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如何在智能家居产业中得到应用

物联网0155

物联网技术如何在智能家居产业中得到应用,第1张

目标是实现万物互联的物联网(英文: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概念似乎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较为遥远,而实际上物联网正在不知不觉的渗透进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在悄然变革着互联网产业的格局,孕育着下一个IT产业的霸主!

达宝利销售的Pofit智能工学电脑椅正是座椅产业进行智能化物联网升级的初步尝试。Pofit除采用动态仿生脊椎靠背,同时支撑3节胸椎、5节腰椎、1节骶椎,更好的分散脊椎压力外,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智能化的概念引入产品的设计之中。Pofit座椅内置了多个传感器,所搜集的数据通过蓝牙与手机APP相互传输,用户在APP中进行功能设置,享受数据统计、坐姿警示、久坐提醒、评价与建议等服务。

虽然Pofit在智能化融入方面做出了勇敢的尝试,在避免久坐、保持正确坐姿等方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深层次需求,但是离真正意义的智能物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Pofit对座椅智能化的有益尝试正在揭示着一股来势汹汹、不可逆转的产业升级趋势:传统产品的智能化与物联网化。

在从互联网向物联网延伸的新时代,传统产业又迎来一次转型升级的难得契机。

可实现智能化的产品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谈到智能化设备,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电器、电子产品的智能化,例如电视、热水器、空调、洗衣机、风扇、路由器、抽油烟机、音响、插座、照明等。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原本与电毫无关系的传统产品正在加速智能化并接入物联网,例如健康领域出现的心电图手环、血糖仪、体脂秤、胎心仪、血压计、体温计等;安防领域出现的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器、烟雾警报器、红外探测仪、门控、入墙开关、智能锁、智能猫眼等;家用领域出现的美妆镜、净水器、扫地机器人、水壶水杯、办公座椅、升降桌、智能床、窗帘、足浴盆、智能水族、晾衣架、地暖等;甚至原本只是机械的车辆,也在加速智能化并接入物联网,Mercedes me智能车家互联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我们身边可智能化的传统产品还有很多,没有做不到的智能化,只有想不到的智能化。那么传统产品智能化有什么优势呢?

第一,智能化产品将在传统产品的红海撕杀中跳脱出来,开辟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率先吸引到高端客户的关注。

举个例子:数千年来,扫帚和簸箕是人类清扫地面的主要工具,后来吸尘器面世,分流了一部分客户,近几年来,不受电线束缚的扫地机器人的销量高速增长,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智能化的扫地机器人不断迭代,功能不断完善,清扫甚至拖地的效果越来越好,将不断蚕食扫帚和簸箕的传统产品市场,最终导致传统产品的消亡。

手机替代相机、电子货币替代纸币、微信替代信件和电话、外卖平台替代方便食品、打车软件替代路边叫车、电子商务冲击实体商业……随着科技的爆炸式发展,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有可能几十年甚至十几年,一种传统产品就由鼎盛转为衰落。传统生产厂家在产品智能化的道路上要避免重蹈“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的覆辙。

第二,智能化产品将会通过终端程序搜集到大量用户的使用数据,通过网络及时反馈到研发部门,研发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确定产品改进方向,开发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加快产品的迭代速度,强化市场竞争力。

第三,智能化产品使厂家可以通过操作终端(APP或小程序)与客户建立高效的一对一的沟通渠道,强化客户管理和营销效果。客户打开物联网终端的时候正是使用产品的时候,也是对厂家的营销信息接受度最高的时候;其效果远强于一个被客户关注却设置为“不接收文章推送”,几乎很少主动打开的微信公众号。

厂家不主动对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就会沦为IT企业的附庸

在传统产品的智能化升级过程中,厂家积累的产品改进经验所起到的效果越来越差,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既懂硬件又懂软件的IT公司,它们开发出一套适合某个产业的智能化系统,只需选择生产厂家即可。在智能化新品的利润构成中,IT公司占据了很大一块,行动迟缓的厂家只能沦为低附加值且竞争激烈的代工厂。

而对IT公司而言,传统产品的智能化趋势给它们带来了由“软”变“硬”的机会。只要发挥技术优势,针对一个产品或一个行业研发出一套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就可以选择工厂进行代工贴牌,从而走上制造和销售的道路。

小米2011年10月推出第一款手机,以手机品牌的形象亮相。2013年9月第一款小米电视上市,进军电视产业。5年时间过去,2018年小米电视霸榜京东618,销售额7日连续第一;根据奥维云网数据,小米电视出货量进入全球市场前十,中国市场前三;2018年8月,小米宣布“小米电视全渠道销量第一”。我们不管小米电视是否真的是中国第一,但是小米电视仅用五年时间就从局外人做到全球前十,与传统的家电企业相比,如此神速的“小米”显得过于“凶猛”。

小米电视为什么这么“猛”?原因不全在产品质量的优势上,因为小米电视也是厂家代工的,别的电视品牌也能达到同样的质量;再除去商业模式的原因,小米擅长搞预售和饥饿营销,拿到海量的订单后,可以从厂家获得更低的出厂价格,小米电视主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节省了渠道费用,因此价格更有优势;小米“凶猛”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它建立了智能互联生态,将电视与主业——手机深度捆绑。小米用智能物联网重新赋能了电视。小米手机的客户因为对小米品牌的认可,为了获得手机与电视互联互通的新鲜体验,更倾向于购买小米电视,同样因为这个原因,米粉们进而会购买小米的空气净化器、空调、路由器、扫地机器人、电水壶等一系列可互通互联的产品,甚至未来的汽车、房产等小米推出的一切产品。

小米崛起的案例为传统厂家转变思路敲响了警钟。传统的商业理论认为“品牌要细分化和专业化,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但是这一理论正在受到物联网时代的挑战。因为代工的普通存在,产品在质量和功能上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除品牌影响力外,产品背后的智能物联生态成为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小米在电子电器领域逐渐站稳脚跟,正在将触角延伸到以“小米有品”为代表的非电传统产品,不断加速传统产品的智能化和物联网化,进一步强化小米生态产业链。

全球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变硬,成为软硬一体的公司。国际上有亚马逊、谷歌、微软、脸书等IT公司,国内有百度、阿里、腾讯、小米、京东等IT公司,种种实例都在证明着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

如果传统企业不主动实现产品的智能化,掌握研发和产品的主动权,就可能被拥有智能化优势的IT公司捏住七寸,被压在产业链的底端,失去市场话语权。

智能物联平台成为IT大佬的兵家必争之地

传统产品独立进行智能化遇到两个难题。

第一、如果每个产品都独立开发一个APP,种类会有成千上万种,用户也不愿意在手机中下载那些几乎很少用到的APP。也就是智能产品可能被迫“不智能”,仅成为一个被使用的物品。

第二、如果每个产品都需要重新设计硬件模组、配制服务器、开发前端程序,那么智能化的成本会很高。独立开发的智能化产品由于缺少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也很难实现真正的物联网化。

产品的智能化和物联网化不是同一个概念。

智能化只要求产品具有感应元器件、执行元器件,通过蓝牙或扫码等方式与手机中的APP或小程序建立数据连接,将感应器采集到的数据反馈到终端程序中,将客户在程序中输入的命令传达到产品中执行。

而物联网化除智能化外,更大的区别在于数据传输和处理方式上的互联网化。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在获得许可的前提下,查出它们的具体位置,获得它们采集的数据,并对它们进行控制和管理。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依靠的是打破地域限制的互联网,而不仅仅是有范围限制的蓝牙连接,或有渠道限制的扫码连接。

传统产品的智能化亟需IT公司提供物联网服务平台和底层的技术支持。

将万物互联的硬件基础、储存运算、终端展现掌握在自己手中,将产生极大的行业影响力和非常丰富的商业模式想象空间,因此智能物联平台成为IT大佬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国内看,阿里智能为厂商提供包括智能硬件模组、阿里智能云、阿里智能APP在内的一站式设备智能化解决方案。小米IoT开发者平台宣称“将面向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健康可穿戴、出行车载等领域,开放智能硬件接入、智能硬件控制、自动化场景、AI技术、新零售渠道等小米特色优质资源,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极致的物联网体验。”腾讯推出云小微、叮当、QQ物联等平台相互竞争,选择优势项目扶植。百度内部大力整合成立SLG部门,推出DuerOS对话式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华为也推出了HiLink联盟,推出华为智能家居APP。中国BATMJ五大豪门全部参与到智能物联平台的争夺战中。

对于传统厂家来说,从五大豪门中选择一个智能物联平台进行合作,将大大降低产品物联网化的成本和难度。相比之下,阿里、京东、小米各有自己的众筹平台和电商平台,如果厂家选择它们的智能物联平台进行开发,制造出产品原型即可在它们的众筹平台上进行众筹,如果众筹效果不好,对厂家来说仅损失了开发费用和原型制作费用,损失并不大;如果众筹效果好,可批量生产完成交货,收获智能化的第一桶金,并根据用户的反馈进一步优化产品;进而在它们的电商平台上开店销售,解决销售渠道的问题。

IT大佬们不惜耗费重金建立和推广智能物联平台,目的就是建立智能物联生态圈,构建生态影响力。因此它们更愿意谈及连接设备及活跃数量,因为这是生态能力的体现。2018年初,百度DuerOS公开的数据是,连接设备数量达5000万台,日活跃数1000万;小米公布的激活设备数量是1000万量级。

同样,凡是愿意与AMJ智能物联平台深度合作的厂家和产品将得到这些IT巨头的资源倾斜和推广支持,这对厂家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竞争优势,也是许多新公司快速切入行业竞争,崭露头角的捷径之一。

智能音箱是简易物联网的入口,APP才是智能物联网的核心

2017年底,小米推出智能音箱“小爱同学”,此后,阿里推出“天猫精灵”、京东推出“叮咚”,百度推出“小度在家”,腾讯推出“听听”,智能音箱大战如火如荼地展开。

为什么互联网巨头纷纷抢滩智能音箱呢?

因为智能音箱的语音交互功能很有趣,对普通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能够吸引消费者尝试,而互联网企业的最终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初步感受到控制物联网上其它相关产品的乐趣,比如用语音控制热水器准备烧水洗澡,用语音控制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用语音控制灯光开关等,并培养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将消费者留在自己的智能物联生态圈中。

因为语音控制的局限性,只能让客户简单控制联网的少数产品。随着加入智能互联生态的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增长,语音交互控制只能满足部分需求,成为客户控制联网物品的辅助手段,真正控制数量众多联网产品的有效工具仍是APP。因此正在加速进入千家万户的智能音箱的配套APP将逐步演变成一个智能物联网控制中心,这才是互联网企业争夺的焦点。

智能家居只是初级阶段,智能社会才是物联网的终极方向

智能家居的物联生态是互联网巨头目前争夺的焦点。因为家居产品离人最近,使用频率最高,是促使人们了解和使用物联网的有效途径。但是物联网的壮大不会局限于家居,而是会逐渐渗透到运输物流、机关服务、健康医疗、智能环境等个人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我们畅想一下物联网在未来的应用领域。

在银行里,客户用手机连接到银行服务的物联硬件,可以用手机实现取号,到号提醒和业务办理指引。

在列车上,客户用手机连接到列车上的物联服务硬件,可以浏览列车提供的增值服务,实现呼叫乘务员,购买餐饮、物品,坐等送货等功能。

在旅游景区,客户用手机连接到景区的物联服务硬件,程序可以精准定位客户在景区的位置,在手机中展示相关的多媒体内容,配合语音进行导游讲解。

物联网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

智能物联的硬件生态链的发展可能威胁到软件生态链的地位

微信已经成为高频社交应用软件,它推出的(附近)小程序服务正在汇集数量众多功能各异的应用。随着5G、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微信正在成为软件生态链的入口,拥有更稳固的影响力。

随着IPV6的成熟,128位的IP地址能够让智能物联网连接世界上的每一粒砂子。受固有物联网概念的束缚,我们认为物联网就是对物品数据的获取和指令的下达,但是我们仔细思考,物联网一定要这么使用吗?每个联网的物品,当用户访问它的IP时,完全可以把IP跳转为云端的某个应用程序,变访问物品为访问程序,这样就可以实现前面列举的社会化物联网应用的场景。

一定要在物品的周围用扫码添加、蓝牙配对的方式才能接入物联网吗?并不尽然。物品在物联网上只是一个IP,并通过GPS或所连接的网络显示所在的物理位置。通过物联网背后的智能物联管理平台,用户可以通过IP地址或者位置搜索接入这个物品,从而摆脱物理空间对物联网的限制。

再进一步推演:如果不涉及物品信息的搜集和控制,只是通过物联网的地址去跳转程序,那么物品的实体可以不存在,只需要在物联网上模拟出这个IP和所在的物理位置即可。

经过一系列演变,智能物联管理平台可能演变成一个基于物理位置的程序(含硬件控制)汇集平台,本身的性质和作用与微信的附近小程序十分相似。物联网携海量IP、附近硬件接入提醒、硬件控制等优势,可能会从另外一个层次对微信这样的软件形态应用产生冲击和影响。

如果互联网企业在软件、小程序(云计算)的竞争中未取得领先优势,那么深度开发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平台和应用,有可能获得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现在5G甚至卫星链路通讯逐渐部署的时代,物联网已经成为了各大家电厂家及其他 科技 公司发展新方向,弄潮儿。纵观几大家小米、天猫、华为等互联网公司全力在智能家居的布局,就连海尔、美的、方太等传统家电厂商也都在全力布局全屋智能,希望在这个行业大蛋糕来临前先抢占位置。

我们都知道全屋智能家居有很强的关联性,物联网就是万物互联的,但就目前市场的情况,大部分产品及系统兼容性中它是有很大的排外性。纵观现在的市场,传统家电商家后者一些 科技 公司推出的单一产品其实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智能生活,而在全屋智能家居上布局最深最全的,现如今走在前面的应该还是小米和天猫这两个系列产品。

那么,在2020年小米智能家居系列与天猫智能家居哪个会更好更方便些,更适合普通家庭使用呢?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1、看智能产品链的整体系统性和丰富性

从全屋智能家居的生态链上来说,天猫精灵系列产品,因为是开放性的生态链,一般是不同的厂家各自接入,产品设计没有家族化,鱼龙混杂,没有感觉成系列化。反观小米系统则是有完善的闭环小米生态链体系把关,虽然也是满目玲琅的厂家和产品但大部分都遵命极简的北欧设计风格,普遍的白色外观,简单的设计,都比较百搭。

同小米类似模式的阿里,虽然生态链也比较强大,合作的产品品牌也比较多样,但相比小米总体产品线不如小米生态链丰富多样。比如说,安装完小米的智能家居系统我们开门回家,智能灯光、智能窗帘、智能空调、智能电视可以自动打开,还可以直接让小爱同学播放当日晚报新闻。就在这样简单的应用场景里面,已经包含了智能门禁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家电系统,智能音箱系统,智能窗帘系统,囊括的智能产品更是多样:智能开关,智能电灯,智能空调,智能语音音响,网关,智能电动窗帘。这些产品,小米生态系统几乎都有,而天猫却不一定能凑齐。

在这样的对比下,终端用户会怎么选择哪个品牌就毫无悬念了。当然如果你只是初涉智能家居,并不注重全屋智能感受,只是关注在某一个比较简答的应用场景,那么是否有家族化设计的外观,是否有系统化的链路功能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那么选择天猫还是有单品的优势的。

当然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可以根据家庭需要来选择。

2、看爆品精品的吸睛程度

天猫智能系列中销量最火爆的单品当属天猫精灵了,这还是平台牺牲产品利润作为宣传挥泪大甩卖才换来的市场占有率。虽然紧随国外炒出了智能家居的核心产品,但其他的产品系列至今都没有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的,只能通过联动其他品牌的智能商品来补充。

小米这边就大不同了,小米4k电视、小米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 绿米,云米等在小米众筹和小米有品的平台下推广几乎个个都是爆品。就比如我们家买了个小米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不小心发现它还可以通过语音控制?马上就入手了小爱同学AI智能语音音箱了,再后面就是慢慢的买了智能开关,智能门锁,智能灯具,网关,等等

最后,技术宅的我们就会被老婆抱怨钱都花在了小米产品上,发现家里大大小小的家电几乎全是小米系列的。你会发现一入小米的生态链,难以自拔呀,只会越买越多。

3、最后看最重要的性价比

疫情当前,大家都勒紧裤腰带生活,最求智能化的便捷的生活的同时,大家也在比价,寻找最高的输入阐述比,就要求产品的价格在普通大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品质方面对得起这个价格,简言之就是价格低,好用又要求质量好。

别看智能家居大部分是以年轻人为主,但这批年轻人也逐渐来到了了当打之年,开始有家庭了,有孩子了,负担也重了,不过又是有想法的年轻人,所以小米的高性价比就很好的匹配了他们的需求。

小米也有其令人诟病支出,小米的东西,在价格上虽然会更吸引人一些,但是其售后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反应时间,售后维保等。智能家居产品毕竟不是快销品或者说一次性用品,所以这算是小米智能生态链的短板了,优化的空间还是很大。

总结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

目前国内智能家居还在快速发展期,还未进入行业整合期,这就很容易造成目前的局面,一旦我们的终端用户开始选择了某一家的产品就要一直使用这家品牌的产品,会被绑定消费,相对选择性不大,所以在决定上智能家居的时候需要更加全面的进行评估。总体而言,小米生态链在国内还是更为领先的,目前的口碑相对也是最好的,可以试着尝试。

谢邀!

其实就家电技术而言,目前确实是没有太大的核心技术层面的难度,四大家电领域里面无论是空调还是洗衣机,包括冰箱以及电视机,啊,整体的供应链体系都比较完善,集成化也比较高,某种层面上来说,这些厂商似乎也是在做另类的贴牌生意。

首先从小米空调来说,并不是小米自己去做的,而是和传统厂商合作,目前据了解小米合作的是长虹品牌,给小米的空调产品目前的代工是由长虹来做的长虹,总体在家电领域的表现也是不错的!

与此同时我们知道空调的核心技术其实就是压缩机,而这点上来说无论是格力还是国内其他厂商,在核心层面的技术其实还是源自于日本,甚至说目前的顶尖压缩机技术仍然掌握在日本一些企业手中,国内也有自主,可以做压缩机的,但综合来看的话,还是与顶尖有一丢丢差距。

但市场的供应链体系已经让小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除此之外小米在人机交互包括智能产品这个领域里是有着非常独到的优势,也就是说小米物联网体系也就是基于此,这一点上来说,其实是传统厂商没有的优势。

所以可以看出小米造空调之路其实和传统厂商造空调之路是大致相同的,也都是行业里的一个主流办法,所以并不存在绝对的差别。所以综合来看的话,小米空调目前的负面新闻还是比较少的整体反响,包括设计还是比较亮眼的,可以看出雷军在空调这边的投入是有不错结果的!

但对于小米的洗衣机来说,可能就不是那么顺利了,首先我们说洗衣机相比于空调来说技术难度更低,而小米目前的洗衣机,代工包括合作厂商是小吉科技。据了解这家厂商成立于1996年,来自宁波。很多家电也都是来自于宁波,也就是说从品牌发展之路方面,包括代工的厂商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此前,小米洗衣机出现一些品控的问题,也掀起了不少风波,小米对此也是紧急回应,确实存在品控方面的问题,小米对此表示只是极少用户的反馈,并不是大批量的出现问题。

可以看出,即便是洗衣机出现问题,可能也是在某些卡扣层面,但在核心层面基本上是没有太大问题,因为这个技术难度已经非常低!

所以综合来看的话,在小米提高品控之后,其实完全可以购买小米家电产品,当然前提其实还是要取决于小米售后的一个服务状态。大家电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在售后服务阶段让用户感到不满,那基本上就等于对这个品牌判了死刑,而目前来看的话也有少量对于小米售后不满的反馈。

属于投资关系,小米投资了云米,小米在云米公司占有部分股份。云米是小米生态链公司,小米有部分产品(如小米净水器)是云米代工的,云米在线下是有体验门店的。

扩展资料:

云米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广东佛山,该公司定位为专注于智能家电研发、制造、销售的全屋互联网家电企业,致力于为家庭提供安全、智能的全屋互联网家电解决方案。

云米的主要收入来自支持物联网的智能家居产品,2018年上半年来自IoT的营收为82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796%。

而智能家居产品又分为智能净水系统、智能厨房产品、其他智能产品。2016年,云米还未进入智能厨房产品领域,智能净水系统收入占比高达801%。到了2018年上半年,智能净水系统、智能厨房产品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16%、274%。

参考资料:

人民网 - 小米生态链云米

百度百科 - 云米

云米 - 线下体验店

要讨论空调质量,就要先谈一下空调的重要部件-----压缩机。就小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来说,国内主要是美芝(美的)、凌达(格力)和海立(海尔)这三个厂家生产的。

美芝:美的和东芝的合资公司

凌达:格力的公司

海立:上海电气与日立的合资公司

基本大的空调企业都已经有自己的配套压缩机企业了。

很显然就技术积累而言,美的空调是完胜小米空调的。小米空调的代工方 是 长虹 ,技术支持来自珠海三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这是是一家有格力背景的技术型公司,其产品包括分体机、立柜式空调和特种空调,创始人肖友元曾任格力海外销售总监和创维空调事业部总裁。

小米空调的卖点是智能家居以及性价比,但现在传统厂商也推出了智能化的产品。但我认为 比起性价比,空调更加重视的可靠性和售后。 就售后而言美的肯定甩小米几条街。因为小米空调的安装售后团队都是外包的。可能你买的是小米空调,来的美的安装师傅哈哈。

至于格力空调,低端机质量并没有比其余国产机强,高端点的型号在董阿姨的带领下,售价已经和合资品牌差不多贵了 ,那为啥不直接买大金、东芝、三菱、日立呢?

这个我比较有发言权,我家里有美的,格力 和小米三个牌子的空调。冬季使用对比了一下,三家制热区别不大,但小米的智能化水平以及价格绝对吊打其他两家。

现在空调的质量没什么区别,都一样,谁便宜买谁

先说结论:美的空调更好。

美的空调

美的空调最突出的优势是变频空调,用的是日本空调品牌东芝的技术,美芝压缩机,变频技术在国内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存在,温控能力强,品控和做工都不错,有着完整的售后服务。

所以,美的在空调领域,绝对称得上是国产一线品牌,跟格力、海尔,并称为空调“三巨头”。

小米空调

小米空调,基本上都是“贴牌”产品,意思是,空调的制造技术不是小米自己研发的,制造都是由长虹、TCL、美菱等代工生产。

长虹、TCL、美菱等品牌,在空调领域,只能算国产二线品牌,压缩机技术不高,质量也一般。

在这样的对比下,如果再问美的和小米的空调哪个比较好?那肯定不用考虑,美的更好。

再说,在相似的参数下,小米空调的价格要比美的空调的价格便宜了1/3,空调说白了是“一分钱一分货”,用更低的成本制造更好的产品,根本不可能,除非在用料上“缩水”。

空调没有多大技术含量,技术都成熟,只要没有偷工减料质量都没有问题,价格高低这是品牌附加值而已

作为做家电行业的给你说说,如果只是这两个对比那肯定是美的好,美的再怎么说也是做了几十年的空调了,小米空调是找长虹代工的,正好朋友18年中旬购买了小米空调,4299那款,夏季制冷可以,静音,到了冬天制热毛病来了,不够热,还响!售后来检查捣鼓了一翻,说是正常。然后就解决不了了,所以只能忍这个室内机了。美的空调基本两极分化,前四五年购买的美的空调基本都反馈不行,但是近两年美的回头顾客逐渐增多,美的作为国产一线真是便宜,但是啥都做,美誉度不高,比小米之类的还是搓搓有余。你要买空调看你的资金实力,4千以上的选格力没错,3500左右的价位选海尔,3000级别的选科龙,3000元价位的科龙还是很能打的,至于小米1999元的空调,只能说没钱才会购买,宁愿加钱到2500买科龙。以上所说的空调价位都是15匹,一级能效的对比价格,而且带自清洁功能。总结:低端选科龙,中端选海尔,高端选格力。这三个厂还是舍得用料的。

如果只是比两者,那就是美的。

一、毋容置疑毕竟美的就是做家电,企业底蕴和市场份额都远超小米。

小米只是个半路出家,或者说是传统行业的搅局者。对于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是小米首要考虑的问题,他的核心还是在 科技 产品。

二、小米更多的卖点还是在智能和物联网。

这方面小米可以说是目前做的最好和最大的企业。虽然美的也在做自己的物联网生态,但是产品和生态体系,不如小米。

三、如果回到空调这个话题,那么就不一样了。

空调是核心是什么?

①制冷(热)

如果只是这一点,那么所有的赶在市面上销售的空调都能做到。

②制冷(热)效率

这算是个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空调多久可以让房间(或者人)凉快下来”。 你想快点凉快下来那就得选更多核心技术的品牌,至少目前小米效率不如美的。

③能耗

如果说效率慢,但是最终结果是一致的,也就说好的空调可以半小时达到目标温度,一般的空调需要2个小时。但是相对于使用空调的10小时+来看,效率在这个话题中就没有什么话语权。那么能耗问题就是更核心的问题了。

“一晚的空调用几度电?” 这才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毕竟空调是吃电大户,对于高温地区的夏季,几乎空调就是007工作。那么一个月是上千块的电费还是几百块的电费就是个很落地的问题。

相对于小米,这些空调的核心竞争力,完全不如美的。如果现目前推荐空调的话,还是选择美的。

爸妈家装修时,实验性的买了3100元的格力和1999元的小米,使用结果如下:

1,制热能力:格力>小米,不开辅热,睡觉前开15分钟,进屋两间房都已经很热了。

2,舒适度:格力>小米。急停急启动的声音很突兀,影响睡眠。另外格力的分吹身上感觉更柔和(" )。

3,外机噪音。外机安装时小米自带减震垫,格力不自带,花了40元购买减震垫。目前外机噪音非常满意,几乎没有声音(注意用了声音这个词,而不是噪音)。

4,内机噪音,1999元噪音确实大,风噪

4,耗电,未测试。

装了2个月后,爸妈说剩下空调装格力。

个人意见:个人觉得1999元这个价位绝对值,但是作为买了2万米家产品的米粉来看,还是选格力,因为小米售后太拖后腿。

我觉得没有可比性吧。为什么这样说呢?

1、就技术水平而言,美的空调方面的技术已经不输于格力,甚至有超出之势。格力除了吹牛,研发能力我也深度见识过 只能说呵呵了,国企嘛(不久前还是),效率真是要人命了。反观美的研发效率,说天差地别也不为过。另外是不是发现这几年美的越发低调了说明沉下去搞研究了。小米空调技术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甚至没有自己专业的研发团队,全靠贴。

2、就制造技术及工艺而言。美的有专业的制造工厂,一整套的配套产业链。而小米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没有专业的团队,全靠贴。

3、质量体系。工业化的大规模制造,完善的质量体系是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没有完善的质量体系,标准要求,检测实验手段与设备,那都是空谈,这些美的有,小米有吗?有吗?有吗?,小米没有,全靠贴。

当然小米也有自己的优势,底价,智能化方面的一些创新等等。

肯定是格力的好,美的和小米都是美的生产的,都不行。国产空调,只有格力。

以上就是关于物联网技术如何在智能家居产业中得到应用全部的内容,包括:物联网技术如何在智能家居产业中得到应用、智能家居,小米与天猫系列如何选择,哪一个更适合普通家庭、小米空调和洗衣机好不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