设备和产品开发,通过试点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

构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新机制。非公有制经济与中小企业互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另一方面要坚持把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作为着力点,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消除限制民间投资的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完善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中小企业参股国有资本项目,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善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引导创新要素更多投向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创新平台,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建设以及国际交流合作,鼓励和引导社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构建军民融合发展新机制。实践证明,在工业发展战略上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可以有效整合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实现一种资源投入产生两种效益的“兼容型”、“双赢式”发展。推动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更加完备的政策、规划、标准支撑体系,推动军民融合在新时期的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武器生产与民用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加强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编制军转民、“民参军”产业发展目录,支持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军用和民用先进技术双向转移步伐。加强军民融合政策引导和支持,充分利用先进军用技术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生产和维修领域,形成上下游紧密结合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构建制造业开放发展新机制。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我国制造业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姿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以开放促改革,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放宽投资准入,在制造业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动重点领域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目标和需求,调整优化制成品进出口结构,加大先进技术设备和紧缺原材料进口,积极吸收国际技术创新辐射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加工贸易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打造一批世界级的制造品牌,提高“中国制造”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引导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有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等,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生产制造基地和市场营销网络,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境外工业园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开展资源和价值链整合,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贯彻落实自由贸易园(港)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内陆地区等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探索制造业开放发展新思路,进一步拓展我国制造业发展空间。

生态文明建设暨环保工作会议讲话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必须提高认识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这体现了党和国家把对生态文明的重视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更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社会文明水平进入到新的进步状态。在新的形势下,加强生态环保承担着更加艰巨的时代责任,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我市来说,体现为“四个必然要求”:

(一)是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经济新常态下,过去那种不惜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环境的要素驱动、外延扩张式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难以为继,倒逼各地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而加强生态环保,推进企业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提高投资效益和发展质量,正是经济转型的内在需要。当前,也进入经济加快转型的快车道,“四换”已成为众多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通过“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空间换地”,推进集约用地,提高投资效益;通过“机器换人”,提升装备水平,减少污染排放;通过“电商换市”,推行低碳交易,减少能源消耗,这些都是与加强环保工作的要求一脉相承、义理相通的。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生态环境就是竞争力”,坚持生态优先、环保先行,以生态环保助推经济转型,提升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城市提升的必然要求。 新型城镇化要求,城市建设不再搞大拆大建、挖山填湖,而重在保护好青山绿水,传承好历史文脉,弘扬好传统文化,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加强生态环保,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水平,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我市修编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本身就体现了生态特色,将引领打造“山水融城”的城市特色风貌。今年继续开展城市提升年活动,重点在公园建设、道路绿化、内河治理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升“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水平,也正体现了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工作要求。同时,我市正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生态环境也是创建测评体系八大方面之一,是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打造城市精品、提升城市品位”的高度,增强加强生态环保的责任意识,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三)是旅游提速的必然要求 。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生物群落多样化、地貌景观特色化特征明显,这是我们发展生态旅游最大的资本,也是旅游最大的卖点。从市场反映看,外地来宁游客最亲睐纯天然、原生态的乡村旅游,最喜欢的青山、绿水和空气。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开展“旅游突破年”活动基础上,深化开展“旅游提速年”活动,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保持好的自然风光、原始风貌,努力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山水宝地、生态胜地、休闲福地”的特色旅游品牌。

(四)是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 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让广大人民喝上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在这里舒适地居住、安定地工作、幸福地生活,而这一切都必须依靠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来保障。当前,群众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诉求越来越多,已成为信访的热点和焦点,这一方面说明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在环保监管上有漏洞。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环保为民、生态惠民”的理念,从严从实抓好环保工作,让百姓生活在优越的生态环境中,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必须积极应对

新常态下,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面对的压力仍然较大,主要表现为“三看三大”:

(一)向上看,上级要求严,考核压力大。 从法律层面看,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法除了强化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的环境保护责任和违法处罚力度外,更是突出强调了政府的监督管理责任,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x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对政府监督管理不到位、环保指标不达标的地方,将实行区域限批、行政问责(去年以来,环保部已约谈了多位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这要求我们在环保问题上,要突破传统思维,打破常规做法,建立健全适应新常态的依法监管、从严执法的新机制。从考核层面看,在市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中,环境保护是“一票否决”指标,若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未能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哪怕其他考核项目成绩再好,也无法评先评优。这意味着我们对环境保护工作不得有半点马虎和丝毫松懈,必须时刻抓紧抓实。

(二)向前看,过去成绩好,提升压力大。 从创建成果看,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市以及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被列为第五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首批全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连续5年荣 膺 “中国十佳‘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小城市”。从主要指标看,全市主要河流水质、出境断面水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三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9%,是全省单元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城市之一。这一方面,说明我市环境状况基础较好、质量较高,生态建设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要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做好环保工作,不仅要确保当前的生态质量不下降,还要努力实现今后的生态水平再提升。

(三)向内看,矛盾问题多,解决压力大。 从污染减排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但减排处理能力尚显不足。一方面,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周期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刚性约束”,我市目前可选的工业源减排项目越来越少,难以为今后持续发展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另一方面,我市污染减排的基础设施尚显不足,开发区由于“三区”相对分散,难以集中处理污水;港口园区污水处理厂处于调试阶段,尚未发挥减排效益;城市污水管网更是出现主管“空”、支管“破”、毛细管“断”的状况,造成污水处理厂“吃不饱、转不动”的尴尬局面;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已经建成的正常运行率不足50%。从生态保护看,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个别企业和少数群众全然不顾生态安全和公共利益,大肆偷采砂石、偷排污水、偷伐树木以及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使得山体、水体、土壤、空气等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水阳江汪溪断面水质已由Ⅱ类降为Ⅲ类,201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比2012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我市生态系统功能有弱化的趋势。从监管执法看,环境违法行为具有隐蔽性、持续性、对抗性的特点,一些企业和个人“白天休息,晚上加班”、“你来我停,你走我干”,与环保执法打起“游击战”,加大了监督管理和调查取证的难度,“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大”的矛盾比较突出。上述这些问题,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下大力气、用真功夫切实予以解决。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必须主动作为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谋划之年。在这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正因为如此,根据市统一部署,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的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由钱书记亲任主任,高位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城乡绿色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为主线,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全面完成污染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着力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水平,全力打造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围绕这样的`总体要求,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展生态经济。 总体上,要以“四换”为路径,以“四驱”为动力,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并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力促经济质效提升。

1、在工业上,要加快转型升级。 一要严格项目环保准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要继续保持定力,对不符合产业规划、不符合功能定位、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项目,一律“一票否决”。环保等部门要严格按照“三同时”(即:建设项目中的防治污染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要求,做好环评审查、竣工验收等工作,把好项目环境准入质量关。二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要加快“腾笼换鸟”,对落后产能、低产企业坚决予以淘汰,有效释放环境容量。请经信委牵头,重点抓好南极萤石尾矿库等3家非煤矿山关闭工作,确保11月底前关闭到位。同时,要按照“转型提升一批、停产关闭一批”的思路,抓紧拿出土法制陶企业综合治理意见。三要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要以“机器换人”为抓手,引导企业使用先进装备,改进技术工艺,推广清洁生产模式,从源头上减少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开发区要确保5月份开工建设南山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和电镀中心,港口园区要确保港口污水处理厂5月底前正式运行,提升园区企业污水集中清洁处理能力。住建委要加强对上和对外协调,力促管道天然气早日通气,引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改委要会同经信委、开发区、港口园区,依托全省提高资源产出率试验区试点,积极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循环利用技术,提升企业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水平。开发区要精心包装重大项目,依托项目破解土地规划调整难题,力促司尔特循环经济产业园磷石膏综合利用系列项目早日开工。

2、在农业上,要推进绿色生产。 一要抓好源头防控。当前,畜禽养殖业、农业废弃物排放等农业面源污染是环保监管的一大难点。请农委牵头,依据去年出台的我市畜禽养殖布局规划,严格养殖项目布点审批和环评审查,并对禁养区、限养区畜禽养殖企业有序实施搬迁或关闭工作。同时,农委、林业局等部门,要加大秸秆、笋壳、山核桃蒲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切实从源头上防控环境污染。二要抓好生态修复。重点是持续做好山核桃产区的生态修复。请林业局牵头,引导好林农积极发展林下种植,鼓励套种草灌木及经济作物,构建多品种、多层次的生态体系。同时,对今后林区的开发,要坚持“穿靴、戴帽、束带”原则,引导林农少用农药、化肥,多用割灌机、生物药肥等方式加强林区生态保护。三要抓好过程监管。请农委牵头,以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抓手,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闭环管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3、在三产上,要发展低碳业态。 一要在保护中发展生态旅游。要在保护好自然山水、保持好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推进旅游生态化、特色化发展。请青龙湾管委会牵头,在加快三项重点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要按照青龙湾总体规划,加快项目对外招商,力争尽快启动起步区建设。同时,要加强景区水域、森林资源保护,强化库区垂钓管理,保护好青龙湾原生态特色。请文旅广新局牵头,在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要按照“彰显生态”的要求,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吴越古道、石柱山、道场坪、凤栖沟等以自然山水为特色的景区景点,加快推进华东大裂谷、山门洞等创建国家3A景区,科学指导高峰山、华东大裂谷创建省级地质公园,打造“生态大景区”。二是在创新中发展新兴业态。要加快“电商换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经济低碳化、信息化发展。请商务局牵头,在做大做强淘宝网馆、“1号店”馆品牌的基础上,要依托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试点,加快农村淘宝网体系建设,确保年内80个淘宝村全面建成。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鼓励和引导节能型交易、低碳式消费。

(二)建设生态城市。 这里说的生态城市,是全域性、一体化的生态城市,既包括城区,也涵盖乡村。总体上,要以城市提升年活动和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打造城乡“增绿、护蓝、见美、显净”的生态环境。

1 要在规划中保护生态。 一是要制定好生态红线规划。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红线是我国自18亿亩耕地红线之后,第二次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安全底线”。我市早在2009年就在全省率先编制了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而生态红线规划是对各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区域,再进一步细化生态保护范围,深化环境准入要求。请环保局牵头,抓紧对接规划编制单位,确保年底前完成生态红线规划编制。二是要执行好城市五线规划。去年,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即“五线”管理规定),其中,绿线(即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蓝线(即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直接体现生态要求。请规划局牵头,在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审查中要严格“五线”管理,保护好青山绿水、湿地绿岸,努力打造“显山露水、山环水绕”的城市风貌。

2 要在建设中体现生态。 一是在城市建设中,总体上要按照这次新修编的体现生态理念的城市总体规划,依托全省城市风貌特色塑造试点,依法有序推进城市建设。住建、林业、水务、交通、规划等部门要树立统筹思维,科学整合资源,把各类项目都放在城市大环境中去谋划、设计和建设,让城市建设项目既满足市政功能,又保护自然生态,既是一项基础设施,更是一个城市景观。当前,重点要抓好“创园”攻坚,按照“公园建绿、沿路植绿、空地补绿、拆墙透绿”的总体要求,加快完成城市公园绿地、重要节点和重要路段景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量”,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二是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总体上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推进美好乡村原生态、特色化发展。请美好办牵头,本着“因地制宜、随形就势”的原则,科学指导美好乡村建设,充分尊重村庄现状格局,有效利用已有农房、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等,统筹考虑水、田、林、路等生产生活要素,尽可能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今年重点抓好板桥、夏霖、杨狮、胡乐、甲路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同时,要深入推进“三线四边”综合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3 要在治理中恢复生态。 一是治山。请国土局牵头,对新设的采矿权,严格把握“开采范围、规模、时间和恢复措施”等关键环节,加强跟踪管理,确保山体生态不被破坏。同时,对私自挖山石、采山砂等违法行为,要从严从快处理。二是治土。全国第一份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即将出台,请环保局会同国土局、农委、林业局,尽快启动我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超前研究土壤修复工程实施意见,提升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三是治水。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出台,对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出了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指标,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加强对三条津河、城市内河的综合治理。对三条津河,重点是巩固河道采砂治理成果。请采砂办牵头,加快推进砂石资源公开竞拍,采取安装电子计量及监控、砂石运输装载单等有效做法,切实规范砂石开采及加工行为。对三条内河,重点是加快污染治理。请住建委会同水务局、环保局,按照“系统规划、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分期实施”的总体要求,抓紧启动小南河、星河综合治理,年内确保完成星河截污和小南河盛唐大酒店至宁阳公园段两侧治污。四是治气。请环保局牵头,城管、商务、住建等部门配合,常态化抓好燃煤小锅炉、油气油烟、施工扬尘等污染防治;请公安局牵头,尽快启动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建设,加快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的“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各乡镇、街道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把握“严控重点区域、严控重点大户”的要求,切实做好秸秆禁烧防控工作,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9%以上。

(三)构建生态社会。总体上,要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

1 建设生态示范体系。 一是抓市域生态示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是实践环保为民惠民的生动体现。2013年,中央正式将“生态建设示范区”更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按照环保部要求,我市作为全国生态市和第五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要先行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请环保局牵头,对照环保部下发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抓紧开展我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确保年内完成,并按照规划抓好建设,力争早日通过验收。二是抓乡镇生态示范。我市目前已创建了18个全国生态乡镇。请环保局牵头,在巩固原有创建成果基础上,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建设内涵,从注重保护生态资源向建设生态文明提标升级。同时,要继续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群众意愿较高的村,开展生态村创建,力争今年创建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村4个。三是抓单位生态示范。请环保局牵头,积极动员和指导社区、学校、家庭开展“绿色创建”,力争再创建一批省级绿色社区、省级绿色学校、省级绿色家庭,丰满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绿色细胞”。

2 建立和谐社会关系。 一是要提升公众对保护生态的自觉性。新环保法专章设立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公民的参与环境保护权,公众既有自我保护环境的义务,也有对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进行监督的权力。请环保局牵头,加强新环保法的宣传和解读,增强群众和企业的法律意识,并转化为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自觉,实现人与自然的相融共生。二是要提升市民对城市的热爱度。当前,我市正在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一方面,要完善城市配套,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另一方面,要改变生活陋习,弘扬传统美德,提升文明素质,增强市民对发展的认可度、满意度和参与度,实现人与城市的相容共进。关于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近期还要召开专门会议部署。三是要提升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信任度。现代社会中,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础就是信任。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被提升到全新的高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请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把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抓紧完善我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报市委、市政府研定。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引导单位职工、广大市民认真践行信用公约,努力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扎实工作,奋勇争先,为全面建成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小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福州鼓楼“十二五”发展暨201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后的五年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推动鼓楼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委《关于制定福州市鼓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我区“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市关于贯彻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推动跨越发展的各项战略部署,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围绕“富民强区、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打造宜居宜业魅力鼓楼,建设海峡西岸首善之区。

在综合分析未来五年全国及省、市的发展趋势和鼓楼区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我区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业增加值保持15%以上增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下降,城区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省、市前列。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逐步提升。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各项指标居省、市前列。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一批重大民生项目,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和谐稳定。“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突出体现了加快转变,奋力赶超东部发达城区水平的要求;全面体现了跨越发展,有机衔接小康建设奋斗目标的要求;这一目标是积极、稳妥、实事求是的,经过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可以实现的。

时代赋予重托,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的预期目标,区政府的各项工作要坚持“五个突出”,即突出跨越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进一步发挥优势、提速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努力为海西建设作出省会核心城区应有的贡献。突出先行先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阔思路、与时俱进,争取在两岸合作、城市管理、社会事业等领域,先行先试,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成为省、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示范窗口”。突出加快转变。突出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突出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目标任务,加大推进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突出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宜居城区建设质量和水平。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任务,今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总收入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总量与2010年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确保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结构,加快转变,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创新引领,推动支柱产业提速发展。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213”工程,建设和完善“一极四区、三轴、两组团”的产业功能布局,全面提升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质量,构建更高起点、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提升服务业。一是强化政策资金保障。修订完善《鼓楼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办法》,充分利用服务业试点工作在政策支撑、资金扶持、项目引进、体制创新等方面的优先权和自由度,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开经营领域,对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水、用电实行与工业同价等优惠政策;大幅增加服务业引导资金,落实“品牌奖励”、“人才引进”、“上市企业奖励”等各项政策资金,鼓励楼宇业主参与招商引企,健全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支持软件信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等重点行业及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优化升级。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秉承“向楼宇要效益”的理念,注重载体建设,积极推进海西商务大厦、恒宇国际大厦等高档次、智能化写字楼建设,引导存量楼宇优化整合,有效增加容量、提高品质,推进中央商务区向北、向西延伸和拓展,不断增强核心商务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上市公司、闽商企业和台资企业等在我区设立区域性、专业性总部,带动中介、法律、会计、评估、设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力争全年对接楼宇20万平方米,引资50亿元以上,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三是持续提升传统服务业。支持外来和本土品牌百货、连锁超市及国家鼓励类重点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推进国棉厂、杨桥新村二期、陆庄、乌山西路福大片等城市综合体建设;结合地铁1号线建设,拓展地下空间,启动南街商贸改造提升工程,拓展五四路商圈,整合仙塔街、津泰路等商贸业态,吸引更多境内外大百货、国际知名品牌入驻鼓楼,推动王府井百货正式开业;进一步繁荣环西湖、环省体中心等特色街区,扶持聚春园、安泰楼等老字号企业发展。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扩大高端品牌的辐射效应,引导和鼓励一批重点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名牌和商标。整合现有社区商业资源,提高社区商业的经营档次和服务水平。四是大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和中国温泉博物馆项目,抓好以“芍园壹号”为节点的白马路文化创意大道建设。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打响以三坊七巷、都市温泉、文化创意为代表的闽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努力实现商旅互动发展。大力培育文化娱乐、家庭服务、医疗照护、教育培训等新兴热点产业。

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持续做大福州软件园。整合资源,集约用地,加快推进软件园五期和动漫产业基地二期施工,建设一批布局错落有致、体量大小结合的产业楼,打造“海峡软件新城”。积极推进软件服务外包,着力提升动漫产业集群,注重引进一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国内外知名软件、信息服务及动漫产业企业,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做好中金在线、嘉园环保等重点企业上市服务工作。2011年园区力争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8亿元,比增23%,完成动漫制作发行许可量5000分钟。二是加快提升福州高新区洪山园。进一步盘活园区旧厂房和闲置工业用地,启动洪山园总部集中区规划建设,动建西郊商办等一批商务楼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体系,以更多优质载体和高端商务环境吸引高新企业总部入驻。充分利用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强项目研发和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集研发、设计、运营、结算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集中区。2011年园区力争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0亿元,比增20%。三是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健全完善人才信息库,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人才资源信息,建立人才引进、交流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加大公开选拔、招聘力度,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着力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家属落户、子女就学等问题。

项目带动,力促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产业层次,壮大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强化项目规划。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储备管理制度,坚持“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招商一批、竣工开业一批”,促进一批科学发展、惠及长远的重大项目不断生成。通过在主次干道、沿街新建商业楼和高端写字楼,在较大的地块打造城市综合体和总部集中区等方式,吸引更多国际金融企业、闽商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区域总部前来鼓楼投资兴业。寻求空间突破,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资源。二是强化项目运作。继续实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环环相扣推进项目设计、环评、审批等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建设资金的支持,鼓励资质好、实力强的大企业参与我区项目建设。持续发扬敢闯敢拼、不畏艰难的精神,扎实推进我区2011年安排的“五大战役”项目,确保每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投产。抓好列入省、市、区“十二五”规划及重要节点开、竣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大力鼓励民间资金捐建公益事业,参与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等建设。三是强化招商选资。充分利用“518”、“618”、“98”等招商平台,做好符合我区产业发展项目的招商工作,同时积极组织人员走出去招商,力争引进迪卡侬、台湾联强等一批体量大、品牌响、税源多、效益好的外资项目落地。

(二)规划先行,注重细节,持续提升城区的形象和品位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味设计、高档次建设,进一步美化城区环境,提升城市建设档次。 一是加大旧屋区改造力度。千方百计破解征地拆迁等项目建设“瓶颈”,有序推进福大片(二期)、华大村下后营、古乐路沿线、白马河沿线等项目拆迁,优化整合土地资源,改善用地结构,完善用地功能。续建凤湖二A、灰炉村、公正二村、打铁桥、明望新村等13片约104万平方米安置房,建成五凤家园、凤湖新城三区、公正新苑等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安置房;同时挂牌动建山头角、国棉厂、杨桥新村(一期)、东牙巷等地块安置房。二是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配合市里改造拓宽斗池路、铜盘路、江厝路等市政道路,实施八角楼、火巷里等20条小街巷改造工程,努力构建纵横贯通、干支相连、集疏成网的道路系统;不断强化城区交通秩序综合管理,加强停车场建设,新建若干立体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大力推进公共便民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着力缓解核心城区主要节点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状况。三是打好内河整治攻坚战。以“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为目标,积极配合福州市开展白马河、琼东河等内河整治,抓好安泰河、华林河、树兜河等9条辖区内河的截污治污、拆迁疏浚、驳岸绿化和一河两带整治工作,精心打造富有品位、特色鲜明的城区生态景观河道。四是加强城区景观建设。坚持从城市美学角度把握景观改造、店招店牌整治和亮化工程的整体规划,从细节入手、精心设计、合理搭配,进一步提升核心城区的时尚品味。重点实施福飞路、五四路、道山路等重点路段、节点的景观改造;突出抓好福新路、津泰路等主次干道店招店牌整治工作,运用新工艺、新材料,高起点设计店招店牌,进一步提高质量和美感;强化维护、巡查,实施改造鼓楼夜景灯光提升工程,为改善城区面貌增光添彩,多方位打造靓丽鼓楼。五是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坚持显山露水增绿,推进“四绿”工程建设,进一步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能绿则绿,继续提升改造乌山历史风貌区、左海公园、温泉公园等公园景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提高城区绿化、花化、香化、彩化、美化水平。

(三)强化管理,完善设施,进一步增强城区的服务功能

一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数字网格化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实效;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动建上浦垃圾转运站和蛇山环卫停车场,启动环卫公寓建设,提升环卫机械化水平,改革垃圾收运模式,加大市容“六乱”整治力度,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积极倡导文明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改造一批公厕,完善公厕布局;有计划地分批清理违法建设。二是推进新一轮文明城区创建。进一步发挥省会核心城区在福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的带动和表率作用,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市容环境、食品安全、餐饮卫生、交通秩序、文化市场等重点领域的整治,提高创建工作实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扎实开展以“爱国、守法、诚信、明礼”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发展志愿者服务,继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三是全面加强环境保护。落实饮用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饮用水质100%达标;从源头上加强对娱乐业、中小餐馆等噪声、油烟污染整治,有效防范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深化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抓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配合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迎检工作,提升城区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筑生态鼓楼。四是抓好物联网鼓楼示范区建设。重点推广智能交通服务、智能居家养老、旅游景区自助导览、社会治安防控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区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型城区。五是强化社区服务和经合社管理。加大投入,加强社区会址建设,力促一批社区办公场所达200平方米,着力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深入开展“五在社区”活动,丰富社区服务内涵,加强整合社区信息资源,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完善流动人口一证式、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推进治安防范、绿化卫生等工作,深化无物业管理小区整治,继续实施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探索经合社管理新模式,规范经合社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四)统筹兼顾,民生优先,全面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增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多办惠民利民实事,多为群众排忧解难,确保公共财政支出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倾斜。一是深入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建成中山小学、鼓五小、湖滨新城小学、洪山小学等学校综合楼,扎实推进茶园山小学、法海小学、梅峰小学、西峰小学、开智小学及教工幼儿园等征地、建设,努力推动达明小学、模范小学等预留地拆迁工作,进一步落实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再加固改造一批教学楼,着力缩小各校办学条件差距。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教师绩效考评机制,提高师德师风水平,加强师生心理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强化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一批民办幼儿园,实现“一街镇至少一个以上公办园”目标。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推动社区学院的选址和建设工作。二是大力发展文体事业。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活跃群众文化、发展现代文化,加强鼓屏路至八一七北路历史文化中轴线建设,系统推进三坊七巷、朱紫坊、乌山、西湖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名胜古迹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建设福州名城名人馆、胡也频纪念馆、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等场馆,提升鼓楼文化馆,振兴“老字号”,鼓励传承民间文化和传统技艺,彰显闽都文化底蕴。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进提升“激情广场”等群众性品牌,鼓励现代文艺精品创作,精心组织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文艺活动。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扶持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积极配合做好申办第八届城运会工作,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体事业走在省、市前列。三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充分利用辖区省、市医疗资源,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益性,落实工作经费和人员编制,推动区妇幼保健所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六位一体”的功能,不断提高诊疗水平,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 “15分钟”服务圈。继续做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全民卫生观念、健康观念。四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逐步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收入,对无力参保的区属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发放老年生活保障金;进一步健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新建16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民营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低保户、边缘户等低收入家庭的救助范围,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挂钩的联动机制,协助弱势群体申请保障性住房;巩固提升“福乐家园”的建设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老龄事业,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五是大力促进充分就业。健全完善区、街镇、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拓展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试点范围,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岗位,拓展就业机会,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六是强化人口、计生工作。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验收及数据分析开发等工作。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和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完善利益导向和帮扶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打击“两非”力度,保持出生人口正常性别比,进一步推动早教事业发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七是着力加强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便民早市,新建一批社区便利商店,同时加强物价监管和监测,严厉打击恶性炒作、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增强市场调控能力,确保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

(五)先行先试,互通共融,努力推动对台交流朝纵深拓展

以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加强与台湾在金融、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合作与对接。一是健全完善招商机制。加强与富邦金控、宝来证券等台湾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争取更多台湾期货、银行、证券等机构来鼓楼设立分支机构。重点针对电子信息、金融业、新能源等产业建立上岛常态招商机制,借助台湾行业力量,形成以台引台的招商机制。二是主动承接闽商“回归”。引导闽商及海内外乡亲回乡投资创业,切实保护各类投资商在辖区经营的合法权益;积极鼓励有资质民营企业赴台办展经商、设立分支机构。三是积极推进园区合作。充分发挥海峡两岸高新产业合作“桥头堡”的优势,创新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发展模式,福州软件园、福州高新区洪山园加强与台湾科学工业园及科技园区的交流合作,主动承接IT产业转移,吸引台湾IT业、动漫创意产业、高科技企业总部入驻,推动闽台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入。四是深化两岸社会事业领域合作和民间交流。搭建闽台区域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聘请台湾专业人才担任高新园区管理人员,进一步拓展两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才等方面交流合作。

(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力维护鼓楼安定稳定大局

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确保社会安定稳定。一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平安先行”系列创建工作,借助物联网技术,提升完善网上警务室建设,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重点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地区的安定稳定,集中整治治安突出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健全完善社区监管矫正机制,依法推进社区矫正和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二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治理餐桌污染、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依法从严从重惩处危害公众安全、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公共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排查治理重大安全隐患,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健全完善安全监管机制,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发生。落实70个避灾场所,确保灾害时人民的生命安全。四是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持续开展区委书记、区长大接访活动,完善区领导挂钩和包案制度,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努力将旧城改造等重点领域的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依规快速处置重大突发群体性事件,保障省会核心城区和谐稳定。

新车异味主要是甲醛等有害物质释放出来的,它的释放年限很长,劣质材料能达到3到15年,这也是许多车主在购买新车两三年还有新车味的原因,那么我们该如何的进行处理呢,推荐几种好用的方法大家可以试试。

1、活性炭是一种传统的物理吸附材料,在处理室内外污染方面一直深受好评,其表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但是其吸附能力有限,不具备分解功能,使用时需要定期更换否则在饱和可能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

2、最简单方法,是把车辆开到不影响任何人的地方,太阳可以直晒的地方,把车门全部打开,进行暴晒去除法,连续暴晒2个小时,这种方法使用2--3次,及清除车内致癌物多环芳烃也可以清除异味,这个办法非常好用。但是要注意高温对汽车的损害,注意保养。

3、除甲醛最常见的方法就开窗通风,而且这种方法几乎没有任何成本。但是想要通过开窗通风完全的去除甲醛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在除甲醛时起到辅助的作用。

5、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类的车载空气净化器可供选择。其净化方式一般分为“滤网”净化和“离子群”净化。普通车载空气净化器:通常不具备除甲醛功能。有除甲醛功能的会标注出来。且市面上业内人士指出,不少低端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致使很多真正具有除甲醛功能的高端产品反而遭受冷遇▪

6、甲醛清除剂的原理有很多,有将甲醛分解的,将甲醛封闭起来的,前者只是将游离态的甲醛进行分解,其材料内部的结合态甲醛仍然在持续的分解释放,后者是利用保护膜将甲醛与空气隔离,甲醛仍然存在,当保护膜破裂时甲醛仍然会大量的涌出!

借鉴某乎大佬回答:

我国现有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国控点)约5000个,折合约1920平方公里仅1个监测点,监测点位空间密度低,且配套站房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相对高昂,以点代面的方法导致时效性不足,达不到精细化管控的目标,且无法实现对监测体系中时空动态趋势分析、污染减排评估、污染来源追踪、环境预警预报等能力的深度挖掘。

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要求,聚光科技以丰富的大气环境监测领域经验,开发了一套可实现高分辨率监测网络布局的低成本、多参数集成的紧凑型微型环境空气监测系统,高分辨率监测网络可在区域内全覆盖,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污染监测,结合信息化大数据的应用实现污染来源追踪、预警预报等功能,为环境污染防控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决策支持。

1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变

1)实时了解区域内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掌握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2)实时反映区域之间的污染状况及影响关系;

3)结合气象数据、地理信息等为政府说清是本地排放还是区域输入造成的污染以及所占的比重。

2建立环境空气质量大数据库

建立环境空气质量大数据库,对多种污染物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掌握污染物实时分布的浓度、形成的原因、传播过程及演化规律,通过构建污染物传播过程实时演化与污染源追踪数学模型,提供突发排放污染追踪、污染源在线源解析和长期达标规划等服务。

利用大数据综合评估区域内总体污染物排放总量,结合高空及地面气象场的数据,对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情况进行分析,最终提出行之有效的污染减排和应急预防决策方案,帮助政府科学减排,达到科学治霾、精确治污的目标。

3提升信访投诉、执法检查办公效率

1)能快速捕捉污染企业自身的异常排放,为政府部门实现对污染企业精细化管控和监督提供依据,辅助现场移动执法,提高执法效率;

2)全面掌握同类型、不同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通过横向间的比较分析,与现有环保管理工作相结合,对污染企业进行排污排名及处罚;

3)合理处置信访投诉事件,辅助管理者来快速分析污染来源,同时将风险及时控制防范扩大化;

4)实时监测企业边界或区域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和扩散水平,完善区域风险防护措施,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提前做出预案处置及扩散后对周边的影响判断,为环保部门的应急预警处置提供管理依据。

4提升突发事故应急快速响应处置

对各类突发污染事故,可以及时了解事故附近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信息以及居住区、行政事业机关、学校、医院等信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布置现场监测点、确定需要救援、疏散的人员数量,选择安全的疏散、救援线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财产损失。

突发污染事故发生后,可以快速定位事故周围的污染源、危险源的位置,依据模型模拟事故情景可以快速筛选出爆发事故的污染源和危险源。根据这些源中的污染物、危险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立即从属性数据库中查找出环境危害情况,危险品毒性程度等,便于制订出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方案,力求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小。

5保障公众知情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公众越来越多的需要获取更多的环保信息:不仅需要了解居住生活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现状,还十分关注周边区域环境污染对本区域的影响。需建立“信息共享与服务门户”,将环境监测、应急政策与管理信息及时发布出来,同时可以建立公众信息公开的网上服务门户和户外显示屏幕,促进信息公开的推进,保障公众知情权。

6为政府部门科学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环境大数据的科学分析,能准确找出特定点位周边的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排名,可在重污染天气下,为环保部门提供减排量及减排名单,为政府开展有针对性的限产、关停等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方案概述

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方案是一套运用环保物联网技术、现代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智能综合系统,主要由气态污染物检测模块、颗粒物检测模块、气象参数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供电及电源管理单元等组成,监测因子包括SO2、NO2、CO、O3、PM10、PM25、温度、湿度以及VOCs。系统通过对环境数据的测量、采集、传输、存储、分析评价、应用、发布等过程,及时、准确地感知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设备运行状态,服务于环境监测部门的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信息发布、污染控制评价等,为说清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制定经济有效的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312仪器

聚光科技在多年设备研发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开发了可用于高密度布设的低成本、多参数集成的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大气网格化综合监管系统将国家标准方法以及电化学法、定点监测与移动监测、近地面监测与高空探测等多种监测手段进行有机整合,消灭监测盲区,实现对监测区域的全覆盖式网格精准监控。

AQMS-3000 微型空气站

泵吸式采样:响应速度更快、响应范围更广、数据更准

小型化:多参数集成、不占空间、方便运维

太阳能供电:超长续航、节能环保

可用于各类污染源与重点监管区域的加密监测。

CDMS-1000 扬尘在线监测系统

监测项目种类多:可同时监测TSP、PM10、PM25

视频联动:颗粒物浓度超标可联动视频实现自动抓拍、超标数据和视频能实时传至监控平台。

可用于道路扬尘、建筑工地扬尘等污染源监测。小型化:不占空间、方便运维

AQMS-1000M 小型路边站

小型化: 站房体积小,便于现场安装维护

可扩展:可监测六参数指标或选测重点参数;可扩展视频、VOC等。

国标法,可用于乡镇街道空气质量考核。

近地面空气质量走航车

国标方法:数据准确,定量污染物浓度。

机动灵活:时间分辨率高,可进行移动走航监测

可用于重点污染源摸排,网格化日常走航与巡检。同时作为微型站、扬尘站质控设备。

激光雷达

扫描方式:水平、垂直、剖面扫描;走航与定点监测。

可用于快速确定污染物较高区域;监控颗粒物的传输过程。

313管理平台

中心管理平台面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评价、分析服务,帮助用户掌握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发现污染特征状况,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决策支持,以及提供污染事件发现、确认、处置、总结的全流程跟踪功能,确保责任到人,闭环管理。部分界面,如下图所示:

中心管理平台-环境特征展示

中心管理平台-污染事件处置管理

环境空气综合监管APP面向环境管理者提供随时随地的空气质量监测查询、数据分析、环境问题处置管理等服务,可与中心管理平台形成联动。系统具备区域/站点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查询、环境质量监测地图分布、大气环境监测排名、监测报警、事件上报等功能。

经济学专业的毕业大部分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很多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选择考公务员的也比较多,像审计局、财政局、统计局等部门工作,虽然考取难度比较大,但这个专业对口的工作,都是比较抢手的。

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全球工业发展模式变革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全球工业发展模式变革、生态文明建设暨环保工作会议讲话、福州五区的介绍、和现状。再说明各个区的未来发展规划。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