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靠什么赚钱

物联网0100

小米靠什么赚钱,第1张

小米手机分为几个系列,红米系列,小米系列,和MIX系列。红米系列主打低端机,小米系列主打中端,MIX系列主打中高端。价格越贵相应利润率越高,价格越低,利润越低。甚至红米可以不赚钱去卖。

价格越低,购买基数越大,比如红米千元机,小米不是以硬件来赚钱的公司,那么就是靠软件来赚钱。

现在人人都离不开手机,手机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和用户接触的入口。不管你有各种好的app也好,但是前提一定是要有手机。

小米公司本质是互联网公司,只不过是以硬件来切入的市场而已。和腾讯,阿里,百度,没有本质区别。

以硬件作为突破口,来切入到软件,那么小米真正靠什么赚钱呢?

首先WPS,小米商城,小米视频,小米金融,米家,小米移动,小米直播,小米阅读,小米主题,小米健康,小米云服务,小米游戏、、、、、

现在明白为什么小米可以不靠手机赚钱了吧,我不靠手机赚钱,别的手机厂商你怎么和我拼,所以小米能在短短时间迅速崛起。

随着世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其实绝大多数互联网的技术开始向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的智能设备也就是——物联网领域开始拓展,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球物联网的连接数量在过去的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增速明显加快,目前市面上各类无线连接技术齐头并进,并没有谁有主导的优势,随着LPWAN技术以及5G的崛起,物联网的发展速度将会变得更为迅猛。目前使用的物联网设备总数达到了70亿连接。

而在这当中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占比达到了多少吗?答案是超过了75%,也就是说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物联网连接应用都发生在中国,而这在世界物联网 历史 上连接数量超过非物联网设备!而且我们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5G!到今天5G其实还没有完全像大家手机当中的4G信号那样普及,但是 以物联网占比全球四分之三的基础加上领跑全球的5G通信技术,中国未来由互联网创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会是爆发式的。

在数量基数上我们已经占据了优势,但是对于在物联网这块目前行业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一些涉及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使用一套“自己独家”的标准,导致了在一些领域上大家无法实现互通合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消费者的体验感也停滞不前。

拿智能家居举例,国内一些不同设备制造商的设备接入不同的智能家居平台,不同平台之间协议、标准均不一致。为此设备制造商要耗费成本针对每一家平台进行适配。而不同标准的设备之间不能交互,即使目前有云端对接和语音服务融合的处理方式,依然有很多路走不通,例如近距离M2M通信、云平台之间的适配问题等。这样的问题既限制了物联网设备的发展,也阻碍了物联网应用的多样化发展。因此, 物联网的标准化是其市场进一步发展绕不开的问题。

但是大家别急,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像华为、小米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物联网界的一套标准了。近日,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的巨头终于“强强联合”,成立了一个开放智联联盟:Open Link Association,业界称之为OLA联盟,联盟的管理人才已经吸引了像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国信通院院长刘多、倪光南院士等多位顶尖业界大佬,并且已经将属于我们自己的物联网标准初具雏形,这对于以后我国在智能物联网领域、智能一体化、互联网生活相通上的技术设备大统一将会产生里程碑式意义。

而这套联盟居然是大家熟知的“欢喜冤家”华为和小米两家公司带头制定的,小米多年来研发的IoT智能家居领域还和宜家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宜家的全系照明产品全面接入小米IoT生态,小米的IoT生态开放趋势越发明显。

然后是华为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华为HiLink将与京东小京鱼智能平台打通,实现华为的终端产品:手机,路由器,PC,穿戴式设备等将与京东全系列的智能硬件互联互通。这意味着,无论消费者购买哪一个平台的产品都能彼此兼容、比如,华为智能音箱、智能传感器可以联动采用京东协议的家居设备。

而一些国外及 科技 公司的技术产品,例如智能家居、手机控制、现代化 汽车 等等要想进入到中国庞大的市场物联网设备产品的体系当中来,可想而知肯定都需要遵守OLA联盟所制定的中国的物联网技术标准,而随着我们率先制定的物联网标准的出炉应用,凭借5G网络的绝对领先、物联网核心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庞大 科技 型公司企业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仅可以实现我国的物联网标准的“大统一”,甚至可以引领、推动全球在物联网技术标准上的联合,推动物联网的长效发展和进步!

随着国家新基建战略的加速推进,国内5G网络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物联网等产业所带来的一系列发展机遇也必将推动我国移动物联网进入一个爆炸式的发展阶段!

11月23日,在乌镇举办的2020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小米 科技 联合伊利集团发布“全民科学饮奶计划”,以“智能可穿戴设备+牛奶”的创新模式推动科学饮奶。

双方共同合作的牛奶白 科技 应用将根据小米智能可穿戴设备检测不同生活场景下人们的实时身体指标数据,并根据监测数据、人体 健康 综合指数,通过营养 健康 科学算法、智能 科技 物联技术等来精准地匹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进一步提供更好的营养补给。 为用户实时匹配所需乳品,从而倡导大众科学饮奶,增强国民身体素质。

小米集团代表在发布会现场表示,小米此次与伊利共同打造的“全民科学饮奶计划”,是一次通过智能化、数据化技术,深入用户生活的 科技 实践。 小米集团希望将伊利对于科学营养观的积累,与小米的智能物联生态相融合,为消费者创造新的需求与服务。

同时,伊利牛奶还将开设“伊利牛奶白 科技 未来超市”体验店,用户可在体验店内进行光感互动并生成状态卡。在智能货架上识别状态卡,就会得到身体状况说明,用户也可以拿取相应的伊利牛奶。

智能餐桌能对乳品进行识别并展示出营养分析、溯源信息以及质量分析等内容,而透明触摸柜则可以展示伊利牛奶及同小米共同开发的手表apk软件应用。

本次与伊利牛奶战略携手,无疑是小米 科技 IoT(物联网)业务 科技 赋能应用场景的又一大胆 探索 。

从最新发布的三季财报来看,小米不仅仅是手机领域的黑马,还是IoT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截止2020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计算机)数量达到289亿台,同比增长358%。

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数达到560万,同比增长590%。 此外,小米的IoT设备在海外营收也增长了562%。

在可穿戴设备细分领域,小米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根据IDTechEx预测,2019年全球可穿戴技术产品市场规模超过500亿美元,全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3365亿台, 其中小米以12%的比例占据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第二位。

2016年以来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逐年增加,增速基本稳定在30%以上。2019年出货量达9924万台,接近1亿台,同比增长371%。 而小米在国内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中占据首位,占比为25%。

近年来,由于智能传感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保健意识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增速在20%左右波动。 未来,随着可穿戴设备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和应用技术、场景的不断涌现,小米 科技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将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文/杨剑勇

早前格力电器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全年营收将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3333%,对比小米披露数据显示,全年营收为1749亿元,至此2013年一场围绕小米营收超越格力,并豪赌10亿,依据双方披露报表告显示小米失败告终。

老实人雷军最终还是输给了女强人董明珠,这一场维持5年的赌约,输赢没有那么重要,就如董明珠所说,与雷军的赌局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但他们获得5年热度,足以看出这一场横跨5年的营销将会成为商业史的经典案例,只是这种公然豪赌做法有待商酌。

全球智能手机下滑,而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8年下滑14%,有意思的是华为和OPPO则逆势大涨,其中华为同比增长16%,占据国内27%市场份额,领先小米与苹果等手机厂商,而小米则下滑6%,这数据来自Canalys。智能手机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手机创新已见顶,消费者对新机需求不高,尤其昔日风靡全球的iPhone,也因缺乏创新以及高售价导致需求低迷,仅iPhone营收在最新一季度下滑15%至520亿美元。

不过依据小米披露数据显示,2018年共卖出19亿台智能手机,同比增长298%,智能手机带来的营收相比上一期增长413%至1138亿元。在全球智能手机下滑的大环境下,小米依旧能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态势。

此外,来自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增长尤为迅猛,同比增长869%至438亿元,主要得益于小米大家电业务。在智能手机取得高速增长的格局下,带动小米整体营收同比增长526%至1749亿元。旗下生态链手环、米家电动滑板车和米家机器人等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截至2018年12月31日,拥有超过5台小米IoT设备用户约为230万名,同比增长1095%,可以看出米粉忠诚度。

为了更好推进生态链智能硬件发展,小米在年初制定以手机+AIoT双战略,在手机以外寻求增长点,并将在未来几年投入百亿支持AIoT,不过在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看来,小米AIoT战略其实就是一个做杂货铺战略,频繁向市场推出各种智能设备,且对消费者来说,实用价值并不高。

小米多年前就在培育智能硬件生态圈,透过百家生态链企业生产覆盖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种智能设备,因具有规模和小米销售渠道等 游戏 ,培育出了如云米和华米等独角兽企业。小米也因生态链初具规模,营收由2015年50亿增长到2018年438亿,四年间营收规模增长逾9倍,取得这样的成绩让人惊叹,至此引发其他手机厂商积极涌入,尤其华为更是自去年开始开足马力向智能家居领域挺进。

尽管小米生态链取得成绩有目共睹,但在我看来这光鲜数字背后也暗藏一定的风险,毕竟带来营收规模过于集中化,虽然小米没有披露具体硬件销售数据,但依据去年智米CEO苏峻给出的数据显示,2017年200亿营收中,其中80%来自不到10款产品。这组数据可以折射出大多数产品不能创造价值。根据小米年报给出的数据显示,小米生态链营收得到迅猛发展主要在于大家电,例如小米智能电话出货量同比增长225%至840万台。

但小米作为国内智能家居第一阵营,生态平台连接了,智能音箱和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也挤进全球前列,小米生态连接了151亿台智能设备,搭载小爱同学并激活的设备数量高达1亿台,月度活跃用户为3880万人,拥有超过5个小米物联网设备用户同比增长109%至230万人。可以说,当华为等手机厂商还在挺进阶段,小米率先取得突破,但能否保持这样规模优势有待市场检验,

小米在登陆香港市场前,曾对于估值预测飙涨,千亿美元,甚至两千亿美元各种估值预测和各种吆喝,然而在资本市场买入是真金白银,最终每股发行价为17港元,对应市值543亿美元。到如今市值为2919亿港元(约372亿美元),早已跌破发行价,甚至相比高位一度腰斩,当然动荡剧烈的资本市场是主因。但投资者对小米未来也面临考验,智能手机有华为、OPPO等强劲竞争者,智能家居因竞争技术门槛不高,各界积极涌入对小米AIoT战略也将带来冲击。2019年竞争异常白热化的智能家居领域,小米能否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对于投资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系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2016年中金在线十大 财经 自媒体,2017和2018年度网易最佳签约作者,致力于深度解读物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等前沿 科技 ,基于对未来物联网洞察和对趋势判断,观点和研究策略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小米生态链企业发展起来之后,努力去小米化,更多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够以自身独立的品牌去发展,而不是“靠着大树好乘凉”,我觉得这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走的路。比如北京石头 科技 股份公司(石头扫地机器人),自由品牌整体营收已经超过了五成。

早在2014年,小米当时成为国产第一、全球第三手机企业之后,开始将小米手机取得成功模式进行复制,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小米投在了数百家企业,这些企业就是“小米生态链企业”。

借助小米品牌影响力和互联网渠道的优势,多家小米生态链企业迅速发展,比如我们熟知的华米、紫米、绿米等等,有些企业的年营收超过了十亿元,进一步提升了小米的名声,我家现在就有很多小米的智能家居产品。

从石头 科技 、华米 科技 等这些企业的发展来看,小米生态链企业为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小米的“低利润,薄利多销”的策略,可能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只有不断的靠研发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形成竞争力。单单靠“小米”的品牌形象,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可能会遇到瓶颈,导致“举步不前”。

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显然明白上述道理,所以就不难理解,小米生态链企业去小米化的行为,均是为了自身品牌的发展。

我们拿一款最简单的小米生态链的产品,小米白酒:谷小酒。这款品牌从发布之初就和小米有了说不清的关系,比如它的创始人就是前小米高级品牌公关总监刘飞。后来,成立了谷小酒,依托于小米有品销售,其实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一款产品。

确实,这款产品如果没有小米的话,可能我们很难知道它,它应该算是小米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就拿江小白,这款不知名的酒厂,一个好的营销,一个好的名字,成了网红白酒。

其实,小米生态链的很多产品,可能是不知名的企业,进入小米生态链,它们可能有着好的质量,但是没有好的名声,如今进入小米生态链中,反而有了名气,成了生态链的一环。

那么,有企业想摆脱小米生态链吗?我觉得有。2013年底,小米开启生态链计划,它的计划是“五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更为主要的是,依托了小米生态链的企业发展也不差,比如华米 科技 ,成为了小米生态链企业中第一家上市企业;截至2018年8月22日,小米已经投资了220家公司,其中100家是生态链企业。

实际上,有些企业想摆脱是正常的,因为它们依据小米生态链能够快速发展,可是也局限于在此,比如说小米生态链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它们想大规模扩张难;而且,它们必须依据小米的销售路径销售,这也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制约!

不过,短期内企业想摆脱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在后期小米估计也会改变合作方式。

首先,这个问题出的有点问题。小米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大的物联网企业。很多人把小米当手机厂商看,是绝对的误判。小米模式应该是发展越来越好。很多企业都想加入小米生态链,小米生态链目前发展到第一阶段,通过手机,操作系统(MIUI),米家APP,把家用电器全部联到手机的米家APP里。

任何客户通过手机都可以远程控制米家上的电子产品。从入户的门铃,门锁,摄像头,报警器,以及家里面的各种电器:电视,音响,投影,空调,冰箱,洗衣机,电水壶,电磁炉,热水器,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电加热,加湿器,电饭煲,台灯,开关,灯泡,电动车,电动滑板车,平衡车,……吃穿住行的各种日用品应有尽有,小米商城的东西比京东更有保证,比淘宝强得更多。品牌的统一设计,整体规划,统一的连接APP,省了很多事。

第二阶段,应该是工业40,对生态链企业的改造。

第三阶段是开放物联网API接口,让更多的非小米生态链企业产品融入到米家APP中。

第四阶段,数据运营。(数据价值的真正变现)

第五阶段……

因为小米是半个互联网公司,而小米生态链不是。

互联网公司,卖硬件完全可以不赚钱,只要能靠“良心”硬件吸引流量,再用广告或者P2P割韭菜就行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把小米和小米生态链当成一体的了。但事实上,双方只不过是相互利用的独立关系。

一体和相互独立的区别在哪里,就在于软件愿不愿意反哺硬件。

事实上,你可以把小米的硬件部门想象成独立的“生态链”公司。那么他们和真正的生态链公司的差别就在于,小米实际上在不断给他们输血,但是没有给生态链输血,相反,小米还要从生态链身上抽血。

这这场合作中,小米是主体,生态链需要小米的声誉背书,好卖出产品。所以他们的产品和售价都必须配合小米自家产品的定位。

前面说了,小米自家硬件产品可以不赚钱,可以靠整个集团反哺,生态链行吗?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小米和这些企业都想去小米化,这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有必要性

小米生态链是一系列的企业给小米生产周边的产品,其中包括耳机、移动电源、台灯等等产品。

小米的生态链企业得益于小米的品牌和小米品牌,以相当低的价格大规模的出货,占领了市场。

这让小米的生态圈丰富起来,同时也使得这些企业得意快速的成长。

这些企业都不是小米的,只不过是小米有投资,还加入了小米的生态圈而已。

正是这些企业加入了小米的生态圈让这些企业成长起来了。

如果只是给小米生产产品的话,会有相当大的风险。

因为小米的产品溢价不高,只能降低产品成本,赚的钱真的不多,无法发展壮大;

如果小米的品牌出现什么问题,那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同时,小米是这些公司的投资者,如果这些公司通过去小米化,发展自己的品牌赚钱,它也会获得分成。

所以,这些企业去小米化也是正常的事情。

去小米化不是找死吗?很多人并不理解小米生态链的模式,小米的模式是独一无二的!小米自己的子品牌就不用多说了,不可能去小米化,其他小米投资或者合作的都是相对小的公司,小米生态的理念就是创造更多的小米,所以性价比都很高,华为生态的模式就是与行业巨头合作!小米公司对于进入小米有品的产品有严格的把控,虽然不一定都好用,但是绝对差不到哪里去!

部分和小米合作的公司本身就是上市公司,小米只是与他们合作,他们的产品可以用自己的品牌和渠道进行出售,很多小米有品的品牌都有自己的线下店,小米有品只是他们多一个渠道而已,小米和小米生态的大多数公司都不是控股关系,而且虽然小米手机的口碑褒贬不一,但是小米生态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进入小米生态,谁会去小米化?

我倒觉得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没有都努力去小米化啊,背靠大树好乘凉,小米就是这样的大树。目前就生态链而言,小米虽然做的有些杂,但是国内我觉得的确没有比小米生态链做的更好的。华为现在也不行,远不如小米,不知道以后怎么样

所以我也不知道这个结论怎么来的,我猜测一下,是不是小米生态链的企业都在努力上市的原因,才有这样的想法?

我们知道小米生态链的企业华米 科技 和云米 科技 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对此,雷军也表示非常的开心,小米持有云米 科技 的163%的股权,这比生意小米还是赚大发的。所以我觉得小米不会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上市有任何的看法,因为这些生态链的企业都是小米投资的企业,上市对小米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做企业最终目的除了“为人民服务”,就是赚钱,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也是一样。小米生态链我觉得是目前中国最成功的生态体系也是投资体系。小米实际上通过生态链可以选择并投资很多有潜力的企业,这是双赢。所以我一直觉得我们国家IT企业,除了腾讯系、阿里系还有小米系

对于生态链的企业而言,小米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同时小米也有自己的高端销售平台“小米有品”,小米的粉丝又都是死忠粉。因此能加入小米生态链,一方面是能够通过小米的投资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对自己的销售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尤其是在小米有品众筹的企业,这点的优势对企业开创初期非常重要

所以基于这些原因,小米生态链的企业说要去小米化,这个是企业做大的必然过程,但是不代表能够抛弃小米。一旦企业的销售到了足以上创业板或者纳斯达克的地步,肯定就会独立上市,生态链企业有了自己的品牌价值。而此时的小米更多的是投资股东的概念,这些是小米和生态链企业都期待的双赢,并不存在去小米化,孩子长大总是要放手的,但是不意味着孩子没了娘

既然投靠了小米,就不要在成功时背叛 。

投靠就是卖身,卖身却不愿意为小米战斗,真不知是怎么想的。

本身中国人喜欢质优价廉的东西。

却不知道商家活下来靠的是利润。

都希望别人奉献,却不愿意自己付出,将来的结局是什么都买不到。

小米希望生态链企业共同付出,大东亚共荣。

但没有研发资金的生态链,不能自我供养。只靠创业当时的积累去繁衍。

大浪淘沙。生态链中的你,就是一粒沙。

小米能从沙里淘到金子。

你可能就是被筛下的废沙。

下午看到一篇文章,写伊丽莎白·奥尔森在漫威宇宙已经可谓第二女主了,她的红女巫可谓名动天下,可以说,奥小妹再也不会被人称为“奥尔森姐妹的小妹”了——奥小妹有两个大名鼎鼎的双胞胎姐姐,即姐姐阿什莉·奥尔森和妹妹玛丽-凯特·奥尔森,这对堪称印钞机的姐妹从小就显露潜质,9个月大时就开始上节目,6岁成为制片人,16岁以高身价加盟索尼,18岁就成为美国双星 娱乐 集团公司的总裁,现在这对姐妹已经是大牌时装设计师了,身价数亿美元。当然,奥小妹从小就获得双胞胎姐姐的提携和照料,小时候就邀请她一起上电视,长大后她的服饰自然由双胞胎姐姐包了,奥小妹拍完《双面玛莎》后,在做宣发时,她就穿着姐姐设计的服装,所以她很早一直都是“奥尔森姐妹的小妹”。但是,伊丽莎白奥尔森并不满意永远藏身在姐姐的光环之下,她当然希望能够独立自主,并且是强大的独立自主,据说她们的父亲一直非常鼓励姐妹花经济独立,所以奥小妹后来走了一条和姐姐不同的道路,她主要学习表演,而没有去跟着姐姐走 时尚 设计道路,《双面玛莎》、美版《老男孩》都证明了她的演技实力,后来在就开始在大片中出镜,《哥斯拉》、《复联2》,直至《复联3》她的红女巫一角已经是重要角色,她终于确立了自己好莱坞一、二线明星的地位,假如伊丽莎白·奥尔森从小一直跟在奥尔森姐妹后面亦步亦趋,她今天会怎么样?当然轻松很多,吃喝零花不愁,但“奥尔森姐妹的小妹”这个称号也将伴随她至今,她很难再独立起来,更难以独立强大,或者说她未来即便也能够强大起来,也必定会被人认为是借助两个姐姐的实力强大,她不可能获得今天人们所给予的尊敬——

小米那些生态链企业在稍微强大一点后,一个一个都开始走“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道路了,一个一个都开始去小米化,为什么?因为它们都犹如当年的奥小妹。谁愿意一直做奥尔森姐妹的小妹,而不愿意做一个“红女巫”奥小妹呢?

去小米化是聪明的表现,当人门心中小米理念越来越强的时候,小米就站在了风口浪尖,会造成人民零容忍赌。相反,往后退一步,做小米生态的整合者,借助小米平台大量卖货,而又有自己单独的品牌,说白了就是在不影响销量的前提下把小米品牌潜在的风险分摊下去

以上就是关于小米靠什么赚钱全部的内容,包括:小米靠什么赚钱、华为、小米罕见联手!率先制定物联网“标准”!外国巨头也要遵守、小米、伊利“混搭”跨界,可穿戴设备新玩法来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