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信息。

物联网095

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信息。,第1张

智慧农业 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或智慧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途径。

农业物联网一般应用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 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 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 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 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

农业信息化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

2015年我国出台了哪些促进物流发展的政策

一是在物流基础设施网路建设方面。

二是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

三是在提升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方面

四是在行业基础性工作方面

我国 出台了哪些政策促进物联网发展

6月中旬,国家工信部网站正式释出了《工业和资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从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进应用示范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等多方面进行任务细分,并提出支援政策。物联网产业又一次迎来发展的利好政策。

党和国家出台的促进农村发展的“暖人心”政策有哪些

免除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免学杂费等。

国家出台的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有哪些

2017年9月,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外汇管理局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

“效益悖反”学说对促进物流发展的意义

效益悖反是物流领域中很经常、很普遍的现象,是这一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效益悖反是指在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物流系统中的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8第二章港口物流与口岸通关模式的理论分析研究时,必然会存在系统中的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这是一种此涨彼消、此盈彼亏的现象,往往导致整个物流系统效率的低下,最终会损害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的利益。在认识到物流系统存在着“效益悖反”的规律之后,物流科学也就迈出了认识物流功能要素,寻求解决和克服物流各功能要素效益悖反现象这一步。系统科学的广泛应用为此提供了新的视野,人们不仅可以将物流系统细分成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资讯处理等功能要素来认识,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功能要素的有机联络寻找出来, 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进而有效地解决“效益悖反”,追求总体的效果

效益悖反说揭示了物流系统各功能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它们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表明解决物流问题必须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综合权衡各功能要素的效益,最终实现物流系统的总体效益的最优,而不是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

我国促进各种交通方式有序发展的政策有哪些

一、树立优先发展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明确公共交通发展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二、把握科学发展原则

一是方便群众。

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推动网路化建设,增强供给能力,优化换乘条件,提高服务品质,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

二是综合衔接。

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一体化水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

三是绿色发展。

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倡导绿色出行。

四是因地制宜。

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科学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明确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导方式,选择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适宜的执行管理机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三、明确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提高运输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脚踏车出行条件。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站点覆盖率,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科学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快速公共汽车、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有条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保有水平和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大城市要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左右。

四、实施加快发展政策

(一)强化规划调控。

要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建设的综合调控,统筹城市发展布局、功能分割槽、用地配置和交通发展,倡导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科学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明确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原则,统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种交通资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要科学规划线网布局,优化重要交通节点设定和方便衔接换乘,落实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功能分工,加强与个体机动化交通以及步行、脚踏车出行的协调,促进城市内外交通便利衔接和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公共交通设施和装备水平,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科学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排程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设,提高公共汽(电)车的进场率;推进换乘枢纽及步行道、脚踏车道、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鼓励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应用,加快老旧车辆更新淘汰,保障公共交通运营装置的更新和维护,提高整体运输能力。

(三)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要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相互衔接,优先保障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监管,改变土地用途的由 收回后重新供应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对现有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支援原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规划且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进行立体开发。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的收益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

(四)加大 投入。

城市人民 要将公共交通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重点增加大容量公共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建设以及车辆装置购置和更新的投入。“十二五”期间,免征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新购置的公共汽(电)车的车辆购置税;依法减征或者免征公共交通车船的车船税;落实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到位。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实施电价优惠。

(五)拓宽投资渠道。

推进公共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支援公共交通企业利用优质存量资产,通过特许经营、战略投资、信托投资、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在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公共交通企业可以开展与运输服务主业相关的其他经营业务,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增强市场融资能力。要加强银企合作,创新金融服务,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质、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六)保障公共交通路权优先。

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定,逐步提高覆盖率、准点率和执行速度,改善公共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增加公共交通优先车道,扩大讯号优先范围,逐步形成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网路。集约利用城市道路资源,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公共交通优先车道。增加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管理设施投入,加强公共交通优先车道的监控和管理,在拥堵区域和路段取消占道停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七)鼓励智慧交通发展。

按照智慧化、综合化、人性化的要求,推进资讯科技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建设公众出行资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排程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资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率。“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其在城市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应用。加快完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跨市域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

五、建立持续发展机制

(一)完善价格补贴机制。

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企业运营成本和交通供求状况,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根据服务质量、运输距离以及各种公共交通换乘方式等因素,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价格体系,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合理界定补贴补偿范围,对实行低票价、减免票、承担 指令性任务等形成的政策性亏损,对企业在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经营冷僻线路等方面的投入,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贴补偿。建立公共交通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

(二)健全技术标准体系。

修订和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规范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等装备的产品标准;建立新能源车辆效能检验等技术标准;制定公共交通运营的服务标准,构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公共交通技术政策,明确技术发展方向。

(三)推行交通综合管理。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有效调控、合理引导个体机动化交通需求。在特大城市尝试实施不同区域、不同型别停车场差异化收费和建设驻车换乘系统等需求管理措施,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发展中小学校车服务系统,加强资质管理,制定安全和服务标准。“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出租汽车服务管理资讯系统,大力推广出租汽车电话约车服务,方便群众乘车,减少空驶。大力发展汽车租赁、包车客运等交通服务方式,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手段,满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商务、旅游等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提高车辆的利用效率。落实城市建设专案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并作为专案实施的前置性条件,严格落实公共交通配建标准,实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大力加强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的宣传和引导。

(四)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强化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理念。城市人民 要切实加强公共交通的安全监管,完善安全标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制定应急预案。重大公共交通专案建设要严格执行法定程式和工程标准,保证合理工期,加强验收管理。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作为安全责任主体,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规范,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严格实施车辆维修和报废制度,增强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能力。规范技术和产品标准,构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高度重视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安全,强化风险评估与防控,完善轨道交通工程验收和试运营稽核及第三方安全评估制度。

(五)规范重大决策程式。

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重大决策法制化、民主化、公开化。研究出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法规规章,地方人民 推动配套制订和完善地方性法规,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资金投入、土地开发、路权优先等扶持政策提供法律保障。规范城市人民 公共交通重大决策程式,实行线网规划编制公示制度和运营价格听证制度。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资讯公开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六)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加快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绩效评价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评价办法,定期对全国重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进行绩效评价。各城市要通过公众参与、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对公共交通企业服务质量和运营安全进行定期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公交企业运营绩效、发放 补贴的重要依据。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人民 是责任主体,省级人民 负责监督、指导,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做好制定巨集观发展政策和完善相关法规规章等工作。各级人民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协调、密切配合,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1]

我国发布的促进蔗糖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有哪些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日前联合印发了《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把支援蔗糖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将在广西、云南两大糖料蔗主产区建设糖料蔗生产核心基地,并列出了53个生产重点县(市、区)的名单。

广西建设核心基地500万亩

《规划》针对我国蔗糖业存在的糖料蔗种植效益持续下滑、市场竞争力下降,糖业发展和蔗农增收受到严重影响等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目标,力促广西、云南两省(区) 蔗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到2020年两省(区)糖料蔗面积稳定在2100万亩,总产量达到10400万吨,比基期增加635万吨。平均单产水平48吨以上,其中,糖料蔗生产核心基地单产水平达到6吨以上。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商品化供种水平提高到85%,分别比基期提高10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

——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到2020年,建设糖料蔗生产核心基地700万亩(其中广西500万亩,云南200万亩),并辐射带动两省(区)其他地区基地建设,两省(区)蔗田灌溉面积达到810万亩以上,灌溉率达到39%,比基期提高30个百分点。蔗区全程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其中,收获环节机械化率由2013年的不足4%提高到16%。

——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土地有序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取得积极进展。核心区订单农业全覆盖。农机、植保等专业生产组织服务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基地和榨糖企业深度融合,利益分配机制完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对策有哪些

第一章

引言

电子商务是

20

世纪资讯化、网路化的产物,由于其自身特点已引起了人们

的广泛注意。

电子商务的出现,

不仅改变了传统商务活动模式,

而且对产业间的

融合与经济结构调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传统

企业开始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人们已经认识到,

物流己成为电子商务是否顺利进

行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一个高效、合理、畅通的物流系统,电子商

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在我国,物流起步晚、水平低,在电子

商务时代的今天,能够支援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物流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此篇论文主要针对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问题,

主要我国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现状

和趋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有效地分析。

论文最后的工作也是重点所在,

就是仔细研究

了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对策。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电子商务是

20

世纪资讯化、网路化的产物,由于其自身特点已引起了人们

的广泛注意。

电子商务的出现,

不仅改变了传统商务活动模式,

而且对产业间的

融合与经济结构调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传统

企业开始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人们已经认识到,

物流己成为电子商务是否顺利进

行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一个高效、合理、畅通的物流系统,电子商

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所以,

对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尤其是我国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国实施了哪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

城乡二元结构及发展失衡是长期困扰我国农村及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城乡社会和谐和融合的结构性障碍。新世纪以来,党和 将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各级 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农村公共财政投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不过,迄今为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明显滞后于城市,制约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各种资源仍快速地向城市聚集,城乡之间的一些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如何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二元化”到“一体化”:城乡关系及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新中国成立以来,如何妥善处理工农和城乡关系,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从实践来看,我国城乡关系及其发展战略可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城市优先发展、以农支工”时期。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战略转移,建国后又确立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依靠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积累支援工业和城市发展。为此,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化的管理体制.对城乡人口和资源的流动严格限制。虽然这一时期 及党中央多次强调正确处理工农和城乡关系,提出了“工农并举”、“统筹兼顾”的方针,但是,由于过度剥夺农业,实行城乡隔离政策,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城乡差距迅速扩大,严重失衡。

第二个时期,“农村先行改革、以农促工”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 为首的党中央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和其他的经济活动,不能建立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贫困的基础之上。”为此,提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农村改革取得成功以后,我们就转到城市”的改革路径和发展战略。在农村实行了包括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小城镇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城乡收入之差从1978年的2 37:1降低到1 985年的172:1。但是,农村改革并没有完全改变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社会结构,城乡之间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严重。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改革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迅速发展,农民负担加重,城乡差距再次迅速扩大。2000年,城乡收入之比为2 79:1,已经超过农村改革初期的水平。2002年进一步扩大到31:1。此后仍逐年扩大,不断恶化。

第三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以工支农”时期。针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同时,针对城乡二元结构提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针。2003年10月,《 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五个统筹”之首,并提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的任务。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强调“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要求“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不难看出,新世纪以来,我国工农和城乡关系及其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开始从“以农支工”转到“以工支农”,从“城乡二元化”走向“城乡一体化”,从“城乡分离”走向“城乡融合”。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要求,逐步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中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加以解决,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这标志著新时期党和 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是我国现代化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路径。

中国古代中央 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商鞅的重农抑商,汉代的休养生息政策,三国魏的屯田制,北魏的均田制,北宋王安石的青苗法,再后来土地兼并严重,各种政策已经无法推行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信息科学技术和多领域科学技术深度融合,诱发新的产业技术革命。新一代信息 科技 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孕育了第三次农业绿色革命——农业的数字革命,使农业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

在农业数字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农业产生了两大变革:一是产生了以 智慧农业 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让农业生产更加“智慧”、更加“聪明”;二是促进了 农业数字经济 发展,激活了“数据要素”的价值潜能,赋能数字农业农村新发展。

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再次对智慧农业的发展给出了指导:“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AI)、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智慧农业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以及远程监控等现代高 科技 对传统农业进行科学化管理,在农业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实现资源消耗最低、环境破坏最少,进而实现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实现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管理学角度而言,智慧农业的生产率及能源使用效率更高。

近10来,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农业发达国家高度关注智慧农业的发展,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部署,积极推进 农业物联网、农业传感器、农业大数据、农业机器人、农业区块链 等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的创新发展。

2015年,加拿大联邦政府预测与策划组织发布了《MetaScan3:新兴技术与相关信息图》,指出土壤与作物感应器(传感器)、家畜生物识别技术、农业机器人在未来5-10年将颠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日本2015年启动了“基于智能机械+智能IT的下一代农林水产业创造技术”项目,核心内容是“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装备”。

2017年,欧洲农机工业学会提出了“农业40(Farming40)”计划,强调智慧农业是未来欧洲农业发展的方向。

2018年,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和美国医学科学院联合发布《面向2030年的食品和农业科学突破》报告,重点突出了传感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农业与食品信息化。美国NSTC“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中,将农业作为人工智能优先应用发展的第10个领域,资助农业人工智能 科技 的中长期研发;美国农业部“2018-2022年战略规划”中,突出了农业人工智能、自动化与遥感技术的应用。

根据国际咨询机构(Research andmarket)分析,2019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值167亿美元,2027年将达到292亿美元,2021-2027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值年复合增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rate,CAGR)将达到97%。

目前,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大田智慧农业、以德国为代表的智慧养殖业、以荷兰为代表的智能温室生产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小型智能装备业,均取得巨大进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技术与产品,而且还形成了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发展智慧农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我国2014年提出“智慧农业”的概念,与美国相比落后大约30年。我国农业上应用信息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智慧农业在不同地区发展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因地理优势和经济因素在智慧农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西部地区山区多,发展相对较慢,并且还存在原始的传统农业。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在2009-2015年进入缓慢增长期,2016-2020年进入快速增长期。

我国智慧农业科学研究在实验室中的进展迅速,但在实际应用中进展缓慢,并且依托现代化农业设施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农田改造、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方面。部分地区发挥其独特优势,尽管总体经济落后。

2016 年,新疆地方政府大力倡导智慧农业概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利用智能专家系统与专家智慧库等技术在呼图壁县红柳塘示范园区进行棉花种植生产布局,并重点建设了“123工程”,因地制宜,大大推进了当地棉花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浦东新区在智慧农业发展中成果显著。第一,初步建立了智慧农业发展体系,建立了大数据中心、智慧农业工作机制和研发平台;第二,建立“农民一点通”和“惠农通”等服务平台,加强对农民生产技术上的指导;第三,建立了田间档案记录及二维码管理的农产品监控与追溯系统,及时记录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播种、施肥、施药等各种数据,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第四,物联网建设试点初步建立,现有19家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主要利用传感器在大棚中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生产;第五,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一批高 科技 企业,例如:上海孙桥农业园区、多利农庄等。

2020年,广东建立了以政府为引的投资引入民间资本,通过“1+4+N”模式发展智慧农业,即以“基础设施、平台载体、龙头企业和新型农民”为核心要素,优先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N个场景和领域进行推广应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从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及农民文化素质角度来看,智慧农业存在应用难题。由于我国农村人均占地少且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农业生产采用包干到户及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因此在模式上和技术上存在推广难题。

比如,想要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发展智慧农业的农户只能自己出资购买相应的设备及软件服务,这一方面将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会提升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同时,对于新兴互联网技术而言,我国在应用方面还未实现标准规范化发展,许多传感器、智能设备及机械设备之间无法形成数据信息共享,致使不同厂家的产品只能独立化运营,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同样不利于智慧农业的发展。

其次,在农业数据共享方面,不仅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成熟度不同,导致无法建成健全的农业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同时,由于我国农业统计数据部门较为且各部门的信息化发展程度与技术也存在差异性,进一步加剧了农业数据共享体系建设。具体发展问题包括:不同农业数据统计部门根据自身需求搜集和计算数据,缺乏统一的体系规划,致使农业数据重复获取或者存在数据空白问题;农业数据平台网站较多,但是每个平台之间界限不清,底层架构的不同导致数据无法实现共享。

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进步,智慧农业所涉及的元件更加微型化、功能也更加多样化,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传感器等微型元件的低廉化,使智慧农业的发展更为迅速。智慧农业不是简单的把智能农机搬运到农村作业,还需要一个“智慧乡村”及其完善系统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民重视文化的观念越来越强烈,相信智慧农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期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入 历史 关口,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对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智慧农业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1年第6期 —— 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

《 农业经济  2021/10 ——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困境与战略对策 》

《 现代农业研究26卷 ——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农业、养殖方面的知识,赶快关注我们!带你走进更专业的技术领域。喜欢就点个关注呗!我们致力于传播农业知识,服务三农;提供农业 科技 咨询服务;生物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科技 项目编制;农场畜牧场规划设计。

在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浙江给各个产业都能够带来机遇,因为数字化的标准体系让经济发展变得更快。

在9月2号的时候,可以看到有4个部门印发了相关的建设指南,关于数字化乡村标准体系的建设,主要的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乡村标准化体系,并且在4个方面做了重点部署包括农业,物联网标准建设以及物联网感知,还有控制标准以及物联网的应用标准,在这些方面都有研制。多地都会出现素质,乡村建设,这也将给多个产业带来发展的机遇,对于农村新基建来说是能够持续推进的,还能够拥有智能机械装备,就能够加快发展,也会有更多的公共服务数字产品在此期间得到应用。

有多个地方会有素质,乡村建设现在是公开信息的显示,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相关的信息,已经开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体的行动也将实施,现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要有有力的抓手,这样才能够发展内生,动力也是重要的一项举措。从指南中可以发现,规范素质化乡村建设是有方向的,明确了建设的内容也明确了重点举措,这样才能够统筹国家统筹地方和统筹和行业,在不同的层级建设,思路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农村来说有着指导性意义。

在这份指南中也可以看到一些亮点,能够突出有很多内容都是第1次提出来的,有明确2025年要建成数字乡村标准体系,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目标。在权威政策方面也提出了数字,乡村标准体系以及标准化的理论专业性,这样的实操性是非常好的一种结合。不仅有关键领域,还有重点需求,走农村农业大数据以及农业互联网还有农业信息化等方面,有一些关键点是大家可以了解的。

九江市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新建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100个。

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17日开幕。江西省代省长叶建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2年江西将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新建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100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数字乡村建设成为提振乡村发展重要突破口。江西将以县域为单位,加强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建设首批4个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县的基础上,预计到2023年,完成19个省级以上数字乡村试点县、100个数字乡村小镇和30个数字乡村示范项目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率达到50%。江西还将以乡村产业发展为重点,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以“赣鄱正品”为重点的农产品网络化品牌,实现全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占农林牧渔增加值比重达到28%,规模达到700亿元以上。预计到2025年,江西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以上就是关于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信息。全部的内容,包括: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信息。、2015年我国出台了哪些促进物流发展的政策、“智慧农业”——农业发展的新时代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