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物流风口已起:亚马逊、京东、苏宁抢滩,数十亿美元进场

物联网0145

无人驾驶物流风口已起:亚马逊、京东、苏宁抢滩,数十亿美元进场,第1张

文| AI 财经 社 饶翔宇

编辑| 张硕

进入2019年,多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先后宣布获得融资。值得注意的是,致力于物流行业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正在获得资本越来越多的认可。

2019年3月1日,专注于无人驾驶货运的飞步 科技 获得来自青松基金、和玉资本的数千万美元 Pre-A 轮投资。

2月13日,专注于研发无人驾驶卡车的创业公司图森未来宣布完成新浪资本领投的9500万美元D轮融资,此轮融资后图森未来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

2月12日,硅谷自动驾驶公司Nuro宣布完成来自软银愿景基金的 94 亿美元融资。Nuro的首款产品主要用于本地货物配送的自动驾驶服务。

2月8日,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urora宣布获得来自亚马逊、红杉资本和壳牌投资部门的超过53亿美元投资。亚马逊的入局被视为Aurora接下来将在自动驾驶物流方面进行发力。

刚刚过去的2018年,多家物流行业的无人驾驶创业公司也在融资方面取得新进展。比如2018年4月,普洛斯和物联网 科技 公司G7、蔚来资本出资组建了无人驾驶新技术公司嬴彻 科技 ,同年10月,为物流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的G7完成32亿美元融资;2018年11月15日,智加 科技 宣布完成A+轮融资,随后与一汽解放、满帮集团联合宣布,将用3-5年让无人重卡进入干线物流。

如此高密度、高额度的资金进场,正预示着经过了此前乘用车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的融资热后,无人驾驶的风正在物流领域吹起。事实上,相比于乘用车的落地场景,物流行业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行车环境、两点间程式化的用车需求显然更有利于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

不过,技术落地是一方面,技术商业化则是另一方面,底层计算平台的成熟度、车规级激光雷达的成本、特定场景算法都将成为后者能否实现的关键。从目前来看, 无人驾驶的落地与商业化就像是一场马拉松,物流领域的玩家已经跑在了相对靠前的位置。

无人驾驶的风向变化

2016年底至2017年初,一批包括禾多 科技 、驭势 科技 、文远知行、Roadstarai、Momenta等在内,专注于乘用车领域的无人驾驶创业公司相继成立。在一到两年时间内,这些公司都纷纷宣布获得多轮融资,最高单笔融资额更是达到上亿美元。

虽然入场较早、融资频频,但是受制于自动驾驶乘用车的应用场景过于复杂,上述创业公司在系统的稳定性和行车的安全性上,还有很多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激光雷达的成本控制和精准度的提高、底层计算平台的成熟度都远非短时间能够解决的。

除此之外,文远知行和Roadstarai两家公司还相继发生了高管内斗、联合创始人因收受回扣遭“解职”的事件,由此暴露出了技术出身的创始团队在公司管理上能力不足的问题,频繁的人事纠纷也进一步阻碍了上述公司的技术落地和商业化进程。

实现乘用车的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但是在物流行业,自动驾驶已经有了商业化试运营案例。

获得软银94亿美元融资后,Nuro创始人朱家俊称,未来,Nuro还将和多家合作伙伴一起推出无人配送服务,包括餐厅、药房、生鲜超市、服装百货、干洗等。

今年2月,零售巨头亚马逊在一个星期内,拿出超过12亿美元分别投资了无人驾驶创业公司Aurora和电动卡车公司Rivian。不仅如此,亚马逊此前还连续三轮投资了被称为“货运版Uber”的卡车物流平台Convoy。

刚刚获得融资的图森未来也公布了公司在无人驾驶物流卡车研发上的最新进展。据介绍,在美国,图森未来无人驾驶卡车日均完成3-5次货物运输,服务13位终端货主客户。在中国,图森未来在中国北方某港口持续试运营超过300天,并将在上海临港地区开展无人驾驶示范运营。

国内的京东、菜鸟、苏宁等巨头也在不断进场。

比如,2016年京东就成立了专门的“X事业”,专注于“互联网+物流”,希望打造着眼未来的智慧仓储物流系统。目前,京东第四代无人驾驶物流车已经在北京的开放道路上,开启了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菜鸟ET物流实验室也在云栖大会现场发布第四代新零售物流无人车。苏宁的“卧龙一号”则是国内首个能与电梯进行信息交互的无人车,可以实现从户外到室内的配送。

“无人驾驶已经不是一个讲demo的时间段了,现在更强调落地。在无人驾驶乘用车落地变得遥遥无期的当下,场景相对简单、市场规模超过万亿的物流行业自然有着更多的机会。”无人驾驶领域的创业者张驰(化名)对AI 财经 社表示,以Nuro为例 ,低速物流车相对更安全,落地也会更快。

根据张驰的说法,物流领域最快落地的应该是低速无人配送车和港口、码头、仓库、矿产等封闭场景的无人驾驶卡车;其次,就是负责干线物流运输的自动驾驶;最后,则是 社会 化道路上行驶、场景最复杂的无人驾驶城配物流车。

“事实上,在全封闭的工厂和仓储园区,已经有了无人驾驶的小规模的商业化应用。”钟鼎资本合伙人汤涛对AI 财经 社表示,此前钟鼎投资过一家专注在场内物流领域做无人叉车和无人牵引车的公司,现在该公司已经开始出货并陆续产生营收了。

汤涛对于物流无人驾驶领域这一波投资浪潮并不意外。在他看来,物流行业目前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用工荒”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愿意从事枯燥、繁重的运输工作,所以物流行业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的需求要比乘用车市场来得更加强烈。

此外,今年资本市场整体上开始偏谨慎,大家更喜欢投一些盈利时间表更明确的的公司。在自动驾驶的实现方向上,无人物流车可能会更快商业化——一方面因为技术上更容易实现;另一方面从政策角度上来讲,商用车可能会更快跑出来。

投资未来

2019CES前夕,百度利用旗下的自动驾驶车队,从长沙运送了一个包裹到拉斯维加斯。整个过程中,除了跨洋飞行外,在干线物流、支线物流、终端配送的各个环节均是百度无人驾驶车队在工作。这个全球首次完成的自动驾驶物流闭环,让很多人看到了物流行业技术节点的到来。

“从各种条件来看,距离物流无人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张驰表示,目前整个无人驾驶行业主要的3大环节——底层的计算平台、各个场景的算法以及车规级的激光雷达都还未发展成熟,改装一辆无人车的成本可能超过200万元,成本过于昂贵。受此影响,物流领域无人驾驶技术的爆发还需要继续等待。

事实上,除了无人驾驶整个产业链还尚未成熟,国内外的相关政策法规也还未完全放开。

在美国,针对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管理规范主要由各州自行立法。截至2017 年底,美国有内华达州、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密歇根州等共 21 个州通过了地方层面的法案,另有 10 个州发布了行政命令,支持自动驾驶 汽车 道路测试,明确申请测试的资格要求及测试过程中的管理要求。

目前,美国自动驾驶 汽车 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加州,当地开放的政策使得几乎全球所有的自动驾驶公司都会选择在此进行道路测试。根据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 7 日,共有62家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获准在加州测试自动驾驶 汽车 的许可,其中 Waymo是唯一一家获得无驾驶员在车内的自动驾驶测试资格的企业。

在中国,截至 2018 年 12 月 25 日,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杭州市、江苏省共 15 个省市区公布了地方级的测试管理实施细则,准许企业申请自动驾驶 汽车 道路测试的许可。在牌照发放方面,截至 2018 年 12 月 25 日,国内共有 27 家公司获得了共95 张测试牌照。其中,百度分别从北京、平潭、重庆、长沙、天津五个城市共申请获得了 51 张测试牌照。

同时,国内的无人驾驶路测场景也变得更加多元。

2019年1月21日,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宣布建成我国首个专门用于自动驾驶测试的封闭高速公路。该封闭高速公路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通锡高速公路(S19)南通方向,全长41km。1月22日,百度旗下的22辆“阿波罗”自动驾驶数据采集及测设车辆,在山西省五盂高速阳泉段进行了相关测试。

高速公路路测场景的开放,对于做干线物流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的G7、智加 科技 以及图森未来来说,显然是一个有力的政策加持。事实上,在政策逐渐放开的同时,物流无人卡车的场景联动也已开始。

2018年11月8日,智加 科技 宣布与满帮集团达成独家战略合作。据统计,中国干线货车700万辆中有520万辆是满帮会员,中国物流企业150万家中有125万家是满帮会员。满帮庞大的交易数据和交通数据将能很好地加速智加 科技 干线物流的无人驾驶技术落地。

“政策的制定是与技术的成熟度是密切相关的。现在各地政府对无人驾驶都是非常支持的,但是路测到真正的商业化还有一个过程,接下来能拿到商业化牌照的,肯定是技术跑在最前面的。”汤涛表示,政策的管制只是暂时的,未来当物流无人车这个大方向上出现成熟、安全的解决方案后,政策自然就会进一步放开。

按照汤涛的说法,所有入局无人驾驶的投资机构,不管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都是在投未来。

“其实,短期算账是算不过来的。这个核心逻辑就是你信不信自动驾驶的卡车会在未来的物流行业占到一定比例。这类公司是不会有太多家的,最早开始做的,容易收集到更多的corner case,然后就能把系统修改得更稳定,然后成本也会更低。”汤涛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头部公司就会把主要的份额都吃掉。

至于怎么去制定估值模型,投资的创业公司怎么去盈利,这就是一个时间表的问题了。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如下:

物流是物联网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慧物流的基础。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要实现进一步增长,满足越来越高的物流需求,实现智慧物流,必须依赖于物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

物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络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据市场分析公司Gartner(高德纳)预测,到2020年,全球不包含PC、平板以及智能手机在内的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60亿台,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

物流行业是物联网最重要的应用领域。物联网作为智慧物流实现的基础,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市场空间巨大。

例如,在智能仓储领域,亚马逊、京东、菜鸟、苏宁等不断升级的仓储系统,均是物联网的最佳应用体现;在智能配送及整个供应链上,依靠物联网技术,物流全过程透明可视化、产品的可追溯管理,以及智能配送等成为可能,为智慧供应链、智慧物流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自从2013年底AWS亚马逊云宣布中国区域云计算平台服务开始有限预览服务以来,业界一直都很关注亚马逊云在中国的进展。在亚马逊AWS正式推出商用服务之前,业界普遍认为这个真空期是其它云服务厂商在中国发展的绝佳窗口期。看起来过去的两年中,亚马逊云在中国市场似乎没太多作为,事实是这样的么?

掘金中国企业“走出去”大市场

在深圳的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移动互联网新兴业务中心总经理李友林说,TCL要在海外选云服务供应商,选来选去没的选,只有选亚马逊云。为什么呢?

先说TCL如何在海外用AWS亚马逊云服务。首先,TCL与AWS亚马逊在海外市场属于深度合作,特别是在FOTA(Firmware Over-the-Air ,移动终端空中下载软件升级技术)方面。TCL向海外用户推送手机的固件更新就是使用AWS的云服务及其技术架构,每年通过FOTA更新的海外用户约在1000万量级以上。其次,TCL的海外移动增值服务也依托于AWS的云服务及其CloudFront内容分发CDN服务,目前TCL海外手机应用商店的月APP下载量已经突破1000万,每个月的下载量以20%的速度增长。第三,TCL根据不同的国家为用户免费提供2G到5G不等的存储空间,也是通过AWS云服务方式实现的。个人云业务刚刚开始,将很快会达到很高的量级。目前TCL采用了亚马逊云在亚太两个服务节点、北美两个服务节点、欧洲一个服务节点以及在南美和澳洲各设有一个CDN节点。

那么,为什么TCL要在海外市场选AWS亚马逊云服务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AWS亚马逊云的销售模式和技术服务模式。负责TCL客户的AWS客户经理介绍说,AWS亚马逊云在中国的客户经理同时负责中国云服务和海外云服务的服务,并面向客户同时负责中国与海外的技术支持服务。其他的国际云服务厂商都是各个国家市场分开来单独承担销售任务,各个国家市场独立核算。AWS对于中国客户,无论是国际还是中国的服务需求,中国的客户一个电话打到中国的客户经理那就能解决问题。

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向海外云服务公司采购了当地的云服务。可一旦涉及到当地的云服务技术支持,或者语言不通或者文化上不理解等,造成中国企业海外上“云”的极大困难。而AWS亚马逊云从基因上就解决了这些问题,这就是李友林说的“选来选去没的选”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选择亚马逊云,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让中国创业者裂变式增长

来自广州的Mobvista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创业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主要有两块业务,一是全球移动网络广告分发,二是海外游戏发行。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中,该创业公司可以说是经历了裂变式的发展:从一开始的4个人到现在250人以上,在香港、广州、北京以及美国都设有办公室,还准备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办公室。Mobvista目前服务的广告主包括了百度、阿里巴巴、360、91助手等在内的国内互联网公司以及各类游戏公司等。

Mobvista联合创始人、CTO 黄伟坚表示,选用AWS亚马逊云要的原因是随着业务的发展,整个系统架构越来越复杂,针对每一次比较大的技术架构升级,AWS亚马逊云都能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Mobvista的移动广告业务为例,其流量覆盖了全球236个国家和地区,每天的移动广告展现量为100亿次左右,点击量在1亿次到2亿次,通过转化流程每天激活量在百万级别。自公司成立以来,Mobvista经历了三次大的系统架构升级,分别对应系统承载点击量达到100万次、1000万次和1亿次三个节点。

每一次系统架构升级的时候,一方面Mobvista自己会去研究、组合、调研和测试云服务,另外一方面AWS亚马逊云也给出了专业性的建议,能根据业务场景相应建议如何搭建业务架构。Mobvista曾想尝试用机器学习,AWS亚马逊云专门派了一个机器学习专家做了两场介绍,后续还不停地邮件沟通。“这是我们选择AWS亚马逊云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每一次业务架构的升级,AWS丰富的产品线都能满足我们在技术上的诉求。此外,AWS后台自动化程度很高、技术文档做得很全、技术支持也做得挺不错,整个云服务用起来非常顺畅。”

AWS亚马逊云让Mobvista的广告延迟性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广告本身是一个点击和跳转的行为,用户点了广告后就会跳转到Mobvista的服务器,再跳转到真正要去的页面或者是购买页面。无论用户在世界哪个地区,Mobvista都可以把用户从点击一个广告到跳转到服务器的用时控制在200毫秒以内,这与AWS亚马逊的全球部署紧密相关。”对创业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快的起步过程,前提是云服务能提供非常稳定可靠的支持才行,到了我们这个量级对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借势物联网、中外一把抓

物联网应用通常会产生海量数据存储,因为不论是设备端现有的诸多传感器,还是传感器在控制过程中,都会产生海量数据。在大数据的时代,很多设备造商会把数据存储交给云服务,之后再做数据分析。“AWS亚马逊云提供了相当稳定的IO效果。我们在其他平台上也试用过,当流量增长之后数据库的品质就大幅度下滑了,下滑的部分主要是因为系统的IO效果不足,所以导致在响应和体验方面都很差的效果。”艾拉物联中国区技术总监杨闽钟如是说。

实际上物联网是一个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物联网更需要全球化的部署及高稳定、高可靠、高可用性。艾拉物联于2010年成立于美国硅谷,2014年5月份在中国深圳成立了办事处,艾拉物联是AWS亚马逊云中国有限预览版的用户之一。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Adrian Caceres,曾在亚马逊126实验室工作过,是四代Kindle的架构团队成员之一。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Tom Lee是斯坦福教授,在斯坦福任教22年并主导开设了世界上第一门物联网IoT课程。

杨闽钟表示,艾拉物联是一个有着全球化战略的公司,在美国和中国都有自己的团队。很多美国大品牌生产的产品其实都是针对中国市场的,当这些美国品牌公司听说艾拉物联能在中国提供本地的云服务,都非常高兴,这是因为这些产品在真正上市之前都需要做测试。反过来,很多中国厂商想做OEM产品再卖给国外的客户,通过艾拉物联的品牌及其在全球的支持网络,很容易扩张海外的业务。现在艾拉物联除了在中国和美国外,还将在欧洲搭建平台。AWS亚马逊云为艾拉物联提供IaaS层,艾拉物联在此基础上向客户提供自己的PaaS开发层。

“我们预计未来物联网上有500亿的设备,很多平台都面临着如何形成一个系统而不是碎片化的状态。把设备联上网了,后续将产生很多问题。新功能如何更新?产品设计出来后,需求发生了变化怎么办?我们经常说在IoT行业里没有水晶球,没有人会知道在一年后或者是3年、5年后整个市场会变成什么样。一个灵活的平台可以让自身随着需求变化而迅速改变。”当AWS亚马逊云在中国开放有限预览后,艾拉物联迅速加入。

AWS亚马逊云中国华南区、西南区团队负责人黄皓介绍说,AWS亚马逊云在全球除中国外是一个统一的账户,用户无论在哪个国家使用了云服务,都是通过一个统一的账户进行管理。而中国相对独立,单独设置了一个账户进行区分。因此,AWS亚马逊云的全球化管理相当简单、灵活。

上述三个企业的经历表明了AWS亚马逊过去两年在中国市场的积极布局与推进,其中AWS中文支持服务的推出极大推进了AWS亚马逊云针对中国企业的销售。2014年底,AWS亚马逊云面向中国市场的有限预览客户推出了中文技术支持(AWS Support)服务,提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专业服务团队,实现全球覆盖、全时区、24x7x365 全年无休的客户服务。客户使用AWS Support服务,无需签订长期的合同,而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付费,而且所有级别的 AWS Support 均为供不限次数的案例支持。

AWS的人士告诉记者,现在AWS亚马逊云在中国有几百人的技术销售团队,专门负责针对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云服务需求及中文技术支持。可见在过去的两年中,AWS亚马逊云在中国也没闲着,而是积极拓展业务,曲线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与宁夏政府合作数据中心工程的推进, AWS亚马逊云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指日可待,届时将给中国云计算市场带来多大冲击?套用贵州大数据的一句推广语:“人在干,云在算”!

以上就是关于无人驾驶物流风口已起:亚马逊、京东、苏宁抢滩,数十亿美元进场全部的内容,包括:无人驾驶物流风口已起:亚马逊、京东、苏宁抢滩,数十亿美元进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过去两年,亚马逊云在中国都做了些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