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浪潮下,腾讯助力汽车产业数字化建设

物联网0133

“新基建”浪潮下,腾讯助力汽车产业数字化建设,第1张

“新基建”的热度自年初到现在就一直居高不下。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下场,不仅将“新基建”列入2020年重点投资计划,还投入高达40万亿的资金。

于是,“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这个概念,因为中央以及各地政府的积极部署,再次站在了风口之上。

什么是“新基建”?

区别于2008年提出的“老基建”,也就是熟为人知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等),“新基建”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体现了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泛指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7大领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一些传统行业受到冲击,中央对“新基建”进行重点部署一方面给疲软的经济吃了颗“定心丸”,另一方面也给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汽车、出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成为“新基建”的押注焦点。而早在“新基建”概念提出以前,BAT等头部科技企业就已嗅到了机遇,纷纷抢占了入局汽车行业的先机。就拿腾讯来说,虽然入局不是最早的,但是早已都在车联网、自动驾驶5G车路协同等领域快速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打法。

5G—— “新基建”中的关键

首先来说说5G。

在“新基建”中,5G被列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基建”,在智能汽车以及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相关设施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部署5G的重点,就是要推动5G的商用。

今年2月,我国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要结合5G 商用部署, 推动 5G 与车联网协同建设。而5G商用速度的加快,能够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尤其在车路协同领域,那将是5G商用最重要战场。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中,腾讯先发制人,成立了中国互联网公司中第一支专注5G技术和应用研究团队——未来网络实验室。去年5月,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正式发布5G车路协同开源平台,聚焦于基于边缘计算的车路协同领域,连接人、车、路、云,着力于解决终端设备普及率低、没有主流软件触达用户、道路设备缺乏有效连接、道路信息碎片化等行业痛点。

目前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已与交通部公路院、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英特尔、诺基亚、中国联通、东软等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推进5G时代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快速落地。

车联网——5G应用落地的“领头雁”

5G商业应用,就不得不提车联网。

在行业内,有人将车联网比作5G这一“关键新基建”应用落地的“领头雁”,在政策、产业链和5G商用的三大要素驱动下,有望从明年开始迎来全面爆发。对于车企来说,想快速实现数字化进化,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车联网之争中拔得头筹。

所以,车企也开始积极与互联网科技企业展开合作,而在合作中,互联网企业也有自己明确的定位。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钟学丹曾多次强调,腾讯不碰硬件,也不碰操作系统,在上层打造车的场景和体验,与互联网生态对接,帮助车企连接用户。而基于这样的“连接者”定位,腾讯都做了什么呢?

腾讯的车联网版图已经从理念正式落地上车。通过腾讯最新的TAI生态车联网,车主可在车上体验到微信车载版等专为驾车场景打造的应用,在减少手机使用的同时可以安全、自然地与真实世界交融互动,获得打通上车前、行车时、下车后场景的无缝化体验。目前,腾讯在车联网方面已经和广汽、长安、长城、东风柳汽等自主品牌的畅销车型上合作,同时也在和宝马等国际品牌探索合作。

自动驾驶——汽车“新基建”的风向标

在“新基建”中,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都在自动驾驶中应用广泛。

而最近国家关于自动驾驶的动作也比较频繁。先是工信部、发改委等11部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专门部署了自动驾驶的相关工作;近日,工信部也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公示,首次制定了我国的自动驾驶汽车分级标准,将驾驶自动化分成0至5级。

早在多年以前,社会各界就已对自动驾驶投入了非常多的关注。经过政府、汽车行业、互联网行业等多方的努力下,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高精地图、雷达技术、5G/V2X、道路测试等都已有了相当大的突破。

在我国,腾讯自动驾驶团队不仅打造出了集自动驾驶研发,测试以及评测验证于一身的高精度地图平台、数据云平台、模拟仿真平台这三大平台,同时还整合出了打造完整的自动驾驶技术方案链条及包容、创新和可持续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助力自动驾驶研发和测试,辅助相关标准的制定和验证。

目前,腾讯自动驾驶已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联手打造了湖南省"智能网联汽车仿真实验室"项目,致力于实现仿真环境下安全、高效的智能汽车实验。此外,通过与宝马中国的战略合作,腾讯也在助力宝马建立高性能数据开发平台,加速宝马在中国市场的自动驾驶研发。

当前,国家推出的“新基建”政策,对汽车工业的发展甚至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带来非常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对于腾讯这样的“新基建”建设者而言,中央频频聚焦“新基建”,不仅是带来了政策红利,更是鼓舞了他们建设的决心。相信在新政策、新技术的引领下,我国汽车产业将会很快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马化腾:区块链,行;ICO,不行

在两会上,马化腾表示区块链话题最近非常热,甚至有人调侃区块链之前的互联网都是“古典互联网”。虽然区块链技术是创新的,但是怎么用好这种技术是另一方面的问题。

在马化腾看来,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在数字化认证实物的唯一性方面。就像现实中的一个文件、一个票据等等,可以用区块链技术来保证它们不可被复制、不可被篡改。相比过去的传统IT 技术,区块链在真正模拟现实社会中的单据、收据的唯一性上,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关于做数字货币ICO,马化腾认为还是有很多风险。他说:“如果大家都可以用区块链技术随便发行数字货币,那会引发很多监管方面的问题。”

腾讯目前并没有参与数字货币,也不考虑发币。

腾讯做了什么?

PingWest 品玩发现,目前腾讯的区块链团队归属腾讯金融科技事业线。腾讯在区块链方面的动作也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并推出了区块链金融级解决方案Baas。

此前,腾讯还发表过声明,说“腾讯区块链从未以任何形式参与代币发行或交易相关活动,也未与任何机构展开此方面的合作”。

可以说腾讯一直对代币发行有所忌讳,但对区块链技术本身还是很看好的,而且已经有了具体行动。

2016 年,微众银行就已经在深圳参与发起了“金联盟”,并开发出了面向金融业的联盟云服务BaaS。当时成立金联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协调金融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资源,联盟成员们共同开发适用于金融机构的联盟区块链。

在2017 年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云正式发布BaaS。并表示这套解决方案,会结合腾讯在大数据、征信、身份认证、AI 和第三方支付等方面的能力,在智能合约、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管理、跨境支付/清算/审计等场景下提供区块链服务。

目前,腾讯在区块链底层技术领域有20 多项专利。

2017 年,腾讯发布的《腾讯区块链方案白皮书》披露了其区块链整体架构:底层是自主研发的Trust SQI 平台,中层的Trust Platform 是构建区块链应用平台产品,顶层的Trust Application 则是用来向最终用户提供区块链应用。

虽然听起来,腾讯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操作,似乎和终极用户们的直接联系很少。但事实上,每天用着微信、QQ 的你,可能早就感受过腾讯在区块链上的应用了。

比如2017 年春节内测的黄金红包项目,就是腾讯用区块链技术来记录用户数字资产的一次尝试。还有在公益寻人方面,腾讯也利用了区块链技术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金融和公益之外, 腾讯还在2017 年9 月和英特尔达成合作,宣布双方将共同开发区块链技术,用来提高物联网场景中的安全防护能力。

1月30日晚间,阿里巴巴公布了其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阿里云营收规模为2136亿元,4年间增长约20倍,飞速发展的阿里云已是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范围内,3A(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 Cloud)占据了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阿里云更是一骑绝尘,其市场份额相当于第二名到第九名的总和。

转型2B的关键

数据显示,阿里云在近2年保持营收高速增长,2018年4个季度的营收分别达到4385亿、4698亿、5667亿和6611亿元,全年总营收2136亿元,相比2017年,全年营收1117亿元增长913%。

2018年11月,阿里又一次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将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整合全集团技术团队,将集团中台和达摩院的技术与阿里云技术结合,目标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基础设施。

这一次调整释放阿里巴巴继续强化2B业务的信号。

事实上,阿里是从2B业务起家的,阿里B2B公司就是服务中小企业的外贸生意,后来才有2C业务淘宝天猫等等,所以阿里一直是2C和2B结合的路线,2B业务除了阿里云还有阿里妈妈、阿里钉钉等。

但就现阶段而言,阿里云是阿里的王牌,未来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据统计,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一半中国上市公司、80%中国 科技 类公司都在使用阿里云,数字经济正在阿里云上得到快速发展。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云计算将颠覆原有IT产业格局。

目前来看,阿里在B端优势明显,业内流行一种观点,互联网下半场的重心是由C端转向B端。

根据这种观点,阿里显然已经领跑互联网下半场。

国际化的排头兵

马云曾经说过,他希望成立一家由中国人创办,但属于全世界的公司。因此,国际战略是阿里发展的重心。

而阿里云是阿里国际化布局的重要一环,扮演排头兵的角色。

阿里目前的主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电商,云计算,数字媒体与 娱乐 ,创业业务及其他。

电商是阿里发家的核心业务,在国内优势明显,但在国际上的扩张并不理想。

欧美电商市场是亚马逊的天下,日本则有乐天,阿里只能在东南亚以及拉美等地区寻求机会,然而这些市场体量较小,不足以支撑阿里全球扩张的野心。

阿里的移动支付同样难以在国际上扩张,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着完善的信用卡体系,何况他们有自己的移动支付,某种程度上,支付宝的成功借鉴了PayPal的经验。

而云计算则不同,目前全球云服务市场呈现出“3A竞争格局”,即以亚马逊、微软和阿里为首的第一集团垄断了超7成的市场份额。

阿里在云服务方面和亚马逊以及微软在同一水平上,强如谷歌和IBM都稍逊阿里一筹。

云计算为阿里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契机,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打败当地巨头,并非不可能。

题主提到的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金山云都是当下国内比较有名气的云,如果非要说谁最厉害,我觉得应该是阿里云。

首先,从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数据来看,阿里云稳居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前三,并且增长速度最快,而且优势还在不断扩大。在国内,根据IDC的数据,阿里云也占据了476%的市场份额,这体量其他云也望尘莫及。

其次,前阵子Gartner又公布了2018年全球数据库魔力象限,阿里云作为中国唯一厂商进入远见者象限,在严苛的评选条件下,我国 科技 企业强势多次进入该榜单,阿里云的实力不容小觑。

至于其他云,除了在实力上与阿里云相差甚远,一直默默无闻之外还各有“硬伤”。

几家云厂商相比之下,还是阿里云更厉害。

目前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亚马逊AWS占据统治地位,而且是独一档的存在。

而在国内云计算市场,阿里云占据行业第一、独立统治第一阵营,紧随其后的是腾讯云、金山云、电信云占据行业第二阵营,再往后份额就是百度云、华为云、以及七牛云、网易云、Ucloud等等这些组成的行业第三阵营。

那么阿里云到底是有哪些优势呢?

大家都知道,做云计算最早的是亚马逊,早在2006年亚马逊已经开始布局云计算了,而紧随其后的就是2009年阿里巴巴在王坚博士带领下就开始了云计算业务。

用阿里云副总裁的话说,中国的有两种云,一种是拿来云,一种是自主可控飞天云。

能说出这样的话还是需要底气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阿里云的飞天操作系统,飞天是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大规模云计算操作系统,能够将全球数百万台的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为这个 社会 提供强大的算力。

全新一代的飞天20,具有秒级启动ECI到云端超算集群的全覆盖,对计算和AI能力进行协同控制,实现全球可达到网络以及全方位的IPv6的支持,随时随地实现连接,兼容市面上几乎90%以上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飞天20支撑起了阿里云遍布全球各地的基础设施,针对于亿万个端进行适配,其中阿里云飞天的设计理念是AI是大脑、IoT是神经网络、而计算是心脏,总体来说就是万物智能。

阿里巴巴做云计算是有先天优势的,电子商务公司本来就是云计算的最好试验田。

天猫双十一,阿里云最好的试验田,要知道且不说别的,就只说天猫双十一的峰值,今年就达到了451万笔/秒,这个就算是拿到世界上,也是一个很高的成就。经过十年的双十一历练,阿里云已经获得了最好的锻炼,可以说是一步步实战中积累起来的。

除此之外,在阿里云顺利走向市场以后,国内基本上除了巨头企业,大部分都是阿里云的客户,这些客户里面包括了饿了么、菜鸟网络、优酷等众多企业,而且现在这些企业还融入到阿里的生态中,可以说战绩辉煌。

因此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目前阿里云在国内依然拥有绝对的行业领先优势,不过目前腾讯云、金山云、百度云在后面追赶也很快,份额提升得很快,也不能算完全占据统治地位,只能说目前阿里云依然是国内云计算龙头老大。

这几家云厂商比较来看,阿里云应当是最厉害的,那么我就从这个方面来说说我的看法。

先来说阿里云吧,阿里云的实践场景是非常丰富的。最初,阿里云的技术应用在了蚂蚁小贷中,后来,阿里云的很多新技术也都最先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实践。

有人认为,阿里的技术实力越来越强是因为其电商的溢出效应。

毕竟阿里巴巴旗下有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和全球最大的支付平台,而淘宝和支付宝所需的大规模调度、消息处理、分布式数据库等都需要云计算的支撑。尤其是每年双11、双12不断突破记录的流量高峰,都要求阿里云不断提升技术能力。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全面。因为除了阿里巴巴集团内的场景,阿里云还有大量行业标杆企业的实践,比如国税总局、海关总署、新浪微博等等。

就拿新浪微博来说吧,大家都知道,春节期间新浪微博的流量非常大。 在阿里云的支持下,微博搭建起了一个社交媒体云混合架构,结合实时数据对预估峰值进行动态调整,不仅减少了1400台服务器的购买,还支撑了用户182亿次阅读量和8亿次红包领取。

反观其它云, 华为作为一家老牌通信企业,主要经营的是通讯设备,最了解的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些运营商的需求,对于企业的互联网技术需求了解并不多;腾讯则是做社交起家,缺少ToB的基因;金山是做软件开发的,都没云计算的技术和实践提供更多助力,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几家云都缺少应对互联网场景技术的经验。

再来看服务的客户,我从华为云的官网查了一下,看到只有拓维信息、郑大信息几个案例;腾讯云的客户大多集中在 游戏 和社交产品;金山云的客户数量不够多,也缺乏说服力。

这样比较下来,大家应该心里都有底了,所以我说阿里云最厉害。

个人排序:华为云 -->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

从技术积累、市场份额、营收等因素来看,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都属于第一梯队,金山云在第二梯队,阿里云在四者中领先优势明显!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发布的2018年Q1全球主要云厂商排名来看,AWS、微软、谷歌、阿里云和IBM分列前五;而在亚太地区,前五名分别是AWS、阿里巴巴、微软、谷歌和腾讯。

阿里云

2008年9月,阿里巴巴确定“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决定自主研发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操作系统“飞天”。

2009年9月,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 科技 公司。

2016年10月,杭州联手阿里云发布城市大脑,人工智能ET帮助治理交通。

2017年12月20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正式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业优化、辅助医疗、环境治理、航空调度等全局能力为一体的ET大脑,全面布局产业AI。

2018年9月22日,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成立全球交付中心。

2017年11月1日IDC发布“2017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阿里云位列中国云计算第一。

北京时间2018年2月1日晚间, 阿里巴巴集团公布 2018财年第三季度(2017 年 10 月至 12 月底)财报,阿里云连续第 11 个季度保持规模翻番,该季度内同比增长 104% 达到 3599 亿元。2017全年阿里云累计收入约112亿元,是国内首家百亿规模的云计算服务商。

腾讯云

2010 年02 月,腾讯开放平台接入首批应用,腾讯云正式对外提供云服务(包括CDN 等)。

腾讯云包括云服务器、云存储、云数据库和弹性web引擎等基础云服务;腾讯云分析(MTA)、腾讯云推送(信鸽)等腾讯整体大数据能力;以及 QQ互联、QQ空间、微云、微社区等云端链接社交体系。

2017年11月1日IDC发布“2017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腾讯云位列中国云计算第二。

在2018年9月份的腾讯架构调整中,全新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成立,这意味着腾讯将全面发力B端市场。

2018年11月14日晚间,腾讯公布截至2018年9月30日未经审核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80595亿元(11716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24%。期内盈利为人民币23405亿元(34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报告称,腾讯云财务数据首次被公开,前三季云服务的收入近60亿人民币,第三季度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逾一倍。

华为云

华为云成立于2011年,贯彻华为公司“云、管、端”的战略方针,依托于华为公司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云计算研发实力,面向互联网增值服务运营商、大中小型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广大企事业用户提供包括云主机、云托管、云存储等基础云服务、超算、内容分发与加速、视频托管与发布、企业IT、云电脑、云会议、 游戏 托管、应用托管等服务和解决方案。

2017年3月起,华为专门成立了Cloud BU,全力构建并提供可信、开放、全球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公有云。

截至2017年9月,华为共发布了13大类共85个云服务,除服务于国内企业,还服务于欧洲、美洲等全球多个区域的众多企业。

华为云数据中心:华为全球建立480个数据中心,其中有160个云数据中心。

作为国内公有云第一梯队,华为云增长势头迅猛;在2018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称云服务已经成为华为整体业务的底座与基础,;华为还宣布将于12月底在南非正式上线提供云服务,这也是全球首个在非洲用本地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

金山云

创立于2012年的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云),是金山集团旗下云计算企业,于2017年跻身于中国公有云市场三甲。

2017年11月1日IDC发布“2017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金山云位列中国云计算三甲。

截止到2018年1月29日,金山云已完成D系列72亿美元融资,估值达2373亿美元。

四云对比

1从市场份额的角度(2017):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华为云

预计2018年,华为云有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

2从估值角度:阿里云〉 腾讯云 〉金山云。

(华为不上市,华为云也难以评估)

3论综合技术实力来看: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金山云。(仅个人看法)

先排除金山云

现在是阿里,腾讯,华为

三年后阿里,华为,腾讯

五年后华为,阿里,腾讯

我有使用过腾讯云和阿里云,对于华为云和金山云来说,我并没有使用过,所以我没有办法评判他们谁更加的厉害一些。

目前来说我的主力服务器全部放在阿里云上,腾讯的云服务我现在曾经使用过,但是我后来放弃了。

相对来说,阿里云的服务的话,各个方面都非常的周全,提供的各种工具也相当的多,在进行服务器维护的各个功能上都是比较完善的,所以我个人使用还是比较方便的。

腾讯云相比阿里云的话会有一些缺失,并且在价格上还不一定更加便宜,所以我在使用了一台腾讯云的服务器之后,我就放弃使用腾讯云的服务器了。

目前我个人有十几台服务器,全部是使用了阿里云的云服务器,从稳定性到数据备份以及各个方面来说都让我相当的满意。

所以我个人会推荐大家使用阿里云的云服务。

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金山云相比,可以很肯定的说,阿里云是从技术、规模等方面最强的,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在中国,阿里云占公有云市场43%的份额,而保包括腾讯云在内的其他公司占比之和加起来才相当于阿里云的份额。在世界,近5年来,阿里云增速高达12倍,甚至超越了排在第一的亚马逊AWS。

过去10年,阿里云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开创中国云时代;二、研发了中国的云操作系统和城市AI平台(飞天:中国电子学会 科技 进步奖,城市大脑:国家AI开放创新平台);三、云普惠各行各业数百万客户。

阿里云有以下五大优势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万物互联网,互联网成为世界新的基础设施。飞天希望解决人类计算的规模、效率和安全问题。飞天的革命性在于将云计算的三个方向整合起来:提供足够强大的计算能力,提供通用的计算能力,提供普惠的计算能力。

飞天系统的整体技术架构图 飞天系统的服务能力

飞天20可满足百亿级设备的计算需求,覆盖从物联网场景随时启动的轻计算到超级计算能力。飞天20相比上一代操作系统的升级包括秒级启动ECI、云上超算集群的全场景覆盖、云边端一体的协同计算和AI能力、支持IPv6等多个方面。

飞天20支撑了阿里云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针对亿万个端进行广泛适配,可覆盖最后一公里的计算。计算是心脏,AI是大脑,IoT是神经网络,这是我们对万物智能时代的构想,也是飞天20的设计理念。

飞天20系统在物联网方面的连接能力显著升级,其兼容市面上90%物联网通信方案。在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基于飞天平台的杭州城市大脑升级到20,覆盖杭州市共420平方公里,接管了1300个信号灯路口、接入4500路视频,处理数以百亿计信息的实时分析。

阿里云业务目前已成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创收渠道之一,阿里2019财年第一季度(2018年4月至6月底)财报显示,公司云计算业务营收达到4698亿元,同比猛增93%。

总结

目前阿里云已经在在城市、工业、零售、金融、 汽车 、家庭等多个场景推出ET大脑等“产 业AI”方案和相关人工智能产品,例如基于CPU、GPU、FPGA等异构计算平台,面向开 发者的机器学习PAI平台,以及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视觉识别等130多款细分产品。

从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足可以看出阿里云无论从技术、服务能力、规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我看来,国内云服务竞争力来看,主要在BAT,全球主要集中亚马逊和微软。今天刚好有一篇关于云服务的内容,在此分享,大家一起来探讨,在我看来,云服务的核心是在于物联网。

以下是《万物互联将至!BAT激战云端,以此抢夺物联网赛道》部分内容:

互联网已成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物联网,所带来的信息 科技 席卷全球,作为未来发展重要方向,承载了世界梦想,被视作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但要发展物联网,贯穿所有智能设备所需要各平台成为产业发展基础,才能使的物联网得以实现。

云计算作为物联网重要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石,在这条赛道上聚集了亚马逊、微软、谷歌和BAT与华为等重量级玩家,但对于云服务商来说,丰富的云应用是深入市场核心,因这些一线巨头的入场,2019年物联网将更值得期待。

全球 科技 巨头争夺云服务市场

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发展得益于Sigfox、LoRa和NB-IoT为LPWAN低功耗广域网无线技术发展增速迅猛,2017至2023年期间,LPWAN连接复合年增长率为109%,到2023年,仅连接方面支出将会超过45亿美元。

图表来自IoT Analytics

物联网连接规模日益扩大,在这个大连接时代,势必产生海量数据,继而需要云平台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利用数据有望创造更多的全新的商业机遇。至此,基于海量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提供软件和平台相结合的厂商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面向各行业的物联网云平台运营而生,继而激活数据价值。

在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看来,云服务打通云端边并结合AI能力,助推物联网应用至各行业,同时,各巨头相继进入,行业竞争格局也将更加残酷,在平台层最终比拼的是应用能力,覆盖医疗、教育、交通和制造等丰富应用的云平台是争夺物联网这一张船票的核心。

亚马逊

作为全球云服务市场领头羊的亚马逊,亚马逊和微软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且最具规模的云服务商,丰富的应用促使基于他们的云平台构建的物联网应用无处不在,在医疗方向,借助Amazon SageMaker,GE Healthcare可以通过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和服务来促进患者护理的改善。

微软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部署物联网,微软以云服务+人工智能构件生态,已经广泛应用互联网服务、智能硬件和工业制造等各行各业,Azure IoT等服务帮助制造商实施工业40,包括ABB、通用电气和西门子等工业巨擘都在利用Azure开发自己的物联网平台。

BAT抢夺物联网赛道

腾讯云今年战略重大尤为坚定,积极推进云服务战略,不过在这一市场,阿里云深耕行业多年,百度云快速发展,腾讯云在这一场争夺战中还面临诸多考验。

百度

国内三大互联网巨头将在物联网时代再次激战,百度云以ABC+IoT+智能边缘促进物联网应用落地,早在2016年,百度云就提出ABC三位一体战略,现在则正以ABC+IoT+智能边缘促进物联网在各垂直领域展开大规模应用。

百度云ABC+IoT解决方案走在了行业趋势前端,经过多年积极 探索 和发展,百度云ABC已升级30版本,ABC30就是希望智能无处不在,数据真正发挥其价值。百度云作为百度AI能力、百度资源、行业解决方案的对外服务输出窗口,已助力更多企业合作伙伴向智能化和AI化升级。

在产业应用落地方面,百度云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提供了更易用的解决方案,在15个细分行业的全面布局,生态版图已经覆盖金融、钢铁、家居、 汽车 等领域,大力推进百度云ABC能力在各产业落地。

阿里

阿里云作为阿里巴巴旗下云计算企业,阿里云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2019财年上半年营收突破百亿,在全球市场与亚马逊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如今阿里云在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再次提升,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将阿里巴巴集团在过去几年在实施的中台战略过程中构建的智能化能力,全面和阿里云结合,向全 社会 开放。

在过去几年中,阿里云依托云+AI+IoT能力先后众多大企业提供服务,希望在5年内要连接100亿物联网设备,至此看到了阿里云在各行业应用案例落地,通过云+AI+IoT三驾马车能力赋能全行业变革。

腾讯

就在今年9月30日,腾讯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大调整,积极面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提升云服务战略,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整合腾讯云、智慧零售、安全产品、腾讯地图、优图等核心产品线,帮助医疗、教育、交通和制造业等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早在2014年,腾讯就在积极 探索 并推进万物互联发展,以连接一切搭建生态助力物联网发展,微信向万物互联延伸,凭借庞大用户和小程序攻城略地,微信早已超出社交属性,伴随平台属性越来越强,承载了腾讯对物联网的憧憬。

与此同时,腾讯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后,通过整合自身技术和生态资源,腾讯云正构筑全链路的开发者服务体系,帮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小程序、云原生领域开发者快速成长,助推产业互联网升级,这是腾讯云副总裁王龙在首届腾讯云+社区开发者大会透露的信息。

如今,小程序生态的快速发展,另外,腾讯云将依托腾讯20年丰富的技术和生态资源,一如既往地秉持开放和连接战略,聚焦新趋势、新技术和新应用,全方位助力打造产业互联网,做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手。

最后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云计算作为基础平台的价值在于能够提供新零售、新制造、新能源和新交通等行业的解决方案。并在边缘智能和AI技术加持下,物联网将会以更加快的速度应用至各个垂直行业,赋能产业快速提升应用与服务的技术水平,而巨头们以云平台搭建庞大物联网生态也加速全 社会 数字转型。

文/杨剑勇

以NB-IoT和LoRa为核心的低功耗广域网无线连接规模日益扩大,且5G也开启冲刺阶段,大连接将掀起新一轮信息 科技 变革,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伴随通信技术发展即将到来,只是,万物互联最终透过云端实现跨行业和跨设备互联互通,各种设备所收集到的数据经过“云”上处理,并利用这些数据将会催生众多新商业模式。

万物互联在于通信技术发展,而万物智能在于数据处理,使得各种设备具有感知能力,云端作为数据集散中心,并利用AI技术,使得万物智能得以实现。

物联网核心在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数以万亿计的传感器被嵌入到各个角落,所收集数据经AI技术进行智能分析,正是这个小小传感器,则驱动着 社会 数字化变革,企业有能力获取无限数据,并从中洞察实现快速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海量数据,地区甚至可以洞悉未来商业经济。

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联网后,所产生数据并将厘清,挖掘其价值,从而激发物联网潜力。而云服务商则打通了云、端、边,并通过AI能力助力物联网应用落地,至此,各巨头积极布局,不仅有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国际巨头,包括BAT今年纷纷调整战略,提升云服务战略,向物联网延伸,以此抢夺这条全新赛道。

在此之前,物联网并没有得到大规模部署,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支持,受制于传感器的部署,跨品牌、跨平台和跨设备之间互通限制,以及物联网设备碎片化等诸多因素,但一线 科技 巨头进入,并伴随传感器部署规模日益扩大,以及无线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经过云端把人、机器和数据连接起来,且能为物联网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提供强大的计算处理的平台,是物联网发展关键所在。

至此,巨头的云服务面向各行业物联网云平台应运而生,继而激活数据价值,以丰富的应用来抢夺主导权,对于他们来说,丰富的物联网应用是争夺市场核心,在其平台比拼的是应用能力,覆盖工业、交通、教育和金融等丰富的应用,这将是争夺物联网这一张船票的核心。

物联网不断推进和部署规模日益扩大,数以百亿设备接入网络,其经济价值超10万亿美元,各种设备利用传感器收集数据,一部分在边缘侧处理,并结合云端大脑,使得设备具有感知能力,仅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就能激发高达7000亿市场规模。制造业在部署各种传感器后,与云平台结合,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分析,赋予工业企业依据数据具有洞察力,把制造业推向数字制造转型。

(一)微软

GE在微软Azure云平台上标准化其Predix解决方案,将Predix产品组合与Azure的本地云功能,包括Azure物联网和Azure数据与分析,进行深度整合。在农业应用方向,布勒集团作为一家食品加工系统企业,将人工智能、智能云以及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玉米产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谷物地毒害污染。

微软以云、边缘智能和人工智能构件生态,并已经广泛应用智能硬件和工业制造等各行各业,Azure IoT等服务帮助制造商实施工业40,包括ABB和西门子等工业巨擘都在利用微软Azure开发自己的物联网平台。

(二)腾讯

腾讯云和三一重工打造的工业数据根云平台,三一重工连接了全区超过30万台重型机械设备,能够实时采集近1万个运行参数,共积累1000多亿条工程机械工业大数据,实现了全球范围内工程设备2小时到场,24小时内完工的服务承诺,大大提升了运营的效率,堪称工业智慧生态中的典范。

腾讯云在华星光电应用场景中,通过物联网平台采集数据,利用腾讯优图AI图像检测技术,系统可以724小时不间断进行质检工作,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远远超过人的水平,整个生产周期缩短了近40%。

产业互联网最初的营收机会还是来自云业务,腾讯的云服务增长非常快,市场份额一直不断提高,并强调,云业务的本质决定了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方面的支出,这样才有来自云服务的经常性收入。这是腾讯总裁刘炽平在此前第三季度季报后高管电话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特别今年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后,腾讯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通过整合自身技术和生态资源,腾讯云正构筑全链路的开发者服务体系,帮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小程序、云原生领域开发者快速成长,并促进各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助推产业互联网升级。

(三)百度

百度以ABC+IoT+智能边缘促进物联网在各垂直领域展开大规模应用,百度云质检云解决方案帮助宝钢建立从连接采集、存储计算到理解决策的感知认知平台,并展示了钢包内衬熔损识别的应用。还有宝钢技术和百度共同打造“智能钢包”应用,通过为钢包部署传感器,实时监控钢包状态,并结合ABC能力打造智能调度的钢包管理系统,降低50%钢包烘烤能耗,平均降低出钢温度10℃,可以节约能源成本70亿元,大约可以节约150亿元。

百度在物联网应用中能大放异彩,得益于2010年开始积极 探索 发展AI技术,应用开始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并以百度云为平台把AI能力分享给 社会 ,从农业到工业,从家庭到 汽车 ,以及翻译、图像识别和信息流等产品和服务,百度AI商业落地走在行业前列。在百度看来,人工智能将推动全 社会 新一轮产业变革,“云”巅之上的企业正向着智能化、AI化升级。

(四)阿里

阿里云在制造业也有不少案例,通过云+AI+IoT能力先后为协鑫集成、天合光能和徐工集团等大型制造企业提供服务。基于阿里云可以轻松安全地将设备连接至云,从边缘设备到云端,从各种设备上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帮助制造业提高运营效率,如协鑫光伏切片生产车间,生产良品率已经提升1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省上亿元的生产成本。

全球工业40和智能制造如火如荼进行中,这制造业升级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开始评估并加大部署物联网,不仅西门子和通用电气等工业巨擘,包括 科技 企业也积极涌入,出击这个新风口,纷纷推出打通数据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透过云端连接设备、服务和数据,并经AI技术处理,可以实时监测工厂运转状态,自主检测生产线上机械异常,以数字化来提升工厂生产率和产品合格率,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

作者系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网易最佳签约作者,致力于深度解读IoT和AI等前沿 科技 ,基于对未来物联网洞察和对趋势判断,其观点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以上就是关于“新基建”浪潮下,腾讯助力汽车产业数字化建设全部的内容,包括:“新基建”浪潮下,腾讯助力汽车产业数字化建设、区块链上腾讯做了什么、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金山云相比,到底谁厉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