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中的M2M:移为通信,移远通信、广和通的关系

物联网0160

物联网时代中的M2M:移为通信,移远通信、广和通的关系,第1张

投资者提问:

1、与广和通、移远通信相比,公司的优势在哪里? 2、公司在国内市场的拓展情况如何

董秘回答(移为通信SZ300590):

您好!1、 广和通、移远通信属于我司的产业链上游厂商, 业务上没有太多可比性;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成熟的研发团队、较强的软硬件开发能力、性能稳定的产品及良好的售后服务等; 2、公司按照既定的策略和步骤拓展国内市场,具体情况可参考此前披露的半年报。 谢谢关注!

据了解,移远通信 为移为通信的上游, 但从其历年来的销售毛利率看,移为通信却是力压移远通信,看来作为移为通信的上游移远通信,并未取得更高的利润水平。

通过了解所知, 移远通信毛利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芯片属于蜂窝通信模块的核心原材料,芯片的原材料采购额占所有原材料采购额的比例高达80%以上 。其中移远通信芯片供应商主要为高通公司、联发科等芯片厂商,高通公司采购额占所有原材料采购额的比重1915%,联发科采购额占所有原材料采购额的比重1008%。移远通信对上述两家的芯片采购量较大且占比较高,存在供应商集中的风险,同时由于芯片成本较高,直接导致了移远通信的销售毛利率低下。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移远通信,还是移为通信,其二者历年来的毛利率皆双双呈现了逐年走低的现象,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行内企业之间的业务竞争加剧所致,从而导致了销售毛利率的下滑。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两家公司以价取胜,营收规模能够保持逐年扩张着实不简单,这与其所对应的物联网下游需求强劲有着大大的关联。

M2M 产业链主要包括零部件供应商、设备商、平台开发商和 M2M 服务商。 公司作为设备商将不同功能的零部件集成在一起,并且与软件相结合提供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案。 公司客户群体主要是全球各地的无线 M2M 服务商,通过租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来面向客户提供 M2M 服务,他们能够连接不同的运营商,形成全覆盖的 M2M 业务。平台开发商提供应用软件和应用平台以及嵌入式终端的软件。

公司当前主营业务为嵌入式无线 M2M 终端设备研发、销售业务 。产品主要用于各种动静物体追踪业务,主要产品可以分为:车载信息智能终端、资产管理信息智能终端、个人安全智能终端、动物溯源管理产品:

M2M 终端设备被嵌入车队车辆、物品,或置于自然人身上,采集位置信息、驾驶习惯、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等相关信息,通过通信网络,将数据信息传送至 M2M 服务商服务器,M2M 信息需求客户通过终端登录平台软件,分析相关数据信息,实现精细化管理或者提供个人安全服务。

车载追踪通讯产品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 公司追求多元化发展,因此近年来车载业务的比例在逐年缩小,与之对应物品追踪业务占比逐年提升。2019 年上半年车载追踪通讯产品营收 150 亿元,贡献了 55%的营收。物品追踪通讯产品营收 096 亿元,营收占比为 35%。

动物溯源为主的其他主营业务营收 027 亿元,营收占比为 10%。

个人追踪通讯产品自公司建立以来营收占比便逐年缩小,至 2019 年上半年该项业务完全退出。

预计未来 2-3 年公司海外业务将进行持续扩张,成为利润最大来源;同时国内业务维持“前瞻布局、小规模卡位”的思路,为后续国内市场的开拓做准备

商用车载 M2M 终端设备主要应用于商用车管理和车辆保险行业。在商用车管理中嵌入式无线 M2M 终端设备主要应用于对车辆路线、工作状况监控、车辆调度、物流车队管理。

发达国家商用车管理的商业模式成熟,市场渗透率存在稳定提升的空间。 欧美发达国家是车队管理的前两大市场,根据 BergInsight 的预测,北美市场 2015 年全年发货量 580 万台,预计 2020 年将达 1270 万台,CAGR170%。 商用车使用无线 M2M 渗透率从 2015 年的 198%提升至 2020 年的 392%。欧盟地区 2015 年全年发货量 530 万台,预计2020 年将达 1060 万台,CAGR149%。商用车使用无线 M2M 渗透率从 2015 年的 181%提升至 2020 年的 344%。

UBI 车险主要在欧美地区运用,后装市场仍有很高的提升空间 。2018 年意大利 UBI 渗透率已达 16%,是全球 UBI渗透率最高的国家,这与意大利政策强制要求有关。2014 年全球渗透率 2%,欧洲和美国的渗透率只有 4%,PTOLEMUS 预计到 2020 年欧洲和美国渗透率将分别达到 19%和 26%。UBI 对嵌入式终端信息采集、信息传输的性能要求较高,而盗抢险对嵌入式终端采集驾驶习惯信息要求相对较少,但对于找回相关信息采集性能要求较高。基于以上险种特性,随着未来车辆保险市场的发展,理论上各种类型、各种应用的机动车辆均需安装嵌入式 M2M 终端。基于车辆保险的嵌入式 M2M 终端市场广阔

受 汽车 电子化和车联网发展推动,家用车嵌入式 M2M 发展有望启动。 家用车、轻型车等 汽车 目前使用嵌入式 M2M终端设备比例仍较少,随着新能源 汽车 和 汽车 电子化的普及,家用车车载追踪业务发展空间广阔,根据 GSMA 的统计,2012 年包括嵌入式设备、集成式设备、辅助连接设备在内的民用车全球 M2M 市场容量为 131 亿欧元,而到 2018年市场容量将达到 400 亿欧元。2018 年全球预计有近 3600 万新车将搭载嵌入式移动技术,渗透率达 31%,并远远超过其它连接方式的增长率,2025 年绝大多数新车都会前装连网。

政策推动海外车联网发展,带动家用车 M2M 设备发展。 2018 年 3 月起,欧盟地区销售的所有轻型车新车配装 eCall自动紧急呼叫系统。eCall 系统工作原理是通过在轻型车安装嵌入式 M2M 终端设备实现和公共系统的信息通信。一旦出现交通事故等情况,M2M 终端设备将自动把现场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输到最近的公共安全应答服务点。有利于在发生严重事故的情况下节省大量救援时间。eCall 系统的标配能够促进 M2M 设备在民用车领域的渗透。带动民用车载 M2M 市场的发展。

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车载 M2M 设备的应用领域发展较晚,功能需求简单 。主要起到追踪、追查(TrackandTrace)作用,中国市场相当数量的 M2M 终端设备还属于低端设备。 汽车 厂商追踪、追查功能的 M2M 装置直接前装至 汽车 内部。

中国作为 汽车 大国,车联网时代有望弯道超车,车载 M2M 设备市场空间广阔。 未来随着 UBI、车队管理和家用车车载追踪业务的发展,M2M 设备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 BergInsight 的研究报告,中国交通客车、卡车使用 M2M 终端的数量,将由 2014 年的 210 万台增长至 2019 年的 590 万台,复合增长率为 2295%。其中商业车辆(卡车、公共 汽车 )使用 M2M 渗透率,将由 2014 年的 9%提升至 2019 年的 198%。

公司在国内竞争策略以低成本抢占市场份额为发展目标。 目前业务集中于车辆管理、车队、物流、集装箱物品、融资租赁。目前国内后端 OBD 多用于追踪追查,功能拓展还在初级阶段,整体渗透率较低。因此公司也与国内车企建立联系,寻求导入 T-box 前装业务的机会。

新兴技术高速发展 相关基建如火如荼

近年来,由于5G、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相关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宽带行业与这些新生事物的融合打下了基础,5G的应用、千兆网络的构建、物联网生态体系的建设,这些新生事物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宽带网络发展的热点。

2019年,我国也积极推动这些创新应用加快落地,全面铺开千兆网络与5G商用、移动物联网深度覆盖各个场景、《工业互联网网路建设及推广指南》开始发行等等,均是我国宽带网络发展历史上的巨大进步。如今,我国宽带网络相关的基础设施仍在加快推进中。

2019年中国相关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移动宽带不断普及 4G网络仍是核心

虽然5G产业已经诞生,5G也成功实现商用,但目前我国移动宽带的核心仍然是4G。2014-2019年,我国4G基站数量逐年上升,2019年上半年,我国已有4G基站4448万个,占移动宽带总基站数的608%

2014-2019年H1中国4G基站数量及占移动宽带总基站数比例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15年基站占比为38%)

同时,4G用户的渗透率也在逐年走高。截止2019年6月底,我国4G用户渗透率为776%,而根据GSMA的数据显示,全球4G用户渗透率仅474%。可见,虽然5G产业已经开始应用,但距离其替代4G产业,仍然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2014-2019年H1中国4G用户渗透率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宽带网络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1、首先GSMA发布的eSIM远程写卡规范早在2014年就发布过,只是当时主要面向M2M领域,比如远程抄表等物联网设备,今年2月份发布的规范是面向于个人消费电子的,比如智能手表等可穿戴产品;

2、关于eSIM的定义:eSIM作为一种嵌入式SIM卡(Embeded SIM),实质上是将SIM卡加密数据由原来的存放在UICC电路上(其实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物理SIM卡)转移到设备本身的另一个硬件载体上,目前GSMA的eSIM主要是基于eUICC来做,还有另一种eSIM是纯软件形式,直接集成到通讯模组或芯片中;

3、关于空中写卡:eSIM相比传统SIM卡,最大特点是不可移除,因此需要有相应的远程配置能力,(当然国内很多是直接在设备出厂前预置的。。),空中的方式更为灵活,除了可以实现运营商的网内写卡,还可以支持跨运营商写卡,至少在国内还是要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政策的原因,你懂的~

4、关于国内运营商是否支持eSIM:答案是肯定的,国内运营商早几年就在做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了,不过目前能够真正实现规模化商用的,应该就移动一家,移动所提供的eSIM特指纯软件形式的SIM应用,直接集成到设备通讯模组、基带芯片中,没有SIM卡实体,并且提供eSIM采购和后续技术支持、流量、资费选择、卡号管理、设备管理的一站式服务,当然如果你要空中写卡能力也是可以有的~(抱歉,顺便做个广告,嘿嘿)

5、关于三星Gear S2手表预置的eSIM,只看过演示,没有接触过实物,无法做判断,但是通过手机直接选择运营商并进行实时写号的功能其实涉及到的问题挺多的,至少短时间内还是没法开放的。。

eSIM卡即嵌入式SIM卡,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由此带来的最为简单直观的就是节省空间,通过贴片焊接工艺直接将SIM卡加入到产品中,用户切换运营商和套餐也变得更加容易(国内暂时不支持)。因此eSIM卡具备了更小体积、高稳定性、一号多终端、使用便捷等优势。

减少体积:在硬件上减少了卡槽空间,使终端设备更容易实现小型化,例如智能手表、车载设备;

稳定性高:嵌入式芯片让产品的抗震性、耐高温、可靠性更强,适应更恶劣的工作环境;

一号多终端:随着运营商的竞争与发展,使用空中写卡的方式更加灵活的切换运营商数据;

快速和灵活的连接: 当运营商的信号不好时还可以便捷切换其他运营商。

据估计,到2020年物联网的连接设备的数量将达到204亿,而相应的市场价值高达6万亿美元。eSIM卡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应用领域包括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慧家庭、智能家居、远程智能抄表、无线移动POS机、定位跟踪等等。到2020年,全球将会有共有125亿eSIM连接,总价值约1740亿美元。

eSIMs将会推动物联网革命面向物联网时代,eSIM价值无限。 更具简单、灵活性的eSIM解决方案是推动物联网规模化的关键因素,事实上,面向物联网,eSIM还将催生新型的商业合作模式,重构多方共赢的生态圈。eSIM在物联网时代也将会带来诸多变革。很多物联网设备是无人值守、没有交互界面的,它们是“被动式”的,也不会“投诉”,在网络与终端,在运营商与终端设备商之间存在一个“最后一公里”缝隙。

利用eSIM的生态系统物联网各个环节的合作将会更为密切。如上图所示,在oem厂商、运营商、SIM供应商、eSIM设备供应商和IoT平台开发人员一起工作的环境中,eSIM可以有效地推动物联网的扩展拓展。在为未来的物联网设备提供安全、可伸缩、互操作和功能连接方面,建立这样的伙伴关系和开发相互支持的服务将是关键。

物联网中的eSIM应用场景

根据GSM协会(GSMA)的评估,车联网、智能医疗、公共事业、智能物流等领域将会从eSIM中率先获益。

产业物联网包含智慧城市、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等行业。由于不同行业差异化较大,连接管理的需求错综复杂,管理维度和管理难度似乎都在与日俱增。

比如越来越多的全国性工业企业、建设企业,给员工佩戴智能手环,以便监测空气质量、心率、位置等关键变量,保障员工在恶劣条件下的健康和安全。eSIM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为数万设备同时擦写SIM卡,既简化了管理,又提升了智能手环的实用性和员工满意度。

智慧物流也是eSIM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跨越不同城市乃至国家的物流车队,大多配备了采集各类数据的传感器,每天采集大量的遥测数据,其完整性和流通性非常关键。eSIM不仅降低漫游费用,而且让数据不会因为信号不佳或者更换SIM卡而产生中断。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以及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逐步成熟,eSIM高集成、小型化、免维护、长连接等方面的优势会进一步显现。

北京奇迹物联是专业的esim方案供应商,推动eSIM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的普及,提供多种eSIM服务。

实行流量托管服务,为客户做减法有效减少客户的运营成本;

更好的资费优化解决方案,根据实际使用流量情况,推荐更优套餐;

eSIM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查询卡的在线状态、资费状态输出数据表格进行管理统计;

写在结尾:尽管e-SIM看起来是笨重的物理SIM卡的替代品,但是这一小小的改变能够引起更大的连锁反应。oem和运营商的传统角色都将被重新定义,而用户也将获得更多的收益。eSIM的连接是物联网的关键。据估计,仅网络连接就能给大型运营商们带来约25%的物联网收入,而剩下的收入将通过他们提供的增值服务实现。所以,eSIM的推动将会有助于加速物联网革命。

随着 5G 商用部署的逐步深入,人们使用 5G 网络的场景也变得比以往更丰富和复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服务正在快速迁移到 5G 网络,这些网络需要低、中、高频段的频谱,才能提供更加广泛的覆盖和足够的容量来支持 5G 体验。

也就是说,未来必然是 Sub-6GHz 和 5G 毫米波共同作用,才能为我们带来强大、完整的 5G 体验。当然,在这之前,我们还需要在技术层面上为 Sub-6GHz 和 5G 毫米波的彼此协作做好准备。

在 4 月 13 日,高通技术公司就宣布,他们成功完成了基于 5G 独立组网(SA)模式下 Sub-6GHz FDD/TDD 频段和毫米波频段的双连接 5G 数据呼叫。

具体来说,高通的工程师利用搭载第 4 代骁龙 X65 5G 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和高通 QTM545 毫米波天线模组的智能手机形态终端,首先实现了 5G Sub-6GHz FDD 频段和 28GHz 毫米波频段的双连接数据呼叫,接着实现了 5G Sub-6GHz TDD 频段和 39GHz 毫米波频段的双连接数据呼叫。

这可以视为一座里程碑,也就是将毫米波频段的大带宽优势与 Sub-6GHz FDD/TDD 频段的广覆盖优势相结合,支持全球消费者和企业充分利用 5G 网络和终端,尤其是在带宽需求大、传统无线连接无法满足的区域。

而这次成果的取得,关键支撑在于骁龙 X65 5G 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的使用,这是高通在今年 2 月发布的全球首个 10Gbps 5G 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

在这次测试中,我们也看到骁龙 X65 在聚合高中低频谱、支持全球关键频段组合方面的强大能力。这背后的关键,就是对频谱聚合技术的支持。

这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不难理解。正如我们在开头所说,5G 的具体应用场景是纷繁复杂的,且这个复杂度随着用户和服务的增多只会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这种复杂度,5G 网络层面的频段、制式等等也会有千万种组合。

比如说,毫米波和 Sub-6GHz 的频谱在电磁波的频率方面就有明显不同,IT之家在介绍毫米波时有讲过,毫米波属于高频电磁波,波长短、频率高,带宽大;而 Sub-6GHz 波长长,频率低,带宽较窄,这两种不同的频谱如何同时使用?是个问题。

还有,以 Sub-6GHz 为例,还分 TDD、FDD 等不同制式,TDD 意思是时分双工,用时间来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收发的时间是错开的;而 FDD 是频分双工,是在分离的、对称的两个信道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收发的频段是错开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在 5G 网络部署的时间、背景等都有差别,对于 FDD 和 TDD 使用也不尽相同。

此外 5G 还有 SA 独立组网与 NSA 非独立组网的不同……

骁龙 X65 的频谱聚合技术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生的。

频谱聚合关键之一是载波聚合,即把多个载波聚合成一个更宽的频谱,从而实现更高的速率和更广的覆盖。这里的载波包括频段内连续的载波聚合和不连续的载波聚合,以及频段间的载波聚合。而高通这次在 SA 模式下实现的 Sub-6GHz FDD/TDD 频段和毫米波频段的双连接 5G 数据呼叫,显然就是实现了频带内外、不连续、不同复用制式(FDD/TDD)的同时聚合。

这可以说是 5G 向整合方向发展的关键一步。事实上当未来 5G 各种频段都部署完成后,在终端侧将这些复杂、分散的频段“聚合”起来是大势所趋。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利用频谱资源,提升 5G 的容量和覆盖范围,这样 5G 移动终端即便处在人流密集的交通枢纽等场所以及颇具挑战的无线网络环境下,也能通过无线连接实现媲美有线宽带的速度,能够面向家庭和小型企业提供更加稳健可靠的 5G 固定无线接入服务。

这就是骁龙 X65 支持高通实现上述成果的重要意义,相当于为这未来的方向提前打好了基础。

当然,如刚才所说,频谱的聚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升速率,骁龙 X65 调制解调器能够实现 10Gbps 的峰值下行速率,显然也得益于频谱聚合技术的使用。

对于骁龙 X65 来说,除了频谱聚合带来的重要意义,还有诸多新特性,也进一步体现了这款调制解调器的领先能力。

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骁龙 X65 全球首创 AI 天线调谐技术,这也是为应对 5G 系统的复杂性而生的。高通将自身超过十年的 AI 研发成果引入移动射频系统,利用 AI 技术侦测手部握持并采集数据,以实时调谐天线,为蜂窝技术性能和能效带来重大提升。

例如,与前代技术相比,通过 AI 实现对手部握持终端侦测准确率 30% 的提升。这一提升可以带来增强的天线调谐功能,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度,改善覆盖范围,延长电池续航。

另外,骁龙 X65 还支持第 7 代宽带包络追踪解决方案高通 QET7100。包络追踪技术是让给 PA 供电的电压跟着射频信号的包络来调整,以达到最大的省电效果。而这一代包络追踪解决方案实现了 100MHz 上行链路带宽和 UL-MIMO 的支持,能效提升了 30%,让终端拥有更好的续航表现。

同时高通 QET7100 还实现了单个追踪器对应多个功率放大器,让终端厂商可以灵活选择功率放大器,并通过支持多输出驱动多个 5G 和 4G 功率放大器。总之,骁龙 X65 可以让你的 5G 终端更加省电,续航更出色。

说到骁龙 X65 调制解调器,还有一项创新不可不提,就是可升级的架构。

骁龙 X65 支持跨 5G 各细分市场进行增强、扩展和定制;并通过软件更新,支持即将推出的全新特性、功能,以及 3GPP Release 16 新特性的快速部署。

特别是随着 5G 扩展至计算、工业物联网和固定无线接入等全新垂直行业,该可升级架构可以支持基于骁龙 X65 打造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以支持全新特性的采用,延长终端使用周期,并有助于降低总拥有成本,更为运营商提供极致的灵活性。可以说,这个特性为 5G 更快的应用到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催化剂。

还有就是,骁龙 X65 还搭载了第 4 代高通 QTM545 毫米波天线模组,这和我们前面说到的频谱聚合解决方案密切相关。QTM545 毫米波天线模组相比上一代拥有更大的信号覆盖范围,同时增加了对 41GHz(n259)频段的支持,这样高通的毫米波天线模组就实现了对全球毫米波频段(26GHz、28GHz、39GHz 和 41GHz)的支持,也就是说它可以帮助用户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毫米波,针对不同运营商、不同频段要求和不同场景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还有高通独特的 5G PowerSave 20 和 Smart Transmit 20 技术。前者是基于 3GPP Release 16 定义的全新节电技术,可以进一步加强终端的省电能力;后者则利用从调制解调器到天线的系统感知功能,在持续满足射频发射要求的同时,为毫米波和 Sub-6GHz 频段带来更高的上传速率和更广的网络覆盖。

根据 GSMA 的统计,截至 2020 年第三季度末,全球已经有 47 个市场的 107 家运营商推出 5G 商用服务,同时,全球移动运营商注册的连接数也达到了 135 亿左右。5G 商用的步伐正在一刻不停地往前进。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距离 5G 真正大规模的商用,以及真正成熟应用于各行各业,依然有比较长的路,5G 普及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不少,就如本文所说的,如何推动 5G 往“聚合”的方向发展,让不同的、零碎的频谱资源“力往一处使”,其实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高通领先行业给出了解决方案,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这为 5G 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彼此协作提供了便利,更为 5G 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贡献了力量。

事实上,不仅这次的成果,一直以来高通也是以全球领先的无线 科技 创新者的角色,用成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助力 5G 的大规模部署推进以及 5G 产业生态的融合,并逐渐成为 5G 商用与实现规模化的中坚推动力量。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的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从连接互联网的10时代,向更高效的数据互联的20时代迈进。智慧城市不再只是信息互联网化,而是人工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的集合,比如,智慧城市中的智慧市政(水电煤能源、管网、路灯等)、智慧交通、智慧安监等。

在此背景下,能源、建设、生产、安保等城市经济服务等方面的物联网建设,正在形成下一个风口。据统计,物联网应用市场规模或达万亿级,目前已吸引了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以及移动、铁塔、联通等电信企业布局市场。

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阶段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管理能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而在信息化后,智慧城市正在进入以智慧化、精细化治理为重要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阶段。

2019年初,西安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将推进城市的智慧治理,优化城市管理。升级数字城管系统,搭建一体化城市管理平台等。

湖南省日前印发5G应用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到2021年,“5G+”行动计划初见成效,在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超高清视频、网络安全、医疗 健康 、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打造100个以上示范应用场景。

北京市海淀区宣布,2019年上半年,海淀区拨付智慧海淀专项资金33亿元。包括试点搭建“城市大脑”基础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力整合各部门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城管、交通、环卫、安防、教育、医疗、社区等领域的智能化项目落地等。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国内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87%的地级以上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计划,前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共签约311个城市,重点项目签约总量超过4000个。总计约500多个城市已提出智慧城市发展计划或在建智慧城市,预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级别。

万亿级应用场景显现

近日,在2019深圳国际LoRa物联网高峰论坛上,腾讯云物联网产品中心产品总监石文凭表示,在城市发展升级的进一步需求中,物联网应用市场的规模或达万亿级。

GSMA智库前不久发布的全球物联网市场报告显示,包括连接、应用、平台与服务等多方面,2025年全球物联市场将达到15万亿美元,商业应用更是占据了整个物联网市场的半壁江山。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计,202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2万亿元。

“但碎片化是目前物联网行业面临的问题。”深圳市唯传 科技 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姚晓海表示,从目前来看,无论应用场景还是客户规模均呈现碎片化,极为分散,因此多终端、多技术的融合将会是物联网的一个大趋势。

姚晓海说,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仪器为终端,万物的统计、检测、计量都会基于物联网应用去做管理。同时,由于这种连接并不需要大量的数据传送,只需要在关键时间点进行数据传输,因此低功耗、低成本将是其应用的关键。

具体来看,任何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都有自己适合的应用场景,LPWAN具有的低功耗、广覆盖、大连接以及低成本等特点,相比于传统的3G、4G、WiFi、ZigBee等通讯技术,更为适用于物联网行业。目前,LPWAN技术尚未形成统一标准,LoRa、NB-IoT、eMTC、Sigfox等都是比较典型的LPWAN技术。其中,作为最早出现的LPWAN技术之一,LoRa的主要优势在于传输距离远、功耗低、大容量以及组网灵活等。

姚晓海介绍说,LoRa的价值在于低功耗、远距离传输以及高度自主的布网能力,适用于对连续覆盖、深度覆盖要求高的场景,同时在一些特定细分场景中,比如偏远或边缘地区,更是有其他通信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LoRa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同样的功耗条件下,比其他无线方式传播的距离扩大3至5倍,实现了低功耗和远距离的统一。”

除了可控距离外,LoRa技术还可大幅度降低建设成本。姚晓海表示,LoRa不需要建设基站,一个网关便可控制较多设备,并且布网方式较为灵活。另外,对比24G和蓝牙、WiFi等技术,LoRa稳定性较高,也较为安全;而基于短距离射频技术和蜂窝基础设施和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网络均有数十亿终端分散在各处,造成部分信号难以长距离输送,且安全性有待考量。

姚晓海表示,国内LoRa产业生态正在不断完善,LoRa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充。未来,LoRa必将会在物联网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00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运营商部署了LoRa网络。

众巨头加速布局

目前,我国互联网巨头也已开启LoRa布局。腾讯方面,腾讯与维传共同成立深圳腾传物联技术有限公司,共建LoRaWAN网络,为各种物联网应用和终端用户(如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从设备、边缘到云端的LoRaWAN一体化解决方案。

腾讯云物联网产品中心产品总监石文凭表示,基于LoRa连接技术,腾讯已经在智慧城市、智慧停车、智慧社区、智慧消防等领域进行了规模化的应用。“但物联网的产业链非常长,这不是一家企业所能通吃的,需要各个不同环节的企业合作共赢,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

阿里云方面表示,除了将继续加大在LoRa芯片、IP、支撑平台上的投入外,未来还将全力打造百亿级LoRa连接,尽快实现LoRa的全面普及。阿里云智能IoT总监华璐坷表示,LoRa技术经过数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产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华璐坷说,阿里提出了一个LoRa20的概念,在LoRa20时代,LoRa的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将逐渐转向室内消费级应用,这将会极大规模地促进LoRa的应用范围,未来LoRa将会如WiFi一样在企业中普及。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2019年中国5G产业市场分析:开启产业互联网新阶段,全球化步伐有待加快

5G板块热度不减 开启产业互联网新阶段

近期,5G板块热度不减。2019年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在人民大会堂“委员通道”上表示,我国25个省区市正在进行网络试点,下半年5G手机将零星上市。3月4日5G概念股多股涨停。专家认为,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开启产业互联网新阶段贡献将更为显著。

5G开启产业互联网新阶段贡献更为显著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监管研究部主任张春飞分析认为,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具备更高速率、更低时延和更大用户连接能力等显著特征,不仅能满足人与人的通信,还能满足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将开启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新时代,对构筑数字化时代国家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GSMA预测到2025年,全球5G连接数量将达到14亿,占全球总数的1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左铠瑞表示,5G与4G协调发展正加快基础设施升级。在建网初期,5G主要覆盖热点地区,当没有5G覆盖时,5G多模终端(兼容4G/5G多种制式)可以自动切换到4G网络,5G网络建设可与4G网络协同。预计2020-2025年,5G网络总投资额在9000-15000亿元,同期电信企业5G业务收入累计将达到19万亿元。

5G拓展产业互联网新空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汪明珠分析认为:

1、增强移动宽带场景,主要是现有移动互联网的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应用体验,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虚拟现实等。

2、物联网场景,主要面向智慧城市、车联网等低功耗大连接应用,给城市管理、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行业带来新型智慧应用。

3、工业互联网场景,主要面向工业控制、工厂自动化、远程运维等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要求的垂直行业应用。

从上述应用场景可以看出,与4G相比,5G应用将与更广泛的实体经济领域相结合,极大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壮大,形成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5G对经济社会贡献显著

从直接贡献看,5G的部署可以有效带动产业链快速发展:

1、5G建网过程需要采购大量网络设备,这将带动我国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先进的设备。

2、带动手机终端的升级换代,将促进手机厂商制造更先进、更丰富的终端产品。

3、网速快了,终端好了,也将推动互联网、软件企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带动整个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

从间接贡献看,5G将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使能器

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将支撑传统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等生产流程的全面深刻变革,助力传统产业优化结构、提质增效。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将放大5G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带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就业贡献看,5G 将创造大量具有高知识含量的就业机会

5G带动移动通信产业就业的同时,还将催生工业数据分析、智能算法开发、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等新型信息服务岗位,并培育基于在线平台的灵活就业模式。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5G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直接贡献看,预计2020-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达33万亿元。从间接贡献看,预计2020-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间接带动的经济增加值达84万亿元。从就业贡献看,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2020-2030年中国5G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产出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大运营商试点城市激战 专家点评争夺全球领先步伐还需加快

继去年12月三大运营商获得全国范围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后,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今年中将进行5G商业推广,一些地区将会发放5G临时牌照,使大规模的组网能够在部分城市和热点地区率先实现,同时加快推进终端的产业化进程和网络建设。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在人民大会堂“委员通道”上表示,我国25个省区市正在进行网络试点。

5G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网络建设的超大密集度。在网络建设方面,中信建投证券在一份研报中预计,2019年中国将新建开通5G基站10万个左右,预计全球在30万~40万个基站左右。未来5G基站量将是4G基站量的2倍,可见5G需要大规模投资。而5G基站建设规模是视运营商而定的,可以预计,运营商围绕5G的激战近在眼前。

目前进展最快的就是三大运营商的试点城市。去年12月,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副总裁李正茂在中国移动5G创新合作峰会上表示,中国移动在全国有17个实验城市。其中在杭州、上海、苏州、广州、武汉5个城市进行5G规模实验。此外,还将在北京、成都、深圳、青岛、天津、福州、武汉、南京、贵阳、沈阳、郑州和重庆12个城市开展应用示范,深入到垂直行业的应用,形成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探索新兴商务模式。

中国联通计划在北京、雄安、沈阳、天津、青岛、南京、上海、杭州、福州、深圳、郑州、成都、重庆、武汉、贵阳、广州和张家口17个城市进行5G试验。中国电信则准备在北京、雄安、深圳、上海、苏州、成都、兰州、南京、福州、重庆、杭州、海口等17个城市进行试验。

看起来几大运营商竞争的如火如荼,但也有通信专家点评认为,相对于韩美等国在5G上表现出来的激进步伐,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激战”仍显得相对保守。虽然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在高呼5G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总体行动上或许步伐并不大。三大运营商在争夺5G全球领先的步伐上还需进一步加快。

以上就是关于物联网时代中的M2M:移为通信,移远通信、广和通的关系全部的内容,包括:物联网时代中的M2M:移为通信,移远通信、广和通的关系、在5g加快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做好4/5G协同发展、中国的三大运营商提供eSIM卡服务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