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因素有哪些

物联网0117

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因素有哪些,第1张

随着IoT继续增长,并且成为企业领导和消费者生活中的必需品,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Infoblox公司首席基础设施官Cricket

Liu表示,“大多数IT专业人士认识到物联网将会给其网络带来挑战,这些年来,网络管理员一直在试图满足‘携带自己的设备到工作场所(BYOD)’趋势,IoT将会造成终端的增长。”

随着越来越多连接系统和设备(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到汽车、制造系统、家用电器和监控摄像机)变得更加智能,物联网正迅速发展,生成和共享着大量数据。IoT承诺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业务决策,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潜在的机会。

然而,网络资源和安全被视为网络障碍。86%的受访IT专业人员表示,他们了解IoT带来的网络需求,78%表示他们有足够的预算,75%表示他们有足够的人员。并且,大多数人表示他们预计他们的预算和人员配备在明年将会增加,来更好地帮助他们满足物联网的需求。

4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希望其IoT解决方案的部署将会成为其现有网络的一部分。然而,这可能会带来网络容量问题,54%的受访者表示网络基础设施管理同样也会成为其企业的优先级事项。

Infoblox的Liu表示,这将需要企业更加重视网络管理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应对上升的网络复杂性。

供应商和分析师预计物联网将会迅速增长。思科公司非常重视IoT,他们甚至创建了一个相关的业务部门,该公司预测,到2020年,将会有多达500亿台联网设备。Gartner分析师认为这个数字为260亿台,不包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IDC分析师预计IoT收入将会从2013年的19万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71万亿美元。

智能联网设备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数字流量)的增长不仅会给网络造成压力,而且还会带来安全和隐私问题。根据思科表示,很难保护市场上已经有的100亿台联网设备,在未来6年增加400亿台将会扩大威胁环境,为攻击者提供了更多目标。

虽然63%的人认为物联网会带来网络安全问题,但另外37%的人认为这种担心只是炒作而已。

根据Infoblox的调查显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对象和IP地址被添加进来,网络团队需要追踪其网络上的情况,同时也要记住所有这些对象和IP地址都是企业IT基础设施中的潜在薄弱环节。”

IT专业人士都看到了BYOD趋势的兴起,而IoT将会让他们很难追赶上添加到企业网络的设备的速度。56%的受访者表示,IT管理人员很难控制IoT部署的位置,45%的受访者称他们没有从业务线工作人员获得关于部署的足够的信息。然而,74%的受访者称他们的业务已经整合到IoT业务计划。

对于物联网,IT领导现在可以做的就是确保他们参与到IoT部署的早期规划中,在任何购买决策之前,他们还可以重新调整网络访问政策来确保新设备和系统连接不会给网络资源或安全带来威胁,并确保网络任务自动化,并且部署或扩展其IPv6计划来确保IPv4地址的短缺不会减缓他们的物联网工作。

物联网将大量非结构化的大数据发送到公司和基于云的系统中,这些系统收集这些数据以报告每辆卡车和货物的状态,并发送可查询以进行分析的大量信息,毫不奇怪,物流公司和卡车司机自身在跨美国运输货物时已迅速变得依赖于这些系统,并且运营效率也得到了提高,物联网附带的安全风险包括物联网为黑客提供的系统的切入点,以及当黑客入侵其他系统时物联网所带来的风险,然后所有物联网和周围的操作必须手动进行,这使安全性和风险管理成为公司应解决的IoT战略的关键要素。

1信号泄漏与干扰

2节点安全

3数据融合与安全

4数据传送安全

5应用安全

 物联网面对的安全问题

根据物联网自身的特点,物联网除了面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传统网络安全问题之外,还存在着一些与已有移动网络安全不同的特殊安全问题。这是由于物联网是由大量的机器构成,缺少人对设备的有效监控,并且数量庞大,设备集群等相关特点造成的,这些特殊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取代人来完成一些复杂、危险和机械的工作。所以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多数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景中。那么攻击者就可以轻易地接触到这些设备,从而对他们造成破坏,甚至通过本地操作更换机器的软硬件。

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感知节点通常情况下功能简单(如自动温度计)、携带能量少(使用电池),使得它们无法拥有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而感知网络多种多样,从温度测量到水文监控,从道路导航到自动控制,它们的数据传输和消息也没有特定的标准,所以没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

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核心网络具有相对完整的安全保护能力,但是由于物联网中节点数量庞大,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播时,由于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使网络拥塞,产生拒绝服务攻击。此外,现有通信网络的安全架构都是从人通信的角度设计的,并不适用于机器的通信。使用现有安全机制会割裂物联网机器间的逻辑关系。

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设备可能是先部署后连接网络,而物联网节点又无人看守,所以如何对物联网设备进行远程签约信息和业务信息配置就成了难题。另外,庞大且多样化的物联网平台必然需要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否则独立的平台会被各式各样的物联网应用所淹没,但如此一来,如何对物联网机器的日志等安全信息进行管理成为新的问题,并且可能割裂网络与业务平台之间的信任关系,导致新一轮安全问题的产生。

传统的网络中,网络层的安全和业务层的安全是相互独立的,就如同领导间的交流方式与秘书间的交流方式是不同的。而物联网的特殊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物联网是在现有移动网络基础上集成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带来的,也就是说,领导与秘书合二为一了。因此,移动网络中的大部分机制仍然可以适用于物联网并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性,如认证机制、加密机制等。但还是需要根据物联网的特征对安全机制进行调整和补充。

1物联网中的业务认证机制

传统的认证是区分不同层次的,网络层的认证就负责网络层的身份鉴别,业务层的认证就负责业务层的身份鉴别,两者独立存在。但是在物联网中,大多数情况下,机器都是拥有专门的用途,因此其业务应用与网络通信紧紧地绑在一起。由于网络层的认证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其业务层的认证机制就不再是必需的,而是可以根据业务由谁来提供和业务的安全敏感程度来设计。

例如,当物联网的业务由运营商提供时,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层认证的结果而不需要进行业务层的认证;当物联网的业务由第三方提供也无法从网络运营商处获得密钥等安全参数时,它就可以发起独立的业务认证而不用考虑网络层的认证;或者当业务是敏感业务如金融类业务时,一般业务提供者会不信任网络层的安全级别,而使用更高级别的安全保护,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做业务层的认证;而当业务是普通业务时,如气温采集业务等,业务提供者认为网络认证已经足够,那么就不再需要业务层的认证。

2物联网中的加密机制

传统的网络层加密机制是逐跳加密,即信息在发送过程中,虽然在传输过程中是加密的,但是需要不断地在每个经过的节点上解密和加密,即在每个节点上都是明文的。而传统的业务层加密机制则是端到端的,即信息只在发送端和接收端才是明文,而在传输的过程和转发节点上都是密文。由于物联网中网络连接和业务使用紧密结合,那么就面临到底使用逐跳加密还是端到端加密的选择。

对于逐跳加密来说,它可以只对有必要受保护的链接进行加密,并且由于逐跳加密在网络层进行,所以可以适用于所有业务,即不同的业务可以在统一的物联网业务平台上实施安全管理,从而做到安全机制对业务的透明。这就保证了逐跳加密的低时延、高效率、低成本、可扩展性好的特点。但是,因为逐跳加密需要在各传送节点上对数据进行解密,所以各节点都有可能解读被加密消息的明文,因此逐跳加密对传输路径中的各传送节点的可信任度要求很高。

而对于端到端的加密方式来说,它可以根据业务类型选择不同的安全策略,从而为高安全要求的业务提供高安全等级的保护。不过端到端的加密不能对消息的目的地址进行保护,因为每一个消息所经过的节点都要以此目的地址来确定如何传输消息。这就导致端到端加密方式不能掩盖被传输消息的源点与终点,并容易受到对通信业务进行分析而发起的恶意攻击。另外从国家政策角度来说,端到端的加密也无法满足国家合法监听政策的需求。

由这些分析可知,对一些安全要求不是很高的业务,在网络能够提供逐跳加密保护的前提下,业务层端到端的加密需求就显得并不重要。但是对于高安全需求的业务,端到端的加密仍然是其首选。因而,由于不同物联网业务对安全级别的要求不同,可以将业务层端到端安全作为可选项。

由于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开始加速,对物联网安全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明确物联网中的特殊安全需求,考虑如何为物联网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护,这些安全保护功能又应该怎么样用现有机制来解决?此外,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机器间集群概念的引入,还需要重点考虑如何用群组概念解决群组认证的问题。

目前物联网的发展还是初级阶段,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概念,其具体的实现结构等内容更无从谈起。所以,关于物联网的安全机制在业界也是空白,关于物联网的安全研究任重而道远。

以上就是关于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因素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因素有哪些、保护物联网安全的四种方法、实施物联网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