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上,阿里巴巴和华为公司哪个影响力更大

物联网0141

在国际上,阿里巴巴和华为公司哪个影响力更大,第1张

其实对于华为阿里巴巴来说,这两家企业作为硬件行业以及软件行业的头部厂商,在国际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我们知道阿里巴巴由于马云的自带流量在世界范围内,名声特别广,当然华为也不差,因为作为通信行业的巨头,是很多国家通信领域里的方案解决商。

我们知道,阿里巴巴作为一家电商企业,因为马云的个人魅力以及战略眼光,汇聚了诸多的精英,在草根时代,马云就已经规划了将来的事情,这一点颇有孔明隆中对的感觉,似乎马云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知道阿里巴巴如今会发生什么。

这一点是很神奇的,而在阿里巴巴进军电商行业之后,面对着国际巨头ebay的强势阻击,并没有败下阵来,反而是把不可一世的ebay赶出了中国,从此马云一战成名,阿里巴巴也一战成名。

那么如今来看阿里巴巴的商业帝国实在是太庞大了,以电商为基础,辐射周边,如今旗下的商业版图已经非常巨大,同时还有支付宝这个未上市的超级巨头,对于阿里来说,在国内的电商界以及移动支付金融领域,几乎是没有对手,腾讯的微信支付,虽然制造了不少的麻烦,但本质上来说,支付宝的确是独孤求败。

我们再来说说华为,人都被穷困潦倒,背负着200万的巨债,被公司除名,同时家里几口人挤在一间破屋子里,又借款,创立了华为,嗯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任正非与马云一样预示着未来,他向华为的兄弟们说,将来的通信行业领域,华为必有1/3。

忽然发现伟大的人物都有相同之处。而华为从小小的交换机就开始与国际巨头竞争,到如今成为通信行业领域的巨头,5G技术的拥有者,很难想象一家私企能够有如此巨大的成就,毕竟整个中国在很多领域内都缺乏核心技术,但华为如今拥有的恰恰就是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

华为在做基础领域的通信工作之外,还做了一把移动终端华为手机,但没想到华为手机携带此品牌荣耀,成为国内绝对的霸主,在全球销量也排名第二,如今更是有了自己的核心芯片,麒麟处理器。

阿里巴巴与华为在国内都属于绝对霸主!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行业相比于传统行业来说的确是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其不属于重资产模式,往往一个星期的idea,一个好玩的APP就可以跨疆域的传播。

那么显然,作为互联网巨头的阿里巴巴,的确相对于做传统通信行业的华为来说,是有优势的,就好比华为在通信行业所做的是幕后工作,而阿里巴巴则做的是台前的工作。

加上我们知道马云这个巨额流量,阿里巴巴名声早已传播四海。尤其是当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ebay,让让阿里巴巴在整个互联网界声名鹊起。

如今加上阿里巴巴的出海政策,比如支付宝国外叫ALIpay,以及全球海外购双11等等的一些政策刺激,让阿里巴巴在海内外的名气非常大。

这一点华为就处于劣势,因为华为属于通信基站,一般来说至于电信公司打交道,鄂a普通用户接触华为也只是通过华为的手机终端,但显然华为在海外的影响力远远像在本土这样,这样一来,华为在海外的知名度可能也仅限于行业内的人士。

刚聊完腾讯再聊聊阿里。这个世界上,目前还有哪家中国公司比华为的影响更大呢?显然是没有的。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毫无疑问是华为公司比阿里巴巴的影响大的多

美国无疑是这个地球上最牛逼的国家,以美国那么强大的国力, 历史 上有没有美国要联合其他国家大规模全球打击一家私营企业的?很显然非常的少,而且我们也没见过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频繁为一家中国企业发声和美国硬杠,所以华为在5G的事情已经上升到近乎国家层面的针锋相对,就这方面的影响来说,建国以来的企业都没有能超过华为的,虽然华为本身也不喜欢这种影响

对于阿里来说,阿里的影响仅限制于国内。在国内,华为没有涉足终端领域之前,一贯是低调的作风,而阿里是一贯高调的作风。网络上马云高屋建瓴的讲话到处都是,马老板给全国人民群众带来了无数的发财机会,阿里强大的宣传机器让阿里巴巴有一些成绩必然宣传的人尽皆知,相对国内的其他互联网企业,能比阿里高调的也就只有锤子了。

而华为的任正非,在5G出事之前,露面的机会很少很少非常神秘。例如我国网络机顶盒或者智能摄像头大部分用的都是华为海思芯片,华为的无线和有线通信早就占据我国半壁江山,这些华为都比较低调,很少宣传。

笔者认为,除终端外华为的低调是因为华为还是以实业为主,而阿里巴巴的高调是为了在虚拟经济赚更多的钱。举个例子,互联网金融几乎是马云高调促成的,由于只讲金融不讲风险,结果蚂蚁金服支付宝赚个盆满,现在留下一地鸡毛没人打扫

阿里在海外的影响远不如华为,主要原因是阿里由于主营业务并没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阿里在国外的竞争对手非常成熟,一旦离开中国政府支持这个土壤,阿里被国外用户接受的力度并不高。而且国外崇拜的是微软、谷歌、特斯拉、Facebook这些蹲在硅谷真正 科技 领先创新的企业,马云的营销性质的高调语录在国外是不吃香的。

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除去销售规模的加成,必然都是高 科技 企业,也就是真正有骨头真正能打的企业。

那我们用具体的数字比较一下华为和阿里吧。首先从世界500强来比较,华为排名72,阿里巴巴排名300,华为远高于阿里

从研发投入来看,华为研发投入排名世界前五,2018年研发投入接近1000亿人民币,是阿里巴巴的3倍。不过这也和华为聚焦的领域比阿里巴巴广泛有关,阿里巴巴在中国的研发投入还是非常值得钦佩的

从各自领域范围来比较,我们不算华为的基础通信以及阿里的购物平台这些互相没有交集的领域。我们比较两家在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的底蕴,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云、物联网、5G应用方面的实力

人工智能能力方面,华为是远超过阿里巴巴的,这个得益于华为的AI芯片排名全球第十二(唯一一个中国上榜公司),华为在消费者、通信等人工智能的端到端的产业链上的底蕴远高于阿里巴巴

从公有云来看,阿里云是国内当之无愧的NO1,全球前三的实力也是硬实力,而华为云连国内前五都排不进去。但是华为云计算在全球的影响力我觉得是大于阿里,主要是因为阿里云得益于中国市场,而华为云市场虽然不如阿里,但是基于ARM自研鲲鹏芯片的云服务器在国内也是唯一国产化的服务器,华为服务器全球出货排名前5,阿里暂时还没有服务器自研能力。

从物联网看,华为在工业物联网上是全球主流玩家,NB IOT标准的主要领导者。在家庭物联网上虽然华为目前和阿里一样刚刚起步,但是也是国内很多家庭物联网设备芯片的供应商,也就是阿里有的华为有,阿里没有的华为也有

从5G的应用技术来看,5G及5G的应用技术(如无人驾驶、远程医疗)基本是没阿里巴巴什么事情的,而且阿里也没有布局5G在To C和To B相关的底蕴,因此阿里巴巴这里肯定输了

所以很明显,阿里的技术底蕴除了阿里云之外,和华为相差很远。这还不算华为在数通和无线等基础通信领域全面世界前三的硬实力,也没有计算华为在移动终端领域全球的影响力。因此阿里在国际的影响力显然是比华为差的远,但是阿里的营销能力和马老板的讲话能力倒是远超华为

华为有这么大的国际影响力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华为在涉足的领域都能拥有核心软硬件的竞争力,做到全球领先。相反阿里巴巴目前来看,除了云计算有这个能力,其他领域均不如华为。

两家都是中国好公司,还希望华为继续前行,阿里能够脚踏实地的在其他领域多加加油 。

说实话,将华为和阿里巴巴放在一起比较影响力,就象拿科学家与演员、运动员放在一起相比较。即便是居里夫人,也未必比得上秀兰邓波尔、科比布兰恩特,更别说一般的科学家了。

我们并不认为阿里巴巴没有 科技 含量,互联网本身就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是,由于电商的普及以及马云的善于造势,阿里巴巴的国际影响力当然要比华为强了。别的不说,仅电商一块就足以让全球多数人都知道阿里巴巴。加上马云的演员特技,华为怎么去与阿里巴巴比影响力呢?

但是,从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重视程度来看,阿里巴巴怎么也无法与华为相比,无法认为其影响力会超过华为。不然,为什么美国不限制阿里巴巴,而拼命阻止华为进入。不仅如此,还要鼓动其他国家一起阻止华为呢?不就是因为华为太强华为有太大的国际影响力吗?

所以,千万不要把诺贝尔奖与奥斯卡奖、尤其是环球**选举联系在一起,不可比,也不好比。

阿里和华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上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要说哪个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那肯定是华为。不过马云在国际上应该要比任正非更有影响力。

虽然目前阿里巴巴也在积极进行国际化战略发展,但是在国际业务布局以及国际业务上跟华为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在这不是追捧华为,而是可以通过先关的数据来对比得出。

2018年全球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公布了2018年全球最佳品牌榜单的TOP100,其中华为是唯一入选品牌100强的中国公司,排名世界第68位,这是华为连续5年入围榜单。而阿里巴巴并没有上榜。

2019年2月全球WPP与凯度在北京发布《2019年BrandZ™中国出海品牌50强报告》,在中国出海50强排名当中,华为的品牌力得分是1862,排名第一,阿里巴巴的品牌力得分是1624,排名第三。

根据华为2018年的财报显示,2018年华为中国区营收3722亿元人人民币,占比516%;欧洲中东非洲收入2045亿元人民币,占比284%;亚太收入819亿元,占比114%;美洲收入479亿元人民币,占比66%。也就说华为差不多一半的营收来自国际市场。

而阿里巴巴的国际业务占比就相对比较小。目前阿里巴巴的2019年财年年报还没有公布,但是根据2018的第一季度财务数据显示,该季度阿里巴巴国际零售业务收入达4316亿元,同比增长64%,国际营收占比11%。这个跟华为国际业务占比50%左右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最近几年阿里巴巴也在大力布局国际业务,比如投资数十亿美元通过投资Lazada,阿里巴巴进一步锁定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菲律宾在内东南亚地区的6亿消费者;投资了印度零售电商BigBasket和Snapdeal,并收购了移动支付平台Paytm的大部分股权;以75亿美元收购中东地区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移动电商平台Trendyol,其拥有超过2000多个商家和1600万的用户;菜鸟物流和速卖通联合推出的覆盖2亿消费者的南美专线;在卢旺达建设非洲首个eWTP试点,帮助非洲的中小企业等等,目前阿里巴巴大概有1亿左右的全球用户。

但是阿里巴巴的国际化步伐都是在最近这几年才开始的,而华为的国际化很早就开始,目前华为的运营商业务和手机等消费者业务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大的份额。

比如目前很多国家的运营商都使用的是华为的基站,而华为手机最近几年在国际上的销量更是大放异彩,目前华为手机销量排名全球第三,很多国家居民都使用的是华为手机,保守估计目前华为产品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全球人数至少达到30亿以上。

截止2018年末,华为在海外设立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36个培训中心。

目前华为有188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30多亿人口。在188万员工当中,外籍员工占比大概是20%,相当于4万左右。此外华为还有一个“未来种子”项目,已在108个国家和地区撒下希望的种子,比如2018年有4700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大学生来到华为总部参观和学习,这些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帮助华为提升国际影响力。

至于目前阿里巴巴有多少海外机构和员工,目前暂时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是比例应该不会太多,因为阿里巴巴主要从事的电商业务,大部分员工和机构都是在中国。

相对来说,目前任正非要比马云低调很多,很多人可能知道华为,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任正非,但这也掩盖不了任正非的卓越领导力。

华为的国际影响力比阿里巴巴大,但是马云的国际影响力比华为大。

不过华为、阿里巴巴都是民族企业的骄傲,都是全世界最伟大的 科技 公司,任正非和马云都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家,也都是最值得尊重的企业家。

华为的业务遍及全世界,华为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并且是全世界销量第二高的智能手机品牌,华为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业务,服务了超过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2017年,华为全年的营业收入超过了6000亿,其中超过一半是来自海外市场。

到目前为止,华为拥有全世界超过160个不同国家的超过18万名员工,海外员工中是当地员工的比例超过了70%之多。华为拥有超过7万件行业专利,并且其中一半也都来自海外分公司的贡献。

可以说华为是货真价实的国际 科技 巨头,并且收入结构合理,消费者业务与企业业务分布合理,并且海外营收和国内营收结构 健康 ,并且在5G通信、电信设备、移动处理器方面都有都有很多行业专利,当之无愧的行业巨头。

阿里巴巴目前的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内市场,不管是淘宝、天猫、阿里巴巴,还是阿里云、支付宝,其实出了国门基本上还是没什么人用的。

阿里巴巴在海外的业务,基本上还都停留在帮助外国人把东西卖到国内来,目前还没有真正实现将国内的东西卖到海外,支付宝基本上也都是外国商户为了方便国内出国 旅游 的游客使用而开通的,基本上很少有外国人使用。

不过阿里巴巴也在试图改变这样的格局,比如投资东南亚电商Lazada,投资印度移动支付企业paytm等等,都是阿里巴巴在寻求国际上的突破,真正早日实现国际化,但是这跟华为的真正国际化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组大数据显示,华为人在2017年、2018年全世界的航空里程在中国排名第一,这就可以说明华为国际化有多么好,但是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却为人非常低调,基本上很少公众露面。我记得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关于低调的企业家的,其中任正非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人物。

要知道马老师在各国出席活动,都是跟很多国家的政要、元首会面的,这不是一般企业家能享受到的待遇的。

马云就不一样了,马老师几乎全球各地到处跑,其实马老师这样做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是非常有利的事情,相当于是对中国企业背书,提高了阿里巴巴的国际知名度,更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马老师还是联合国和持续发展目标的倡导者,是联合国青年创业和中小企业特别顾问,并且最新还履新了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的联合主席三个职位,每个职位的年薪是1美元,想想还是很激动的,毕竟比马老师的薪水都高。

并且不要以为马老师这个职位是虚职,是要真正做事情的!马老师在南非、马来西亚、韩国等众多国家多次对于青少年创业进行指导、演讲,而且马老师还倡导了阿里巴巴的公益两小时,蚂蚁森林、阿里公益等众多项目都是在马老师的影响下开始做起来的。

因此整体来说,华为的国际影响力比阿里巴巴大,但是马云的国际影响力比认证非大。

华为,17年华为世界500强排名83,阿里世界500强排名462。这两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最重要的是华为的产品可以卖到全世界,阿里也就在国内混了。

然后是个人看法,我觉得这两公司都不咋地。这两私企身为国内龙头企业,公然带头违反劳动法。劳动法规定一周工作8小时,双休,一周加班不得超过8小时。华为,阿里呢,都是996。人家谷歌中国,微软中国怎么就是8小时,双休呢?在说你华为在美国,欧洲的分公司,你怎么不让人家外国佬尊守你996呢?所以我建议it工程师最好去谷歌中国和微软中国。远离坑比私企。

没有可比性,单纯影响力是阿里,阿里就像个影视明星,家家户户认识,华为就像中国自己的科学家!对老百姓来说,如果不是华为这几年搞手机,很多人还不认识这家公司!很多人都不明白,阿里巴巴是顺势而为,华为是逆流而上!在我们通讯的圈子里,华为真是很多人的神,因为他的技术,因为他的管理,都是无可取代!现在淘宝思路是抄袭亚马逊,微信是抄袭脸谱,基本中国大部分的所谓创新基本是抄袭的,抄袭再加上商业模式和中国人口红利,况且还抄的四不像!最起码亚马逊没那么假货吧!当然阿里的影响里不容技忽视,毕竟马老板身价在那,小老百姓不好指手画脚的!没有黑谁,没有捧谁,见解不同而已!而且华为倒闭了,老百姓确实感觉不到,但是中国的通信技术商业化全球化脚步最少落后十年,但是阿里倒闭了,很多公司会替代他,而且是绝对性短时间的就能取代,如果放开限制,连腾讯都会死!因为百度死一万次都不止了!

华为是硬件行业的翘楚,而阿里巴巴则是软件行业的领头羊。两家公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都很强大。但若是以国内外影响力来看,华为当然要比阿里巴巴差着一大截。因为,华为毕竟是通讯行业的领军企业,而阿里巴巴则是稳坐电商领域的头把交椅。人们对通讯行业了解不多,而对电商领域的事情却能如数家珍。

阿里巴巴究竟强在哪里呢?首先,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买东西都离不开网购,足不出户就能使到心仪的商品。但对于华为手机,大家是可选用,也可不用。况且电商还喜欢造节,不仅国内老百姓喜闻乐见,而且还吸引海外网民也来参与诸如双11这样的节日。所以,阿里巴巴在全球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

再者,阿里巴巴平台能直接或间接的提供很多就业岗位,谁也不能忽视阿里电商平台的存在。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要接见马云,而马云则可以立即承诺替美国解决100万人的就业问题。只是后来,中美发生贸易摩擦,马云的承诺只能作废。现如今,欧洲国家的***都要接见马云,马云也被联合国聘用。而对于华为来说,只在自己领域有影响力,而且产品很容易被替代。

最后,阿里巴巴的马云,除了每年造就了数万亿的网络交易量,还在物流、外卖、快递、金融(包括小额理财、开设小贷公司)、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领域有投资。毫不夸张的讲,阿里巴巴早已嵌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去了。可能阿里巴巴关门,还有别人顶上来,但若是阿里在所有领域都退出,那国人的日子就没法过了。而华为虽然占了25%的全球市场份额,营收超过BAT三大巨头的总和,但对咱中国人的影响力还是比阿里巴巴差上很多。

当然,近年来华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一方面,由于美国政府对华为输美通讯设备,以及华为在美并购高 科技 企业采取遏制措施,所以,全球各国都对华为产生了浓厚兴趣。更关键的是,华为在5G领域的迅猛发展,让欧洲国家也感到为之惊愕。一些欧洲国家也向华为抛来了巨额订单,而美国的高通却痛失5G订单。

另一方面,作为一家民营 科技 企业,华为能在中高端芯片研发领域取得突破,这让世界对中国的科枝领域获得的成果不敢轻视。华为早在2009年就研制出核心芯片,这对于中国减少对美国的英特尔、高通等企业的依赖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华为在中高端芯片研发领域在国内无人能及。其影响力也在逐步快速上升过程中。

谁说华为在国内在国际无可替代?能取代华为的公司多着呢。国外有思科爱立信,国内有中兴大唐。而且在国内,华为也不存在垄断地位,中兴大唐还是有不小的市场份额呢。国际上,华为也没超过30%市场份额。这次美国人要搞华为是因为一直以来霸道惯了不允许中国企业掌握话语权因为对思科造成了市场竞争压力。美国人同样害怕阿里入侵,去年特朗普就不准蚂蚁金服收购美国的一家移动支付公司。当然,阿里巴巴也可以被取代,但阿里巴巴帝国版图实在太过于庞大,涉及到的民生领域太深太广,一旦这种平台被取代,老百姓会产生短暂性的不适应。因为你不确定取代者腾讯或者京东的公司服务品质。但华为一旦被竞争对手取代掉你会根本没有知觉,你放心好了,网络不会中断的。那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需要应对的事情。

当然是华为。阿里巴巴是一家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是服务,存在极大的替代性。亚马逊就是替代者。我可以用阿里巴巴旗下的购物服务,我也可以使用亚马逊的网上购物。并且,使用替代者的成本并不会更高。

但华为就不同了,它是一家硬件企业。硬件产品就具有排他性,不能够同时使用华为和别家企业的产品。比如,在三星和华为的智能手机之间,消费者一般只能选择一个。在两者性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会选择价格更低的那个。这几年三星手机销量增长乏力,华为迅猛增长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华为的多个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位居首位,比如电信设备、核心路由器。2017年全世界电信运营商外包市场收入达到了670亿美元,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外包商还是华为,占比27%。核心路由器是通信网络中最关键的设备,相当于电脑的CPU。在该领域,华为在2017年级击败霸主思科,登顶全球。在智能手机领域,2018年华为除了206亿部,排名全球第三。

在海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华为是远远大于阿里巴巴的。华为约有一半的营业收入来自海外,比如2018年华为全球手机销量20600万部,其中海外销量月8700万部,占比42%。而阿里巴巴海外营收比重只占四分之一,远低于华为的二分之一。

现在的华为在很多领域已经攻城略地,西方同业竞争者诺基亚、爱立信、思科已经倍感压力。甚至鼓捣政府出面,出台华为禁入措施,建立“防火墙”。如果不是忌惮于华为的实力,或者如果华为还是本世纪出的华为,西方巨头会害怕吗?

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绿色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发展进程加快,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也进入结构调整期,汽车市场正出现巨大变化。

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与把握全球汽车市场和行业最新变革趋势,结合真实市场需求和宏观战略需求进一步思考和确认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研究中长期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讨应对当前及今后时期市场变化的行业政策和企业战略,是业界非常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国际论坛上,来自中国、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全球主要国家的产业相关人士分享了在发展电动汽车、推动零排放交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新政策、目标与启示,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客观了解到全球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及最新变革趋势。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和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创企业对未来汽车的定义和概念的创新,点燃了百年不遇的汽车革命。电动化只是引爆点。与汽车革命并行发展的是能源革命、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这些因素的相容对接,将使未来的汽车走向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较大程度上改变世界、造福社会。

陈清泰表示,中国石油消费连年增长,而自产原油连年下降。2018年原油对外依存度突破了70%,已经超越了能源安全警戒线。但现在我国每千人保有汽车仅为185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处于增长期。“圆我国十四亿入口个人出行机动化之梦,现实的选择就是电动化。”

从全球角度看,2010年中国率先把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前后,美国加州政府开始推行汽车零排放积分政策。2016年欧洲多国政府提出限售传统燃油车时间表,2017年欧盟提出更加严格的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倒逼汽车业转型。

汽车动力技术的转型原本是技术进步和市场推动的正常过程,但诸多国家的政府却一反常态地一而再再而地三出手干预,竞成了这轮汽车动力技术变革的第一推动力。可以预期,到2025年前后电动车的性价比超过燃油车,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低于化石能源,市场将以强大的力量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

因此他认为,共享出行有望重构城市交通,多项研究表明,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电动汽车将使共享出行的“人公里成本”下降40%左右;未来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可以自行移动到出行需求点,实现无缝接驳;人、车,路实时共享交通信息,使出行效率提高。随着共享出行的发展,它将成为汽车制造企业最大的单一卖家。

但是要把电动汽车升级为“强大的移动智能平台”,成为电气化、电子化、互联网化、智能化,由软件定义的高科技产品,对于传统车企是巨大的挑战。造车新势力正是看到了这一发展趋势和新的机会而闯了进来。这已成我国有别于其它汽车生产国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特斯拉是全球第一棵明星,不会没有后来者。”

陈清泰表示,有关方面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基本普及,保有辆达8000万辆。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改造,标准法规的调整,以及就业岗位转移等,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进行系统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其中打破壁垒、放开市场,加强跨学科、跨行业的协同创新至关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一个经科学论证的顶层设计和时间表,给市场和社会应有的预期,是推进汽车革命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把握得好我们有可能成为一个赢家!”

加州能源委员会委员Patricia Monahan:电气化是加州实现2045年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过去30年,美国加州政府一直在推动电气化。1990年,第一台电动车在这里推出,同时也是第一个通过零排放相关政策的地区。

当前,加州政府在电气化交通等方面都制定了全新的目标。2025年,希望能够实现更多的电动汽车销售,同时将建设200座加氢站,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目标在2045年实现100%的清洁电力,2030年达到60%。到本世纪中期,希望把燃油车排放降到最低,目标在2045年实现碳排放为负数,而不是正数的增长。

在过去十年,电动汽车的发展使得加州温室气体排放已经降低了一半,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电气化是我们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由之路。

加州能源委员会一直是在资助学校,实现校车电气化转型,现在共有200辆电动校车。 清洁交通方面,加州能源委员会每年都会投入829亿美金,首先确保有足够的机会让消费者和企业能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得电动车。到2029年,加州设定的目标是所有公交出行系统用到的车辆都是零排放的,“我们还与29个州一起,对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进行游说,希望美国政府能够作出改变。”

加州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8%,超过了2%的平均水平,且部分地区电动汽车的保有量甚至超过15%。Patricia Monahan认为,若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就需要有更多的基础设施。

日本经产省制造产业局汽车产业及下一代技术室室长吉村直泰:到2030年,日本电动汽车销量将占新车销量的50-70%

日本在汽车产业转型方面,也有“四化”,简称为CASE:网联化、自动化、服务化和电动化。

吉村直泰首先介绍了网联汽车和移动出行服务的内涵,也就是车联网服务。车联网的进展是最快的,根据相关研究,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电动汽车的主流,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联汽车能够实现车与万物数据的互联互通,车联网能够促进各行各业数据服务的催生,只有出行服务本身搭载了汽车这个商业产品的时候,才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很多车企都在开发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吉村直泰认为,从社会层面上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本身的造价非常高昂,推广成本也非常高,因此包括火车、公交车、出租车及网约车等在内的公共商业用车,才是自动驾驶汽车最适宜推广的车型。今年日本计划推出一个利用自动驾驶技术的移动出行服务示范项目。

关于四化中的服务化,日本将着力于打造出行与社会的整套生态系统,其中有四个支柱:第一大支柱是出行服务,将以此为能源基础设施,利用纯电动汽车打造车与家的互动,以及车与电网的互动等;第二大支柱是将出行服务打造为一种解决城市交通痼疾的解决方案;第三大支柱是用出行服务打造数据采集物联网终端,通过智能互联汽车收集到的大数据,进一步优化信息管理系统,打造更好的出行服务。

推广电动汽车存在很多阻碍,为了实施电动汽车社会化落地,日本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第一,与电力系统进行整合;第二,对车队运行进行整合;第三,着力于打造电池生态系统。

为了促进移动出行作为能源基础设施的转型,日本制定了向零排放转型的长期目标和战略规划,坚定执行《巴黎协定》各项目标,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每个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能在《巴黎协定》执行之前的标准上进一步降低80%。

到2030年的政策目标,对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做了整合和比较,设定了各自的参数,其中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包括油电混动在内的整个下一代电动汽车,预计在2030年占到新车销售的50%—70%,其中油电混动占到30%—40%。

日本将推动各项政策和激励措施来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为实现2030年真正零碳排放目标,对于各项技术也采取了比较兼容并包的政策,预计到2025年,实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电动汽车至少占市场份额的20%。

法国汽车产业联盟主席Luc Chatel:2040年法国将停售化石燃料汽车

对整个汽车产业而言,推广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从2020年起,汽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从120克/公里下降到90克/公里,这个是欧洲排放法规的新标准。

法国也已经通过了新的机动车管理法案。到2040年,法国将停止销售碳基化石燃料的汽车,另外法国的各大城市也正在成为政府有力的监管机构,比如巴黎2024年会全面禁止汽车使用柴油,2030年全面禁止使用汽油。

法国各大汽车行业制造商竞相大规模投资,推出更加清洁、更加环保的电动车型。2019年,法国电动车共有100多种车型,2020年将达到228种,2021年达到315种。要实现这一目标,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必须达到50%。就是说在1900万辆的汽车市场规模下,电动汽车需要达到600万—7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需要达到400万—500万辆。

预计到2050年,法国汽车市场结构将会是纯电动汽车占66%、混合动力汽车占17%、氢燃料电池车占到17%。

Luc Chatel表示,传统汽车产业正在面临一个关键时期,需要进行转型。未来的主要市场将会是以电动车为主导的汽车产业市场,需要全行业参与,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英国内阁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小组政策主题副主任Simon Sharpe:产业转型速度取决于政策

零排放交通已经变成了势不可挡的趋势,但是转型的进展到底会多快,今年英国其实有一个特殊的角色要扮演,因为我们将会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相关谈判的主宾国和主持国 。

我觉得转型的速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政策,我们早些时候汽车发展的一些历史。汽车的发展比马车的发展更慢,后续是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还有鼓励,才让汽车得到长足的发展。

现在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政策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力的激励措施能够加速市场的增长。另外,政策也会影响创新和研发的投入。

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速度超过预期。彭博社早前预测,2017年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是43%,但现在来看,这个数字已经远超43%。

英国希望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速度翻倍。“我们希望在2040年实现汽车零排放的目标。没有所谓的混合动力汽车,没有所谓的燃油车,全部实现纯电动车,这就需要把具体行动细节化。

随着政策和补贴的落地,相信消费者会越来越有信心,相信电动汽车的明天会更好,比燃油车更好。英国电动汽车销量排名世界第六,去年增长了50%,占所有新车销售的6%,同时充电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扩张,而且成本也在逐步下降。

Simon Sharpe认为,产业转型不能孤军奋战,只有国际间的合作才能推动技术进一步往前发展。同时也要实现标准的统一化,这样才能让有相关政策的国家形成合力,实现更好的导向作用。在转型扩展期,可以加强反馈,使小规模行动产生更大影响,进一步影响政策、融资、投资走向,最终影响技术的发展。

相信在中国、欧盟的相关激励措施强强联合的作用下,2030年就能看见大量的电动汽车行驶在路上。

西班牙工业、贸易和旅游部工业和中小企业部秘书长Raul Blanco:西班牙力争2040年实现零排放

西班牙是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欧洲第四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国。在未来的电动交通发展中,西班牙希望成为欧洲的代表,生产出更多低排放车辆。

据Raul Blanco介绍,西班牙致力于在2040年,也就是提前10年先于欧盟实现零排放目标。到2030年,希望有500万辆电动汽车在西班牙上路,这意味着欧盟整体汽车保有量的10%将被电动车所替换。基于此,未来4年西班牙将投入10亿欧元,用于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我觉得人工智能好

一、人工智能技术将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普及运用的进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人工智能将首先在互联网领域中得到广泛普及应用,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通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的融合发展,将会极大地提高这些领域的劳动生产率,促使这些领域飞速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它将会陆续普及到其他领域,继续深入发展,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二、人工智能将有力促进中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目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从消费互联网转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之中,通过综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手段来赋能传统产业后,中国工业将会展现出一个全新的产业互联网。

而由于人工智能的大量运用,必然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也将淘汰许多落后产能,使用现代化人工智能生产线后,将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

三、人工智能将成为人们从业和就业的必备技能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发展,智能体将会逐步进入生产环境,未来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将会与智能体频繁进行交流与合作,这就对职场人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未来各个工作岗位,从业人员都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的理论知识,并具备相关操作技术。

对于就业人员同样如此,因此,这也给教育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四、人工智能取代人力,将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在当前人工智能的研究过程中,机器学习是行业研究的核心,也是人工智能目标实现的最根本途径,而它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人工智能在没有解决学习的基本矛盾之前,最好的人工智能也无法与普通的4岁小孩相匹敌。

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取代了一些行业简单重复的工作岗位,未来随着它的不断深入发展,陆续将会有更多的工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是任何人也无法阻止客观发展趋势。人工智能进入医疗保健领域,将会引发一场行业革命,促使该行业产生爆炸式发展。

元宇宙,英文名Metaverse,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

从概念层面理解,目前元宇宙定义很多,但大致相同的说法是:元宇宙是利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交互的虚拟世界,是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从技术层面理解,它是由5G、区块链、云计算、3D引擎、VR/AR/XR、数字孪生等多项互联网前沿技术融合,构成的基于真实世界的虚拟空间,并可与真实世界产生链接和互动。

元宇宙的核心要素包括极端沉浸化体验、极度丰盛的内容生态、超时空社会系统和虚实互动的经济系统。这就表明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深入,元宇宙将实现极大的可延展性,或许会如同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一样,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已经眼见为实并正逐步普及的包括:

去中心化金融: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的数字化,存钱取钱包括贷款无需再跑银行,一切皆可线上进行;个人资产更加安全明晰,重要实物资产也可上链确权,所有财产数据化。

NFT-元宇宙创业:毫无疑问的是,以元宇宙为依托的资产数字化,必将推动NFT产业繁荣,一切皆可NFT,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物品均可转化为元宇宙中的虚拟财产,这就需要一大批元宇宙虚拟资产的自由创作者,发挥自己特长为元宇宙世界繁荣添砖加瓦,成就一种新的自由职业。

元宇宙虚拟办公:不同于传统远程线上办公,元宇宙虚拟办公可借助3D场景搭建和虚拟数字人、AR/VR等虚拟技术,实现沉浸式的线上办公,在一些专业线上办公软件的加持下,可以实现更好的现场协作办公、沟通,甚至比当面沟通更加高效,未来在家就可实现真正的上班。

元宇宙会议会展:这是当下企业级应用比较多的一种形式,通过3D场景、云算力、虚拟数字人等技术,实现跨时空、沉浸式、多元互动的数字会议展览,省钱省心省力,更高效。

……

诸如此类,元宇宙带给人们工作、生活的变化将是革命性的,效果也正逐步突显。基于各种新需求,国内一些多接口元宇宙生态平台也逐渐出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百度希壤、云控蜂核#11维空间#等,虚拟城市街区规划,多生态多场景多应用空间融合,基本都是以个人元宇宙体验为核心,链接企业级元宇宙应用需求,实现闭环可持续的元宇宙生态建设。其中11维空间还开通有个人艺术空间、家园空间、体育空间、三国文化空间、时光复刻、《萌宠向前冲》游戏空间等,生态和玩法十分丰富多样,并可赋能UGC创作者数字资产流转。在安卓或ios端均可畅玩,通过安卓或ios端应用商店搜素11维空间,即可很方便下载畅玩。

第一种情况,小孩子在幼年的时候有被抛弃的经历,比如父母离异,或孩子被父母交给别人去带,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可能会迷上网络。这些孩子小的时候被迫接受了一个他不喜欢的人际环境,在大脑深处隐藏了许多负面的情绪,比如害怕、担心、恐惧、不安全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能力增强了,但是这些负面的情绪并没有从他的脑海中消失,他随时随地都会寻找支持、安全、爱等等。

许多孩子虽然长大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依然找不到他一直渴望的那种东西。突然有一天,当他走进虚拟的网络世界,发现网络游戏能够满足他这些需求,便如饥似渴地从中索取,就算他知道这不正常也欲罢而不能。

第二种情况,也有的父母管得太死,或者经常指责孩子、打骂孩子,在生活里,孩子没有自主权,这样的孩子也可能迷恋网游。在网络游戏里,失败的时候,没有人批评反而会得到鼓励,成功了不仅得到称赞并得到奖励,还会升级升官等等。在这里孩子的成就感会大大得到满足。想想,谁不希望人说他好,谁不希望经常得到夸奖呢?

第三种情况,住校的孩子。这种现象在三线城市或者农村孩子中非常显著。农村的孩子过去接触这些新鲜东西比较少,上中学进城住校以后,一是能够更多地接触到网吧之类的场所,还有就是远离父母,缺少起码的约束。

还有一种,就是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在学校里,成绩差的孩子往往得不到老师的重视,甚至经常挨批评,遇到不太懂孩子心理的老师还会挖苦讽刺,让孩子抬不起头来。可悲的是,这些孩子回到家里,家长也会因为成绩不好,没有好脸色看。这些孩子的情绪持续悲观、低落。这群孩子一旦接触到网络,就会发现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不管学习,只要你能做好某一件事情,就可以有所成就。所以,他便会到网络里去寻找学校里找不到的那种成就感。

2019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分析:发展进程显著,四大建议解决五大发展挑战问题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得如何未来发展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社会公众,都越来越认识到数据的价值。因此,近年来,各地纷纷成立大数据发展局,企业纷纷推动数据资产治理,大数据辐射的行业也从传统的电信、金融逐渐扩展到工业、医疗、教育等。一时间,仿佛各行各业都在谈大数据,人人都在谈大数据。但也有声音说大数据迎来了“七年之痒”,面对大数据热潮也需要一些“冷思考”。我国大数据究竟发展得如何未来我国大数据发展还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大数据产业进展显著

过去几年,大数据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用数据说话”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数据也成了堪比石油、黄金、钻石的战略资源。五年来,我国大数据产业政策日渐完善,技术、应用和产业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

1、在政策方面,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大数据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完善,目前已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自从2014年“大数据”这个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政策环境掀开了全新的篇章。在顶层设计上,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对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产业发展和安全三方面做了总体部署。《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文件也都已经出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卫健、农业、环保、检察、税务等部门还出台了领域大数据发展的具体政策。截至2019年初,所有省级行政区都发布了大数据相关的发展规划,十几个省市设立了大数据管理局,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1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启动建设。可以说,大数据的政策体系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目前已经纷纷进入落地实施甚至评估检查阶段。

2、在技术方面,我国大数据技术发展属于“全球第一梯队”,但国产核心技术能力严重不足。我国独有的大体量应用场景和多类型实践模式,促进了大数据领域技术创新速度和能力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技术全面性上,我国平台类、管理类、应用类技术均具有大面积落地案例和研究;

在应用规模方面,我国已经完成大数据领域的最大集群公开能力测试,达到了万台节点;在效率能力方面,我国大数据产品在国际大数据技术能力竞争平台上也取得了前几名的好成绩;在知识产权方面,2018年我国大数据领域专利公开量约占全球的40%,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国大数据技术大部分为基于国外开源产品的二次改造,核心技术能力亟待加强。例如,目前国内主流大数据平台技术中,自研比例不超过10%。

3、在产业方面,我国大数据产业多年来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但面临提质增效的关键转型。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延续多年来的增速,继续保持相对高速的增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达2800亿元。截止至201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增长至4700亿,同比增长是306%。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54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预测在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然而,综合国内外环境、新兴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大数据产业的增速出现了下滑。我国的大数据产业也面临着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

2015-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4、在应用方面,大数据的行业应用更加广泛,正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大数据工具的门槛降低以及企业数据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尝到大数据带来的“甜头”。无论是从新增企业数量、融资规模还是应用热度来说,与大数据结合紧密的行业正在从传统的电信业、金融业扩展到政务、健康医疗、工业、交通物流、能源行业、教育文化等,行业应用“脱虚向实”趋势明显,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更加深入。

二、中国大数据产业五大发展挑战分析

虽然我国大数据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涉及核心技术的产业发展薄弱,未能有效提升我国核心技术竞争力

核心技术的影响力在大数据产业有着极高的重要性。由于大数据企业在完成产品开发后,可以近乎零成本无限制的复制,因此拥有核心技术的大企业,很容易将技术优势转化会市场优势,即凭借具体的信息产品赢得海量用户获得垄断地位。当前,从大数据技术与产品的供给侧看,我国虽然在局部技术实现了单点突破,但大数据领域系统性、平台级核心技术创新仍不多见。大数据处理工具都是“他山之石”,大部分企业用的都是国外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技术,自主核心技术突破还有待时日。尤其是开源产品的技术标准方面,我国的影响力尚亟待提升。

2、数据孤岛和壁垒降低了大数据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大数据产业发展必须实现数据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共享,如果数据不开放、不共享,数据整合就不能实现,数据价值也会大大降低。无论是政府数据、互联网数据还是其他数据,数据拥有者往往不愿对其进行开放流通。受制于前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政府数据往往还存在着诸多“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数据价值难以发挥。

3、数据安全管理薄弱增加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风险

大数据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创新活力的同时,也使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乃至大数据平台安全等面临新威胁与新风险。海量多源数据在大数据平台汇聚,来自多个用户的数据可能存储在同一个数据池中,并分别被不同用户使用,极易引发数据泄露风险。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2190

-519%,诊股)进行挖掘分析所得结果可能包含涉及国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敏感信息,需要对分析结果的共享和披露加强安全管理。

4、产业垄断与恶性竞争现象频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明显

由于资源型产业门槛低、利润高,新兴的大数据企业往往首先将目光盯在获取数据资源上面。大量依托数据资源优势的企业诞生,为大数据产业带来了低附加值的垄断经济模式,使得依靠技术壁垒打江山的企业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放缓了技术研发的步伐。同时,数据垄断问题也愈发明显。少数互联网巨头企业拥有巨大数据,不但对产业发展不利,甚至存在巨大的数据聚集隐患。

5、各地发展同质化严重,普遍存在重存储轻应用的现象

由于缺乏统一的大数据产业分类统计体系和产业运行监测手段,各地大数据产业的定位相似,同质化竞争加剧。而盲目的重复建设,更是可能导致大数据产业过剩。同时,由于部分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有限,大数据应用场景不够丰富,更是以数据中心等大数据存储设施的建设作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关键,且规模巨大,目标动辄以百万台计,后期若无法有效利用,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三、未来三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将呈现四大发展特点

未来三年,是我国大数据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期。大数据的发展本身也呈现着一些趋势。在我看来,未来三年大数据行业有可能会呈现出如下特点:

1、大数据新技术继续快速发展

未来大数据技术将会沿着工具平台云化部署、多业务场景统一处理、专有高性能硬件适配几个方面进行突破。目前大数据技术工具的主要应用模式为应用企业在自建机房内独立部署,其存在资源浪费、弹性能力不足、管理复杂等缺点,这些缺陷可以通过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云化部署方案解决,助力大数据技术工具的快速落地和应用;同时大数据技术工具主要瞄准的是分析型业务场景,但随着电子商务以及智能终端的爆发性发展,转账、计费等事务型业务场景也需要大数据处理能力,所以未来的多业务场景统一处理技术将会得到充分发展;最后由于GPU/TPU等专用硬件的发展,此类专用硬件能够助力某些大数据技术进行突破性升级,所以对新型硬件的适配成为很多大数据企业未来研发计划的重点。

2、数据流通共享将迎来关键突破

这些年,推动数据开放共享的政策举措一直在加强,然而效果与预期还有差距。可以说,技术手段将是数据流通共享瓶颈突破的关键。未来三年,随着同态加密、差分隐私、零知识证明、量子账本等关键技术的性能提升和门槛降低,随着区块链、安全多方计算等工具与数据流通场景进一步紧密结合,数据共享和流通将有望再前进一大步。

3、数据服务合规性将成为行业关注重点

近两年来,随着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颁布和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GDPR对数据主体的权利规定细致入微,其“数据可携权”“被遗忘权”等方面的规定可能会对我国数据立法带来一定的参考。对我国企业来说,数据服务合规性的重要程度进一步提升,将对企业业务开展带来重大影响。目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在着力推动的“可信数据服务”计划也正是契合了行业的这一需求。

4、数据资产管理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大数据应用进入深水区,企业将越来越重视数据资产管理方法论体系建设——即从架构、标准、研发、质量、安全、分析到应用的统一,从而实现技术到业务价值的转化和变现。未来三年,数据资产管理将仍是企业数据部门面临的难点与挑战。即使是领先的科技型企业,在数据资产管理这一课题上仍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如全链路智能管理体系、数据资产的贡献度、数据基线度量与质量规范的工具化、可视化等。

四、四大建议应对挑战

大数据产业作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不仅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有效市场的主导作用,而且要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1、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推动

自主研发创新是提高大数据产业竞争力的主引擎。要彻底改变目前我国大数据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偏高的这一局面,必须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力度。为此,建议在国家层面上设立大数据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创新的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与应用,构建具有核心技术自主权的大数据产业链,形成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架构,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有效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2、完善大数据安全政策

需要开展数据确权、资产管理、市场监管、跨境流动等数据治理的重大问题研究,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数据治理的法制化进程,加强对敏感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数据的保护。同时,推动完善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数据管理和保障体系,加强数据安全评测、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相关机制建设。此外,还要强化网络空间的安全信息共享与动态感知能力,提高重大风险识别分析水平。

3、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发展大数据产业

大数据产业发展应注重差异化发展,形成差异化的产业布局。地方需要差异化发展,应该把大数据的发展重心放在因地制宜地促进应用创新上,放在打造完善的发展环境上,让市场在大数据发展要素配置上起决定作用。各地要结合产业基础和优势特色,着重发展大数据特色场景应用,推动大数据与当地重要实体经济行业加快融合。

4、推动行业加快大数据标准建设

当前大数据产业应用层出不穷,政府应通过标准化的途径规范行业、整合资源,促进各方达成共识,为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石。尤其是通过加强快速迭代、市场认可度高的行业/团体标准研制工作,为用户企业提供大数据产品选型指导,为数据安全提供保障,促进大数据交易等新兴服务模式规范发展,对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在国际上,阿里巴巴和华为公司哪个影响力更大全部的内容,包括:在国际上,阿里巴巴和华为公司哪个影响力更大、全球汽车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电动化是中美日欧的不二选择、工业4.0是什么,中国制造2025又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