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卡可信吗

物联网090

物联卡可信吗,第1张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讲网上卖的流量卡究竟可不可靠,一起来看看吧。

01

什么是物联网卡

由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提供的4G/3G/2G卡。硬件和外观与普通SIM卡相似。加载针对智能硬件和物联网设备的专业化功能,采用专用号段和,满足智能硬件和物联网行业对设备联网的管理需求,以及集团公司连锁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应用需求。

02

物联网卡满足了用户对低功耗/长待机、深覆盖、大容量等低速率的业务要求,;可应用于移动性较差的静态业务或非连续移动、实时传输数据等场景。

03

因为现在的我们的手机使用一些软件的时候都是需要流量的,于是现在的很多人都在网上买一些号称是流量卡的手机卡,这些卡据说是其中的流量十分之多并且便宜,但是可以看出从中的骗局。

04

调查显示这样的手机卡自然是不可靠的,网上购买的流量卡不可靠主要是因为这些手机卡大部分属于物联网卡,用于个人手机很容易被锁卡,并且售后得不到保障。

05

所谓的物联网卡就是三大运营商发给企业用户用于智能设备的联网,有独立的号段,没有月租,流量费也很便宜,外观和我们普通的手机卡是一样的,一般来件这些手机卡都是用在共享单车或是一些智能设备之上用来进行联网的,由于这些卡没有月租并且流量便宜,所以被一些人当做流量卡出售。

06

但是这些物联网卡的充值渠道并不是所对应的运行商,我们如果要进行卡片的充值、查询等均需要通过代理商,所以假如卖给我们这些卡片的代理商不见了的话我们的这张卡也就用不了了,所以说其实是很不安全的。

07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我们的手机卡都是实名制的,而将这些没有实名的物联网手机卡用于手机之中一旦被发现就被被锁卡然后就用不了了,所以很多人买了这种手机卡没用几个月就不能用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08

所以说购买这样的物联网卡作为手机流量卡的风险是十分之大的,因为这样的手机卡不但充钱和查询十分的麻烦并且还随时面临着被封号的风险,所以说还是不建议大家购买这样的手机卡,现在的无限流量套餐并不是很贵,建议大家还是到正规的营业厅之中办理自己所需要的流量套餐比较好。

联通物联网卡被盗用会对自己有危害。物联网卡可以设置停用,后期通过技术服务追回。智宇物联网卡的后台可以设置自动告警,出现异常通过短信或者邮件方式自动告警,这样的话可以提前避免被盗用的风险。物联网卡也是由三大运营商推出的一种广泛用于智能领域的智能卡,物联网卡专网专用(独立网元),比传统普通流量卡安全性高出许多,这点完全不必担心。

注意事项

手机卡被别人使用,可能会泄露你的隐私,还会让你的财产有所损失。如果使用你手机卡的人很会的话,也是有可能被拿去办理贷款的。

被别人拿去做各种会员登记,办理各种会员卡,然后被二次卖出,从而更广泛泄露手机号码;银行卡里的钱有损失的风险,通过身份证号和绑定的手机号,骗子完全可以复制出一样的手机号,从而导致银行卡里的财产损失。

如今城市里的大型楼宇和商场不断增多,在城市大型楼宇内部,由于人员密度大、空间封闭性高、火灾危险源多、诱因复杂等特点,发生火灾的概率较大。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建筑体量大,消防设施多,消防队员在火灾情况下,不能及时找到和运用建筑的固定消防设施灭火。

二是现场环境复杂,通道众多,无法第一时间准确找到最近的安全出口,发生火灾后人员疏散困难,无法准确了解需要救援的人员位置和数量,不能确定灭火人员的位置,因此不能实施准确的灭火救援整体指挥。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群死群伤局面。

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对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进行全时段全动态监测监控。在发生火情时,推送火情信息给所有人员,通过手机APP指引人员有序疏散逃生。同时,消防人员可通过手持终端,快速准确获知需要救援的人员数量、位置及消防设施、设备的信息,为制定高效的救援方案提供科学数据参考,有助于整体调度,及时实施对被困人员的救助和充分发挥现场消防设施的效能,从而有效防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另外,如何运用物联网去减少城市火灾风险,举个例子:

如果我们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监测,将楼宇的所有设备、物体监测起来,对每一个物体设定一个燃点,一旦有燃烧的趋势就想附近的行人、119报警,并喷水降温防止延烧;另外如果已经开始燃烧,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测楼宇的火势,一旦有火苗发出,立即触发楼宇的消防系统喷水灭火,控制火势发展,可以大大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在电子人物联网有更专业的解决方案,或许能解决你的疑问。

责任信息学是一门研究责任信息化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管理学的延续和数智化时代的创新扩展,也是中国人自己的创新。落地是“责联网”,相当于物联网在升级版,可详见后面。

适合:各类管理人员及研究人员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技术是为管理服务的,作者提出“管理就是管责任,治理就是治风险”,更好地从责任角度将技术用于管理,并且逐步提升:

第一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体系框架

先在安全生产得到应用,配合《安全生产法》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

第二步: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改革中的应用

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改革的出发点是优化和重构“责权利”内涵和关系,这也是责联网和责任信息学的着力点。所以很有必要借助于本书来优化组织、提升竞争力、加强创新尤其是认知创新和业务创新。

第三步:智能化

从人工智能的算法可解释性,到算法的负责任性评估,都是一种飞跃。

当前《责任信息学》书籍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人类的进步史是一部责任史。本书系统地将责任和信息相结合,将看上去抽象的责任变成可以管理的对象,为提升目标等运营能力提供了人人尽职尽责的管理机制。

1)对责任信息学的深入浅出描述:从责任研究的过程、范围进行了系统阐述;然后从信息存取控制的角度提出了责任信息空间,建立了责任信息模型;通过构建责任大数据实现量化责任闭环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责任大数据构成的责任知识形成更系统的大数据成果;进而通过责任智能计算可以更好地实现全方位的责任精细化管理。

2)责联网实践:构建了各种责任工具,用于会议责任管理、对下级快速激励或问责、个人尽职尽责管理等;以安全责任管理方式来实现一个相应的应用场景;并对应用中的风险管理进行了风险责任管理的提升;并通过责联网进行了平台设计,以及对产品进行了责联化设计。

3)新基建、新经济的扩展应用: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文化管理方面结合了责任管理,克服了这些方面在实际应用中的风险,使得落地更有价值。

目录

1、            绪论

11为什么要做责任研究

12对责任研究逐步深入

13法治社会和责任政府的关系

14责任信息学的范围

2、            责任信息空间

21从信息级存取控制到认知级

22权责对等

23责利对等

24责任分类

25责任层次信息化

26 与KPI、OKR的综合对比

3、            责任大数据

31 责任集数学

32责任边界

33量化明责

34量化履责

35量化问责、追责

36量化减责

4、            责任知识挖掘

41岗位个性化评估

42利益链知识层次

5、            责任智能计算

51责任综合评估

52责任边界计算

53责任知识挖掘

54 责任目标分解

6、            责任管理工具

61会责

62责管通

63尽责宝

64岗位责任大数据管理

7、            安全责任管理

71 要解决的问题

72 安全主体责任

73 监管责任

74 领导责任

75 消防安全为例综合管理

76 安全责任文化

8、            风险责任管理

81 风险致因

82 各种风险

83 风险责任评估

84 物联网风险责任管理

9、            责联网及责任设计

91 责联网概述

92 责联网总体架构

93 责联网层次

94 责联网平台的综合

95 责联网应用架构

96 责任综合设计

10、         大数据治理责任

101 大数据治理

102 大数据治理中的风险

103 大数据治理的岗位责任管控体系

104 数字孪生的岗位责任管控体系

105 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治理

106 智慧企业的大数据治理

107 大数据治理的责任大数据

11、          责任区块链

111 区块链和责任管理

112人和人之间的责任区块链

113 人和组织的责任区块链

114 人和设备的责任区块链

12、         人工智能责任计算

121 人工智能和机器智能

122 有责任行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123 人机协同和责任智能

124 责任意识的智能化

125 智能认知和强人工智能

13、         责任文化及文化智能

131 可量化的责任文化

132 干部及员工责任评测边界及培训课程

133 责任综合评分依据

134人力资源水平评估表

135 评估及提升

136 文化智能

附录1:某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体系

第三章 组织架构

第四章 安全生产责任

第五章 过程管理、考核、问责和奖惩

第六章 应急处置预案与演练

第七章 教育、培训及文化

第八章 附则

附录2 推进消防监管责联网应用的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 责任来源及责任单

第三章 社会单位关键岗位责任

第四章 执法责任

第五章 信息集成

第六章 附则

附录3 会责软件介绍

附录4:尽责宝软件介绍

举一个例了,智能家居的运用。如果黑客侵入了某家网络,可以远程监控家里的所有接入设备(包括摄像设备),那么个人隐私会完全暴露。再举一个例子,智能交通,如果交通控制系统被黑了,会造成交通瘫痪。

物联网三大困境:规模局限、功能局限、互通局限。物联网平台“没有商业模式”背后,是连接规模、平台功能、互联互通等三方面的局限综合导致的。

虽然各大市场研究机构都给出了十分乐观的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和增长速度,但受制于物联网自身的碎片化,设备种类多且杂乱,对接平台的标准和协议缺乏高效统一;同时,因平台定义太过宽泛,数量巨大,因此对于一家平台而言,很难轻易享受到如此巨量的终端红利。

根据不断更新的物联网平台定义,它所具备的功能包括: ICP(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CMP(连接管理)、DMP(设备管理平台)、AEP(应用使能平台)、BAP(业务分析平台)等。其中,越往后其入门槛越高,对技术和运营也提出更高要求,也更偏向于垂直行业的深入,在产业链中价值也相应拔高。但是,目前全球超过 400 多家的平台商中,真正具备 AEP 和 BAP 能力,给软硬件开发带来技术福利、给企业业务优化升级带来实质洞见者,或许不到一成。大量只具备连接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平台都被冠以“物联网平台”之名,如果没有规模支撑,它们正是平台这一轮大浪淘沙中最先被淘汰的一批。

此外,物联网设备与平台的互联互通(实质平台之间互通)问题,也是制约其规模爆发的大难题。对于大多数通用型物联网平台而言,虽然所提供功能和价值趋同,但接入协议和方式并不相通(当然,除技术问题外,更多的是基于商业利益考量)。这就导致物联网设备商/软件服务商只能将其业务“绑定”在单一云平台上,与上下游的合作减少了选择,增大风险。若要再接入其他平台则又需投入一次开发成本,对于“简化”企业数字化转型而言,实为南辕北辙。

以上就是关于物联卡可信吗全部的内容,包括:物联卡可信吗、联通物联网卡被盗用会对自己有危害吗、如何运用物联网去减少城市火灾风险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