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波器探头点上去就正常

物联网0135

示波器探头点上去就正常,第1张

示波器因为有探头的存在而扩展了示波器的应用范围,使得示波器可以在线测试和分析被测电子电路,如下图:

示波器探头的作用

探头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考虑如下两个方面:

其一:因为探头有负载效应,探头会直接影响被测信号和被测电路;

其二:探头是整个示波器测量系统的一部分,会直接影响仪器的信号保真度和测试结果。

01探头的负载效应

当探头探测到被测电路后,探头成为了被测电路的一部分。探头的负载效应包括下面3部分:

阻性负载效应;

容性负载效应;

感性负载效应。

探头的负载效应

阻性负载相当于在被测电路上并联了一个电阻,对被测信号有分压的作用,影响被测信号的幅度和直流偏置。有时,加上探头时,有故障的电路可能变得正常了。一般推荐探头的电阻R>10倍被测源电阻,以维持小于10%的幅度误差。

探头的阻性负载

容性负载相当于在被测电路上并联了一个电容,对被测信号有滤波的作用,影响被测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影响传输延迟,影响传输互连通道的带宽。有时,加上探头时,有故障的电路变得正常了,这个电容效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般推荐使用电容负载尽量小的探头,以减小对被测信号边沿的影响。

探头的容性负载

感性负载来源于探头地线的电感效应,这地线电感会与容性负载和阻性负载形成谐振,从而使显示的信号上出现振铃。如果显示的信号上出现明显的振铃,需要检查确认是被测信号的真实特征还是由于接地线引起的振铃,检查确认的方法是使用尽量短的接地线。一般推荐使用尽量短的地线,一般地线电感=1nH/mm。

探头的感性负载

02 探头的类型

示波器探头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无源探头和有源探头两大类。无源有源顾名思义就是需不需要给探头供电。

无源探头细分如下:

低阻电阻分压探头;

带补偿的高阻无源探头(最常用的无源探头);

高压探头

有源探头细分如下:

单端有源探头;

差分探头;

电流探头

最常用的高阻无源探头和有源探头简单对比如下:

有源探头和无源探头对比

低阻电阻分压探头具备较低的电容负载(<1pf),较高的带宽(>15GHz),较低的价格,但是电阻负载非常大,一般只有500ohm或1Kohm,所以只适合测试低源阻抗的电路,或只关注时间参数测试的电路。

低输入电阻探头结构

带补偿的高阻无源探头是最常用的无源探头,一般示波器标配的探头都是此类探头。带补偿的高阻无源探头具备较高的输入电阻(一般1Mohm以上),可调的补偿电容,以匹配示波器的输入,具备较高的动态范围,可以测试较大幅度的信号(几十幅以上),价格也较低。但是不知之处是输入电容过大(一般10pf以上),带宽较低(一般500MHz以内)。

常用的无源探头结构

带补偿的高阻无源探头有一个补偿电容,当接上示波器时,一般需要调整电容值(需要使用探头自带的小螺丝刀来调整,调整时把探头连接到示波器补偿输出测试位置),以与示波器输入电容匹配,以消除低频或高频增益。下图的左边是存在高频或低频增益,调整后的补偿信号显示波形如下图的右边所示。

无源探头的补偿

高压探头是带补偿的无源探头的基础上,增大输入电阻,使得衰减加大(如:100:1或1000:1等)。因为需要使用耐高压的元器件,所以高压探头一般物理尺寸较大。

高压探头的结构

03 有源探头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用600MHz无源探头和15GHz有源探头测试1ns上升时间阶跃信号的影响。使用脉冲发生器产生一个1ns的阶跃信号,通过测试夹具后,使用SMA电缆直接连接到一个15GHz带宽的示波器上,这样示波器上会显示一个波形(如下图中的蓝色信号),把这个波形存为参考波形。然后使用探头点测测试夹具去探测被测信号,通过SMA直连的波形因为受探头负载的影响而变成**的波形,探头通道显示的是绿色的波形。然后分别测试上升时间,可以看出无源探头和有源探头对高速信号的影响。

无源探头和有源探头对被测信号和测量结果的影响

具体测试结果如下:

使用1165A 600MHz无源探头,使用鳄鱼嘴接地线:受探头负载的影响,上升时间变为:19ns;探头通道显示的波形存在振铃,上升时间为:185ns;

使用1156A 15GHz有源探头,使用5cm接地线:受探头负载的影响较小,上升时间仍为:1ns;探头通道显示的波形与原始信号一致,上升时间仍为:1ns。

单端有源探头结构图如下,使用放大器实现阻抗变换的目的。单端有源探头的输入阻抗较高(一般达100Kohm以上),而输入电容较小(一般小于1pf),通过探头放大器后连接到示波器,示波器必须使用50ohm输入阻抗。

有源探头带宽宽(现在可达30GHz),而负载小,但是价格相对较高(一般每根探头达到同样带宽示波器价格的10%左右),动态范围较小(这个需要注意,因为超过探头动态范围的信号,不能正确测试。一般动态范围5V左右),比较脆弱,使用需小心。

有源探头结构

差分探头结构图如下,使用差分放大器实现阻抗变换的目的。差分探头的输入阻抗较高(一般达50Kohm以上),而输入电容较小(一般小于1pf),通过差分探头放大器后连接到示波器,示波器必须使用50ohm 输入阻抗。

差分探头带宽非常宽(现在可达30GHz),负载非常小,具有较高共模抑制比,但是价格相对较高(一般每根探头达到同样带宽示波器价格的10%左右),动态范围也较小(这个需要注意,因为超过探头动态范围的信号,不能正确测试。一般动态范围3V左右),比较脆弱,使用需小心。

差分探头适合测试高速差分信号(测试时不用接地),适合放大器测试,电源测试,适合虚地测试等应用。

差分探头结构

电流探头也是有源探头,利用霍尔传感器和感应线圈实现直流和交流电流的测量。电流探头把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示波器采集电压信号,再显示成电流信号。电流探头可以测试几十毫安到几百安培的电流,使用时需要引出电流线(电流探头是把导线夹在中间进行测试的,不会影响被测电路)。

电流探头在测试直流和低频交流时的工作原理:

当电流钳闭合,把一通有电流的导体围在中心时,相应地会出现一个磁场。这些磁场使霍尔传感器内的电子发生偏转,在霍尔传感器的输出产生一个电动势。电流探头根据这个电动势产生一个反向(补偿)电流送至电流探头的线圈,使电流钳中的磁场为零,以防止饱和。电流探头根据反向电流测得实际的电流值。用这个方法,能够非常线性地测量大电流,包括交直流混合的电流。

电流探头测试直流和低频时的工作原理

电流探头在测试高频时的工作原理:

随着被测电流频率的增加,霍尔效应逐渐减弱,当测量一个不含直流成分的高频交流电流时,大部分是通过磁场的强弱直接感应到电流探头的线圈。此时,探头就像一个电流变压器,电流探头直接测量的是感应电流,而不是补偿电流,功放的输出为线圈提供一个低阻抗的接地回路。

电流探头测试高频时的工作原理

电流探头在交叉区域时的工作原理:

当电流探头工作在20KHz的高低频交叉区域时,部分测量是通过霍尔传感器实现的,另一部分是通过线圈实现的。

电流探头交叉区域的工作原理

04 有源探头附件

现代的高带宽有源探头都采用分离式的设计方法,即:探头放大器与探头附件部分分开。这样设计的好处是:

支持更多的探头附件,使得探测更加的灵活;

保护投资,最贵的是探头放大器(一个探头放大器可以支持多种探测方式,以前需要几个探头来实现);同时探头附件保护探头放大器(探头附件即使损坏,价格也相对便宜);

这种设计方式容易实现高带宽。

探头附件

这些探头附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点测探头附件(包括:单端点测和差分点测);

焊接探头附件(包括:单端焊接和差分焊接,分离式的ZIF焊接);

插孔探头附件;

差分SMA探头附件(示波器一般直接支持SMA连接,但是如果被测信号需要上拉如HDMI,则必须使用SMA探头附件)。

探头附件的电路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探头附件尖端部分会有一对阻尼电阻(一般82ohm),这对阻尼电阻的作用是消除探头附件尖端部分的电感的谐振影响;

探头尖端部分的后面是25Kohm的电阻,这个电阻决定了探头的输入阻抗(直流输入阻抗即电阻:单端25Kohm,差分50Kohm),这个电阻使得被测信号传输到探头放大器部分的功率是非常小的,不至于对被测信号有较大影响。

25Kohm的电阻后面是同轴传输线部分,这个传输线负责把小信号传输到放大器。这个传输线的长度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中间可以加衰减器,也可以加耦合电容。

同轴传输线连接到放大器,放大器是50ohm匹配的(差分100ohm匹配)。

有源探头附件的结构

有源探头为了保持探头的精确度,需要工作在恒温状态,所以探头放大器不能放置到高低温箱里进行高低温环境下被测电路板的测试。从探头附件结构中可见中间的50ohm传输线的长短不影响探测,所以可以用很长的同轴电缆或扩展同轴电缆,让这个同轴电缆伸进高低温箱里进行高低温换进下被测电路板的测试。

05 探头及附件准确度验证

下图是一个例子:被测信号是一个频率456MHz,边沿时间约65ps的时钟信号,分别使用不同类型的探头和探头附件的测试结果。

A图是使用12GHz的1169A差分探头和N5381A 12GHz焊接探头附件的测试结果,几乎完全复现被测信号;

B图是使用500MHz的无源探头的测试结果,显示的信号完全失真;

C图是使用12GHz的1169A差分探头和较长的测试引线的测试结果,显示的信号出现很大的过冲;

D图是使用4GHz的1158A单端探头和较长的测试引线的测试结果,显示的信号几乎是正弦波,失真较大。

不同探头附件测试结果对比

从图中可见探头和探头附件对测试精确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是我们测试高速信号应该重点注意的内容之一。那我们应该如何验证探头和探头附件呢?验证探头和探头附件需要使用一台脉冲码型发生器(如:81134A,335GHz速率,60ps边沿的脉冲码型发生器),如果示波器自带高速信号输出功能,也可以使用示波器的这个辅助输出口代替脉冲码型发生器(如:Infiniium示波器的AUX OUT端口可以发一个高速时钟:456MHz频率,约65ps边沿)。另外,需要同轴电缆和测试夹具(Infiniium示波器配置的探头校准夹具可以作为探头和探头附件验证测试夹具)。测试夹具的外表是地(Ground),里面走线是信号(Signal),如下图所示。使用时,通过同轴电缆把一端接到脉冲码型发生器或示波器的辅助输出AUX OUT端口,另外一端通过适配器连接到示波器的通道1上。

探头验证夹具

然后把被验证的探头连接到通道2上,探头通过探头附件可以接触到测试夹具的信号和地(如果是差分探头,那么把+端连接到测试夹具的信号线,把-端连接到测试夹具的地上)。

如果探头不接触信号线,则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原始波形,存为参考波形;

当用探头探测信号线时,通道1的波形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后的波形就是被探头和探头附件影响后的被测信号;

这时,连接探头的通道2会出现一个波形,这个波形是探头测试到的波形;

通过对比参考波形,通道1的波形,和连接探头的通道2的波形,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或通过测试参数读出三者的差别,可以验证探头和探头附件的影响。

探头验证连接和原理

下图是实际验证的一个例子,图A把示波器的AUX OUT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到测试夹具,测试夹具的另一端通过SMA-PBNC适配器连接到示波器的一个通道上(此例连接到通道3),把探头连接到通道1上,此时调整屏幕上的波形,使得出现一个边沿阶跃波形,如图C所示,并把此波形存为参考波形。如图B把被验证探头和附件点测到测试夹具上,如图D所示,屏幕上出现3个波形,蓝色的是参考波形,绿色的是受探头影响后的被测波形,**的是探头显示的波形,通过测试上升时间参数,过冲参数等,可确认探头和探头附件的性能。

由于DVD导航系统内部故障,关机后DVD继续输出音频信号,无法正常关机休眠,电池继续输出电流。时间长了,电池电压下降,导致车辆无法启动。

故障诊断1先用专用工具GRX3000DZ电池测试仪测量电池,测量结果为“电池良好”;

2拆下蓄电池负极连接电缆,用万用表连接,测量车辆的静态电流。发现偶尔会测到167 A的电流,说明车辆有有用的电器工作在锁定状态给电池放电;

3连接VAS6150读取网关数据块,观察总线的睡眠状态。发现信息娱乐总线偶尔睡不着。可以推断是这条总线上的某个电器或控制单元异常,导致总线无法睡眠;

4关上车门。车内静悄悄的,隐约听到一点音乐声,于是把耳朵贴近喇叭,发现声音是从喇叭里传出来的,但此时DVD导航是关闭的。同时观察万用表,显示有16 A左右的电流通过。拔掉DVD导航的电源保险丝,万用表上的电流读数立即下降到001 A;

5结合联合辅导的内容,车辆隐患诊断方法:首先确定车辆是否因漏电导致电池电量不足,发动机无法启动。可以先用诊断仪功能将其导入网关,观察总线是否休眠,同时用电流表或电流钳确定泄漏电流。

(1)万用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不要直接断开蓄电池负极线,先用接地跨接线,断开蓄电池负极线后再接电流表;

(2)使用电流钳,注意电流钳的方向并完全闭合;

(3)最后,用电压表测量保险电压降,确定漏电电器。以下图例显示了收音机未关闭时的保险电压降和泄漏电流;

排除故障

更换DVD导航系统并排除故障。只要预防排除障碍问题就不严重哦,希望可以帮到你。

AMD 的 Zen 3 在万众瞩目下发布了,其强悍的性能已经基本上打爆 Intel 了,但也同时意味着这将是 AM4 接口最强的 CPU,Zen 4 也基本没可能在 AM4 接口上绽放光彩了,Zen 4 会在 2021 年底或者 2022 年与我们见面,也就是说,在主板芯片组上,AMD 可能会有一年的真空期。

AMD 可以闲着,但是板厂不能,在目前如此激烈的竞争下,没有新产品就代表没有热度,更何况 Zen3 的热度还没有过去,所以很多板厂都开始筹备新的 X570 或者 B550 主板,今天我有幸拿到了华擎 X570 Taichi Razer,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块主板究竟如何。

外观展示

▲华擎没有选择重新发布新的产品线,而是在原有的 Taichi 系列上做衍生,与外设大厂雷蛇来了次联动。这块主板虽然叫 Taichi,但是完全没有以往 Taichi 的风格,而且采用了纯黑的设计,让人有一种神秘感。(除了主板左下角的电容有点破坏气氛)

▲CPU 座自然还是 AM4 接口,兼容目前 Ryzen 3000、4000、5000 系列的 CPU。(除了 3200G、3400G)

▲DDR4 双通道 4DIMM,最大支持 128G,支持 ECC 内存,从正反面布线来看应该是 Dasiy Chain 内存走线。

▲在内存槽的左上角有 12V RGB、5V ARGB 各一组。

▲供电散热区域由两个纯黑金属散热块压制。

▲原本 Taichi 的 LOGO 也替换为了雷蛇的 LOGO,给足了雷蛇面子,这个区域和之前一样,也有板载 ARGB。

▲CPU 供电也由 8+4pin 升级为双 8pin,并行电流也有一定的提升。

▲IO 挡板依旧是祖传三轴可动式一体 IO 挡板,可以极大限度的提高与机箱的兼容性,IO 挡板也采用了纯黑的设计,可以更加容易纯黑的机箱。

IO 接口从左至右依次为 BIOS 闪回键、CMOS 清除键、 2 x 天线接口、PS/2 鼠键二合一接口、2 x USB 32 Gen1 5G、HDMI、2 x USB 32 Gen1 5G、25G 网口、2x USB 20、1 x USB 32 Gen2 10G、1 x USB 32 Gen2 Type-C 10G、5+1 音频输入输出。

▲内存槽的右小角提供了一组 USB 32 Gen1 5G 插针,最多可拓展两个前置 USB 32 Gen1 5G,一个 USB 32 Gen2 10G 插座,可拓展一个前置 USB 32 Gen2 10G Type-C。

X570 Taichi 之前会遇到长显卡挡住前置 Type-C 插座的问题,在这块主板上已经修复了。(如果 X570 Taichi 用户有幸看到这个文章,你也可以去找华擎要一根 90 度的延长线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我搜全网貌似也只有华擎有 90 度直角的延长线)

▲下方就是拓展插槽的部分了。

PCIe_1 实际速度为 PCIe 40 x16,当使用 Renior CPU 是会降速至 PCIe 30,当 PCIe_3 被占用时会减速至 x8,直连 CPU。

PCIe_2 实际速度为 PCIe 40 x1,由 PCH 拓展。

PCIe_3 实际速度为 PCIe 40 x8,当使用 Renior CPU 是会降速至 PCIe 30,直连 CPU。

PCIe_4 实际速度为 PCIe 40 x4,由 PCH 拓展,当 M2_3 被占用时,此插槽将会被关闭。

▲由于 PCIe 40 的支持导致 X570 芯片组的热量暴增,所以和以前一样仍需要芯片组风扇来散热。风扇的位置也经过优化,不会像之前的 X570 Taichi 一样直接吸入显卡的热风影响芯片组散热。

▲X570 Taichi 原本的齿轮被替换成了雷蛇 Chroma RGB 的 LOGO,也就是说这款主板将会支持雷蛇体系的 RGB 雷云系统,雷蛇无比强大的 RGB 系统可以说是给这块主板锦上添花。

▲取下 PCIe 马甲就能看见 M2 接口了。

M2_1 实际速度为 PCIe 40 x4,支持 2280/2260/2242 规格的 M2 SATA/NVMe SSD,当使用 Renior CPU 是会降速至 PCIe 30,直连 CPU。

M2_2 实际速度为 PCIe 40 x4,支持 2280/2260 规格的 M2 NVMe SSD,由 PCH 拓展。

M2_3 实际速度为 PCIe 40 x4,支持 22110/2280/2260 规格的 M2 SATA/NVMe SSD,由 PCH 拓展。

▲这个 PCH 散热则是照搬了自家 TRX40 Taichi,鳍片+热管+散热块,几乎是堆料堆到了极致。

▲在 PCH 的右侧还有八个 SATA,最右侧还有一个侧放的 USB 32 Gen1 5G 插针,可以再拓展两个前置 USB 32 Gen1 5G,加上内存旁边的一组插针,这款主板的前置最多可以提供四个 5G Type-A 和一个 10G 的 Type-C,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拓展了。

▲主板右下角有开机重启清空 CMOS 按键,还提供了 Debug 跑码灯,增强了裸机用户和超频用户的体验。

▲底部中间还有两组 USB 20 插针,可以拓展四个前置 USB 20 接口,不过目前这个插针的主要作用还是接入一些内置 USB 设备,比如 AMD 原装散热器,某些一体式水冷等等。

▲在主板左下角还有一组前置 HD Audio 插针、12V RGB、5V ARGB 各一组,算上内存附近的一组,这款主板一共提供了两个 12V RGB 插针和两个 5V ARGB 插针,并且分布在了主板上上侧和下侧,方便走线。

红色部分为 WIMA 音频电容,可以为前置音频提供更好的音频信号过滤。

▲背板外形和 X570 Taichi 一样,但是没有了齿轮风格,在这张主板上印满了 For Gamers,表明为了游戏玩家而生。

供电分析

▲喜闻乐见的拆解环节,高清图请自取。

首先来看供电,16颗MOS 搭配 16颗60A 电感,辅以华擎祖传尼吉康 12K 黑金电容组成的 16 相供电,光数量上看上去就很恐怖了。

▲CPU 供电部分的 PWM,型号为 RAA229004,来自 Renesas(瑞萨)。

▲Core MOS 来自 Vishay(威世)的 SIC654,这是一颗 DrMOS,单相最高支持 50A 的电流,共计 14 颗。

▲SOC/GT MOS 同样来自 Vishay 的 SIC654,虽然纯 SOC 的供电需求并不大,几乎一相就能搞定,但是 Ryzen APU 中的核显供电同样来自 SOC,使用 APU 时 SOC 的功耗就大幅度增加,所以需要两相供电来分摊工作。

▲主板背面一共还有八颗倍相芯片。

▲芯片上的丝印为 17AFXHQV,实际型号为 Renesas 的 ISL6617A,可以将一相供电倍相为两相,所以这款主板无论是核心供电还是 SOC 供电均采用的是倍相方案,8 倍 16 相。

▲内存 PWM 为祖传 uP1674P,来自 UPI(力智)。

▲内存 MOS 丝印为 7341EH,实际型号为 SM7341EH,来自 Sinopower(大中),这是一颗双层 MOS,集成了上下桥,上桥为 24A,下桥为 44A,共计两相。

▲总结一下供电

CPU PWM 控制 CPU 核心、SOC/GT(片上系统,核显),来自 Renesas 的 RAA229004。

Core MOS 来自 Vishay 的 SIC654 50A,通过七颗 Renesas ISL6617A 倍相器达成倍相 14相,共计 700A。

SOC MOS 来自 Vishay 的 SIC654 50A,通过一颗 Renesas ISL6617A 倍相器达成倍相两相,共计 100A。

所以真实供电为 7x2(核心)+1x2(SOC/GT),共计 16 相。

内存 PWM 来自 UPI 的 uP1674P,MOS 为双 N 设计,来自 Sinopower 的 SM7341EH,上桥为 24A,下桥为 44A,两相直出。

相对于 X570 Taichi 升级了不少,直接无脑上 5950X 就完事了,而且还有的多,只要你散热够好,把 CPU 超频到400W 都没问题。

周边 IC

▲X570 芯片组定妆照,采用了 14nm 制程,功耗约为 10w~15w,发热量相比其他芯片组大了一倍,所以需要一个散热器,这颗芯片组可以认为是 AMD CPU 中 IO Die 的放大版,IO Die 为了提高性能,改用了 12nm 制程。

▲这款主板没有使用 Intel 的 25G 网卡,而是使用了来自 Intel 旗下的 Killer 网卡,型号为 E3100G,速率同样为 25G。

I225-V 与 E3100G 在 HW 方面没有区别,可以理解为同一颗 IC,但是 E3100G 有固件的加强,可以使用 Killer 配套的应用程序,更加方便的管理网络分配。

▲来自 Pericom(百利通)的 PI3EQX1004B1,这是一颗 USB 信号放大器,可以对 IO 处的 USB32 Gen2 10G 信号做增强。

▲Flash Back 2 芯片,可以在无 CPU 的情况下升级或者降级 BIOS,本质应该是一颗 ARM 处理器。

▲来自 Pericom 的 PI3DBS16412ZHE,这是一颗 PCIe 40 的 Mux/DeMux(信号多路复用器),用于通道切换,方便第一槽 M2 识别 PCIe x2 SSD。

▲来自 MXIC(旺宏)的 MX25U25673G,这颗是 BIOS ROM,用于存储 UEFI、AGESA 模块,主板开机的重要芯片,单颗大小为 256Mb(32MB)。

▲这颗 PI3EQX1004B1,是对前置的 USB32 Gen2 10G 信号做增强。

▲第一条 PCIe 下方有 8 颗小芯片,凑进点看看。

▲PI3DBS16412ZHE 是一颗 PCIe 40 的 Mux/DeMux(信号多路复用器),用于通道切换,这四颗可以将 CPU 提供的 16 条 PCIe 通道自由拆分。

▲PI3EQX16000ZHE 是一颗 PCIe 40 的信号放大器,可以对信号做增强。

▲来自 Realtek(瑞昱)的 ALC1220,是一颗烂大街的旗舰级集成声卡。

▲来自 ESS(亿世)的 ES9218P,这是一颗独立音频解码器,玩 HIFI 的同学可能会比较熟悉,可以提升音频质量。

▲来自 Nuvoton(新唐)的 NUC121ZC2AE,这是一颗 ARM 架构的 32 位单片机,用于控制主板 ARGB 灯效。

▲来自 Genesys(创惟)的 GL852G,这颗是 USB 20 HUB,最多可以拓展四个 USB 20 接口,这块主板上的两组 USB 20 插针就是由它提供。

▲主板背面的两颗 PI3DBS16412ZHE 是为方便 M2_2、M2_3 识别 PCIe x2 SSD 的。

▲NCT6796D-R,来自 Nuvoton(新唐),这颗是 Super IO 芯片,主要用于监控主板上各个硬件的温度、转速、电压等,除此之外还能提供一些低速通道,例如 SPI、TPM 等等。

▲来自 ASMedia(祥硕)的 ASM1543,这是一个 USB 切换器,以便实现 IO 处的 USB Type-C 口正反盲插。

其余部件

▲主板的 MOS 散热块,表面没有过多的设计,热容量比较大,但是散热性能可能不高。

▲散热块同时覆盖了 MOS 和电感,两部分用一根热管相连,增加导热性。

▲PCH 的退烧组件,由三部分组成,散热块、散热鳍片、散热风扇。鳍片和散热块两部分由热管连接。

▲背面由一块硅垫与 PCH Die 直接接触,帮助导热。

▲风扇来自 Everflow(鑫贺),九翼设计,直径为 5cm。

▲主板的 PCIe 装甲,同时兼具 M2 散热块的作用,背面均有导热硅垫。

▲背板的边缘处有一条柔光带,可以让 ARGB 灯光过度更均匀。

▲背板同时还用导热垫与 MOS 背面接触,同时帮助散热。

▲无线网卡为 Intel 旗下的 Killer 1650X,HW 部分和 AX200 一致,同为 WIFI6 无线网卡,可以配合 E3100G 启用 Killer DoubleShot 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同时使用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让你的应用智能的选择合适的网络。

测试环节

▲接下来就上机测试一下供电水平,首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使用其他硬件。

▲CPU 为最近火热的 Ryzen 9 5950X,极强的单核性能提升搭配恐怖的 16核32 线程打的 Intel 难以招架,看来这次 AMD 是有 Bear 来。

Intel:希望这位年轻人(指比我小一岁)耗子尾汁,要讲武德。

本次测试会将它超频至 125V 全核心 4600MHz 进行测试。

▲内存来自 ZADAK 的 SPARK DDR4 3600 8Gx2,顶部的金属特别像是皇冠,无时无刻散发出王者的气息。

▲显卡选择了七彩虹火神 GeForce RTX 3080 Vulcan OC,本次测试中充当亮机卡。

▲测试 SSD 为大华 C900 ,这款 SSD 性价比非常不错,TLC 颗粒,1T 容量仅有 700 元不到,缓内速度写入也能达到 1800MB/s,SLC Cache 容量为 340G。

▲电源是超频三的 GI-P850 850W 电源,开创性七防芯技术,特质的高导热硅胶将裸露元件脚包裹起来,保护的同时将热量快速从底盖导出,电源内部整体降低温度 5℃ 以上。核心部件采用全部进口品牌,设计寿命 100000 小时。

RGB 炫光风扇可与主板同步,低负载情况下可开启风扇自动启停,14cm 大尺寸风扇可以有效降低风扇噪音。

▲单单 12V 功率可达 849W,带动目前火爆的 RTX 3080 不在话下。

▲侧面的透光条可以借助 RGB 风扇的光形成光条,如果你的机箱电源仓有开孔,那么这款电源在合适不过了。

▲散热器我选了超频三凌镜GI-CX360 一体式水冷,三把 12cm 风扇均为九片扇叶,可以有效提高风量,总体风量可达 72CFM。

▲冷排采用了 12 根低流阻水道,搭配三把 12cm 风扇,可以更加快速的带走热量。

▲冷头的柔光罩可以 360 度自由旋转,可以适用于各种角度的安装方式,无时无刻保持 LOGO 永远正对使用者。

供电测试

▲首先声明这些测试都是在 MOS 散热块无任何风流的前提下进行,安装进机箱内可能会因为风道有所好转。

我们先将温度探头分别放置在 CPU 和 SOC 的 MOS 表面,T1 探头为核心 MOS,T2 为 SOC MOS,测试环境为 20 度,待机时,核心 MOS 为 304,SOC MOS 为 306。

▲进入系统,对这颗 125V 的 5950X 进行 20 分钟的 FPU 烧机,可以观察到,在烧机的时候这颗 CPU 功耗可达 22087W。

▲此时用电流钳可以看到 CPU 12V 插座的电流为 219A,219 x 12 可以得出总功耗为 2628W,这个数值是电源接入主板输入电容的功率,我们将这个数值减去上面 AIDA64 的功耗,2628 - 22087 可以得出降压损耗为 4193 W,还是有一定的优化空间。

▲在烧机 FPU 20 分钟后,MOS 的温度稳定在了左侧 541 度,上侧 521 度,这个温度距离 MOS 上限还有一段距离,仍然可以继续加压超频。

▲最后来看一下红外成像的 MOS 散热块的表面温度,左侧 535 度,上侧 519 度,两侧都略微烫手,可能放在有风扇的机箱中这个温度还能再降低一点。

总结

个人预测这块主板的供电极限为 320W 左右,属于高端水平,也就是说,除了上液氮,基本没有榨干这款主板供电的方法。

我在这款主板上其实基本看不到 Taichi 的影子,这款主板名字中的 Taichi 可能只是为了表明其属于高端系列,并且基于 X570 Taichi 升级而来,不过确实,我们能看出这款主板的用料非常扎实,也是对得起 Taichi 的名号了。

相对于 X570 Taichi 而言,这款主板升级最多的并不是供电,而是 RGB,华擎原本的 RGB 是弱项,甚至是扣分项,这次华擎通过和著名外设灯厂雷蛇合作来获得更好的 RGB 效果,实现弯道超车,直接叫板 ASUS 的 AURA,并且有很大的几率超越 AURA。

雷云的 RGB 可玩性就不多说了,玩过雷蛇键盘的同学肯定是深有体会,单控灯珠、分层动画、桌面灯光同步、游戏联动、甚至可以上传或者下载其他玩家的 RGB 配置文件,只要华擎和雷蛇的联动良好,那么这款主板将会成为目前市面上 RGB 可玩性最高的主板。

接地电阻测试标准:

1、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欧。

2、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3、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4、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5、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欧。

6、共用接地体(联合接地)应不大于接地电阻1欧。

接地电阻的测试规范及方法:

1、两线法条件。

要有已知接地良好的地,如PEN等,所测量的结果是被测地和已知地的电阻和。假如已知地远小于被测地的电阻,测量结果可以作为被测地的结果。

2、三线法条件。

要有两个接地棒:一个辅助地和一个探测电极。各个接地电极间的间隔不小于20米。原理是在辅助地和被测地之间加上电流,测量被测地和探测电极间的电压降,测量结果包括测量电缆本身的电阻。

3、四线法。

基本上同三线法,在低接地电阻测量和消除测量电缆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时替换三线法。测量时E和ES要单独直接连接到被测地。

4、单钳测量法。

测量多点接地中的每个接地点的接地电阻,而且不能断开接地连接防止发生危险。

5、双钳法条件。

多点接地,不打辅助地桩,测量单个接地。接线:使用厂商指定的电流钳接到相应的插口上,将两钳卡在接地导体上,两钳间的间隔要大于025米。

你的意思是不把电流表或者电压表接入电路测量,可以测出电流,这个还真的有,钳式电流表就是你说的这种原理:钳式电流表是电流表的一种,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简称电流钳。在电气和电子工程中,

电流钳(或称电流探头)是有两个可打开的钳式探头,用于夹紧电气设备周围的导线,并且探头无需与设备导电部分接触,即无需断开设备导线用于探针插入,来测量电流在导体的属性。

电流钳通常用来测量正弦波电流(交流电流(AC))。配合更先进的检测仪器还可以测试相位和波形

。>

以上就是关于示波器探头点上去就正常全部的内容,包括:示波器探头点上去就正常、大众cc漏电通病严重吗、华擎x570pcie拆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