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制造的基本现状和基本架构是什么

物联网0159

我国智能制造的基本现状和基本架构是什么,第1张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迅速、发展战略清晰。2016年12月8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颁布。根据《规划》,2025年前,我国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规划》要求到2020年实现四个具体目标:

目标一: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30%。

目标二:发展基础明显增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制(修)订智能制造标准200项以上,面向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及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初步建立。

目标三: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培育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基本建立。

目标四: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著。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运营成本、产品研制周期和产品不良品率大幅度降低。

宏观地看,制造业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近年来,制造企业数字化基础能力稳步提升,制造业企业设备数字化率和数字化设备联网率持续提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的数据,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471%、495%、410%,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93%。数字化率指标直接反映了我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进展速度。

我国已经形成系列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根据赛迪研究院对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分布的研究成果,我国已形成以“一带三核两支撑”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分布总体格局。环渤海核心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等省市,是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其中,北京以先进制造业高科技研发为主,天津以航天航空业为主,山东以智能制造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为主,辽宁则以智能制造和轨道交通为主。长三角核心地区以上海为中心,江苏、浙江为两翼,主要在航空制造、海洋工程、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较突出,形成较完整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产业链。珠三角核心地区的先进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和江门等地,集群以特种船、轨道交通、航空制造、数控系统技术及机器人为主。中部支撑地区主要由湖南、山西、江西和湖北组成,其航空装备与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实力较为突出。西部支撑地区以川陕为中心,主要由陕西、四川和重庆组成,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中国制造业主要领域发展情况:

以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和半导体产业为例

(1)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的结合: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

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其中,工业互联网又是这个融合过程中的核心。工业互联网与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正相关。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分别为557%、473%,占GDP比重分别为15%、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67%、99%。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带动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分别为135万个、206万个。从这个数据来看,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形成全新的动能。

工业互联网发展存在三大痛点。我国工业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标准架构还在探索之中,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技术、人才、安全等方面存在瓶颈和短板,推广应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并存,需要保持耐心、稳中求进。具体而言,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数据流动与融合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设备互联互通信息孤岛问题。例如,一条生产线涉及大量不同的设备底层通信和数据交互协议等,要实现设备之间有效的数据流动和融合,难度较大。其次,在目前的人工智能发展阶段,对依托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智能化自动决策依然是有难度的。最后,工业互联网设备的专用软件难以通用也是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较大瓶颈。

二是对成本和安全问题考虑不足。一方面,存在成本问题。例如,工业互联网安全涉及专业人员、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存在安全挑战。例如,工业互联网的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风险等。

三是工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依然需要摸索。工业互联网行业标准多,涉及各个制造业的垂直领域,专业化程度高,难以找到通用的盈利和发展模式。

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就工业互联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由此看来,从2020年开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工业互联网会是智能制造最为关键的国家战略。

(2)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

政策方面,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支持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1959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与约翰·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标志着机器人技术进入制造业。我国在1972年开始工业机器人研究,与美国相差仅约10年。1982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主要涉及喷涂、焊接等工业流水线上机械手的研发。“863计划”启动后,我国开始大力支持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十五”规划(2001~2005年)期间,我国开始发展危险任务机器人、反恐军械处理机器人、类人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等。“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期间,开始重点关注智能控制和人机交互的关键技术。到“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智能制造”开始正式全面提上国家战略。2016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开始进一步完善机器人产业体系,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提升应用集成能力。

技术方面,我国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但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011年至2020年,国内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专利数量快速增加,年平均申请量为170092件,年平均增长率为3953%,最高年增长率为7967%(2016年),2018年的年度申请量最高,申请数量为37853件。我国机器人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说明了2011年以来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但我国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技术国产化率依然较低,制约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我国工业机器人机械本体国产化率为30%、减速器国产化率为10%、控制器国产化率为13%、伺服系统国产化率为15%;而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成本结构中,伺服系统、控制器与减速器这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比超过了70%。核心零部件因为技术壁垒高,国产化程度低,主要依赖进口,因而成本占比较高。例如,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在采购减速器时,由于采购数量较少,难以产生规模效应,面临国际供应商议价权过高问题,相同型号的减速器,中国企业采购价格是国际知名企业的两倍。

需求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智能制造加速升级,使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迅速增长。根据2019年8月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需求依然旺盛,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保持向好发展,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另外,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在2017年达到97台/万人,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并将在2021年突破130台/万人,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如图1所示,从长期来看,制造企业对工业机器人仍有巨大需求,机器人价格下行的态势也将延续。在“量增价降”综合因素作用下,工业机器人本体销售额平稳增长,预计到2023年将达2658亿元。此外,随着部分西方国家对华扼制战略的推进,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加快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国产替代。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销售方面,从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情况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在加速,国际市场竞争力在加强。一是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逐步增长,国产替代加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研究报告,随着我国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提升,与外资品牌机器人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例如,2019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在市场总销量中的比重为3125%,比2018年提高337个百分点。另据民生证券研究的研究报告,“2011~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速达251%;其中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由约800台增加至约5万台,复合年均增长率达583%,高于国内整体销量增速约33个百分点;同期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上升约26个百分点。”二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迅速,国际市场份额在提升。2015~2020年,我国国内工业机器人出口量由2015年的12万台提升至2020年的81万台,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65%;出口量在全球占比由46%提升至204%,增长约16个百分点。

(3)高端数控机床依然是我国的短板

高端数控机床与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发展依然相对落后,这也是制约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短板。有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排名前10的数控机床企业中,来自日本的山崎马扎克公司以528亿美元的营收排名第一,德国通快公司以424亿美元排名第二,德日合资公司德玛吉森精机以382亿美元排名第三,其后分别为马格、天田、大隈、牧野、格劳博、哈斯、埃玛克,这10家高端机床企业没有一家是中国的。

我国对进口机床有着较大的需求。根据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2015年至2019年,我国进口的数控机床合计达29914台,进口总额达978亿元。此外,我国高端机床及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截至2021年,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系统市场占有率不足30%。国产精密机床加工精度目前仅能达到亚微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1~2个数量级。因此,在供需矛盾之下,我国高端机床的自主化、国产替代任务依然艰巨。

具体而言,我国高端数控机床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端机床的精密数控系统主要来源于日本、德国,国产数控系统主要应用于中低端机床,国产高端机床精密数控系统自主供给依然缺乏;二是主轴主要来源于德国、瑞士、英国等国,国产企业已具备一定生产能力,但技术仍需迭代提升;三是丝杠主要来源于日本,国内相关技术较多,但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四是刀具主要来源于瑞典、美国、日本等国,国产刀具材料落后,寿命和稳定性不高,平均寿命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3~1/2。

(4)半导体发展进展

半导体市场需求占全球第一,但国内供给能力有限。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根据Statista全球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截至2012年,我国半导体市场需求份额首次过半——占全球半导体总需求的525%。根据赛迪顾问2021年6月1日公布的《2021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趋势白皮书》的数据:“从区域结构来看,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2020年,中国市场占比最高达到344%。美国、欧洲、日本和其他市场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17%、85%、83%和271%。”

但是,同时我国半导体自给自足能力严重不足。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公布的可查数据,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度达2271亿美元,而同年我国石油进口原油38101万吨,金额为116469亿美元,集成电路进口额远超石油进口额。中国半导体生产一直不能满足国内半导体消费需求。根据法资知名市场调查公司博圣轩(Daxue Consulting)2020年10月的数据,“自2005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半导体的最大市场。然而,在2018年,中国的半导体消费总量中,只有略多于15%是由中国的生产提供的”。根据彭博社的数据,2020年中国芯片的进口额攀升至近3800亿美元,约占我国国内进口总额的18%。到2021年上半年,国内半导体领域的供应缺口依然未缩小。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1年1月至5月,我国进口集成电路26035亿个,同比增加30%。由此看来,截至2021年上半年,国内半导体供给能力依然有限。

我国部分半导体产业领域已具备国际竞争力,但缺乏高端芯片生产能力。半导体产业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布式设计、制造和封测。2021年3月1日,国新办举行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十三五’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总体是非常骄人的,产业规模不断增长。据测算,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884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20%,为同期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增速的3倍。技术创新上也不断取得突破,制造工艺、封装技术、关键设备材料都有明显大幅提升。”

在半导体产业制造领域,国产自主创新替代在全面加速。根据国盛证券2020年6月的报告,我国国内半导体制造已基本完成从无到有的建设工作。例如,中微公司介质刻蚀机已经打入5nm制程;北方华创硅刻蚀进入SMIC28nm生产线量产;屹唐半导体(Mattson)在去胶设备市场的占有率居全球第二;盛美半导体单片清洗机在海力士、长存、SMIC等产线量产;沈阳拓荆PECVD打入SMIC、华力微28nm生产线量产;2018年ALD通过客户14nm工艺验证;精测电子、上海睿励在测量领域突破国外垄断等。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缺乏7nm及以下的高端芯片的稳定、规模化生产能力,华为当前遇到的困境也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此,我国距离实现高端芯片的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晶圆生产能力发展迅速,已形成相对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但产业结构失衡。我国在半导体生产材料——晶圆制造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大陆晶圆产能占全球晶圆产能153%的份额,已超越北美(北美占全球晶圆产能的126%),成为全球第四大晶圆制造地区(第一名为中国台湾,占214%;第二名为韩国,占204%;第三名为日本,占158%)。

半导体材料制造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海思半导体是我国IC设计企业龙头,2016年销售额达260亿,是国内最大的无晶圆厂芯片设计公司。海思半导体的业务包括消费电子、通信、光器件等领域的芯片及解决方案,代表产品为麒麟系列处理器等。2020年10月22日,华为在HUAWEI Mate 40系列全球线上发布会上发布的麒麟9000芯片,采用了5nm工艺制程。据报道,麒麟9000在多个参数上超越骁龙865、苹果A14等竞争对手。但是,麒麟的加工生产仍然需要海外公司代工,因此麒麟芯片的供应会受到“美国的芯片禁令”等国际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半导体产业结构上还存在发展

均衡的问题,难以完全自给自足。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细分趋势非常明显。较诸之前设计、制造和封测在同一公司完成的IDM模式,这三个环节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专业企业分工。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走向分工的过程也是半导体产业链全球化的过程。以1996年为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半导体产业受制于国际和国内政治因素,与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摩尔定律”速度完全脱节。但在1996年之后,通过“908”“909”工程等系列战略推动,加上进入21世纪以来全产业链的系列配套发展,我国半导体产业体系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当前中国已跃升为晶圆代工产业全球第二大国。从中国半导体产业技术发展进程看,中国半导体制造工艺从落后3代以上,缩小为仅落后1~2代。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芯片制造环节,虽然有“908”“909”工程以及最近十余年来国家的大力推动,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落后依然不容置疑。必须承认,整体的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设计企业少而弱,制造方面虽有半导体巨头纷纷设厂,但以封装测试为主,而且由于国外政策的限制,制造工艺均落后于国外。至于制造设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这些问题我们依然要面对,而且还需要深入分析和挖掘原因。

04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智能制造业人才紧缺,需加快培养相关人才。我国智能制造面临人才缺口大、培养机制跟不上、现有制造业人员适应智能制造要求的转型难度较大等问题。

一是整体人才缺口大。我国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有关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50万,人才需求量也必定会在智能制造不断深化中变得更大。

二是人员流动性大,且刘易斯拐点后人口红利在缩小。不仅是人才缺口大,制造业人员流动性也很大。根据中金公司的调研,在跨过刘易斯拐点后,制造业劳动力市场中需求方的议价能力下降。例如,有纺织企业反映2012年以来企业在国内就面临基层员工招不进来、大专生留不下来的情况;另外,有些汽车配件企业希望可以留住熟练工人,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部分四川、重庆的工人可能选择不再回来,过去几年的产业内迁也使很多中西部劳动力选择就近就业。

三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创造的新职位需要新型技术人才,但传统就业人员并不一定能在短期内转型并适应新职位需求。以工业互联网为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工业互联网相关职业在不断涌现。2019年、2020年国家发布的29个新职业中,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达到13个,如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占新增职业的448%。要胜任这些新职位需要较高、较新的知识储备,原有传统制造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满足这些新岗位的技能需求,需要时间培养。

以上都是智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建立更为健全的在职教育体系、提供在职教育的认可度和含金量。制造业是就业的重要领域,相关人员的转型升级是迈向智能制造的前提。在人才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在职人员“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制造业智能化人才培养比较务实的路径。同时,用人单位也要抛弃对在职学习的成见和歧视,避免“唯学历论”,要根据制造业实际需求和个人能力来选用人才。

另一方面,制造业人才使用面临“Z世代”挑战。“Z世代”是美国及欧洲的流行用语,意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统指受互联网、即时通信、短信、MP3、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很大的一代人。面对时代变化,制造业传统的用人管人方式需要转变,使年轻一代能够留得下来、干得下去,能够越干越有希望。

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细化明确责任体系。工业互联网作为智能制造的“血脉”,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智能制造的安全。工业互联网和制造系统具有高度集成的特征,而这些集成使智能制造系统更容易受到网络威胁的攻击。2019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两大总体目标:一是到2020年年底,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二是到2025年,制度机制健全完善,技术手段能力显著提升,安全产业形成规模,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面临的威胁较为严峻。2020年1月至6月,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与风险预警平台持续对136个主要互联网平台、10万多家工业企业、900多万台联网设备安全监测,累计监测发现恶意网络行为13563万次、涉及2039家企业。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工业互联网虽然总体安全态势平稳,未发现重大工业互联网安全问题,但对工业互联网基础性设备和系统的攻击正在增多,攻击范围、深度都在扩张,未来工业互联网面临严峻安全挑战。

工业互联网安全问题难以避免地会随着智能制造升级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相关的防范体制机制是关键所在。《指导意见》特别强调,到2020年年底,“制度机制方面,建立监督检查、信息共享和通报、应急处置等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构建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制,制定设备、平台、数据等至少20项亟需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探索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体系”。由此可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我国相关主管部门对工业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部门协同联防联控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而细化工业互联网各领域、各环节的责任体系,是多部门合作防控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加强相关标准建设的同时,也要进一步细化相关安全体系的职责,需要将防范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主管部门。

半导体、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的国产替代需要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议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加强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联动,通过提高国家系统自主创新能力来推动关键领域的技术瓶颈突破。半导体、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这些领域在技术路径上是密切相关的。例如,这三个领域在传感器、控制系统、各种智能芯片模块方面均有相似或共同的技术栈。我国要提高这些领域的国产替代率,不是依靠个别技术突破能够实现的。半导体、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突破需要依托国家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国家层面,目前这几大领域主要依靠相关部委和地方产业政策支持,但缺乏中央的统一战略。建议立足于国家整体系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中央层面明确具体的责任人,统筹半导体、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领域自主创新问题。通过中央层次的统筹,在不断改革中建立与解决当前半导体、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问题相适应的国家系统自主创新机制,建立制度化的创新突破能力,推动我国智能制造迈上新的台阶。

加快智能制造升级发展,需进一步激活民营企业活力,完善相关市场竞争和退出机制。一方面,未来我国企业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在国企做大做强的同时,民营制造业发展的动能不容忽视。2018年以来,我国对于行政性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影响问题已有较深入的认知,特别是政策刚性对民营企业生命力的影响问题,需要长期警醒。此外,我国智能制造同时也要为“小微民营企业”预留发展空间,引导和促进小微企业形成或者融入产业链。

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制造业领域已经不是幼稚产业,保护与竞争、政策支持和市场退出机制等需要并行推进。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国半导体芯片需求当前已经占据全球第一,除了芯片制造还与国际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在晶圆材料生产、封测和电子产品制造方面的全球竞争中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结合美国的半导体产业经验,在行业发展早期是需要产业政策扶持的,但是随着产业自身发展的不断成熟,要逐步从产业政策推进向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结合的方式过渡,适当引进竞争机制,淘汰落后产能,为有竞争力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空间。因此,我国半导体行业最终仍需面对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的较量,长期的竞争与较量将是常态。

提升学历要报什么专业?在选择专业时,建议大家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或者工作内容进行选择,这样可以使自己更主动的去学习专业知识,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1、会计专业:现在社会,不论大小企业都离不开会计专业,正因为会计对于各个企业非常重要,所以会计专业也是社会需求很大,就业率较高,并且工作较为稳定;

2、英语专业:由于我国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国家对于英语类专业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并且想要进入外企的话,熟练的运用英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学习英语专业不仅可以帮助自身容易的找到好的工作,还可以帮助自身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3、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并且就业率较高,由于社会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业很大,所以市场营销专业比较好找工作,对学历要求不是很高,市场营销主要对于营销能力要求比较高;

4、计算机专业:如今,我国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国家以及各大互联网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大,所以选择计算机专业不仅求职环境较好,而且待遇也很可观。

现在就业越来越难,要求越来越高,有很多学历不高的小伙伴,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而还没毕业的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又在操心如何报考专业和提升学历的问题,今怎样读专业才好找工作,天大牛就给大家分析下6个比较有前景的专业,适合自考生和高考生,大家可以看下,真的值得一报。

1、护理学专业

此次战疫,让医护人员走进了大家的心里,这个岗位的人才也将在未来得到很好的重视,人社部也直接通报,将要提高一线医护人员的工资水平,这就意味着,读护理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几年将得到更多的重视,也比较容易找工作,大家可以考虑报考,那个护理学学历。

2、汉语言文学专业

现在的不管什么行业,都会涉及到新媒体、短视频或者文案策划等职位岗位,而且这些岗位工资待遇也都不错,普通的刚入门专员都有4000+的工资,好一点的10K以上都有,而且这几年还是这些职位的发展阶段,而汉语言文学就是这些职业的对口专业,所以,想要提升学历的同学都可以报读。

3、学前教育专业

报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幼儿培训、幼稚园老师、小学老师,在中国,有句话叫做:再穷不能穷孩子。所以,现在分家长越来越舍得在孩子的身上下功夫,报名各种培训班,这就造就了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提升学历找好工作可优先考虑。

4、行政管理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一般都是政府单位办公室,后勤部门工作,或者在企业担任人事行政部门或者总裁办公室,从事日常请销假、办公室用品、企业培训等工作,也是必备的工作岗位,而且是企业的核心部门,很吃香,发展前景也很好,值得报读。

5、人力资源管理

每个企业都需要有的岗位一定非人力资源管理不可了,因为一般人才的招聘、人员的管理、薪酬绩效、劳动合同等都需要人力资源部门来统筹。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这个岗位的人员需求量很大,也就代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很吃香了,提升学历可参考报读。

6、英语专业

英语作为第一外语,也是很多人必须掌握的语言之一,也有很多就业方向,比如英语老师、公务员、翻译官、外贸业务员和文秘等等,精通英语的人毕竟不多,也就造成供应这个方面的人才不足,很好就业,特别适合女孩子报读。

想提升学历,却不知道该报什么专业?想拿高文凭,却又希望学习一门知识,让自己能力和学历提升两不误,却又不清楚,事实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擅长的类型去选择,才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一、根据自己的兴趣为标准

选择兴趣所在,避开不喜欢或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学科。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欢的领域在什么地方,那就缩小范围,看自己的兴趣是什么。

喜欢阅读和文化的,可以选择的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档案学、秘书学、社会工作、社会学、档案学、新闻学、法学等等

此类专业所学课程的特点:

1这类学科不需要学习数学。

2学科有大量需要记忆和背诵的内容。

3专业科目主观题,如简答、材料题居多。

喜欢动手操作机器、仪器或者喜欢工程,可以选择的专业有汽车服务工程、数控技术应用、建筑工程、石油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城镇规划与建设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房屋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等等

此类专业所学课程的特点:

1这类学科偏向工科。

2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虽然考试是笔试,但没有动手能力很难对知识有深刻理解。

3具有一定的技术功能。

喜欢语言类的,可以选择的专业有英语、日语、汉语言文学、韩国语(大专)等等

此类专业所学课程的特点:

1这类学科偏向文科,不用学习数学。

2这类专业课程都是以语言的听说读写和语言对应的国家文化为主,对语言的掌握有要求。

喜欢纯理工或者理工逻辑思维的,可以选择的专业有会计、金融、经济学、营养、食品与健康、财税、审计、应用化学、石油工程等等

此类专业所学课程的特点:

1这类学科偏向理科,不用学习语文等。

2这类专业课程都是具有较强的数学能力,特别是高等数学。

喜欢孩子的或者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可以选择的专业有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英语、教育管理、营养、食品与健康、物理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等

此类专业所学课程的特点:

1这类学科偏向基础学科。

2这类学科主要从业方向就是教师岗位,或者社会调查类工作。

喜欢艺术、设计和影视表演的,可以选择的专业有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室内设计、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动画、视觉传达设计、园林、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等等

此类专业所学课程的特点:

1这类学科偏向艺术。

2此类专业学习的科目偏向视觉相关的专业,还有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

具有医学背景,可以选择的专业有中药学、护理学、药学、营养、食品与健康、畜牧兽医、兽医、制药科学与工程等等

此类专业所学课程的特点:

1这类学科偏向于医学类,有数学、化学和生物基础学科成绩强的更有优势。

2有些专业有报考限制,如果并非从事本行业,具有医学行业的资格证或者大专学历非医学专业,是无法报考此类专业。

喜欢与他人沟通,有较强统筹能力的,可以选择的专业有销售管理、旅游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中英合作商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民航服务与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展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投资理财、监所管理、国际贸易、公安管理、教育管理、机场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交通运营管理、饭店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等等

此类专业所学课程的特点:

1这类专业偏向管理类。

2这类学科需要学习系统管理类的知识,未来就业方向都偏向于管理岗位。

性格内向,讨厌复杂人际交往,偏爱个人钻研的人,可以选择的专业有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工程、计算机通信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等等

此类专业所学课程的特点:

1这类专业偏向理科思维,而且偏向前沿的互联网硬件和软件技术,需要学习数学。

2这里专业科目的学习偏向逻辑思维,要求思维讲究逻辑性,思维上不可以太发散或者跳跃。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对于从事智慧城市体系业务的广大打工人,可能大部分对于智慧城市的了解都来自于公司自己的业务,和领导对政策的理解。我也一样,进入公司就有要对标的企业,和已经规划好的路线。

但其实自己对于智慧城市的基础信息还不够了解,这里就针对自己的了解,从基础规定到名词解读,从头进行梳理。

-----------------------

一、名词解读

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Modeling)城市信息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WMS(Web Map Service)网络地图服务

WCS(Wbe Coverage Service)网络覆盖服务

S3M(Spatial 3D Model)空间三维模型

I3S(Indexed 3D Scene)索引三维场景

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楼宇自动化系统或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IBMS(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智能化集成系统,是指在BAS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与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更高一层的建筑集成管理系统

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又称传感网,简要讲就是互联网从人向物的延伸

IOC(Inversion of Control)直译是“控制反转”,解释来说就是把复杂系统分解成相互合作的对象,这些对象类通过封装以后,内部实现对外部是透明的,从而降低了解决问题的复杂度,而且可以灵活地被重用和扩展。映射到智慧城市中,就是将各个系统分解成可以组合的功能,这些功能可通过ioc被上层的应用系统调用

AIOT=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AIoT融合AI技术和IoT技术,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来自不同维度的、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

二、一般规定

1、平台总体架构应包括自下而上的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以及标准规范体系、运维与安全保障体系;三个层次中的上层对下层具有依赖关系,两大体系对三个层次具有约束关系。

2、平台设施层宜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服务等基础软件及网络资源。

3、CIM基础平台建设统一管理CIM数据,提供数据和服务访问接口,满足业务协同、信息联动和应用延伸的要求。

三、国家级、省级、市级CIM平台衔接关系:

1、CIM基础平台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平台,三级平台实现网络联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2、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平台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三者之间纵向关系为:

       1)、监督指导:支撑监测监督、通报发布、应急管理与指导应用;

      2)、业务协同:支撑专项行动、重点任务落实和情况通报等应用;

      3)、数据共享:国家级、省级、市级平台应与同级政务系统进行数据共享,以及实现跨平台的数据共享。

      4)、国家级平台和省级平台应具备重要数据汇集、数据查询与可视化、统计分析、数据共享与交换、监测监督、运行管理和开发接口等功能。

今天先到这里,明天继续整理数据可视化、数据查询、数据接口的常规规范。

--------------------文章参考住建部发布的《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及技术标准》

暴雨袭击郑州市区,造成了道路严重积水等问题。城市排水系统在应对强降雨时呈现的问题,成为广大市民讨论的焦点之一。对此,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翟月修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相关原因。

2019年6月份以来,市区降雨量305毫米,常年同期2423毫米,偏多26%,降雨呈现分散性、区域性特点。其中8月1日17时至20时,郑州城区出现大到暴雨,据市气象部门统计,当日城区最大小时雨强达70毫米,是郑州市气象部门2010年开展小时雨强监测工作以来出现的最大小时雨强,远远超过城区市政管网设计排水标准。

城市雨污水管网老化、建设标准低,是导致城区道路积水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市城区现有雨水管道1240公里,多数管径偏小,老化严重,超过20年的有160公里,10~20年的360公里,现有排水设施、排水系统满足不了城市人口剧增、城市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

同时,近年来由于轨道交通及各种市政公用建设工程集中修建,各项工程对城市雨污水管网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扰动,导致管网排水能力下降。

另外,城区河道防洪标准较低。强降雨过程中,城区河道水位高于雨水出水口,形成泄洪瓶颈,如金水河沿河路段、东风渠莲湖东路段、七里河中州大道机场高速段等。部分小区、楼院雨污不分,大雨以上降雨时道路污水外翻,也增加了城市道路雨水管网的收排压力。

郑州将启动对明沟明渠、外围河道疏挖和改造:

针对以上问题,城管部门同时组织专人,检查督导积水隐患点整治进度,跟踪责任单位整改效果,今年共下达整改通知书11份,对745处各类隐患和重点区域、位置下达了防汛责任清单,210处重点隐患部位安装了管理责任公示牌。各责任单位先后通过铺设疏挖管道、翻修支管、增设收水井等工程性措施,整治积水点隐患49处。

对不具备实施工程性措施的积水隐患点,市城市防汛办公室要求各责任单位通过抽排、导流、人员盯守、打开收水井等管理措施,加快积水排放速度,对确实抽排不及影响通行的,明确要求及时发布断行信息,与交警部门联动,派专人现场疏导,保证市民出行安全。据不完全统计,汛前市区共疏挖雨水管道374公里,疏挖明沟14公里,疏挖收水井6万余座,累计安装窨井安全防护网近55万余套。

近期,城市防汛部门将集中统筹调配防汛物资车辆,增加移动泵车或水泵,组织更多人员对收水井开展再次疏挖,汛前尽可能将更大区域内收水井打开,安装防护框,安排专人值守,第一时间做好应急抢险处置等。

在远期措施方面,郑州将启动对明沟明渠包括外围河道疏挖和改造,推进城市河道整治提升,提升防洪标准,高标准实施市政管网建设和改造,进一步加大雨污水分流推进力度等。同时力争利用三年时间,依托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初步实现对城市雨污水管网、河道及重点区域的智能监测,使各类隐患发现、发布、处置更及时。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智能制造的基本现状和基本架构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我国智能制造的基本现状和基本架构是什么、提升学历要报什么专业、什么是智慧城市的产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