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全球物联网的十件大事

物联网0211

2018年度全球物联网的十件大事,第1张

导语: 迈入2019年,小隐带大家一起回顾2018年Top 10大事件。

1最大的物联网迈进:微软

自2015年宣布Azure IoT Suite以来,Microsoft凭借其Azure云产品和相关的物联网平台即服务,已成为物联网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在2018年4月,微软翻了一番,并宣布在4年内进一步投资50亿美元用于物联网技术。预计这些投资中的大部分将流入云服务,物联网操作系统和分析。在2017年宣布“Azure IoT edge”和“IoT central”等服务后,微软在2018年宣布的两项杰出的物联网服务是Azure Sphere和Azure Digital Twins。Azure Sphere是Microsoft针对连接微控制器供电设备的高度安全的端到端解决方案。Azure Digital Twins是一项服务,允许开发人员构建物理资产的数字复制品 - 这是在数千台设备上扩展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分析和其他元素的重要工具。

2年度消费者物联网故事:Sonos首次公开募股

物联网的2018年,另一个真正的成功故事首次亮相纳斯达克:扬声器制造商Sonos。Sonos于2018年8月1日上市,这家公司在2004年首次在CES上首次推出革命性的无线扬声器后,已有14年和45亿美元的资金Sonos是智能扬声器市场的首批进入者之一,它创造了消费者喜爱的高品质产品,并始终得到很好的评价。迄今为止,该公司已售出1900万件产品,目前全球拥有超过10亿户家庭,平均家庭目前大约购买3台Sonos产品,Sonos尚未满足全球99%以上的市场需求。

然而,Sonos上市后股价却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自2018年8月首次公开募股以来,该股票已下跌约40%,因担心大型智能家居巨头可能最终停止与Sonos合作而取代智能扬声器市场自己。

2018年的另一个消费者物联网IPO,智能家居相机制造商Arlo Technologies,对公开市场的介绍更为糟糕; 自首次公开募股以来,该股票下跌约50%。

两家公司都希望避免成为另一家Fitbit--物联网 历史 上最大的失败IPO之一。自2016年年中首次公开募股以来,Fitbit股价下跌超过70%,而纳斯达克指数上涨超过30%。

3讨论最多的合作伙伴:罗克韦尔自动化 - PTC

工业自动化巨头罗克韦尔自动化于6月份宣布对物联网平台,PLM和CAD软件领导者PTC进行10亿美元的股权投资。工业物联网社区对这一消息进行了大量讨论,因为人们一直在想罗克韦尔将如何应对其主要竞争对手西门子强大的物联网平台推动。

在2018年晚些时候,罗克韦尔展示了该公司现在如何依靠PTC提供物联网平台组件,作为新推出的 “由PTC提供支持的创新套件”的一部分。两家公司都希望进一步将其软件组件构建为集成的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4最富有争议的市场:中国

也许从 高通 - 恩智浦合并失败中可以推断出中国掌握权力的最明显迹象之一。2016年10月,总部位于美国的芯片制造商高通宣布将以4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联想 汽车 芯片恩智浦的领导者,成为半导体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然而最终并未落地。原因是:中国。此次收购已在包括欧盟和韩国在内的八个司法管辖区获得批准 - 但随着2018年美中之间的全球贸易争端升温,中国监管机构并未批准该交易。

还有一些与中国物联网公司的全球纠纷。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和电信公司禁止华为和中兴通讯。

与此同时,许多公司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例如,英特尔,西门子,瑞萨和myDevices都与阿里云合作,将他们的产品带到中国并开展联合创新项目。微软还扩展了其中国云基础架构,使本地Azure区域的数量翻了一番 。中国物联网创业公司的资金也大幅增加。

5最尬之跌落神坛:通用电气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8年7月30日,“工业互联网”的先驱通用电气公司正在寻求出售GE Digital及其IoT Platform Predix。

这一消息是在一系列负面事件的背后发生的,这些事件在过去几个月里震惊了公司。这包括数千名工人的裁员,其子公司GE Capital的财务困境,以及其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

就在两年前,该公司宣布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即到2020年成为“价值15亿美元的软件业务”,其中包括Predix单独销售的4B美元。

2018年12月,GE管理层最终决定采用不同的方法。本公司所售的现场服务管理软件ServiceMax其大部分股权,但决定给GE数字(与它Predix)一个全新独立的实体。2019年将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新实体的细节,以及它是否能够脱离GE过去几年收到的一些负面报道。

6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报告:贝恩公司 - 解锁物联网机会

8月,贝恩公司发布了一项名为“解锁物联网中的机会” 的研究。该出版物全面概述了600多个物联网终端用户和180个物联网供应商的优先事项,观点和挑战。它还将结果与2016年的类似调查进行了比较。其中,贝恩发现:

贝恩在后续网络研讨会中提供了更多见解,其中显示,与2016年相比,特别是工业客户对物联网计划的投资回报率更加清晰,并且“质量控制”被客户和供应商标记为其关键用例之一。

7最重要的政府倡议:加州网络安全法

在几次尝试向美国参议院提交物联网网络安全法案失败后,加利福尼亚州于2018年8月底跳楼,并成为第一个通过物联网网络安全法的州。

从2020年1月1日开始,任何“直接或间接”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制造商必须为其配备“合理”的安全功能,旨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或信息泄露。

虽然许多人承认这项法律是一个姗姗来迟的第一步,但大多数专家批评它过于肤浅和模糊。例如,物联网安全公司VDOO的高级产品营销经理Ruth Artzi 写道: “对于唯一密码的法律要求是一个很好的进展,但不幸的是,这还不够。[]应以更具体的方式定义法律,因为根据设备的性质和功能,“适当的”安全程序的要求过于模糊,没有真正的机制来验证供应商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

8最重要的连接性计划:5G网络

5G是2018年讨论最多的技术趋势之一,因为它承诺在速度和延迟方面有所改变。2018年也是第一个5G网络开通的一年。

2018年6月标志着5G标准的初步完成,尽管预计到2019年3月甚至更晚的时候仍会进行一些功能性修订。

2018年10月,Verizon Communications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在美国四个城市(洛杉矶,休斯顿,印第安纳波利斯,萨克拉门托)正式推出 5G网络的运营商。Verizon现在声称自己是“5G中的第一”,尽管它的竞争对手将其网络建立在专有的5G TF标准上,而不是官方的5G标准(由3GPP标准化)。

2018年12月,三家韩国运营商同时开通了商用5G网络。与Verizon的5G网络不同,它们的网络似乎基于3GPP标准,并且还为企业客户提供固定无线接入服务。

9最大的并购交易:IBM / Red Hat

物联网2018年看到了与物联网相关的大型交易。IBM 宣布有意收购价值34亿美元的红帽,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软件交易。该协议承诺IBM将在其竞争对手AWS,微软和谷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云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地位。借助Red Hat,IBM现在拥有自己的容器解决方案,强大的云软件堆栈以及在混合云设置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能力,允许跨多个云环境传输数据。IoT Analytics预计,混合和多云设置将在未来几年在物联网数据存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0最大的融资:View

除了上述基于物联网的终端用户应用资金增加的趋势外,第二个趋势是中国基于物联网的资金投入突然增加。总金额在1亿美元左右 - 考虑到处于早期阶段的融资企业,这一数字已经相当高了。

结语: 小隐在此也预祝您和您的团队在2019年取得成功!

回顾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从大机时代到PC时代,再到如今的云计算时代,技术变革一直是整个IT产业发展的驱动力。2011年,在云计算、虚拟化、移动互联网等主导技术的驱动下,市场风起云涌,IT产业也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新兴的主导技术势必颠覆原有的市场乃至产业格局,新生的市场机遇总会垂青那些具有深刻技术洞察力和商业判断力的企业。在变革的大潮中,企业的发展开始取决于它们能否将技术在恰当的市场窗口中兑现成商业价值。

在“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决定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透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在不同产业中引爆的市场机遇。2011年9月28日,以“新技术与应用推动产业变革”为主题的“2011中国计算机技术大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赛迪传媒与中国计算机报社承办,支持单位包括多家行业协会及产业联盟。来自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研发主管、企业的CIO和CTO、企业研究院技术与项目经理、高校资深研究人员以及新闻媒体等1000多人参与了本次大会。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许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方之熙,神州数码集团CTO、神州数码工程院院长谢耘以及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苏辉等知名专家及国内外众多IT知名企业代表参与了论坛讨论。透过政产学研企的互动互通,未来IT产业发展的脉络图已逐渐清晰……

中科院计算所

现状喜忧参半未来充满挑战

今天,信息化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规模不断增长。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的GDP高速增长,中国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在迅猛增长。在专利申请、新研发组织的建设方面,中国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应用方面,虽然中国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规模非常大,但在国际带宽出口等方面依旧处于较低水平。信息化建设的增长很快,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却依然落后。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虽然在过去十年内增长了六倍,但是还不到GDP的5%。在专利方面,我国增长较快,整体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已处于排名靠前的位置。不过,这种综合排名很大程度是依靠数量。在国际申请通过率方面,我国企业与国际上的一些大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人员和资金的投入也都在不断增长,但是一流的研究人员、科研人员还不多,很多技术还处于模仿和跟踪的水平;我们的论文和专利数量都在不断的增长,但高质量的论文比较少,核心专利的含金量有限。所以,我国信息产业还面临很多挑战。

虽然我们在人力、资金上都在不断增加投入,但这些资源如何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形成实质性的贡献还是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较少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造成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举步维艰,企业担心关键技术落入竞争对手手中,而科研人员则对产业理解的深度不足,企业对科研人员作用的理解也比较缺乏。

一些大的企业已经走到了技术的前沿,但很多关键技术还需要进行突破。华为公司最近和中科院计算所已经商定,在核心计算领域进行长期的战略合作。从这个例子中能够看到,企业单位和科研单位都要更明确自身的定位,善用技术长处或市场优势,加强合作。国家科研院所从企业的需求中可以发现重大的科学研究课题,也要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从中期和长期角度来看,不管是科研界还是企业界都应该明白,科研工作需要持续性。

中国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间里,虽然在应用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科研角度却没有做出非常重大的贡献。如果希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的基础研究强度非常高,才换来了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中国在这方面如何真正做到面向未来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工业时代,我们强调对知识产权的控制乃至于封闭的创新。21世纪,则需要更多强调开放式的创新。我们需要有一种更好的创新模式,支持我们的国家能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做出对产业有重大贡献的东西。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

新兴的嵌入式市场和中国的技术机遇

英特尔公司强调高科技,对技术的投入一向很大,去年的研发投入超过70亿美元。虽然是一个半导体技术公司,英特尔最大的投资却不在半导体生产线,而在R&D。英特尔研究院在2009年底重组,成立了五个研究院,其中由两个最大的研究院做CPU和基础研究,另外三个分别研究SOC、用户体验和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市场是一个增长非常快,规模近3350亿美元的市场。中国在三网融合、互联网、云计算方面都走在前沿,因此英特尔把嵌入式系统研究院放在中国。

新兴的嵌入式系统不再以通用为目的,而是针对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新型设备,实现无线互联,后端则是云计算支持的系统。这样的嵌入式系统有以下的特点:高度零散化,竞争激烈、发展快,对成本、功耗很敏感,追求普适和互联。

嵌入式系统的研究面临很多挑战:应用方面有大量的新兴程序和算法,不能照搬原有技术;通信方面,特别是无线通信,要考虑高效性和集中的可连接性;系统软件上,需要适用范围广泛的异构平台;系统硬件需要快速整合、优化和集成可充用组件;接口要有快速整合新外围设备的能力。

嵌入式系统与操作系统研发的要求不同,嵌入式系统要更多的考虑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在转变过程中(这很像30年前PC的转变过程),如何抓住机遇开发出好技术,如何在商业变化的过程中抓住商业机会,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硬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性能和灵活性也在不断演变。产品的性能和效用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必须要考虑技术扩展带来的效能提升和可承受的灵活性的冲击,而且小规模产量的定制化还会增加研发成本。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讲,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硬件的发展是否依旧会是这样,或是在某种程度上会有技术上的统一,这一点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从人类需求的角度来讲,用嵌入式系统一方面是消费、享受媒体,另一方面是交互――人机互动、人机互联及协同软件的生成。电脑由此变得更智能,更能适应用户的需求,而不是让用户来适应电脑。英特尔有一个研究院专门研究用户体验和用户交互,里面大部分是人文学家、心里学家、行为学家,从人类的行为来看以后电脑和嵌入式系统应该如何设计。

三网融合加强了网络连接。对用户而言,家庭网络表现为可控制、可管理、可配置,还要实现保障安全和保护隐私。嵌入式系统很容易进行家庭服务、应用的开发和部署,最严峻的挑战其实来自数据安全。三网融合为嵌入式系统带来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但同时也提出要求:第三方应用的安全性监听、更好更安全的操作系统、更棒更可靠的应用商店、支持多用户的设备等。从数据安全角度来讲,有效的方法是开发安全精简的中介层安全传输数据,在网络层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扩展安全分析学习能力。英特尔科学和技术中心,投入了近1亿美元支持美国一些大学进行相关研究,其中伯克利大学正在做安全方面的研究。

移动设备的数据交换现在普遍用HTML5,但它不是为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而是为PC设计的。这里的机会在于扩充创新特性的标准,优化具体设备的用户体验、性能、功耗等,开发全新使用模式下的新计算模式。

神州数码工程院从应用角度看IT发展

当我们去看一个产业的发展时,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因为从过去到现在,甚至到未来,很多规律性的东西一直在起作用。认清这些规律,对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今天,当我们谈到计算机产品的发展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计算机走过了一个从大型机、PC再到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路径。其实,这条路径并不是当初计算机刚刚出现时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主要设想。

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人工智能曾被视为是计算机未来的制高点,无数专家学者投入其中,但他们的努力一直没有在理论上实现根本性突破。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产业开始深耕数值逻辑与数值计算领域。从基础平台层面看,人们不断地提高计算机的运算处理速度,这主要得益于至今依然适用摩尔定律,以及分布式处理能力的实现;从应用层面看,计算处理速度的不断提高,让很多原来无法实现的应用,不断成为现实,如核武器的模拟、高清晰图像的实时处理、大型金融应用系统的实现等。

当前,计算机领域里非常受关注的热点是云计算和物联网,将它们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结合,可以将计算机行业在比较宏观的层面分为三层:应用的基础技术、基本理论,应用的产品与服务,以及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方式。所谓消费方式,不是指厂家赚钱的商业模式,而是指用户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方式。

按照这三层来看,云计算尽管带来了计算机产品层面的变化,但其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在普遍意义上改变了计算机应用的消费方式,即它让原来用户自购自建的消费方式,走向了以(广域)网上(付费)使用为主的模式,从而更广泛、更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由于消费方式在整体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云计算将促使整个计算机产业发生结构性改变,包括产业价值链的重组。在产品层面,云计算之所以成为可能不是因为虚拟化等技术的所谓突破。事实上,虚拟化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IBM的主机上成熟应用了,但那时并没有大规模的云计算消费方式出现。云计算成为可能是因为计算和存贮资源以及网络带宽价格的大幅下降。只有计算资源成本的大幅下降,才有可能将大量的计算资源集中在一起,让众多用户按需使用。

物联网则处于产品与服务这个中间层。由于网络,特别是传感器的普及,使我们可以构建服务于不同目的的物联网。物联网中的一个核心,是传感器产品的使用。所以物联网主要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层面的扩充,进一步拓宽计算机应用范围。它属于产业的新增长点,而不是像云计算那样会整体地影响整个产业。

而非结构化信息处理,首先要解决应用中基本的工具/模型问题。它是从底层开始改变整个行业的,而不只是改变产业。它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将更为深刻,也更为长远,还可能产生所谓的蝴蝶效应。

IBM中国研究院以价值驱动的方式看待物联网创新

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是什么?我们不能只是做技术研究,还要从应用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物联网的规模正逐渐变大,从原来单一、特定、小规模的系统演变成连接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个设备的网络。人们希望借助物联网创造更多新的价值,这也给产业界提出了两大挑战:第一,物联网的支撑技术需要有突破性的发展;第二,要以价值驱动的方式来看待物联网的创新。我们如何定义物联网的价值,如何评估其价值以及如何重复利用已经投入的基础设施去创造更多新的价值,这些都值得进一步讨论。物联网与互联网有非常大的差别。物联网是非常实在的,它会影响甚至控制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用一些非常实在、踏实的研究和创新方法来解决物联网领域的技术难题,并实现创新。

如何去设计、部署、管理和运营如此庞大的物联网络?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成百上千万的设备需要多大规模的技术团队来维护?来自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否相互兼容?如果某些设备出现问题应该如何去替换?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差别就在于,物联网中的许多设备是安装在荒郊野外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去管理?上述问题需要智慧地去处理,需要有更多优化的方法和应用来处理采集上来的数据。从网络连接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考虑在某些领域采用专用网络,让云计算技术作为底层的支撑技术。在构建物联网架构的时候,我们必须遵循一个开放的原则。开发物联网应用是有代价的,而且这个门槛非常高,需要业界广泛的合作。但如果今天在构建物联网架构的时候不采用开放原则,就难以做出有效的、大规模的、有价值的物联网应用。

只有通过价值驱动的方式才能让物联网这样一项技术的革命为社会带来价值。IBM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项技术,把带传感器的散热装置安装在芯片上,借此将热量收集起来,再用这些热量为80个家庭供暖。诸如此类的应用,都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的。而如何实现物联网技术上的创新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也十分重要。物联网的发展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做到的,需要很多公司、团体的共同努力。实现物联网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创新过程中,人们不仅要考虑技术的问题,还要考虑各个组织机构的利益分配问题等。

艾德思奇IT改变万亿美元广告市场格局

“全球广告市场规模高达1万亿美元,无论跟哪个行业相比,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1万亿美元大都投放在电视、平面媒体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上。虽然目前在线广告市场规模约为800亿美元,所占份额不足十分之一,但这是一个增速非常快的新兴市场。”艾德思奇公司CEO唐朝晖博士表示,在线广告市场年增长速度达20%~30%,在中国市场高达40%~50%。有些行业移动互联网广告增速甚至高达百分之百。互联网正在对传统的广告营销进行解构和重构,这意味着广告将会从广而告之走向碎片化甚至个性化的互动和体验。

广告的作用是把广告主的商品信息与潜在顾客联系在一起。传统广告并非不懂得精准投放的意义,但限于对用户行为分析的方法和广告载体的属性,使得精准投放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传统广告公司通常以购买用户资料、投放广告问卷、搜集广告反馈(统计收视率、电话访谈)等方式,分析受众整体行为、区分受众群体,这种基于统计学意义上的分析,不可能精准到人。而传统广告的主要载体,如电视、平面媒体和广播等,其大众传播的属性就否定了精准投放的可能。

唐朝晖介绍说,在线广告能够实时、大量、细粒度地记录用户在网络上的各种行为,并且掌握如用户注册信、用户关键字访问、用户URL访问等详尽的用户信息,再通过数据分析处理等手段,获得有用的知识。如用户偏好、产品受欢迎程度、目标市场分布等,从而相对准确地预测出用户的行为趋势、受众群体、广告投放效果,最终指导广告的定价和投放策略,并能监测投放的效果。

从技术的角度看,BI(商业智能)和关键字营销是在线广告得以生存的核心技术。与传统广告公司相比,借助这些IT,在线广告可以获得更全、更精、更及时的信息,且获取成本更低,并可以海量用户行为数据为基础,对用户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这是传统广告难以比拟的。

在线广告让商品信息以恰当的媒介方式、新颖的表现形式激活了接受者潜在的购买需求,并让广告商用低廉的投入就能获得显著的市场回报。从客户信息的抓取直到广告投放效果的监测,搜索引擎、数据库、用户行为分析、关键词营销、BI、展现等关键IT技术的应用以及支撑这些技术的云平台,已经令在线广告改变了传统广告市场的格局。

没有衰落。物联网技术发展远超市场需求,使得一些应用方案难以落地,产业链构建缓慢,进一步曲解了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的匹配性,进展缓慢,但依然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并没有衰落。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提供智能服务的网络。

国内车联网行业主要上市企业:四维图新(002405)、东软集团(600718)、启明信息(002232)、高鸿股份(000851)、易华录(300212)、银江股份(300020)、千方科技(002373)

定义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云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云平台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从结构层次来看,车联网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结构体系:第一层是端系统,第二层是管系统,第三层是云系统。

从应用分类来看,车联网可以从联网技术、应用对象和需求对象等角度来划分,无论哪种分类方式都基本涉及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信息服务类应用、以车辆驾驶为核心的汽车智能化应用和以协同为核心的智慧交通类应用。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三大趋势

目前汽车产业已形成共识,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生产方式向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演进,服务模式呈现信息化、共享化的趋势,带有鲜明跨界融合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正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创新载体。

2、渗透率: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用户规模进一步成长

未来几年我国仍然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用户的规模也将逐年提升,行业渗透率将进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根据亿欧智库对于中国车联网行业渗透率的预测,前瞻测算,2026年我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将超过46亿辆。

3、市场规模:2026年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千亿元

我国车联网行业不断壮大的优势在于汽车市场规模大,互联网技术升级速度快,以及通信产业发达。这为行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技术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发展优势的作用下,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继续迅猛增长。

未来几年我国仍然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用户的规模也将逐年提升,行业渗透率将进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经过初步估算,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8千亿元,2021-2026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36%。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1章:车联网产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 车联网的界定

12 车联网相关概念辨析(车联网、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

13 车联网专业术语说明

14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说明

15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151 本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152 本报告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第2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21 中国车联网产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211 中国车联网产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1)中国车联网产业主管部门

(2)中国车联网产业自律组织

212 中国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国家/地方/行业/团体/企业标准)

(1)中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2)中国车联网现行标准汇总

(3)中国车联网即将实施标准

(4)中国车联网重点标准解读

213 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指导类/支持类/限制类)

(1)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2)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规划汇总及解读

214 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指导类/支持类/限制类)

(1)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

(2)31省市车联网产业发展目标解读

215 国家重点规划/政策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1)国家“十四五”规划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2)“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216 政策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2 中国车联网产业经济(Economy)环境分析

22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222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223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23 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Society)环境分析

231 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232 社会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4 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Technology)环境分析

241 车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1)数据采集技术

(2)定位技术

(3)通讯技术

(4)地图技术

242 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投入状况(研发力度及强度)

243 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创新成果(专利、科研成果转化等)

(1)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申请

(2)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公开

(3)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申请人

(4)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技术

244 技术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第3章: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趋势洞察

31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介绍

32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3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4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及趋势前景预判

341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

342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343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疫情影响等)

35 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及重点区域市场研究

351 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352 美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3 日本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4 韩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5 欧盟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6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61 全球车联网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362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

37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4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痛点分析

41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

42 中国车联网产业商业模式分析

43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及入场方式

431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

432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入场方式(自建/并购/战略合作等)

44 中国智能网联(车联网)示范区建设现状

45 中国车联网市场渗透率

46 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体量

47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测算

48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发展痛点分析

第5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及融资并购分析

51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布局状况

511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入场进程

512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省市分布热力图

513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战略布局状况

52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521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集群分布

522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53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54 中国车联网产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541 中国车联网产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542 中国车联网产业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543 中国车联网产业新进入者威胁

544 中国车联网产业替代品威胁

545 中国车联网产业现有企业竞争

546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状态总结

55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兼并与重组状况

551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发展状况

(1)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概述

1)车联网产业资金来源

2)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主体构成

(2)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事件汇总

(3)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规模

(4)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解析(热门领域/融资轮次/对外投资等)

(5)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趋势预测

552 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状况

(1)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事件汇总

(2)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类型及动因

(3)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

(4)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趋势预判

第6章: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全景梳理及配套产业发展分析

61 中国车联网产业结构属性(产业链)分析

611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结构梳理

612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生态图谱

613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区域热力图

62 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属性(价值链)分析

621 中国车联网产业成本效益分析

622 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链分析

63 中国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分析

631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概述

632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现状

633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发展趋势

64 中国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分析

641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概述

642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643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65 中国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分析

651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概述

652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653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66 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分析

661 云计算服务概述

662 云计算服务市场现状

663 云计算服务发展趋势

67 配套产业布局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第7章: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产品及服务市场发展状况

71 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结构

72 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车载终端)市场分析

721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概述

(1)汽车电子

(2)T-Box

(3)C-V2X

(4)智能芯片

722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市场现状

723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发展趋势

73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前装及后装

731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概述

732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发展现状

733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发展趋势前景

74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

741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概述

742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743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发展趋势前景

75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运营服务

751 车联网运营服务市场概述

752 车联网运营服务市场发展现状

753 车联网运营服务发展趋势前景

76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软件系统

761 车联网软件系统市场概述

(1)车载操作系统

(2)整车OTA系统

(3)车联网信息安全

(4)车载计算系统等

762 车联网软件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763 车联网软件系统发展趋势前景

77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771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市场概述

772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市场发展现状

(1)智能座舱

(2)车联网平台等

773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发展趋势前景

78 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8章: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应用场景需求潜力分析

81 中国车联网产业下游应用场景/行业领域分布

811 中国车联网应用场景分布

812 中国车联网应用领域分布(主要应用于哪些行业领域?)

(1)车联网应用行业领域分布

(2)车联网应用市场渗透概况

82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21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市场发展现状

822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市场趋势前景

823 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24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25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3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31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市场发展现状

832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市场趋势前景

833 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34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35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4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41 中国智慧出行市场发展现状

842 中国智慧出行市场趋势前景

843 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44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45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5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51 中国智慧港口市场发展现状

852 中国智慧港口市场趋势前景

853 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54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55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6 中国车联网行业细分应用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9章:全球及中国车联网企业案例研究

91 全球及中国车联网企业布局梳理与对比

92 全球车联网企业布局分析(不分先后,可定制)

921 微软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22 谷歌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23 苹果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3 中国车联网企业布局分析(不分先后,可定制)

9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5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6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7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8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10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第10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

101 中国车联网产业SWOT分析

102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潜力评估

103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104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疫情影响等)

第11章: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发展建议

111 中国车联网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

1111 车联网产业进入壁垒分析

1112 车联网产业退出壁垒分析

112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风险预警

113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价值评估

114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1141 车联网产业产业链薄弱环节投资机会

1142 车联网产业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1143 车联网产业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1144 车联网产业空白点投资机会

115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116 中国车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车联网专业术语说明

图表2: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

图表3:本报告权威数据资料来源汇总

图表4:本报告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图表5:中国车联网产业监管体系

图表6:中国车联网产业主管部门

图表7:中国车联网产业自律组织

图表8:中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图表9:中国车联网现行标准汇总

图表10:中国车联网即将实施标准

图表11:中国车联网重点标准解读

图表12:截至2022年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政策汇总

图表13:截至2022年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汇总

图表14: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

图表15:31省市车联网产业发展目标解读

图表16:国家“十四五”规划对车联网产业的影响分析

图表17:政策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18: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图表19: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图表20: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图表21: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图表22:社会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23:车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图表24: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投入状况

图表25: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申请

图表26: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公开

图表27: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申请人

图表28: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技术

图表29:技术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30: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环境概况

图表31:全球车联网产业技术环境

图表32:全球车联网产业政策环境

图表33: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

图表34: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图表35: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

图表36: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图表37:全球车联网产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图表38:全球车联网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图表39: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图表40: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

图表41:中国车联网发展阶段

图表42: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

图表43:车联网产业利益相关方

图表44: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入场方式

图表45: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供给水平分析

图表46: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测算

图表47: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发展痛点分析

图表48: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入场进程

图表49: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区域分布热力图

图表50: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发展战略布局状况

图表51: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战略集群状况

图表52: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图表53: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态势

图表54: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图表55:中国车联网产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图表56:中国车联网产业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图表57:中国车联网产业新进入者威胁

图表58:中国车联网产业替代品威胁

图表59:中国车联网产业现有企业竞争

图表60: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状态总结

图表61:中国车联网产业资金来源

图表62: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主体

图表63: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事件汇总

图表64: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规模

图表65: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发展状况

图表66: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事件汇总

图表67: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动因分析

图表68: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

图表69: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趋势预判

图表70: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结构

图表71:车联网产业链构成

图表72:车联网产业链全景

图表73:中国四大车联网产业链雏形

图表74: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生态图谱

图表75:车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图表76: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区域热力图

图表77:中国车联网产业成本效益分析

图表78: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链分析

图表79:中国车联网参与主体收费模式

图表80:中国车联网基本价值链

图表81: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现状

图表82: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发展趋势

图表83: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图表84: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图表85: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图表86: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图表87:云计算服务市场现状

图表88:云计算服务发展趋势

图表89: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结构

图表90: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市场现状

图表91: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发展趋势

图表92:中国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93:中国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发展趋势前景

图表94: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95: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发展趋势前景

如需完整目录请联系客服

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巡视员侯剑涛在致辞中表示,河南省信息通信业紧紧围绕建设网络强省的战略目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工夫,强化创新驱动,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互联网用户高速增长,全省互联网用户新增1258万户,总数达到119996万户,突破了1亿户,据全国第四位,移动互联网用户总局达到了8695万户,居全国第四位。全省物联网用户总数达到了37785万户,居全国第七位。全省50早以上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达到988%,居全国第一位。

河南省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会群表示,5G赋能物联网迎来万物智联新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将跑步进入新一轮提速期。河南省委、省政府抢抓战略机遇,将5G产业列入十大新兴产业,河南省互联网的发展面临着又一个春天。河南省互联网协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联系 社会 各界,大力促进政府和产业界的沟通交流、各领域的跨界融合、大中小企业间的融通发展,集众力、汇众智,为推进互联网业 健康 快速发展、加快数字河南建设贡献力量。

会场嘉宾与领导合影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发表了题为《5G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的精彩演讲,围绕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互联网技术革新、平台经济模式、互联网金融机遇与挑战等方面,深刻阐释了互联网时代的深刻变革,以及在5G大规模布局的前提下,运营商如何抓住机遇,打造数字经济。他表示,5G是连接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对整个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产生积极影响,为实体经济拥抱互联网提供了重要赋能。5G提供了三大应用场景和高可靠、低时延、大规模机器类通信,不仅体现在 娱乐 型和消费型的应用上,还将扩展到诸如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产业发展的大命题上。5G将带来多样性的网络架构,通信行业需跳出传统架构思维,进一步搭建和扩大5G网络的使用空间。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发表演讲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罗松围绕“2018年物联网产业进展与发展挑战”的主题,就全球物联网最新发展态势、技术应用、生态构建、物联网芯片的发展现状和挑战四个方面作演讲。他提出,全球物联网的发展动能正在不断丰富,从外部周期性驱动来看,主要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性行业转型、消费升级三大驱动;内生动力上,产业生态初步具备,连接技术不断突破,AI、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物联网逐步形成了新的技术演进,技术重心正在从有线向无线转移,从高能耗向低能耗转移,未来将是低速向高速转移,高时延向低时延转移。物联网应用方面,出现了需求侧的消费物联网、供给侧的生产性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物联网三大主线。目前,国内政策驱动型的物联网应用如智慧城市公共事务、安全类应用等,已远远快于海外市场。

以上就是关于2018年度全球物联网的十件大事全部的内容,包括:2018年度全球物联网的十件大事、透视.2011技术大趋势|智能新时代技术大趋势是、物联网为什么衰落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