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有什么区别

物联网068

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有什么区别,第1张

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有什么区别

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的设备将爆增,有可能是千亿,也可能是万亿,像这么一个庞大的网络,如果还是以中心化的组网模式去管理的话,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投入维护应该是没办法估量的。

大数据本质上来讲,属于数据库的一个小分支,这样就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和数据库的关系。数据库在软件、在互联网界、在IT界其实是个特别古老的研究领域,从最初的文件系统到ER模型到后来引发的大家都知道的传统数据库的三大成就,关系模型、事务处理、查询优化,一直到后来互联网盛行以后的NOSql数据库的崛起,数据库技术在不停发展、在变化,那么也包括以XML为代表的半结构化,文本、语音等非结构化的数据处理等等。

区块链和数据库的关系看起来其实也就是这样一种关系,从数据库技术演进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它总是来源于要怎么去满足新的业务需求,然后创造出新的这些数据处理技术。比如从最开始的文件系统,为什么我们需要ER的这种模型呢,是因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大家对于这些快速的记帐、高并发数据写入和访问,有了进一步的需求,从而导致了实体关系模型的产生以及快速的发展。后来为什么NOSql数据库会出现呢?就是因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数据库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本质上我们认为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大的数据库。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当然我们通过NOSql数据库、云存储这些技术解决的互联网海量实时数据处理问题之后,下一个问题一定就来了,那就是如何以规模化的方式来解决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举个例子,可能跟我们的饮食相关,从一开始的温饱问题,到营养结构问题,再到大家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数据库的发展其实也是一样,当我们通过ER实体关系模型,通过NOSql数据库能够很好的解决数据存储和数据访问的这些问题的时候,接下来大家要去关心的,要去解决的那一定是真实性、有效性的问题。

所以到了这个阶段,以区块链为代表的这些技术,对数据真实有效不可伪造、无法篡改的这些要求,相对于现在的数据库来讲,肯定是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要求。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数据库与区块链融合趋势,其实是非常紧密的、无法阻挡,好像刚才说的**,内容的制作方开始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这个方向发展一样;从数据库的角度,区块链就是一种新型的数据组织方式。我们认为大数据、区块链是两者合一的。

1、区块链在国际汇兑、信用证、股权登记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领域有着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金融行业中,能够省去第三方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的直接对接,从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快速完成交易支付。

2、区块链在物联网和物流领域也可以天然结合。通过区块链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产和运送过程,并且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该领域被认为是区块链一个很有前景的应用方向。

3、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区块链的报道,感觉区块链的火爆和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的火爆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以下是一些个人的见解:

​1 .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的出现,都是人类对未来的探索。

人类是一个很奇特的群体,总有一群人会找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出口,这样我们才觉得社会是在正常运转。因为技术的大爆发,导致人们创新的欲望是空前的。不管结果怎么样,这些欲望的出发点总是好的。

人工智能的火爆一方面是我们常说的深度学习、大数据、计算能力,这三个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已经发展了数十年,需要新的事物出现来承接互联网发展的造成的后果,比如说大数据、一些低效的互联网机制。互联网发展那么多年,期间我们也能看到有一些新的事物被发明或者被提起,例如物联网。但是,它再经过时间的洗涤,渐渐被淡化。一开始,物联网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物联网是人类继互联网的下一个出口。到后来,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数据处理能力的限制、传感器智能化的限制,渐渐的物联网被边缘化。接着而来的是,物联网发展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出现——人工智能。

整体来看,这些技术的发展,要么真正的成功了,要么就是引导出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又形成了新的技术。这让我想到真格基金王强先生说的一句话:改变世界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

人类社会发展那么多年,始终有一个难题有待解决,那就是去中心化。值得说明的一点是,区块链也并非完全去中心化,只是效率的提升,其中也有成本。今天很多媒体的报道,本身就是有误导性的。

2 .区块链、物联网到底谁才是下一个出口?

笔者认为,物联网是人类的下一个出口。相比区块链而言,物联网更容易成为新的出口,因为之前的浪潮使得其在政策上有一定的优势,而且,物联网相比互联网而言是淡化中心型网络。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淡化中心型网络,互联网属于平台中心型网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集中到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是我们常说的信任机制;而物联网是淡化中心型网络,传感器设备自组织成一个网络,这个网络节点不再是企业或者是平台,换句话说,平台将中心化的权利进行分布式优化,使得每个节点都有可能成为中心。

而对于区块链而言,它的技术核心所诉求的去中心化还是太过着急。但是,在一些领域,这种去中心化的诉求还是必要受到欢迎的,比如说:金融,房屋租赁等适合p2p模式的商业需求。笔者认为,下一个出口是物联网的最大原因是,相较于区块链而言,物联网的去中心化更柔和一些。

3 .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最后都一定会运用到生活当中。

这句话,可能听起来有些废话。但是,技术能够应用于生活的前提是技术本身能够解决一系列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所有的技术都在围绕两个字:效率。无论今天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如何看待,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存在即价值。

至于时间维度,我们可以感受到或者看到,人工智能再经过一年多的炒作之后,它正在逐渐的落地应用到行业中。个人看法,2018年应该是人工智能拥抱行业的元年。一方面科技企业和传统企业也正在积极合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相关的新媒体也正在推进人工智能的落地,比如说:新智元。

物联网这块自然就不用多说,上届政府在政策制定和相关规划上对物联网也算得上偏爱。而且,这几年当中,物联网商业应用一直发展的不错。只是,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好。相信未来在人工智能的配合下,物联网行业一定会得到快速发展。

对于区块链来说,或许还需要很长时间去去泡沫,今天区块链的泡沫太严重,除了市场的泡沫化,区块链还要面对很严的监管,这些问题还需要长时间的解决。个人认为,区块链落地到行业应该比人工智能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至于今天很多企业与其凑热度,不如专心做事,凑热度在监管不明朗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问题。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尽管我们已经朝着这个未来主义的愿景迈近了很多步,但还远远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以下简单地列出了一些关键的局限性:

1、缺少专门为物联网设备开发的主流区块链网络(注意:截至本文撰稿时间,还没有任何区块链系统称得上是「主流的」);

2、设备制造商尚未将加密密钥嵌入到所有硬件中,也没有把与区块链的兼容性确立为一个通用标准;

3、用于保证隐私保护算法的软件加密方法效率极低且不切实际 [1],而硬件解决方案则需要建立在对制造商和整个制造供应链完全信任的基础上。因此止数据盗版很难被防止;

4、人工智能还不够精密,无法在设备中实现这种高度自主的决策行为;

5、为了进一步消除链上交易风险,还需要确立相应的法律手段,但是只有有限的国家和地区 [2] 才承认链上智能合约具有和链下合约同等的法律约束力。

但即使存在这些局限性,区块链依旧具有提供广泛增值应用的潜力,能够解决物联网面临的许多技术。首先,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区块链技术当前的进展,以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现有技术水平。

为物联网设备开发的区块链网络

考虑到区块链和物联网之间的所有协同作用,一个能够完美适配物联网需求的区块链网络会具备哪些特征?尽管许多区块链技术在本质上都是基础性的,并不会明显侧重于特定应用,但在公共分类帐层面,有许多设计和优化选择能够反映设计者在开发过程中考虑到的应用堆栈。

物联网设备的特征及其对区块链网络设计的影响

在谈及物联网,特别是将其与现有区块链网络上运行的节点做对比时,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目前所有的区块链网络,都依赖于功能强大且始终联网的服务器来执行所有记录保存和共识任务。当下显而易见的是,我们所认为的大多数「物联网」设备,或者更小的,有时是移动的联网设备,其受限且独有的特征并不适合上述情况。

「IoT」一词基本上被用于指代任何连入互联网的设备,我们可以对这些设备的特征做一些总结性的陈述:

大规模:[3] 据一些统计显示,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口,并将继续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有限的算力:[4] 即使是与普通笔记本电脑的处理能力相比,物联网设备的算力在量级上往往也排不上号;

有限的存储空间:大多数物联网设备的初衷并不是在本地存储信息,而是单纯的信息中继(例如上传到云端),因此其存储空间非常有限;

有限的带宽和网络连接性:许多物联网设备在没有可靠网络连接的野外环境运行,联网成本高昂(例如,树林深处的卫星网络);

能耗限制:许多物联网设备使用电池或通过能量采集机制运行,这严重限制了其能耗。

那么想要设计最适合物联网设备的区块链网络,需要满足哪些关键指标?

1、网络需具备可扩展性:考虑到可能有数十亿个设备连接到任何特定的区块链网络,该网络必须能够扩展其处理交易和请求的能力。

2、网络需支持通用资产的发现和交易:物联网设备上有许多可交易的数字资产和资源(例如数据),其中不仅仅是货币。因此还需要发现这些资产的途径。

3、网络需支持选择性存储:考虑到物联网设备的所有局限性,它们将只能参与网络的一个小的子集,并且必须仔细甄选每个设备所存储和处理的内容。

4、网络不能仅仅依靠「工作」来维持安全性:网络安全不能单纯基于解决复杂的密码难题,这会使物联网设备难以执行区块链事务。

5、网络需支持去信任的轻节点:目前的物联网设备并不足以支持全节点的操作,但仍需要保持其在区块链网络上的独立性,因此在物联网设备上运行的「轻」节点不能太过天真(即盲目地信任另一个全节点),并且应该具备某种方法能够验证网络状态和状态转换。

6、网络需支持点对点交易:IoT 设备之间的许多事务都是高度本地化的,即设备彼此相邻,不可能每次都去等待全网验证造成的延时。

综上,即便目前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还存在许多局限性,在满足上述关键指标的基础上,就能够设计出最适合物联网设备的区块链网络,从更好地赋能物联网生态。

以上就是关于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有什么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有什么区别、区块链的作用 区块链是什么、漫谈技术更迭——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的演变之旅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