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物流业新态势:巨头效应显著、科技赋能、智慧物流建设加快……

物联网0627

2020物流业新态势:巨头效应显著、科技赋能、智慧物流建设加快……,第1张

物流行业既是近年来中国商业迅猛发展的受益者,更是推动中国商业模式深化创新与持续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2014年,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系统地提出物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并明确了一段时期内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围绕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出台物流业降本增效实施方案,启动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等。

2020年,物流产业的升级蠢蠢欲动。本文主要回顾近两年影响物流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和事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2020年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经历了高速成长期的中国物流行业将从增量攫取向存量争夺转变。因此,市场化整合的趋势预计将愈发明显,各物流细分行业在汰弱留强的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集中度提升态势。

对于标准化、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快递行业来说,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头部企业规模优势壁垒显现,而非头部玩家面临被整合或被出清的发展危机。 与头部企业相比而言,中小型快递企业面临行业价格走低、市场份额狭小、成本上涨等局面,中小快递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获得生存空间也日益缩减。

2019年,各家快递公司纷纷打响了价格战。一些二三线快递公司纷纷退出市场,物流快递行业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向龙头企业聚集。同时,各家大快递公司随着规模的增长,其规模带来的边际效益也在不断降低,头部快递企业成本正在趋同化,未来大公司之间的价格战会更加残酷。

目前来看,我国物流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市场份额分布分散,集中度低。只有少数是真正的综合物流企业,其余的大部分是单纯的货运代理、运输或仓储经营者。中研网指出, 物流行业既有的粗放增长和简单服务不可持续,也无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变发展方式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物流行业或将进入一个兼并收购期,利于我国物流市场结构逐步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零而不乱、散而有序”的新业态。

据罗兰贝格预测,传统物流行业细分领域界限正逐渐模糊,多元化已经逐步成为领先物流企业的发展实践。一方面相邻细分行业的多元化将有助于企业释放协同潜力、延伸优势资源。同时,多元化也成为物流企业满足客户一站式物流诉求、寻找新增长点的普遍择。在标准化物流产品领域,快递与快运作为典型的标准化网络型物流行业,相关企业正在积极跨界发展。同样,近年来领先物流集团通过打造围绕客户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构建包括快递、重货、冷链、同城即时配、合同物流、跨境物流等多网并存的综合物流网络。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随着下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始参与到客户更多的业务环节,服务范围逐渐扩展,从合同物流向虚拟生产、物流金融等拓展,升级为第四方物流,即供应链物流。

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再一次巩固供应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2018-2023年中国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商业模式分析报告》显示,未来五年我国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市场价值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0%左右,到2020年我国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市场价值将达到321万亿元,到2023年,市场价值有望达到378万亿元。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交通运输行业研究员王靖添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供应链物流等板块迎来广阔空间。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在中国兴起时间较晚,近年来才涌现出一批供应链管理企业。据公开数据显示,2012-2018年供应链服务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速显著高于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也高于航空与物流板块的总体水平,对于整个物流行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伴随新一轮产业革命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产业布局和全球供应链格局均将发展重大调整。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物流业将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年,这种趋势将进一步驱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联动融合发展。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竞争力的关键不再是单纯提供物流运营业务,而是能够输出上下游供应链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制造、流通和消费的无缝对接。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将成为物流业和制造业深度联动融合发展的核心。

去年7月,我国首次提出实施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也陆续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从不同层面以最高级别的指导部署推动冷链物流行业 健康 发展。广西、广州、龙岩、洛阳等省市也出台冷链物流政策和规划,把发展冷链物流提升到同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产业升级等息息相关的层面,在冷链用地、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和补贴。

据中物联冷链委测算分析, 2019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预计将达到2352亿吨,同比增长2465%。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也预计将达到33912亿元,同比增长1760%。

2019年在冷链需求和市场模式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很多企业积极 探索 和布局新的市场机遇。比如,G7和日本丸红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智能冷链车队资产管理服务。阿里旗下驯鹿冷链计划在中国建立50个大中型专业生鲜冷链仓库,布局100条生鲜冷链运输干线、1000条运输支线及冷链短驳。京东物流接连推出了冷链运输服务“京东卡班”、B2B核心产品“冷链城配”以及首个平台化产品冷链整车。苏宁物流宣到2022年将实现100万平方米冷链仓储建设。唯捷城配、九曳供应链、餐北斗、信良记等先后获得融资,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此外,智慧商店、自动分拣、智能仓储、新能源 汽车 等新技术、新装备亦逐步在冷链物流行业推广应用。

放眼未来,冷链物流机遇广阔。立足当下,冷链行业依然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平衡矛盾突出、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等诸多问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表示,现阶段属于冷链行业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利好政策落地需要时间,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市场需求还未全面爆发,消费者冷链认知仍需培育。所以,企业一方面需要找准业务定位、修炼提升内功,同时要积极抱团取暖,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智能物流装备及智能化运力、物流供需匹配平台、跨界企业等进入发展快车道,现代物流业正进入一个由技术驱动的智慧物流时代。

德勤中国物流与交通行业领导合伙人宋旭军指出, 互联网时代下,物流行业与互联网结合,改变了物流行业原有的市场环境与业务流程,推动出现了一批新的物流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比如车货匹配,众包运力,多式联运等。基础运输条件的完善及信息化的进一步提升,激发了多式联运模式和综合供应链服务的快速发展。新的物流运作模式正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智慧物流也就呈现出了快速的增长。

目前我国智能化物流系统平均渗透率达20%,整个智慧物流行业进入发展成长期,智能物流设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仓储智能化设备及智能物流配送设备市场规模都将超千亿元。而5G技术在物流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的落地应用将推动智能物流时代的到来。

除资本市场外,越来越多的物流巨头以物流 科技 产业基金、集团研发投入等形式加紧布局智慧物流,其背后是对智慧 科技 驱动行业降本增效的高度期待。 在仓储智能化设备方面,积极建设智能化仓库,重点聚焦搬运、拣选和分拣、码垛机器人以及自动拣选及皮带输送搬运机器人研发;在智能物流配送设备研发方面,重点生产研发无人机、送货机器人、智能柜等最后一公里智能化配送设备。

亿欧认为,中国物流行业将在未来进入全方位无人化的时代,整个物流生态圈将呈现出融合与共享的趋势,无论是仓运配企业,还是平台型企业,都应有意识地与其他企业达成合作。

千淘万漉,吹尽黄沙,中国智能制造哨声洪亮 | 预见2020

2020银行业展望:对外开放加快,理财转型提速, 科技 深度赋能……

为全面做好全区消防安全工作,郑州结合当前开展的冬季火灾防控工作,扎实推进消防工作“网格化”管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火灾防控力量整合到位、火灾防控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全力构建社会化火灾防控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整体火灾防控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党委关于提升政法及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的部署要求,加速推进现代科技与消防工作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消防工作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火灾防控和灭火应急救援工作转型升级,现提出如下智慧消防落实方案:

一、基本原则

1、突出精准防控

按照“纵向贯通、横向交换、条块融合”的原则,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来源,对消防内部、外部数据资源进行汇聚和挖掘分析,为火灾风险研判、灭火救援指挥、队伍管理分析、消防宣传服务和领导指挥决策等提供信息支撑。

2、突出协同共治

建设消防安全治理工作平台,推进面向政府部门、社会单位、中介组织和社会公众的消防社会化发展进程,创新社会消防安全治理新模式,形成多元共治、齐抓共管、全民参与、全社会共享的社会消防安全治理新格局。

3、突出服务实战

按照“信息互通、快速便捷、辅助指挥”的原则,建立覆盖全国的应急通信系统,提升应急通信网络覆盖能力,搭建“一张图”的实战指挥平台,整合灭火应急救援基础信息和社会资源,做到灭火救援预案随机调阅查询、作战全程评估和灾害事故发展趋势预判,确保部队指挥作战响应迅捷、决策科学、处置高效。

4、突出服务民生

全面提升消防移动业务工作效能和移动信息化服务水平,为消防基层基础工作向深度、广度延伸提供保障,为社会公众个性化消防安全需求提供服务,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5、突出警地融合

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科技力无尽”的理念,坚持走“军民联合、警地融合”的道路,充分发挥天津、上海、沈阳、四川消防研究所的作用,加强与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深度合作,借助社会优势资源,借助“外力”联合开展项目攻关和关键技术研究,充分运用先进实用的消防科技成果。

二、工作目标

按照《消防信息化“十三五”总体规划》要求,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全面促进信息化与消防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为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社会火灾防控体系,打造符合实战要求的现代消防警务勤务机制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提升社会火灾防控能力、部队灭火应急救援能力和队伍管理水平,实现“传统消防”向“现代消防”的转变。

三、智慧消防重点任务

在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急需先建、内外共建”的方式,近两年重点抓好“五大项目”建设,实现动态感知、智能研判、精准防控,为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

1、建设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1>、打造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升级版”,综合利用RFID(射频识别)、无线传感、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依托有线、无线、移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手段,整合已有的各数据中心,扩大监控系统的联网用户数量,完善系统报警联动、设施巡检、单位管理、消防监督等功能。在传统监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信号基础上,利用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对火光及燃烧烟雾进行图像分析报警;监测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系统水压、高位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池水位、消防供水管道阀门启闭状态、防火门开关状态,利用单位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接入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或装置,实时监测漏电电流、线缆温度等情况;研发手机APP系统,动态监控、立体呈现联网单位消防安全状态,全面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消防监督执法效能。

<2>、依托“智慧城市”建设,调整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运营现有的“中介模式”,推行由政府投资运营或政府委托有关机构运营的“政府模式”。各级公安消防部门主动向当地政府报告,申请专项经费投资建设,单位免费接入,每年安排运行经费预算,不向单位收取运行管理费,不增加单位经济负担,确保系统有序建设、规范运营、健康发展。

<3>、在直辖市、省会市、首府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基本建成的基础上,逐步向有条件的城市推开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2018年底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已建成系统的城市,2017年底70%以上的火灾高危单位和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高层建筑接入系统,2018年底全部接入。新建系统的城市,2018上半年30%以上的火灾高危单位和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高层建筑接入系统,2018年底全部接入。

二、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实战指挥平台

1、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等技术,依托公安网(消防信息网及指挥调度网)、边界接入平台和公安PGIS地图,实现灭火救援的一张图指挥、一张图调度、一张图分析、一张图决策。灾情信息实时化,通过城市重大事故及地质性灾害事故救援两大应急通信系统,实时获取灾害现场图像、语音和数据,掌握灾情动态及发展态势;作战对象精准化,逐级汇聚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等数据,关联作战对象的地理位置、概况、结构、消防设施和数字化预案,以及周边道路、水源、重大危险源等信息,为分析研判作战对象提供立体式支撑;力量信息精确化,优化基础信息采集维护手段,实现辖区消防队站、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装备器材、保障物资等信息上图展示,为科学指挥和力量调度提供准确信息参考;作战指挥可视化,应用位置定位、物联网、移动指挥终端等设备,掌握调动力量所在位置、数量和状态,实现移动式信息推送、一键式力量调度和前后方信息交互;通过共享对接政府应急联动部门、社会应急联动单位、联勤保障单位等信息资源,提高接警出动、联合处置、联动协同效能。在深度整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灭火救援信息要素的“一张图”展示和“大数据”分析,为各级指挥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撑,不断提升部队灭火救援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2、各级平台按照“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关键技术、属地组织建设、体现层级差异”的原则建设,确保在指挥体系上的完整和数据的共享互通。部消防局平台突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查询分析、国家级应急联动指挥、宏观态势研判和跨省指挥调度;总队平台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突出对属地灾情处置和作战指挥的精确管控;支队平台在拓展现有消防接处警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建设个性化研判分析工具和辅助指挥应用,突出各类信息收集、上报、精细化指挥和全过程科学战评。

3、各总队、支队按照《城市重大事故及地质性灾害事故救援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技术方案》,完成全国10支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和两大应急通信系统示范建设;按照《实战指挥平台建设技术指导意见》,完成本级实战指挥平台建设或升级改造项目方案编制立项,实现10类基础信息采集、上报,并在本级地图上加载,满足部消防局实战指挥平台调用需要。

三、建设高层住宅智能消防预警系统

1、结合当地智慧用电、用气、用水系统建设,整合高层住宅建筑各类监控系统和视频资源,建立智能消防预警系统。在新建高层住宅应用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对消防设施、电气线路、燃气管线、疏散楼梯等进行实时监测。在老旧高层住宅建筑加装应用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简易喷淋装置、火灾应急广播以及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无线手动报警、无线声光警报等设施。

2、研发手机APP系统,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各类监测信息与手机互联互通,消防监督员、公安派出所民警、社区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微型消防站队员以及楼栋居民,可实时接收火灾报警信号,查看消防设施、安全疏散、电气燃气等各项监测数据,实现高层住宅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

3、结合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同步建设高层住宅智能消防预警系统。目前已建成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城市,2017年底70%以上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高层住宅接入系统、应用APP平台。

四、建设数字化预案编制和管理应用平台

1、充分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各类传感器技术,采集作战对象的基础数据和部队基础信息,制作满足部队日常熟悉演练、作战指挥需要的数字化预案;预案能够通过全景、三维建模等方式展示灭火救援要素,动态展现灾情演变或作战效能;预案管理应用平台与119接警调度系统、“六熟悉”管理系统和实战指挥平台进行融合、双向互通,在现场可实现力量查询、地理信息测量、作战部署标绘、辅助单兵定位等功能,辅助指挥员开展计划指挥和临机指挥;在室内开展熟悉演练、战例复盘、作战指挥推演、三维场景展示,辅助指战员开展业务学习。

2、部消防局研发数字化预案管理应用平台,规范预案输出和数据交换格式,研发“六熟悉”管理系统,自动采集重点单位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数据,同步导入一体化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实现“一张图”可视化管理;各地根据预案等级和作战指挥需求,采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二维、全景照片、三维立体建模、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技术编制数字化预案。

3、2017年底前,总队、支队和中队完成数字化预案模版;2018年,完成预案管理应用平台研发,与实战指挥平台、熟悉演练平台、移动指挥终端的无缝联接;2018年底,各地完成总队、支队级预案编制,实现案例复盘、模拟演练培训,各中队级预案完成50%,实现移动终端远程查询,作战指挥中心远程推送。

五、建设“智慧”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系统

1、各地特别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地区,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协调综治、科技、工信、住建等部门,将“智慧消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汇聚整合消防部门数据资源、强化“纵向贯通”基础上,重点强化与政府有关部门数据的“横向交换”,形成外部数据“为我所用”、输送数据“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2、提请当地政府将“智慧消防”嵌入“智慧城市”管理,重点将监管部门、行业部门消防管理责任纳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一张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自行业领域同步落实消防管理,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下的监管部门、行业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单位齐抓共管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3、积极创新社会消防管理,引导社会单位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实现消防安全信息网上录入、巡查流程网上管理、检查活动网上监督、整改质量网上考评、安全工作网上研判,强化落实主体责任。引导消防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产品终身服务,鼓励企业的远程服务系统免费接收联网用户信息。结合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消防安全诚信信息系统,完善消防安全不良行为“黑名单”制度,建立消防诚信信息与相关部门的互通互认机制。

4、拓展社会公众消防安全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统一受理、协同办理、按需发布”的服务模式,丰富信息服务资源,创新信息服务手段,增加执法透明度、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六、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

各总队要成立由主官负总责的“智慧消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实体化运行机制,统筹“智慧消防”建设规划、项目把关、指挥决策和对外协调。要针对“五大项目”逐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完善保障奖惩机制,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确保项目有效推进,取得实效。

2、强化顶层设计

按照部消防局《消防信息化“十三五”总体规划》要求,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部消防局负责制定下发相关指导意见、消防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方案,总队负责本地“五大项目”统筹规划与协调建设,支队负责本地“五大项目”的业务支撑与实战应用。

3、强化建设保障

要充分利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多层次、多渠道立项,加大建设投入,落实资金预算,纳入重点保障。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五大项目”建设,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或外包租赁等方式,落实有关建设经费。

4、强化考核评估

要将“五大项目”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按照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对目标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实施过程评估、督导、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任务推进缓慢、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及时约谈。

一张网,“网”罗社会万象;众多格,“格”除死角盲区。开展消防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来,郑州市在进行夏季和冬季火灾预防工作中,通过综治系统指派,群发指令到网格员的社管通手机上,即可完成指派、统计、监督等作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消防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也夯实了消防安全的基层基础工作。

在推动消防网格化管理过程中,郑州市把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微型消防站建设、居民楼安装简易消防设施等职责任务落实到每个网格,由网格员负责推动。同时,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对发现的火情隐患信息通过社管通手机及时上传上报,请求街道和辖区消防大队处理,对上级交办的各类消防问题进行实地督办。群众也可以通过街道办设的微信服务公众号掌握消防安全防范知识,并通过微信直接把身边的消防安全隐患上传到公众号,在社区形成 “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氛围,确保了全市火灾形势的持续平稳。

金鹏信息智慧消防解决方案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新旧基础设施融合的重要领域,如何发力新基建备受关注,相关支持政策也在不断加码升级。8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的具体规划,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任务,涵盖5G、北斗、自动驾驶、智慧公路、智能铁路、ETC等诸多场景。

这也是关于新基建的首个部委文件。交通运输部部长在日前举行的部务会上要求,要坚定不移抓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让新技术给传统交通项目赋能,让交通项目成为新基建的“主力军”。在此之前,交通运输部还联合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发文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一批新基建项目落地。

业内人士表示,自新基建提出以来,交通运输领域一系列政策与指导意见的出台,不仅彰显了政府对于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的决心,也为智慧交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其中,以千方科技为代表的传统交通信息化企业,在基于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面布局源自深厚技术积累

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总体目标,《指导意见》要求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指导意见》还提出要注重远近结合,近期加快成熟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的深化应用,远期跟踪新技术发展,适度超前布局。

毫无疑问,利用先进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不仅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有力支撑,也是智慧交通建设参与企业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

在技术方面,对于深耕智慧交通二十载的千方科技来说,具备明显的优势。大数据领域,千方科技通过城市、公路、轨道、民航等交通系统平台采集各个交通节点数据,形成了业界独特的综合交通大数据;视频人工智能领域,千方科技集算法、算力、数据、产品、工程和方案于一体,已形成“九山-四关-两湖”的核心产品系列;云计算领域,千方科技与阿里云达成全面深度合作,双方实现优势互补,使得庞大的数据量、实时的边缘计算在云和端传输过程中找到承接点。

依托二十年的深厚技术积累,目前千方科技已在智慧运输、智慧交管、智慧路网、智慧民航、智慧轨交、智能网联等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近乎涵盖此次《指导意见》提及的智慧交通所有应用场景,成为传统交通信息化最典型、稳健的创新性典范。

以最前沿的自动驾驶为例,千方科技基于5G移动通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及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可提供V2X车端、路侧、云控管理服务平台、软件开发套件、路侧感知及边缘计算等全系列完整的智能网联产品和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的V2X全系列智能网联设备顺利通过了“四跨”互联互通测试,并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应用。

多方合作推动智慧交通发展

除了应用新技术开拓更多应用场景,交通新基建如何具体落地?对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扩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强行业协同、部省联动、区域协调,提高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形成发展合力,发挥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优势,助力先进技术装备发展。

在政策的助力下,企业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能使影响交通行业发展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有业内人士指出,为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步伐,传统高科技企业、新兴互联网企业、移动通信服务商、车辆制造商之间的合作活动未来将变得越来越频繁。

立足智慧交通行业,千方科技近两年来也开启了全方位的产业合作。在与阿里云达成全面深度合作以来,双方联合发布或展示了智慧公路、智慧航空等多款智慧交通行业的解决方案。其中,双方还合作完成了成都市交通运行协调中心(TOCC)的一期建设。这些合作项目的落地,为行业协同、政企协作推进交通新基建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千方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凭着前瞻的判断和深厚的积累,千方科技此前已开始自身数字化转型实践。政策持续出台,新基建发力正当时。未来,千方科技将依托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持续开展新一代智慧交通行业、智能物联产业布局,并与众多合作伙伴携手推进智慧交通全面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智慧交通行业将出现多种技术融合应用的局面,而这些技术在融合应用的过程中也将催生出来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业机遇。借着创新活力争相迸发、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的“东风”,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多方协同合作中势必会取得显著成效。

2018年,消费升级,品质升级,技术升级将持续加深,零售科技嵌入到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加速,核心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将广泛商业应用,在被称之为新零售或无界零售的浪潮下,由互联网巨头,电商巨头引领的零售浪潮变革正在发生,然而智慧物流又是商业零售驱动物流背后贯穿整个供应链运营的所有环节,如何做好消费升级服务的保障落地,智慧物流至关重要!

首先,智慧物流它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技术支撑,以物流产业自动化为基础设施,智能化业务运营,信息系辅助决策和相关核心配套资源为基础,通过流通各环节,各企业的信息系统交互集成,实现物流全过程可自动感知识别,可追踪溯源,可实时应对,可智能化决策的物流业务形态。

智慧物流是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一系统政策,技术,商业模式等背景驱动下,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主要由最粗放型的物流—系统化物流—电子可视化物流—智能物流—智慧物流。其中国家政策层面,智慧物流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基石,也推出了一系列利于行业发展的管理措施,如《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物流”行动 计划的意见》、《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关于确定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单位的通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充分支持和指明了方向。

随时技术的进步,工业40、中国智造、互联网+等都在为传统生产与物流产业注入“智能”的基因,新技术驱动物流场景数字化的更直接,实现了整体供应链各端相互链交互更紧密,让决策更加自主和智能。过去商业主要是电商快速发展驱动物流变革加速,驱动供应链智能化发展,降本增效,提高整个全链条的协同共赢,在零售变革的时代,线下线下全渠道融合,供应链快速发展,对物流的智慧化发展提出来更高了要求,共享经济下众包,众筹,合伙人计划,分享成了社会分工协作的主要方式,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如运输领域的G7,云鸟,出行领域的滴滴,摩拜,外卖领域的美团,饿了么,达达-京东到家,各个行业领域都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模式的重构思考。伴随着消费升级,品质升级和二三线城市消费红利逐渐稳定,为寻求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互联网的需求也在不断促进智能物流的大发展。国家战备“一带一路”的提出对智能物流产业全球化发展创造了机遇,跨境电商及物流业的升级输出有了更广阔的可想象空间。

一、基于商业零售的发展趋势,未来智慧物流的四大特征:

1、协同共享赋能:外部跨企业,跨组织,内部跨集团之间的深度协同,基于全局最优化的智能算法,调度整个物流系统中各参与方高效分工协作。

2、行业的互联互通及大数据驱动,所有的物流要素实现数字化交互共享,以数据驱动一切洞察、决策、行动;

3、供应链整合,实现全流程短链交付,减少浪费。

4、自动化,无人化或少人化

正如稍早前京东物流提出的短链,智慧,共生的概念。

二、基于目前的零售发展趋势,智慧物流发展的基础框架

智慧物流的基础框架分为:前台,中台,后台三部分,前台主要是应用层:车货匹配,多式联运,仓配端资源共享,无车承运人,供应链金融,路径优化等。

中台主要是决策层:物流云技术决策、运行规则及标准的逻辑,物流市场的决策。

后台主要是数据感知层:货/车/仓的物流要素数据化+地理信息数据化+消费者画像

智慧物流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要点:

1、数据基础设施的共享,降低协同成本。

2、社会化仓配及供应链的转型升级。

3、跨境多段式供应链协同。

4、物流机器人迭代。

三、智慧物流发展的应用框架:

从平台搭建,数据化运营,智能化作业三个方面思考,智慧化平台的搭建先得从大数据网络布局着手,厘清网络规划,模拟仿真等基础数据。行业洞察上,通过数据分析,梳理最佳实践案例方案进行系统化应用。供应链深度协同上,从入库,在库,出库的库存计划及运营管理上着手实现即时交付,零差异交付,降低库存周转率及资金占用成本。

其次在数据化运营的实现上,首先要对智能运营规则的智能设置,建模,仿真运营,人转机器学习的探索上多思考实现路径,分智能仓储,运输,配送环节来不断优化WMS,智能拣选,现场布局,路径最优,智能调度,最优路由推荐,TMS,异常动态规划,智能分拣等功能,使其具备输出智能化降本增效排产的功能。智能作业层面,整个物流环节入库,存储,拣选,复核,包装,出库,盘点,调拔,摆渡,分拣,派送,揽件等作业流程,都应有对应的智能化技术,硬件设备应用。

四、 智慧物流的三大市场化需求:

1、物流数据服务需求:主要应用在数据共享,销售预测,网络规划,库存部署,行业洞察等典型场景,它是智慧物流形成的基础。

2、物流云服务需求:统筹闲置资源人,货,场,车等要素,软件SaaS化服务(WMS/TMS/OMS等)算法组件化服务(路径优化、装箱、耗材推荐、车辆调度等)它是智慧物流运转的载体。

3、物流技术服务的需求:包含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化立体库、自动分拣机、传输带等)、智能设备(拣选机器人、码垛机器人、AGV、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等)、智能终端:快递柜、众包派发。它是智慧物流执行的途径。

从细分市场需求的维度看:智慧物流可分为仓储物流智能化需求、国际货代物流智能化建设、运输配送智能化需求,它们是形成整个智慧物流全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五、预测未来智慧物流的五大趋势:

1、云仓+干支型快递:即云仓+多骨干节点网络;

2、物流资源社会化:运力社会化、仓储社会化、分工专业化。

3、供应链数据动态化:全链路数据化、物流数据实时化。

4、供应链融合化: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供需链全面打通融合。

5、向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服务优质化+产业协同化发展,如WMS,TMS,OMS等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实现,数据化决策,仓/配/运智能设备的引入(自动立体化仓储,快递柜,智能调度,无车承运人等);绿色包装耗材等新性环保性材料的研发使用推广,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走向国际化的跨境物流能力的输出与协同;市场各家极速达,京尊达,京准达,即时配送等分钟服务产品的推陈出新;在政策大背景下的,政企多元化领域合作,制造性企业与物流,零售企业与电商线下线下供应链合作越来越频繁,推动整体社会资源更高效节能运转。

随着智慧物流的日益突显,行业巨头在智慧物流上的布局情况(描述顺序不分先后):

1、京东成立了X、Y事业部

仓储领域:无人仓+无人分拣中心+智能分拣中心+JDsmart系统+预分拣系统+玄武系统+智能分拣设备+智能搬运机器人AGV+智能分拣系统。

配送领域:无人配送小车+无人机+青龙物流配送系统+赤兔TMS

云领域:京东云

2、阿里菜鸟:成立了ET物流实验室

菜鸟网络7大数据产品:物流预警雷达+电子面单+五级地址库+大数据路由分单+菜鸟鹰眼+菜鸟天地+大数据反炒信系统。

配送领域:智能配送机器人菜鸟小G+无人机等

云领域:菜鸟物流云

3、苏宁:开设了S实验室

仓储领域:苏宁超级云仓+A字架自动拣选系统+自动分拔系统+自动化存储设备+一步式装车系统等;

配送领域:共享快递盒

云领域:苏宁物流云

4、亚马逊:

仓储领域:智能云仓+智能机器人Kiva技术+智能入库管理技术+智能拣货+二维码精准定位技术+八爪鱼拣货技术。

配送领域:无人机+空中悬浮仓

5、顺丰:顺丰数据灯塔+智慧云仓+全自动分拣设备+车联网+无人机+涅槃项目(六代巴枪数据传输)+丰密运单+机器图像识别+智能快递柜丰巢等

此外通达,百世等快递企业也纷纷加大对智慧物流的投入,如百世推出智慧供应链;2017年5月“连接升级”全球智慧物流大会上,马云说:"未来的物流企业将是时尚,高科技的企业“

目前电商物流头部公司,亚马逊,顺丰,京东,菜鸟等头部公司不断在技术领域加大投入(参阅官方历年财务),亦可验证技术对未来的重要战略意义。涉足物流供应链节点流程的智能硬件、技术未来将迎来新的增长点;仓储技术,仓内智能硬件设备,新能源物流车/车联网格外瞩目;从技术落地上,机器人在物流产业中正发挥作用的主要是仓储机器人和分拣机器人,未来围绕零售变革下的物流商业应用技术前景广阔,如无人机,无人车(京东,顺丰已相继获得部分试运营资质及空域,路段),以及已应收的无人仓技术会大有可为;聚焦零售商业变革浪潮下,商业末端的RFID,配送末端的收派发系统、智能分拣系统、智能输送系统、无人仓等将激发巨大需求,如近年被追捧的商业模式盒马鲜生,7Fresh,永辉超市,小象鲜生,等前店后仓模式的供应链流程已引入了相关技术投入运营。未来是属于技术不断升级,技术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互联网+项目”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联合的项目,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

具体应用有互联网+工业、金融、交通、旅游、医疗、农业、教育等。

更多信息可参考网页链接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海康威视(002415)、易华录(300212)、大华股份(002236)、千方科技(002373)、五洋停车(300420)、新智认知(603869)、众合科技(000925)、四维图新(002405)、皖通科技(002331)等

本文核心数据:智慧交通行业链、行业规模、应用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行业概况

1、定义:智慧交通概念源于智能交通 更区别于智能交通

智慧交通的概念来源于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最早在1960年由美国智能交通协会提出,其认为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并运用于交通系统,从而提高交通系统效率的综合性应用系统。

2009年,IBM首次正式提出智慧交通的概念。2012年中国《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当中,首次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中国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认为,智慧交通指的是在城市已有的道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集成运用于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中,整合交通数据资源的同时协同各个交通管理部门,由此形成的结合虚拟与现实的,提供一体化的综合运输服务的智慧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2、产业链剖析:智慧交通产业链覆盖范围广

智慧交通行业链上游主要是提供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设备制造商,中游包括软件和硬件产品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以运营/集成/内容等第三方服务商为主。

行业链各环节玩家众多,传统安防企业、互联网厂商、云计算服务商、算法提供商等均开始进入智慧交通各细分领域。

智慧交通行业上游制造商具体包括数据提供商、算法提供商与电子器件制造商,相关代表企业有商汤科技、腾讯、同有科技、拓尔思、金溢科技等。

中游产品与服务领域可以细分为智慧交通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硬件制造代表企业有海康威视、千方科技、天迈科技等;智慧交通软件开发企业包括四维图新、易华录、四创电子与三大互联网巨头等;一体化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代表企业主要有大华股份、佳都科技、万集科技与银江技术等。

在下游智慧交通服务市场,代表企业如多伦科技、车联网络与大众交通等,为交通领域提供智慧化的咨询与运营服务。

行业发展历程:当前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2010年至今,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慧交通系统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

相对比发达国家,中国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起步时间较晚,智能交通向智慧交通的演变历程,大致可以概况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当前,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智慧交通进一步发挥“新基建”的支撑作用

从2015开始,政府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进智慧交通行业快速发展,以匹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需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基础支撑。2020年以来,我国智慧交通相关政策更是频出,智慧交通基础建设成为行业发展重点,2021年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智能交通管理将得到深度应用。

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市场规模:行业投资规模超3600亿元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我国对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智慧城市投资规模数据,2020年智慧城市相关项目总投资约为24万亿元,初步统计2021年约为26万亿元。以IDC统计的智慧交通占智慧城市的投资比重为14%进行测算,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智慧交通投资规模约为3640亿元。

2、行业招投标情况:行业招投标规模高速增长

——智慧交通千万项目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ITS114统计数据,2015年以来我国智慧交通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状态。根据ITS114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国城市智慧交通(除停车)千万项目市场规模27641亿,同比增长2163%,项目数量1664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66114万元;如果将135亿的停车项目加进来,那么千万项目总市场盘子超过了411亿,同比增长389%,项目数量1958项。

——运营商、互联网与传统交通建设企业为智慧交通领域主要中标人

据ITS114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21年12月底,智能交通千万项目中标金额总和最高的是移动系,中标总金额为1509亿元,中标项目有117项;排名第二的是电信系,中标金额为1271亿元,中标项目有40项;排名第三的是德州静态交通,其单一中标项目金额达到739亿元;排名第四的是海信网络,中标总金额为722亿元,中标项目数30项。

3、智慧交通细分领域分布:智慧停车占据主要市场

根据ITS114统计,大型项目方面,2021年城市智慧停车中标过亿项目22个,总计为8973亿,数量较多,规模大。

2021年城市智慧交通市场(除停车项目)中标过亿项目21个,中标过亿项目市场规模总计约为5656亿。其中交通管控市场中标过亿项目7个,总计为1784亿;智慧运输市场中标过亿项目13个,总计为2913亿;其他项目1个,大理州城市感知能力提升项目(96亿)。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中国智慧交通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与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

在国家政策牵引下,目前全国涌现出包括北京、上海、无锡、常州、重庆、长沙、武汉、海南等大量的示范区,进行智慧交通车路协同的业务应用示范。

截至2021年,全国已经有工信部和交通部批复共计40家智慧交通车联网业务应用示范区在全国落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与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示范区地域分布情况如下:

从前瞻统计的智慧交通行业30家代表性上市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智慧交通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与浙江等京津冀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北京与广东的代表性上市企业数量之和达14家,占比接近50%。

注:图中数据仅包含前瞻统计的30家上市企业。

从招投标市场来看,据ITS114统计数据,截至12月31日,2021年城市智慧交通市场(除停车项目)中标过亿项目20个,中标过亿项目市场规模总计约为55亿。从中标项目的区域分布来看,西南、华南、华北与华东地区为我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四者合计占比超过90%。因此,从整体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智慧交通企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

、企业竞争:传统交通信息化企业为行业主要玩家 企业业务布局各有侧重

2021年11月,IDC发布的《智慧交通管理应用级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0》数据显示,中国智慧交通行业依旧以传统交通信息化领域的玩家为主。其中,国内车路人云自主协同一体化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千方科技以17%的市占率占据行业主导地位;专业从事交通智能化技术应用服务的企业银江技术以14%的市占率位居第二;海信网科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交管云脑解决方案为核心,占据近1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三。

注:截止2022年9月30日,暂未有权威机构统计2021年数据,故上述市场份额仅以2020年数据作以分析,仅供参考。

从智慧交通业务布局情况来看,代表性企业的重点布局区域侧重于京津冀及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比如千方科技主要布局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佳都科技主要布局华东、华南的大型一线城市。

从中国智慧交通行业代表性企业的业务情况来看,行业龙头企业如千方科技的经营规模均明显高于其他企业,2021年智慧交通业务营业收入超过46亿元,而天迈科技与多伦科技的营业收入不足3亿元;从盈利情况来看,行业毛利率水平也因业务侧重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分层差异,例四维图新、万集科技与捷顺科技的毛利率水平均超过45%,而佳都科技与中远海科的毛利率平均水平不足20%。

整体来看,千方科技、四维图新与佳都科技等企业在中国智慧交通行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智慧交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行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各种出行方式之间信息交互仍然滞后,未来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各种出行方式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科学技术飞速前进的大背景下,巨大的市场空白及发展空间使各行业企业争相入驻,在各分支领域为出行者提供了更加精细、准确、完善和智能的服务;政府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法规,为各行业参与智慧交通建设部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辅助。基于以上因素,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加快,预计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到2027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的投资规模有望超过6400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传统农业中,人们获取农田信息的方式都很有限,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获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农业物联网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还可以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养分、等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障作物生长环境最优。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1710亿元显著提升至2015年的7503亿元,预计2018年我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可达到15万亿元。

同时,在政策方面,国家不断完善农业物联网领域的政策,加大农业物联网的支持。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中提到,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201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要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鼓励各地加强集中育秧、粮食烘干、农机作业、预冷贮藏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对大数据等信息化设施建设的投资。

以上就是关于2020物流业新态势:巨头效应显著、科技赋能、智慧物流建设加快……全部的内容,包括:2020物流业新态势:巨头效应显著、科技赋能、智慧物流建设加快……、如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千方科技是如何助力深圳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