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中国物联网区域竞争情况
行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十三五”以来,国家重视物联网产业建设及物联网成果应用,出台多度政策意见来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在“十三五”以来发布的行业政策中,以推动物联网成果应用为主,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信息交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等。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传输层产业结构中传输层占比最高
根据赛迪发布的《2019-2021年中国物联网市场预测与展望数据》,物联网的传输层依旧位居最大份额;随着大规模地方性物联网政策的落实陆续完成,支撑层增长速度放缓;而随着各领域市场需求的释放,平台层、应用层市场增长速度将持续呈上升趋势。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截至2021年5月底,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前瞻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其项目数分别为39个、24个、22个、20个。
2、企业竞争: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2021年中国物联网企业发展指数报告》于2021年10月29日发布,报告从动态角度评估物联网产业链各公司发展状况,围绕企业影响力、资金支持、研发技术能力、发展成效等多维度能力进行分析,剖析中国物联网企业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中国物联网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市场参与者竞争实力,试图发掘物联网行业业务实力强、成长性好以及竞争壁垒高的优秀企业群体。根据《2021年中国物联网企业发展指数报告》,2021年我国物联网最具领导力企业名单如下: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标准的缺失,尤其是作为顶层设计的物联网参考架构等基础标准目前仍处于空白,基于争夺物联网产业主导权,各国对国际标准方面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新冠疫情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犹如达摩利斯之剑,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技术供应链出现一定的停滞期,另一方面疫情助推中国物联网的渗透。2020年无人工厂、无人配送、无人零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无接触经济”的爆发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5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农产品溯源系统,能记录农产品从种子到长成产品的过程记录,只要拿手机扫描我们系统提供的二维码就能知道产品的所有信息。农业保险,区块链技术可以使农业保险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农业产权交易方面获得提升,极大简化农业保险流程。同时智能合约也会让农业保险赔付更加智能化。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信号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关闭制定设备。物联网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为实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
警告功能。当其中的某个数据超出设定值时,系统将会立即通过物联网系统发送信息警告种植者,提示农户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通过自主研发或与第三方合作导入,为农作物品类逐步建立起“气候,土壤,农事,生理”四位一体的农业生产与评估模型。大田灌溉,通过对整个种植流程的精细测算,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大田种植上的应用可以有效节约化肥、水、农药等投入,把各种原料的使用量控制在非常准确的程度。互联网+农业的智慧大棚技术近几年已经有很多企业布局,如京东等。采用互联网监控管理+大棚+无土栽培技术等。培育有机蔬菜,甚至水产养殖。
在世界发达国家正在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地走向农业现代化之际,农业信息化己成为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关键,它是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使农民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科技信息,随着计算机在农村的普及,农民可足不出户得到专家技术指导,极大的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更多人的温饱
区块链到底有没有“钱”途
这一年,区块链火遍中国,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它是互联网经济新风口。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了它在中国的热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中国去年申请225项区块链技术专利,占了全球(406项)的一大半,其次是美国(91项)和澳大利亚(13项)。这些专利并不包括加密货币的领域。
有报道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服务商竞相申请这种“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专利,是看好它会给金融和其他供应链带来革命。与“炒币”无关,在区块链的试水者看来,新技术可以补上至关重要的一环——信用。
交易量不大,金融巨头却不敢掉以轻心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记录体系,区块链的账本,由参与交易的所有结点共同记录,因此,从投资者到互联网黑客,都对区块链蕴含的前所未有的“无权威、防篡改”特质大感兴趣。
许多“炒币”的人知道,中国拥有的比特币和其他区块链货币的“矿场(参与区块链计算的计算机)”之多,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与此相仿,2012年到2017年,区块链技术专利申请最多的9家企业,有6家来自中国。
不过,近五年来最活跃的专利申请者,是总部位于美国的支付巨头万事达,其次是列支敦士登的n链控股。
研究机构广州联瑞指出,申请区块链专利的著名公司还包括美国银行和英国电信等。美国银行计划开发一款支持人对人的支付系统,各方均可化名交易;英国电信的技术则可以检测针对区块链的攻击;万事达则注重支付追踪,以及上传销售数据到区块链。
其实目前区块链体系的交易量,和主流的世界金融交易体系相比,仍是九牛一毛。各巨头积极于专利布局,也是为了提防万一,避免在未来被设置障碍。
区块链将说服你,这只大闸蟹来自阳澄湖
在物联网专家、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总体组组长沈杰博士看来,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和信用体系,为解决一些征信问题带来了机遇,由此还可以发掘金融价值。
“农产品的流通中,数据是容易掺假和丢失的。”沈杰举了个例子,比如市场上有许多声称是阳澄湖生产的大闸蟹,都有证书或某些“权威”数据记录来证明,但那么多大闸蟹不可能都产自阳澄湖,消费者怎么知道哪些是真的?
“现在的农产品溯源,需要很多环节,从种苗、药剂到环境,各种数据要齐备,但现在国内信用缺失的问题严重,到消费者手里无法确认是好的农产品。农产品不能卖高的价格,农民利润也越来越薄。”沈杰说,“现在政府、电商作为单一力量去推动溯源,成本很高。”
物联网技术,利用大量设备采集物理世界信息,以更好地感知和管理,本来是很好的溯源手段;但如果只有物联网,各个主体传递数据到平台,仍不能排除造假和篡改的可能性。沈杰说:“要确保从设备端到平台不可被篡改,就可以用到区块链底层的征信机制。”
据报道,京东等企业正尝试在农业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做到一头牛从出生到屠宰到商场上架,每一步数据都上传区块链,做到可以信赖。
一块田,或将被区块链征信成为资产
“以往,物理世界的实体在流通中的价值挖掘是不充分的。”沈杰说,“比如我在农村有一块田,但没有人投资,它只是一块田。如果它数字化了,就可以交易,可以分享权益。”
沈杰认为,物联网本可以将这块田,映射为数字资产。但过去要让金融机构用上物联网数据不那么容易,而区块链让传感器数据和金融的结合有了场景。
“物联网加区块链,可以帮助银行和保险公司获得可靠的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农民和金融机构之间建立了征信机制。”
沈杰介绍了一个正在推进的案例,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渔业。物联网传感器能够监测和管理鱼塘的水质,同时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采集农民数据,给予贷款。在农民拿到更多利润的同时,提升产品的品质,做到可追溯。
而且区块链的数据有跨平台的可信度。“阿里巴巴芝麻信用积分,出了阿里巴巴的体系就没有意义。”沈杰说,区块链技术依靠多主体之间的协同和数据传递,将让数据的金融价值像物理世界一样实在。
从医疗保险到游戏积分,信任不再难
江苏恒为信息科技公司是较早涉足区块链技术研发的一家公司,企业负责人徐钰淳说:“你可以把区块链通俗地理解为‘全网公开的分布式电子账本技术’,它实现了低成本的信用体系建立和价值传递,能解决金融、公益、监管、打假等很多领域的痛点和难点。”
徐钰淳说,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在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联动”中,健康医疗数据查询和使用记录不可篡改;而在金融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实现企业征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实现供应链溯源防伪、自动化智能合约、订单履约追踪、应收款项管理、抵质押品认证等功能。
或许正因为区块链公开透明的天生特质,正好契合中国缺乏信任的应用场景,从而引发企业研发和申请专利的热情。
沈杰认为,在一些已经数字化的领域,区块链的信用优势会更快显现。
“一个是数字版权,比如互联网音乐的知识产权,区块链应用发展可能比较快;一个是博彩业,过去互联网上博彩难以避免欺诈的可能,有了区块链,信用可以建立。”沈杰说,“另一个可能是游戏的虚拟收入,比如积分,过去离开了游戏这些积分就没用了,区块链可能推动各种游戏的互通。”
沈杰说,数字化的银行票据等领域也在积极试水区块链。他认为,现在还是区块链技术的早期,大家一股热情去推动发展;但创新进入深水区后,一个点或一条线的突破都不够,需要生态和系统性观念的配合。
一、什么是认养农业
认养农业被定型为新农业模式,其可以打通农业一二三产业链,逐渐受到政策和地方政府的青睐。
早在2021年,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将“智慧认养农业”写入《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推动了认养农业模式的跨越式发展。
从概念来看,认养农业也是一种共享经济,也叫做预售农业模式,其发挥出了土地的经济价值,同时能够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最火的农业模式”之一认养农业的经营模式是:消费者只要预付生产费用就能认养专属的农作物,在农作物收成的时候可以品尝到自己认养的农产品,此举改变了农业渠道,也拔高了农业的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利用移动互联网、5G、物联网、短视频、直播等技术打造一体化、可视化的认养农业模式逐渐成为农业老板撬动农业新商业的主流方式。
另外,从深度拆解来看,认养农业模式,一般指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产方式。
与此同时,认养农业的卖点不只有农产品,认养农业让农业不仅具有第一产业的属性,还可以与旅游、休闲、文化等产业进行深入互动。
把城市居民作为目标市场,以体验、互动项目为卖点,将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旅游景点、风情民宿进行整合包装,为认养客户提供个性化选择,使更多的群众和消费者从中受益。
认养农业不仅仅改变农业,还升级了农产品消费格局,有利于农业和消费市场。
如何玩认养农业
早在2015年,我国就涌现了一大批认养农业模式和新型农场,这些农场依托精准人群和细分市场找到一条新农业、新农商的道路。
在调研中,农业行业观察梳理了4点认养农业的玩法的秘诀,以供农业老板及创业者、乡村振兴的玩家们学习与借鉴。
1)精准人群
围绕人群是认养农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比如,围绕白领人群、老年人群、中产家庭、幼儿园等等固定的人群、精准的人才是认养农业的发展核心。
用户人群精准,才可以解决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和痛点,如果没有精准的人群,认养农业很难做强做大。
2)互联网结合
可以说,认养农业是互联网的产物,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与壮大的。
认养农业是新型的农业,智慧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可视化农业,甚至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植入到传统农业生产与管理,拔高了农业溢价空间。
因此,认养农业一定要善于借助互联网、生物技术等高科技来提高农业天花板和农产品品质。
3)诚信
诚信是农业经营的重要准则。认养农业不仅仅是对农产品生产的再造,更是推动农产品规则的发展。
认养农业的经营者一定要围绕用户的痛点,在生产或者管理中严格执行标准和约定,确保农产品的品质。
4)提高复购
认养农业绝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与用户建立信任的过程。
除了良好的诚信和服务之外,认养农业还需要设计多个商业模式,提高用户复购率,或者围绕现有的客户拓展新客户。比如,用户裂变、会员制、2B模式等。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标准的缺失,尤其是作为顶层设计的物联网参考架构等基础标准目前仍处于空白,基于争夺物联网产业主导权,各国对国际标准方面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新冠疫情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犹如达摩利斯之剑,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技术供应链出现一定的停滞期,另一方面疫情助推中国物联网的渗透。2020年无人工厂、无人配送、无人零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无接触经济”的爆发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5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物联网应用前景呢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物联网应用前景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农业中的应用有哪些、区块链到底有没有“钱”途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